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是排挤还是选择性吸收比较好

时间: 2022-07-28 18:01:4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是排挤还是选择性吸收比较好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西方文化该接收还是拒绝?

接受 当我们拒绝西方文化的时候…… 2006年,可以说是中西文化交锋的纷繁和无聊的一年。早些时候,有医学界的人提出要取消中医,认为中医是毫无科学依据的,引起了不少网民的声讨,害得国家有关部门出来澄清,中医是符合科学的,应当保留。之后,有教授认为龙在西方是凶残的形象,中国的图腾——龙也应该改改了,又引起了“不理智”的反击。到了年底,有十博士倡议抵制圣诞节,抵制西方文化,又受到几乎一边倒的批评,并讥讽他们穿着西装抵制西方文化本身就是最大的讽刺。看来,所有的始作俑者均以失败告终,因为他们违反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原则。 前两个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是心胸狭窄;抵制圣诞节,则是眼光短浅。对于圣诞节,政府至今既没提倡,也没反对,更没支持。来自西方的圣诞节,在企业和民众的推动下,使我们的传统节日日益“沦陷”,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圣诞节之所以步步为营“侵略”中国,反映了我们传统节日脆弱得不堪一击。其实中国人过圣诞节并没什么大的举动,只不过摆摆圣诞树、装扮个圣诞老人,不用烧香、不用拜神,不外乎搞点气氛像圣诞节罢了。反观我们的民间传统节日,那可是够累人的。看看香港人,他们既有圣诞节,又有春节、清明、端阳、中秋等,既坚持传统节日,又不排除外来节日,似乎并没有什么矛盾。笔者对圣诞节的态度,和政府保持一致,既不支持、也不反对。 如果我们从深层次思考,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完全是在吸收外来文化中逐渐壮大成长的,尤其是汉文化。假如我们像那十个博士一样把原来不属于汉民族文化的东西清理出场,我们的生活该怎么过呢?首先,我们得脱掉西装、皮鞋,然后抛弃公历、抛弃元旦、三八、五一、六一等外来节日,舍弃汽车改坐马车,禁止用电脑、看电视、打电话,不能用电灯只能点蜡烛,音乐会也不能用钢琴、大提琴、小提琴、手风琴、萨克司和京胡、大胡、二胡、胡琴等演奏……再深究,还得把市改为府或州,因为传统的市指的是市场而不是行政区域,市作为行政区域是从日本引进的,广州是中国第一个市,首任市长是孙科。同理,干部这个词也是从日本引进的,当然也得取消了,连学士帽、硕士帽、博士帽都不能戴了,因为现在的学士、硕士、博士不是古代的学士、博士,而是指学历,这些学士、硕士、博士都是属于西方文化。 中华文化能够五千年保持生息发展,完全是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把外来文化融入了中华文化之中,使中华文化更加繁荣昌盛。只要是健康的、发展的西方文化,我们要用“拿来主义”,把其变成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文化。
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是属于全世界的

辨析 中华文化面临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正在走向衰微

从十六世纪开始,马可波罗、利玛窦和西方的一些传教士和商人陆续向世界传递了大量有关中国的信息,使得世界对于这个陌生而神秘的东方大国有了更多的了解,继后更有伏尔泰、亚当斯密、韦伯、李约瑟、罗素、梁启超、柏杨、余秋雨等人,就中国人、中国文化和西方人、西方文化进行论述比较。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那个时代的人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的四周都是些蛮荒之夷,就像古代人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一样。从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唐朝到封建末代时期的康乾盛世,中国的对外交往一直采取一种居高临下的心态傲视着世界。不仅在乾陵上有充当守墓人的四十八尊外国使节的石像,明末清初更有奉职称臣作为宫廷画师、建筑师、外语教师的利玛窦、汤若望、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就是在文革期间中国人民还念念不忘,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的人们需要解放。
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坚枪利炮打进国门,刀枪不入的神话破灭了。从此中华民族的优越感蒙上了屈辱的阴影,自大变成自卑,骄傲变成仇恨,中国也几度采取闭关自锁密实防夷的外交政策。如今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已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地球显得越来越小了,再坚固的城墙、再密实的樊篱也抵御不了无孔不入外来影响。二十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国终于向世界敞开了大门,同时中国人民也正在逐渐摆脱弱国心态、韬光养晦、不合作的态度,以一种平等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对世界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一个有责任感的国际社会的一员和世界融为一体。
包括科学、技术、艺术、道德、伦理、哲学、宗教和教育等一切方面的文化领域,文化比人种、地域和气候对人类社会影响更具有决定性。根据不同的宗教,将世界分为四个主要文明,即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和远东文明。
在人类仅有的几千年文明史中,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化、古代埃及文化、美洲印地安人的玛雅文化和印加文化,以及欧洲荒蛮时期的文化,只在荒漠和丛林中留下了谜一样的历史遗迹。金字塔、人面兽身像或令人难解的楔形和象形文字,这些曾经辉煌灿烂的人类文明或销声匿迹或荡然无存。
提起远东文明即中国文明,就不能不提到孔子和儒教,确切地说,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高举反孔旗帜的“五四”运动,儒教成功地维护了两千年的封建统治,造就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秩序,主导了中国文明的主旋律。
中国的文明史中出现了远远不是只有孔子,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辉煌时代,它产生了许多学派,有老子、墨子、庄子等伟大的思想家。在漫长的古代封建社会时期更是出现了大批的,对中国历史产生影响的文学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民族不仅产生过许多优秀和杰出的人物。中国的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堪称四大发明领先于当时的世界,除此之外中国的天文学也十分发达,引以自豪的航海事业,郑和下南洋也早于西班牙的哥伦布,考古发现有更早地去过美洲的记录。假如说中国人是该隐的后代,他们没有参与赛特后代或者说是挪亚后代的历史进程。散布在亚细亚东部的黄种人,直到从白令海峡走向美洲大陆,曾经有过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历史。
中国对于世界的贡献和它悠久的文化和众多的人口是不相称的。西方科学大大进步的同时,经济和科学力量在不断扩大,中国还停止在儒家思想的禁锢之中, 而被隔绝在世界发明之外。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明显地落后于当时的世界,正是由于当时中国正统思想的根深蒂固,知识分子把这一落后的事实归结于技术上的落后,而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政治制度方面的差异是讳莫如深的。“五.四”以后,国内和国外的一些新儒学家也在一直致力于以儒学为本对中国文化的进行改造和重建。
没有哪一种文化是完美无缺的,能大乃容有、海纳百川的文化是不存在的。自由原则的国家制度可以保证各种文化和平共处,“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的说话的权利”。无论是并存还是融合,无论是取代还是消亡,大多数人们希望人类不分种族和信仰能够宽容和共处,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不再有硝烟和流血的非暴力。中国参与世界化的进程比较迟,“中国文化是几个古老文化中唯一没有受到毁灭的文化,上下五千年唯一没有大面积有断代和消亡的文明,但在二十世纪的文化冲突中败下阵来。”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和哲学产生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惊异”,应该说在以勤劳、智慧著称的中华民族中不缺乏有探索精神的人群,他们创造灿烂的文化为世界增添光彩。但是他们的“惊异”是不彻底的,并具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
科学和技术的差异之一,它的原动力在于不仅是以实用为目地的求知活动。西方的一个科学家彭迦勒是这样说的:“科学家并不是因为大自然有用才去研究它,要研究大自然是因为他感到乐趣,而他对大自然感到乐趣的是因为它的美丽,如果大自然不美,那它就不值得认识。如果大自然不值得认识,就不值得活下去。当然我这里并不谈那些打动感官的美、性质的美和现象的美,我并不低估这些美,远不是这样,而是它们与科学毫不相干。我的意思是那些更深邃的美,它来自各部分和谐的秩序,而且它能为一种纯粹的智慧所掌握。理性的美对自身来说是充分的,与其说是为了人类美好的未来,倒不如说是为了理解理性本身科学家才献身于漫长和艰苦的劳动”。我把彭加勒的话这样诠解,科学家被大自然的合理和完美无缺所打动,他们研究它为寻求和求证人生的意义,如果仅仅为了实用的目的,他们绝不会一代又一代献身于这种艰苦的劳动。
科学产生的第二个条件是“闲暇”,中国有着物产丰富、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土,历里来养着许多衣食不愁的闲逸阶级。但是他们的闲暇太多的消耗在人和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消耗在进退荣辱的得意和悲哀上,因而无暇对自然的关注和研究。
第三是“自由”,这正是中国自春秋战国时代以后所缺乏的,不仅有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教合一的路线,往往在意识形态方面是相当残酷的,比如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的文字狱以及近年的文化大革命。
文化中最根本的是宗教,宗教是不同文明产生的深刻和生动的泉源,每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和他的宇宙观和世界观密不可分。
希腊的兴起,佛教的兴起和当时中国的春秋战国几乎是同一历史时期,希腊的哲学家在为宇宙的本原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中国的哲学也处在百家争鸣的时期。但最终成为中国主流思想体系的儒家学说占了上风,孔子是一个热衷仕途的人,但是他的政治抱负并没有实现,但他却创立了如何建立一个维持社会稳定的人伦秩序和道德规范的思想体系,被历代君王所利用。
但中国哲学缺乏对于永恒的人类文明、宇宙秩序和人类终极价值体现的关怀。他们对天的态度即是小心翼翼又讳莫如深,孔仲尼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敬鬼神而远之”等模棱两可的态度,这种宇宙观一开始就缺乏慎密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当然儒教不能解答对人生追问,儒教是属世和现实的。中国民间盛行的泛神崇拜。没有一神信仰的忠诚,其价值观和人生观表现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对天的敬畏中很大成分还限于关注对自身和今生祈福的目的。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模糊了人和天的关系,君子即天子,建立在对人的信仰上,必然引起信仰的混乱。由此造就的以臣对君、子对父、仆对主的“忠”字。中国的文人对统治者的依偎和忠诚,对仕途和官运的向往比世界上哪个民族都要更加强烈。
但是君可以不爱民,可以不公义,可以听信谗言,可以滥杀无辜,可以挥霍浪费,那么这种由人代表天的“忠”必定会一次又一次的被践踏,为了一个“昏”君去效忠,君叫臣死臣不敢不死,这是悲剧,是愚忠。为一个朋友去不分青红皂白伤害另外一些人的“义”,也是狭义而不是正义。同样为一个民族的利益去践踏另一个民族利益的“民族主义”,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割股煎汤,屈原报国无门而愤然投江,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岳飞的精忠报国的民族主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水泊梁山的绿林好汉们替天行道,这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中,闪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品德。无论是统治阶级宣扬的道德标准“忠孝”,还是民间即对传统的叛逆,又脱离不开传统的“忠义”。
就对君王和上级而言的“忠”,对长辈而言的“孝”,对朋友而言的“义”,都是一种有偿行为,是中国伦理的原则。中国伦理的现实性不能满足人们对人生的追问,佛教对人生的深刻参悟,佛教进入中国以后,在民间提倡的近似西方的博爱方式的行善积德,相同的是,这种行为都不求现世回报,不同的是,佛教相信生命的轮回,而基督教相信永生。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始终被传统和现代的矛盾所困扰,“忠义”已成为历史悲歌,人们不再固守这块精神家园,传统迷失了方向。“五四”以后的中国人虽然已经抛弃了儒家的繁琐礼教,中华民族最闪光的品质“忠”、“孝”、“义”也丧失无几。但是他们的文化心理,骨子里的中国人的价值观是很难改变的。外来的西方文化也好、中国人和甚至在外国生活大半辈子的老华侨。他们的血液中有着深厚的汉文化的基因,难以改变的中国心仍然支配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
儒家文化作为思想理论至今仍有许多先进性。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爱人如己的原则,“有教无类”的教育平等的思想,“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者”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民主思想。而“五四”运动的进步意义在于它反对的是一枝独秀的文化垄断地位的儒教,以及它对其他文化的扼杀和虐杀人性的精神桎梏,因此它是历史发展的障碍。二十世纪初中国的“五四”运动和十七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有相似的地方,他们都是打着反正统的旗帜,他们在张扬个性,向往自由、平等。
而中国在十七世纪前西方传教士进人中国以前,除了佛教以外几乎没有强势的外来文化的介入,佛教文明是最早和儒教文明融合的一种文化,一种民间的需要和政治需要的结合。
不可否认的是,现代世界受益于产生于西方文化的近代科学。西方文化的优势应该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希腊的思维方式及理性的科学方法,二是希伯来的智慧,而希伯来的智慧是天启的智慧,没有哪个民族获得像希伯来民族如此数量之多,时间之长,贯穿整个人类历史,如此清晰和明确的,而又被科学、考古和现实不断证实的天启信息。人类社会如果不站在这个高度去观察人生、去研究宇宙,去解决错综复杂的世界问题,即使在所有的传统文化加之于“惊异”,和“自由”。大概永远只能徘徊在寻找信仰的路途中。

摘自《我从哪里来-中国文化的欠缺》
真正的西洋文明,基督文明,是反对拜金主义、性解放、个人享乐的。

若一个国家没有精神凝聚力,被别的国家的文化所侵蚀是必然的事情。

可是你看看人家犹太人,散落世界各地,到现在以色列不还是复国了嘛。以色列地处亚欧非三大洲交界,任何国家强大了都能搞他一下子,可是就是因为以色列有信仰,有民族凝聚力。所以到现在仍然团结如同兄弟。
大谬,中国文化唯有借鉴各家文化,汲取营养才能,息息长存

如只抱住故有遗漏,不过是大海之上行驶朽木,才是真正的衰败
与中华的古老,传统文化相比,您喜欢西洋文明么?
据个例子:
一个美女,投怀送抱,
西洋文学,物欲,来者不拒
传统美德,礼仪,怒斥无耻
以一个男人的观点,现代男人的观点,您会拒绝么
所以,中华文化,越来越衰败
道德都没有了,因为孝已消失
物欲,敢问当今苍生,谁人能拒?
蠢驴, 中华文化不过是奴才们崇拜皇帝的文化。现在改革开放了,你想回到过去?

如何对待西方文化的强势

在过去几千年的人类历史中,由于交通和语言阻隔,形成了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文化。西方文化的强势是有原因的,人类从来都不是要对抗外来先进的文化,固守自己落后的文化,而是学习融化使自己更强势,西方文化之所以强势,就是一个学习接受融合的文化。

中国文化如何面队强势文化

这问题复杂了,国外强势文化的到来是伴随强大的物质文明,也就是说西方的强大的物质文明提升了现代的中国,但是随之而来的西方文化也强势来袭。

关于如何面对它嘛,那就要参见日本和韩国了,看他们的怎么吸收外来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借鉴(其实他们俩也被强势文化冲击的很厉害,只不过比我们好),最最最重要的是看政府的决心,米卢说的好“态度决定一切”。我们政府本身就是外来文化的产物(马列),让现在的ZF主导,我看有点难。

草,打字很累!
文章标题: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是排挤还是选择性吸收比较好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711.html

[面对西方强势文化,是排挤还是选择性吸收比较好]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