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

时间: 2022-07-27 09:00:0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

日本大正时代等同中国什么时代?

大正时代是1912年-1926年,正好是中国的民国初期。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时期,1912年-1926年,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 该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文化的各个领域。大正前期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并与当时欧战结束,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后来称之为"大正民主"。
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胜国及联合国五个主要创始会员国之一。
所以,等同于中国民国时期。

日本分为几个时代,每个时代有什么这要不同的特色呢

哪个是最兴旺的呢?比如江户……
日本历史上的几个时代
约公元1世纪,日本共有100多个小国,其中有的与东汉建立了外交关系。后来,这些小国逐渐统一。

到了公元4世纪,在关西地区建立了比较大的国家,据说最终将它们统一起来的是当今天皇家族的祖先。当时,日本国的范围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国。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国家才得以统一。

所以很难对日本国诞生的确切年代作出准确的判定。据《古事记》和《日本书纪》记载,第一代天皇 —— 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国并即位;即位日相当於现在的西历2月11日,因此就把这一天定为「建国纪念日」。

绳文时代

从洪积世起,日本列岛上就有人类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种及日语原型的形成则被认为是1万年前至公元前3世纪前彼的绳文时代。

当时,人们数人或十人一户居住在竖坑式草屋,以狩猎、捕捞、采集为生,构成了没有贫富与阶级差别的社会。回到最上

弥生时代

公元前3世纪,水稻种植和金属器具使用技术由朝鲜传入九州北部。

稻作技术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划时代的变化,它扩大了生产,产生了贫富等级之差,使农村共同体趋向政治集团化。农耕带来的信仰、礼仪、风俗习惯也逐渐传播开来,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回到最上

古坟时代

公元4世纪中期,大和政权统一了割据的小国。随著国家的统一,以前方后圆坟为代表的古坟扩大到各个地方。

这个时期是中国许多知识、技术传入日本的时期。大和政权吸收了中国的高度物质文明。

到了公元5世纪,来自朝鲜半岛的外来人 —— 归化人,带来了铁器生产、制陶、纺织、金属工艺、土木等技术,同时已开始使用中国的汉字。

公元6世纪,正式接受儒学,佛教也传入日本。

公元7世纪,圣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并以「大化改新」为动机,著手建立一个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国家。这个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时更加积极地引进中国文化,至公元9世纪末期,先后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回到最上

奈良时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现在的奈良市),迎来了律令国家的兴盛时期。

但是,此时农民贫困、游民增加,由於庄园扩大而导致公地公民制的实质上的崩溃等,矛盾开始暴露出来。

这个时期由於国家极力保护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别是佛教美术开始繁荣起来。如公元7世纪初期开创日本佛教文化的飞鸟文化;公元7世纪后期独具一格的白凤文化;公元8世纪中叶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响下,以写实手法体现人类丰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与佛教美术相媲美,这个时期的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万叶集》。《万叶集》收集了公元8世纪中叶前约400年间,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约4500首和歌,如实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朴素生活情感。此外,现在还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历史书籍《古事记》(公元712年著)、最古老的敕撰历史书《日本书纪》(公元720年著)、最古的汉诗集《怀风藻》(公元751年著)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的文化遗产。回到最上

平安时代

公元8世纪末,日本将都城移至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市),试图重建律令体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溃,国家陷入了财政困难。公元894年派出最后一批遣唐使后便告终止,就此不在大量引进中国文化。公元10至11世纪,藤原氏垄断政权,以庄园为经济基础,势力最为强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乱,导致治安极差,武士集团强大起来。

到公元11世纪末,为对抗藤原开始实行「院政」,即日本平安时代后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执政。於是,武士进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时代以本国文化为特色。公元9世纪时受唐朝影响,密教和汉学方面的弘仁、贞观文化还十分繁荣。但是公元10世纪后与中国断交后,便产生了日本独特的贵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公元10世纪初著)、世界上最古老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公元11世纪初著)、随笔《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后著)等等一批文艺作品。回到最上
镰仓时代

公元12世纪末,源赖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将军,并在镰仓建立幕府,从此诞生了武士政权,由此产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贵族)政治的对立。

13世纪后期,幕府的武士统治开始面临困难,镰仓幕府逐渐走上灭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过去的贵族文化为基础,引进宋朝时传入日本的禅宗文化,培育了生动、写实、朴素、独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亲鸾、日莲等著名僧人创建了镰仓佛教,获得了各阶层的信仰。

公元12世纪传入日本的禅宗,受到了关东武士的重视,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倾向。文学方面,出现了以源平合战为背景的小说《平家物语》(公元13世纪初著),是日本古代军记物语的杰出代表。回到最上

室町时代

公元14世纪的前半期,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稳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后,两个多世纪内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压倒公家,处於优势。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统治能力薄弱。应仁元年(公元1467年)一月,应仁之乱爆发,全国各地的大名纷纷而起,室町幕府摇摇欲坠,日本进入战国时代。战国大名成了统治当地土地、人民的强有力的独立政权。

在文化方面,无论是贵族还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禅宗的影响。公元14世纪末期以金阁寺为代表的北山文化,公元15世纪末期以银阁寺为代表的东山文化都十分发达。公元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来到日本,传入了枪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满生气的时代。回到最上

战国时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时代)

应仁之乱后,日本各地大名纷纷崛起,战火纷飞,民不聊生。

公元16世纪中叶,一位决心以武力统一日本、结束乱世的枭雄出现,他就是织田信长。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织田信长在桶狭间以两千人马击败今川义元四万大军,名声大振。其后逐步统一尾张、近畿,并准备进攻山阴、山阳。在此期间,信长修筑了气势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长的时代被称为「安土时代」。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本能寺之变爆发,信长身亡。织田家重臣羽柴秀吉先后击败明智光秀、柴田胜家,确立了自己的继承人地位。此后经过四国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战,逐步统一日本。后被天皇赐姓「丰臣」,并受封「关白」一职。丰臣秀吉的时代被称为「桃山时代」。庆长三年(公元1598年),丰臣秀吉在伏见城病逝。丰臣家裂分为近江(西军)和尾张(东军)两派。身为丰臣政权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庆长五年(公元1600年)发动关原之战,大败西军,建立德川政权。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战国时代结束。回到最上

江户时代

庆长八年(公元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将军,在江户(现东京)建立幕府政权,此后260多年,德川家统治全国。这段时期被称作「江户时代」。德川幕府严格控制天皇、贵族、寺院神社,并费尽心计统治著支撑幕藩体制的农民。

元和九年(公元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将军德川家光就职,下令锁国。除开放长崎、界镇作为对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国人来日本,也禁止日本人远渡海外。由於闭关自守,幕藩体制迎来了安定时期。但是,随著产业的发达、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民自给自足的经营体系崩溃,公元18世纪起,幕藩体制开始动摇。

庶民文化是这个时期的特色。公元17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期的元禄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关东地方人称京都、大阪为上方)地区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净琉璃、歌舞伎、浮世绘、工艺等一片繁荣。公元19世纪初期的化正文化移至江户,小说、歌舞伎、浮世绘、文人画等呈现出绚丽多彩的商人文化。回到最上

明治时代

江户幕府末期,天灾不断,幕府统治腐败,民不聊生。且幕府财政困难,使大部分中下级武士对幕府日益不满。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以坚船利炮叩开锁国达200馀年的日本国门。在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下,日本人逐渐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向资本主义国家学习,才是日本富强之路。於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邉诱归_了。在这场推翻幕府统治的邉又校�_摩、长州两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

公元1868年1月3日,代表资产阶级和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维新三杰」之称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木户孝允的领导下,成功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交出政权,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这就日本历史上的「明治维新」。日本从此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公元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迁都江户,并改名为东京。之后从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国力逐渐强大。后来在甲午中日战争及日俄战争中打败中国北洋舰队,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日本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之一。回到最上

大正、昭和时代

与明治时代的取得的历史性进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称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绩远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为脑病所困,最后被迫让权疗养,由裕仁亲王摄政。公元1926年,裕仁登基,年号「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时代前30年,对后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来说,是黑暗的30年。这时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扩张。公元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侵占中国东北。

公元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军挑起「芦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公元1941年(昭和16年),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不仅给中国、朝鲜、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给日本人民带来痛苦和困难。这是日本历史以及中日关系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公元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军投降。美军占领日本,改日本专制天皇制为君主立宪制,天皇作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来。

公元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荣出任日本首相,开始执行「多边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访华,於9月29日同周恩来总理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

1978年8月中日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1978年10月邓小平副总理应邀访问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条约正式生效。中日两国关系从此趋於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殁。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号为「平成」。

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挺幸福的时代吧大正时期的日本人比现在的要幸福既不像现在精神被阉割又不像昭和时代被逼着上战场打仗杀人

大正天皇时期有发生什么重要的事吗

如题
大正天皇

大正天皇 嘉仁(たいしょうてんのう よしひと、1879年8月31日~1926年12月25日),日本第123代天皇。 今上天皇的祖父、昭和天皇的父亲。

明治天皇只有他一个儿子能存活下来,母典侍柳原爱子。父亲死去后,以皇太子身份继位,以易经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一句改元大正。成人以后,娶九条节子(贞明皇后)为皇太子妃。生有四子。即昭和天皇裕仁、秩父宫雍仁亲王、高松宫宣仁亲王、三笠宫崇仁亲王。

他在位初期,经过明治年代的接受西方的文化与思想(明治维新),国家大致平稳发展,加上时值欧洲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不少甘愿冒险的外国商人前来日本投资,造成新日本的一片繁华景象,令大正前期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并于当时欧战结束,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后来称之为“大正民主”。

其浪潮影响到当时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遂有林献堂等人发起民族议会请愿运动,争取台湾人民对殖民政治的参政权。有研究日本史的台湾学者给他改了个外号,把“大”字加上一点变成“太”字,叫他作“太正天皇”,及称呼他在位的年代为“太正年代”,意指在那时期的日本人的生活“太正点”(太美好)。(又,日语“太”的意思正好就是汉语“大”的意思。)

在位后期,由于他未能发挥出他父亲的优点,加上关东大地震等天灾人祸接续而来,被世人称为不幸的大正。由于他患有脑病未能理政,大正十年(1921年)由与其子皇太子裕仁亲王昭和天皇摄政,大正十五年(1926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死去,终年四十八岁。

大正时代(1912——1926年)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该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文化的各个领域。自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垄断资本迅速发展,并成长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不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都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中间阶层即中产阶级。这一阶层在政治上反对当时的军阀官僚专制,要求实现政党政治,实施普选,从而形成大正民主主义运动。在此时代背景下产生的大正文化带有鲜明的现代性,即主张确立近代自我,宣扬个人主义、理性主义,成为大正文化的基调。�

在民主主义的时代风潮下,大正时期的哲学社会科学也一展新貌。新康德学派的理想主义哲学独占鳌头,堪称大正哲学的主流,其影响不限于狭义的哲学领域,而波及整个知识界。作为新康德学派之日本版的文化主义、人格主义、教养主义,一时风靡思想界。文化主义在肯定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强调人的主体性,由之而泛起人格主义思潮,即把人格价值视为唯一的伦理价值。为大正文化推波助澜的岩波书店出版许多新书,并于1915年到1917年推出《哲学丛书》(12卷),宣传理想主义哲学,被称为“岩波文化”。此外史学家津田左右吉对日本古代史的合理主义解释,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对前人尚未涉足的庶民生活的研究,有力地推动了大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发展。�

在大正时期,如果说政治思想以民本主义为代表,哲学以新康德学派的理想主义为代表的话,那么,文学领域则以“白桦”派为代表。以武者小路实笃为首的一批年轻作家于1910年4月创刊文学杂志《白桦》,形成很有影响的文学派别“白桦”派。至1923年(大正12年)停刊的13年间,该派高举新理想主义旗帜,展开活跃的文学活动,居大正文坛主流地位。他们不满于日趋衰落的自然主义文学,提倡“通过个人或个性发挥人类意志的作用”,把“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类的意志,探索个人应该怎样生活” 作为该派文学的目标。以此思想为指导,他们创作出许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作品,哺育了不少知名作家。白桦派运动还超出文坛,在教育界乃至社会上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此期间,戏剧、美术、音乐等各文化领域,都展现出异于明治文化的新貌。�

大正文化清新而繁盛,然而,大正时代未及展开便匆匆消逝,短命的大正文化亦随之落下帷幕。
出了一个野口英世

大正时代的介绍

日本大正天皇在位的时期,1912——1926年,是短暂而相对稳定的时期。1该时代的根本特征,是大正民主主义风潮席卷文化的各个领域。大正前期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前所未有的盛世。并于当时欧战结束,民族自决浪潮十分兴盛,民主自由的气息浓厚,后来称之为“大正民主”。

文章标题: 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550.html

[生活在大正时代的日本是怎样的一番体验呢]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