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果从18世纪开始法国的核心领土面积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一二战和现代格局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

时间: 2022-07-23 04:59:4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如果从18世纪开始法国的核心领土面积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一二战和现代格局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

二战前法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

二战前法国的领土面积是多少
900多万平方公里,毕竟有很多殖民地。

英法如果没有二战,从一战结束,缓慢发展到2021年.那么今天的世界格局会是怎么样的?

如果没有二战的削弱,想肢解大英帝国,呵呵,那是在做梦。今天的很多前殖民地都不可能获得完全解放,英国的实力将是现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印度的总和,法国也会拥有富庶的北非殖民地,成为快乐的石油出口国。

美国将会因为无法操纵石油美元而成为一个正常国家,尽管实力仍然十分强大,但是军力不及现在十分之一,并会为了和英法在海上抗衡而和日本联合起来。日本会坐实中国长城以北的满蒙地区,并开采出大庆油田,成为亚洲乃至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是会因为英国的及时制止而与中国停战。新疆和外蒙都会加入苏联。西藏则会在英属印度的支持下成功独立。中国势力则将是自明朝以来首次退缩至长城以南,迎来像北宋一样逐渐灭亡的命运。韩国不会存在。泰国作为东南亚唯一的独立国家,与日本结盟和英法对抗。

东南亚地区将继续作为殖民地由英法美所瓜分。中东地区前英国殖民地可能会因为苏联和美国的联手干涉而获得独立,被苏联、美国划入各自的势力范围。

世界上仍然会存在类似于北约的民主阵营,不同的是这次美国不会参加,盟军的首领将会是英国,而光荣中立的美国将成为盟军的假想敌。欧洲最主要的国家依次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和波兰。德国作为战败国,其地位和今天没有改变,但由于保留了东普鲁士等本土,国力会比今天的德国更强,并且最终也会加入盟军,和波兰并肩对抗苏联西扩。
英法的核心还是殖民地,到了二战结束的时候殖民地独立运动就开始高涨,但是真正到了60年代,非洲的独立运动才是开花结果的年代。因此感觉二战只是延迟了独立运动的进程,没有二战80年代的时候英法殖民地也会相继独立。
而其他的对手又会怎么样?美国或许会错过二战趁火打劫的机会,但是由于局面大、盘子大很可能比老欧洲发展的好。苏联也是如此,虽然没有东欧一圈卫星国,但是N个五年计划下来苏联的工业国身份是板上钉钉的。本子估计在军事上会强势一点,中国没有50年代那种千载难逢的工业化机遇可能还在沉睡之中。
所以说总体而言届时美国、英法、苏联、德国会成为一流国家,日本准一流,其他国家基本是这几个国家的跟班儿。
苏联和英法可能爆发战争,如果真的假设没有战争缓慢发展,也至少会形成冷战。。首先当时对战争需求最大的是德国,因为德国杯一战赔款条约压制,失去了海外殖民地,但国内工业水平仍很高,有对外扩张需求。所以如果没有二战。那么德国必然被压制。苏联西进的压力就会减小。苏联很可能继续向西扩张,占领波兰甚至德国。这样意识形态的阵营对峙同样会到来。但如果对峙时还没有原子弹,毕竟原子弹的发展二战起了很大促进,否则不会这么快。那么这种对峙很难维系,很容易爆发世界大战。
归根到底,二战的爆发是有必然性的。2个缺少殖民地的大国德国和日本都有扩张需求,而老牌的帝国主义早就把殖民地占光了。新兴德国主义和老牌帝国主义必然要开战。
其实说实话,没有什么矛盾是不可避免的,真正只是最后的手段。但一场战争的发生,特别是世界时的战争引发综合了太多太多的元素!你可以推迟它(如果你有足够的本事),你可以稍稍减小它的规模,但,你不可能避免他,因为所有矛盾都需要一个解决的方式!
多极化世界,但我们绝对悲剧

法国在一战和二战都是被动挨打为何人们总是把法国看成仅次于英国一样的世界霸主?

你自己也说,法国看起来是世界霸主。所以一打架就成纸老虎了。
世界霸主不是单单根据军事力量划分的。同时期的法国经济水平、工业程度、文化、国际地位、人口、城市化、殖民地面积等等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或者数三的。
至于英国。。你要是把它放在欧洲大陆上,它也坚持不了多久。本身离德国就远,再加上英吉利海峡做天然屏障,每次都是煽动法国鸡和俄国熊上去抗德国的直接攻击。
至于有人说到的马奇诺防线。还不敢相信21世纪还有人吹嘘这种主动挨打的战术。德国从一开始得知法国人想要造“长城”的时候就乐了。坦克已经大规模使用了,摩托化部队已经成常态了,可以说军队的机动性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提高,而法国人居然主动把主力放在战壕里和碉堡里,那德国战车正好可以自由自在的跑起来了,只不过需要绕个弯罢了。
再说了,光是战争爆发前建造的那一段马奇诺防线就已经花了50亿法郎,再建下去不用德国打过来法国自己经济就崩溃了。
所以马奇诺防线就算修到地中海,也算是个昂贵的遮羞布。别忘了德国也能空投伞兵,也能实施抢滩登陆。
不过马奇诺防线也不是没用,起码它让法国看起来是世界霸主级别的国家了。卧槽!花50亿修了段墙!只有世界霸主才这么有钱!(美帝的川普不也是修了个墙嘛,挡住难民了嘛。)
第一法国和英国是老牌强国,是最早工业化的国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因而是最早称霸全球的国家之一。第二法国殖民地广大,因为殖民地很大,因而在世界政治里拥有很大影响和地位,可掠夺的资源很多。第三因为最早发展强大起来,所以在国际政治中拥有很大的话语权,比如一战后的国联和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四自身纸面实力很强,陆军纸面实力不错,在欧洲大陆具有很强的统治力。
印象中法国貌似没那么强大吧,单看一战还是二战法国都没拿出与之相对应的实力,只是觉得他站队选对了,法国好像只在拿破仑时期可以算得上欧洲霸主吧,英国是老牌霸主,欧洲大陆称得上的应该属德国和俄国吧。
因为他们是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法国家底比较厚实。一战损失很大,特别是青壮年战死沙场;二战更是几乎亡国了;但法国影响力还是存在的,直到现在他依然是与德国并称欧洲大国..

谁能帮我介绍下法国?

谁可以帮我介绍一下法国?关于法国的一切,不管哪个方面都可以,要详细一点的。谢谢。
国名:法兰西共和国(法语,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RF,英语,The Republic of France)
国名释义:“法兰西”由法兰克部落之名演变而来,意为“勇敢的”“自由的”

民族:法兰西人为主,还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弗拉芒、加泰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北非人和印度支那人等少数民族
语言:法语(地方方言有普罗旺斯方言、布列塔尼方言、科西嘉方言和日耳曼方言)
宗教:天主教为主
首都:巴黎(Paris) ,人口6339.21万(2007年)。

现为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
现任总统:尼古拉•萨科齐
现任总理:弗朗索瓦•菲永

国庆日:7月14日(1880年议会立法确认攻克巴士底狱日为国庆节以纪念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
遗产日:9月的第三个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开始,最初的活动在9月的第三个周日举办,在当时的文化部长雅克•朗的推动下,诸多深宫中的历史文化遗产敞开大门向公众开放,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热爱进而保护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最初名称为“国家文物开放日”,到1992年,开放时间延长为周六和周日两天。)

国旗:法国国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旗之一,对后世界各国国旗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形状与图案:
法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竖长方形构成,从左至右分别为蓝、白、红三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与今天不同,红色在左。蓝色是圣马丁长袍的颜色,象征自由。白色纪念民族英雄圣女贞德,象征平等。红色则是圣但尼军旗的颜色,象征博爱。
来源和历史:
法国的国旗以三色旗著称,最早出现在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国民自卫队就以蓝、白、红三色旗为队旗。白色居中,代表国王,象征国王的神圣地位;红、蓝两色分列两边,代表巴黎市民;同时这三色又象征法国王室和巴黎资产阶级联盟,三色旗也曾是法国大革命的象征。1794年2月15日,旗帜最终被确定为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国旗。
波旁王朝复辟时,三色旗曾经被废除,而用王室的鸢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后,三色旗再度成为法国的国旗,并延续至今。
法国国旗也被使用英文的人叫做French tricolor(美式英语),或French tricolour(英式英语)。

国徽:法国没有正式国徽,但传统上采用大革命时期的纹章作为国家的标志。纹章为椭圆形,上绘有大革命时期流行的标志之一——束棒,这是古罗马高级执法官用的权标,是权威的象征。束棒两侧饰有橄榄枝和橡树枝叶,其间缠绕的饰带上用法文写着“自由、平等、博爱”。整个图案由带有古罗马军团勋章的绶带环饰。

国歌:《马赛曲》
国花:鸢尾花
国鸟:公鸡
国石:珍珠
国家元首
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 ,2007年5月当选;国民议会议长贝尔纳•阿克耶,2007年6月当选;总理 弗朗索瓦•菲永 (Francois Fillon) ,2007年5月任职;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让-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7年2月任职。
自然地理
面积为55.16万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岛)。是欧洲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
位置:位于欧洲西部,与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安道尔、摩纳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峡与英国相望,濒临北海、英吉利海峡、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
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开。东部是阿尔卑斯山地和侏罗山地;中南部为中央高原;西南边境有比利牛斯山脉;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间的西南地区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
山脉:有阿尔卑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汝拉山脉等。法意边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为欧洲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卢瓦尔河(1010公里)、罗讷河(812公里)、塞纳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岛是法国最大岛屿。边境线总长度为5695公里,其中海岸线为2700公里,陆地线为2800公里,内河线为195公里。
气候:西部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南部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中部和东部属大陆性气候。平均降水量从西北往东南由600毫米递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区达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气温:一月西部及南部4-7℃,东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东部21-24℃
矿产:铁、煤、铝土储量较丰富,还有铅、锌、铀、钾盐等。林地覆盖率26.4%。
人口: 6062.8万(2000年),包括350万外国侨民,其中140万人来自欧盟各国,边境有阿尔萨斯人、布勒通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兰芒人等。通用法语。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他人信新教、犹太教、佛教等其它宗教。
行政区划
分为大区、省和市镇。省下设专区和县,但不是行政区域。县是司法和选举单位。法本土共划为22个大区、96个省、4个海外省、4个海外领地、2个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区。全国共有36565个市镇,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万个,人口超过3万人市有231个,人口超过10万的市有37个。
22个大区是:阿尔萨斯、阿基坦、奥维尔涅、布尔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区、香槟-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贡岱、巴黎大区、朗克多克-鲁西翁、利姆赞、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莱海峡、下诺曼底、上诺曼底、卢瓦尔地区、皮卡尔迪、布瓦图-夏朗德、普洛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罗讷-阿尔贝斯。
4个海外省是:瓜德鲁普、马提尼克、法属圭亚那、留尼汪。
4个海外领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新喀里多尼亚、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属南半球和南极领地。
2个地方行政区是:马约特岛、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
简史
公元前高卢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纪,罗马的高卢人总督恺撒占领了全部高卢,从此受罗马统治达500年之久。公元5世纪法兰克人征服高卢,建立法兰克王国。10世纪后,封建社会迅速发展。1337年英王觊觎法国王位,爆发“百年战争”。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占,法王被俘,后法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于1453年结束百年战争。
15世纪末到16世纪初形成中央集权国家。17世纪中叶,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1789年8月26日,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正式通过。 1789年,伏尔泰和卢梭去世11年后,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法国爆发大革命,废除君主制,并于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国。1799年11月9日(雾月18日),拿破仑•波拿巴夺取政权,1804年称帝,建立第一帝国。1804年12月2日,巴黎圣母院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加冕典礼,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国军队残酷镇压。1848年2月爆发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国。1851年路易•波拿巴总统发动政变,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国。
1870年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于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国直到1940年6月法国贝当政府投降德国,至此第三共和国覆灭。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遭德国侵略。1944年,象征胜利的法国凯旋门,终于迎来了一次真正的凯旋。
在戴高乐的带领下,为了自由而战的法兰西民族不仅为战胜法西斯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且为战后法国的复兴铺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临时政府,戴高乐担任首脑,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戴高乐当选总统。1959年,法国宣布接受殖民地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自决,由此开始告别殖民主义;
1963年,法国和联邦德国签订《法德友好条约》,从此与宿敌德国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国与新中国建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
1966年,法国宣布退出北约,并限令美国在一年内撤除在法国领土上的驻军和基地。
坚持独立外交政策的法国,成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这一追寻理想的过程中,法国以它卓尔不群的气质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政治
总统是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统帅,任期5年(2000年6月改为5年,定于9月24日举行全民公决,之前是7年。),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总统有权任免总理和批准总理提名的部长;主持内阁会议、最高国防会议和国防委员会;有权解散议会;可不经议会将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决;在非常时期,总统拥有“根据形势需要采取必要措施”的全权。在总统不能履行职务或空缺时总统离职期间由参议院议长代行总统职权。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拥有制定法律,监督政府,通过预算,批准宣战等权力。
国民议会共有577个议席,任期5年,采用两轮多数直接投票制、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参议院共321席,参议员任期9年,每3年改选1/3,以省为单位,由国民议会和地方各级议会议员组成选举团间接选举产生。
1995年7月31日,法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宪法修正案。这项法案使总统有权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来解决经济和社会问题。法国总统在政府或参议院、国民议会的建议下,可将所有事关公共权力组织、法国经济或社会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决。
总统府——爱丽舍宫,总理府——马提翁宫,国民议会——波旁宫。
外交:法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欧盟创始国及重要成员、北约成员(但不参加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自1958年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以来,历届政府基本沿袭戴高乐制定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民族独立。欧盟是法外交的立足之本。法致力于推动欧洲建设,将欧盟建设成真正独立一极,发挥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动多极化,发展、加强欧亚等区域间合作;在大国间左右逢缘,争取有利地位;保持并发展与非洲国家的传统关系,推动发达国家增加对非援助;积极参与中东和平进程及有关热点事务;加强同亚洲、拉美的政治、经济关系。
经济
法国经济发达,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主要工业部门有矿业、冶金、汽车制造、造船、机械制造、纺织、化学、电器、动力、日常消费品、食品加工和建筑业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开发、航空和宇航等新兴工业部门近年来发展较快,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核电设备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术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航空和宇航工业仅次于美国和独联体,居世界第三位。钢铁工业、纺织业占世界第六位。但工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的工业部门,其中钢铁、汽车、建筑为三大支柱。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逐步减少的趋势。第三产业在法国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其中电信、信息、旅游服务和交通运输部门业务量增幅较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占总劳动力的70%。
法国商业较为发达,创收最多的是食品销售,在种类繁多的商店中,超级市场和连锁店最具活力,几乎占全部商业活动的一半。法国铁矿蕴藏量约为70亿吨,但品位低、开采成本高,所需的铁矿石大部分依赖进口。煤储量约为210亿吨(其中褐煤100亿吨),有开采价值的约为14.7亿吨。铝土矿储量约9000万吨。有色金属储量很少,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石油储量只有3000多万吨。天然气储量2500亿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气的75%依赖进口。水力资源约为1000万千瓦,核能,水力资源和地热的开发利用比较充分。森林面积约1500万公顷,占欧盟森林总面积的25%,人均拥有绿化面积0.28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6.7%。农业很发达,农牧结合,综合发展。主产小麦、大麦、玉米、甜菜、马铃薯、烟草、葡萄、苹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产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业和禽蛋业。法国是欧盟最大的农业生产国,也是世界主要农副产品出口国。
随着法国人口城市化,农村人口不断减少,法共有土地面积5500万公顷,其中61%为农业用地、27%为林业用地、12%为非农业用地。农业用地的96%为家庭所有。农业的传统地区结构为:中北部地区是谷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产区,西部和山区为饲料作物主产区,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区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产区。机械化是法提高农业生产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农业食品加工业是法外贸出口获取顺差的支柱产业之一。欧洲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24家在法国,世界前100家农业食品工业集团有7家在法国,法国的农副产品出口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市场的11%。
法国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国,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风景区及阿尔卑斯山区都是旅游胜地,此外还有一些历史名城、卢瓦尔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诺曼底的渔村、科西嘉岛等。法国一些著名的博物馆收藏着世界文化的宝贵遗产。
法国也是世界贸易大国,其对外贸易有两个特点:一是进口大于出口,造成贸易逆差,进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业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机械、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农产品、食品、服装、化妆品和军火等;另一是非产品化的技术出口增长较快,纯技术出口在整个出口贸易中的地位日益显要。
法国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税收,税收高于美、日等国,其中主要来自增值税,其它还有所得税、公司税、社会福利税等。欧洲经济共同体成员国。重要海港有马赛、勒阿弗尔、敦刻尔克、南特、圣纳泽尔、鲁昂等。
文化
17世纪开始,法国的古典文学迎来了自己的辉煌时期,相继出现了莫里哀、司汤达、巴尔扎克、大仲马、维克多•雨果、福楼拜、小仲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罗曼•罗兰等文学巨匠。他们的许多作品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其中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高老头》、《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和《约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译成世界文学作品,在世界广为流传。侦探小说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侠盗亚森罗平,和乔治•西姆农的梅格雷探长。近现代,法国的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有创新,不但出现了罗丹这样的雕塑艺术大师,也出现了像莫奈和马蒂斯等印象派、野兽派的代表人物。从17世纪开始,法国在工业设计、艺术设计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关实用美术、建筑、时装设计、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校也早已凭借其“法国制造”的商业硕果而闻名海外。
法国人喜爱体育运动,比较流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足球、网球、橄榄球、地滚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车环形赛等。比较有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里昂大学等。
戛纳国际电影节是世界五大电影节之一,每年5月在法国东南部海滨小城戛纳举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为期两周左右。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
新闻出版:
主要报纸有:《费加罗报》、《世界报》、《法兰西晚报》、《解放报》、《巴黎日报》。地方报纸主要有:《西部法兰西报》,它是法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北方之声》。主要周刊有:《快报》、《观点》、《新观察家》、《巴黎竞赛画报》、《费加罗杂志》等。法约有6000家出版社。
通讯社有: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创立。法国国家广播公司成立于1975年,下设6个广播电台。此外,还有国家广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资的17个独立的地方台。为加强对外宣传,国家广播公司专设独立的法国国际台,对外广播几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过法令,取消国家对电台的垄断,允许私人和团体设立电台。目前,全国私营电台近1300家,主要有卢森堡电台、蒙特卡洛电台、欧洲一台等。现有4家全国性国家电视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线电视台,另有许多可通过卫星接收的电视频道。
名胜:
巴黎凯旋门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广场(现称戴高乐将军广场)的中央,是法国为纪念拿破仑1806年2月在奥斯特尔里茨战役中打败俄、奥联军而建的,12条大街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辐射,气势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筑师夏尔格兰设计,1806年8月奠基,历时30个寒暑,于1836年7月落成。凯旋门高49.54米,宽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门,中心拱门宽14.6米,门楼以两座高墩为支柱,中间有电梯上下。在拱形圆顶之上有三层围廊,最高一层是陈列室,这里展示着有关凯旋门的各种历史文物以及拿破仑生平事迹的图片;第二层收藏着各种法国勋章、奖章;最低一层则是凯旋门的警卫处和会计室。
埃菲尔铁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钢铁结构的高塔,被视为巴黎的象征。因法国著名建筑师斯塔夫•埃菲尔设计建造而得名。建于1887—1889年。塔高300余米,塔身重达9,000吨,分三层。第一层平台距地面57米,设商店和餐厅;第二层平台高115米,设有咖啡馆;第三层平台高达276米,供游人远眺,底部面积1万平方米,在第三层处建筑结构猛然收缩,直指苍穹。从一侧望去,象倒写的字母“Y”。该塔由1.8万余个组成部件和250多万个铆钉构成。有电梯或徒步登塔顶。入夜,塔顶发出转动着彩色探照灯光,防飞机碰撞。塔旁竖立长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顶安放斯塔夫埃菲尔镀金头像。
卢浮宫 (Palais du Louvre)是法国最大的王宫建筑之一,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右畔、巴黎歌剧院广场南侧。原是一座中世纪城堡,16世纪后经多次改建、扩建,至18世纪为现存规模。占地约45公顷。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决定在原城堡的基础上建造新的王宫,此后经过9位君主不断扩建,历时300余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伟辉煌的宫殿建筑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纪念日时,法国“国民公会”决定把昔日的皇宫辟为国立美术博物馆;同年11月18日,卢浮宫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其全部工程于1857年完成。在卢浮宫口字形正殿的西侧,伸展出两个侧厅,中间的空地形成卡鲁赛广场。宫的东侧有长列柱廊,建筑巍峨壮丽。其画廊长达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纪以及欧洲文艺复兴期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馆藏品达40万件。卢浮宫美术博物馆分为6大部分:希腊和罗马艺术馆;东方艺术馆;埃及艺术馆;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现代雕像馆;历代绘画馆。展览按不同流派、学派和时代划分。一层展出雕刻。二层油画,三层是素描和彩粉画。八十年代初,法国政府实施扩建和修复卢浮宫的“大卢浮宫计划”。
巴黎圣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纪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规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筑上的价值而著称。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绪利曾设想将两座较早的巴西利卡式(长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奠基,高圣坛于1189年举行奉献仪式,1240年唱诗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门廊、祈祷室和其他装修在其后的一百年中陆续建成。内部平面130×48米,屋顶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顶始终未建。教堂经过历代的损坏不得不 于19世纪重修,只有三个巨大的圆花窗仍保持着13世纪的彩色玻璃。后堂的飞扶垛特别雄健优美。
巴士底狱遗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于巴黎市区东部、塞纳河右岸,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军事堡垒。“巴士底”一词的法文原意是“城堡”。这座古城堡拥有8座巍峨坚固的炮台,兴建之初是用来抵抗英国入侵的。1380-1422年,这座城堡被改为王家监狱。整座城堡占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墙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楼,四周掘有宽24米的深沟,设吊桥进出。早在16世纪,这里就开始关押囚禁政治犯,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就曾两次关押在这里。在法国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狱已成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奋然起义,14日,攻占了巴士底狱,揭开了法国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毁了巴士底狱,在其旧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广场,并把拆下来的石头铺到塞纳河的协和桥上,供路人践踏。1830年,法国人民又在广场中心建立起一座纪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铜铸成的圆柱体,人称“7月圆柱”,在柱顶端是一尊右手高举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着被砸断的锁链象征着获得了自由。在监狱遗址前方立着一块牌子,上写:“大家在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国将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这一天定为法国国庆日。
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区北侧,塞纳河右岸的博堡大街,当地人常也简称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钢架林立、管道纵横,并且根据不同功能分别漆上红、黄、蓝、绿、白等颜色。因这座现代化的建筑外观极像一座工厂,故又有“炼油厂”和“文化工厂”之称。这座设计新颖、造型特异的现代化建筑是已故总统蓬皮杜于1969年决定兴建的,1972年正式动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开馆。整座建筑占地7500平方米,建筑面积共10万平方米,地上6层。整座建筑共分为工业创造中心、大众知识图书馆、现代艺术馆以及音乐音响谐调与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香榭丽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东起协和广场西至星形广场,全长约1800米,街道最宽处约120米,是横贯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丽舍”是“田园乐土”的意思。过去,这里曾是一片低洼潮湿的空地。17世纪路易十四在位时,曾在这里植树造林,使之成为专供宫廷贵族游乐的禁区。后来,图勒里公园的东西轴线向西延伸,在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长的林荫道。以后又加扩展。1709年才将其命名为香榭丽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万街为界,分成风格迥异的东西两段。幽静的东段体现了田园风光,长约700米,一排排梧桐苍翠欲滴,街心花园夹在万木丛中时隐时现。东端的星形广场中央有巍峨雄伟、遐迩闻名的凯旋门。大街附近有波旁宫、玛德琳娜大教堂。这里还有图勒里公园、卢浮宫、市府大厦和爱丽舍宫等名胜古迹。西段长1100多米,西端的协和广场是巴黎的另一个交通要冲。法国的一些重大节日——7月14日国庆阅兵式、新年联欢都在这条著名的街道上举行。
历史名人
伏尔泰( 1694-1778年):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伏尔泰是笔名。出生在巴黎一个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伏尔泰经历了路易十四、十五、十六三个封建王朝的统治,目睹了封建专制主义由盛转衰,一亲身感安到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腐朽和反动。青年时代因发表反对封建贵族统治的作品,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1725年出狱后,旅居英国三年。他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实行君主立宪。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主要著作有:《哲学辞典》、《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路易十四时代》等。还写过有关中国的历史剧《中国的孤儿》。
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生于日内瓦钟表匠家庭。当过仆从、秘书、家庭教师、乐谱抄写员。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认为私有制是人民群众遭受社会压迫的根源,但不主张彻底消灭私有制。主要著作有《社会契约论》(旧译《民约论》)、《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忏悔录》等。
拿破仑 •波拿巴(1769-1821年):法国政治家和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8-1814年)。生于科西嘉岛阿雅克修城。毕业于巴黎军事学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土伦战役中立下战功,破格提为准将。督政府时期率军进攻意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1799年11月发动政变,成立执政府。1804年称帝。1812年对俄战争溃败,帝国瓦解。1815年在滑铁卢战败。被流放到大西洋中圣赫勒拿岛。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才华横溢,创作力经久不衰,文学生涯达半个世纪之久。人道主义是贯穿于他作品的主线。维克多•雨果出身于军官家庭。童年时随父到过意大利、西班牙,1814年定居巴黎。青年时代他走上了为社会进步而斗争的道路。1831年发表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表现出作家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1848年“二月革命”开始时,维克多•雨果已成为坚定的共和党人,并当选为制宪会议的成员,成为法国国民议会中社会民主左派的领袖。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维克多•雨果立即发表宣言进行反抗,不幸遭到失败。同年12月,维克多•雨果被迫逃亡到布鲁塞尔。在长达19年的流亡生活期间,维克多•雨果始终坚持对拿破仑三世独裁政权的斗争,并坚持写作。1862年完成了长篇小说《悲惨世界》。1870年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维克多•雨果返抵故土。1872年完成了他最后一部小说《九三年》。1885年5月22日病逝于巴黎。维克多•雨果一生追随时代步伐前进,是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61年,当维克多•雨果得知英法侵略者纵火焚烧了圆明园后发出了满腔义愤。他义正辞严地写道:“法兰西帝国从这次胜利中获得了一半赃物,现在它又天真得仿佛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似的,将圆明园辉煌的掠夺物拿出来展览。我渴望有朝一日法国能摆脱重负,清洗罪责,把这些财富还给被劫掠的中国。”
英国~2007-07-24 18:07
伦敦是英国的首都,它是一个出名和出众的都市。伦敦也是世界最重要的金融、贸易中心。伦敦的旅游景观更使这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充满魅力。

伦敦著名景点&

【大本钟】

【议会大厦】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但首相和议员需从下议院进入自己的席位,普通公民也可在旁听席观看议会进程。

【西敏寺】 西敏寺是英国皇家教院,是欧洲最美丽的教堂之一。西敏寺建成后即成为英国国王加冕典礼的场所。它是一座壮丽的哥特式教堂,它无论在世界建筑史上,还是在英国过去九个世纪的悠长年代中,都占了举足轻重的位置。英国王室成员、政治家、宗教界名人以及著名诗人都有不少葬在此处。

【白金汉宫】 自19世纪以来,白金汉宫成为英国王室的活动场所。尽管整个王宫的多个房间多数是由王室工作人员居住的,这里仍是王室的象征。白金汉宫前的广场上有精美的维多利亚女王纪念碑。

白金汉宫广场是伦敦观光客最为集中的地方,每天中午11:15至12:10有卫士换岗仪式。尽管交换钥匙现在已成为纯粹的仪式,但士兵王家风范的动作和军乐队的表演总换来不停的闪光的快门声。

【唐宁街10号】 唐宁街10号是英国首相官邸。门口除了有一名警察站岗外,看不出来这里与其他街巷民居的差别,但它却是世界出镜率最高的门口。

【英格兰银行】 英格兰银行是伦敦城区最重要的机构和建筑物之一。自1694年英国银行法产生,英格兰银行开始运作,之后逐步转换职能,1964年至今作为英国的中央银行,是全世界最大、最繁忙的金融机构。游客在英格兰银行的博物馆中可以领略其发展过程,不枉“金融中心”一行。

【劳埃德大厦】 著名保险公司劳埃德公司采用了世界级建筑大师里查德·罗杰斯(曾设计香港汇丰银行、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的设计方案。这的独特风格使劳埃德大厦成为伦敦城区甚至全球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每年来这里参观的人超过20万。

【伦敦塔】 伦敦塔的历史已近千年,它的作用却不断地在变化:城堡、王宫、宝库、火药库、铸币厂、监狱、动物园直到现在伦敦观光区。

伦敦塔中间的城堡称为白塔,是最早的王室居所。据说塔壁有15英尺厚,坚不可摧。王室的传统在这里依然保持至今,身着传统服装的皇家卫兵每天举行国王钥匙交接仪式。一些最珍贵的王室用品(如维多利亚女王和爱 国王的王冠)也在此展出,可令游客眼界大开。

【塔桥】 与伦敦塔采用一致的哥特式风格,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桥内的电力设计可使桥面打开,使过往的大船顺利过。现在伦敦桥成为泰晤士河上绚丽的一景,塔桥本身也成为欣赏泰晤士河风光的好去处。

【伦敦城区】 伦敦城区是现代伦敦地发祥地,在这块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近千家金融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货币、保险和黄金市场,第二大的证券和外汇市场。这里是欧洲的华尔街,投资银行家的一方乐土。

【大英博物馆】 以收藏古罗马遗迹、古希腊雕像和埃及木乃伊而闻名于世的大英博物馆是一座人类文化遗产的宝库,是世界是最大、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显赫一时的日不落帝国从世界各地斥夺来的宝物,现在汇集此处向世人展示。除了欣赏展品外,游客还可以领略英国人在博物馆设计方面的过人之处。

【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博物馆以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人公爵命名,专门收藏美术品和工艺品,包括珠宝、家具等等。它在伦敦诸多博物馆中拥有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藏品美仑美奂所致。特别推荐的是欧洲服饰发展史的展厅,即使在服装业发达的法国和意大民没有与之成为现代伦敦文化中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特拉法加广场】 特拉法加广场在国家美术馆的南侧,广场中央为纪念英国海军纳尔逊将军的石柱,下方有四只威坐的雄狮塑像,柱基为青铜浮雕,反映了1805年英国海军战胜法国海军的场面。

特拉法广场因为经常有大量鸽子驻足,所以又称“鸽子广场”。为了感谢二战时伦敦接纳流亡至此的挪威王室,盛产木材的挪威王国每年圣诞节会送一株高大美丽的圣诞树放在鸽子广场,使这里成为伦敦庆祝圣诞的主要场所。

【海德公园】 在泰晤士河东部的中心,海德公园西接肯辛顿公园(Kensington Park),东连绿色公园(Green Park),形成寸土寸金的伦敦城里一片奢侈的绿地。海德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大理石凯旋门,东南角有威灵顿拱门,但最有名的应算是这里的演讲者之角。作为英国民主的历史象征,市民可在此演说任何有关国计民生的话题,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今。

【伦敦蜡像馆】 蜡像馆展示邓小平在内的世界名人的蜡像,蜡像馆的逼真程度甚至可让游客产生与名人相逢的幻觉,不可不去。

【格林威治天文台】 地处伦敦市东南郊,英国皇家天文台曾设于此。经过格林威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和时区计算和零点。格林威治风景优美,在天文台可观伦敦市的全景。

【圣詹姆斯公园】 圣詹姆斯公园是伦敦最古老的公园,最早的英王亨利八世的鹿苑。公园湖心的“鸭岛”还是鹈鹕的保护区。公园的视野中是白金汉宫的白厅,其风光别处无可比拟。

【圣保罗大教堂】 圣保罗大教堂是伦敦的宗教中心,建筑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1981年戴安娜同查尔斯王子的婚礼就是在 举行的。

【维多利亚河岸】 从白厅到西斯敏斯特桥,泰晤士河畔林荫道是游人尽可休闲的地方。视野中丰富的景象包括置于河畔的有3500年历史的古埃及及方尖碑。

剑桥々

12世纪,圣芳济修士、黑袍修士和卡莫修士,来到这片平坦、潮湿的沼泽区定居,剑桥于此诞生。1209年,一群学者因与牛津市当局意见不合,逃往剑桥避难,加上伊里主教休·包沿创立第一所学院彼得屋(Peter House),剑桥大学便有了启始的基业。

“野蛮、未开化和无知”,曾经是史学家对沼泽居民的形容,却因剑桥的耀眼光芒,重新界定了这片构软、平坦的土地。 剑桥的秋多风、多雨。便在天睛的日子里,这个中古大学城的秋光艳色不只使人目不暇接,而且几乎完全占据了人的心灵。

站在举世著名的Backs(剑大许多古老学院的后园)上,看一树树的金黄在阳光下闪烁,在微风跃动,把原来已经碧绿的草地衬得更绿,把原有王者气象的王家学院礼拜堂烘托得更加庄严堂皇,而三一学院古雅纯朴的“雷恩图书馆”,圣约翰学院“太息桥”头的紫红牵藤,也越发显得凝重与活泼。至于徐志摩所说“最有灵性”的剑河,不论是夏绿或秋黄,总是那么徐徐自得、柔情万种。

国王学院的礼拜堂是剑桥的荣耀,也是公认的全欧最出色的哥特式建筑。从教堂唱诗班吟唱的圣诞颂歌,传遍世界各角落,连圣母峰下的营者都在聆听! 皇后学院并不是剑桥最响亮的学院。它最有名的建筑是跨过剑河的一座木桥,名叫“数学桥”。木桥初造于1794年,是一座利用实用数学原理,完全不用钉子却坚固无比的桥。1867年有个维多利亚人将它整个拆除,以至后来必须加上铁螺钉才恢复了原状。

三一学院毫无疑问是剑桥最大也最著名的学院。这是远出过牛顿、培根,近出过怀海德、罗素、维根斯坦的学院。在三一的大门左边草坪上,有一棵矮小的苹果树,据说它就是牛顿悟“道”的“菩提树”。

牛津

提起牛津,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会是闻名于天下的牛津大学,的确,牛津城无论什么地方都随时散发着文化的气息。

牛津,这座不朽之城,它既有都会的气味,又有大城的格局。站在High街上,所见的尽是巨石奔云的浑厚建筑,又风光,又有气魄,可与伦敦最美的街道媲美。

牛津的中古性格已受到20世纪最新工业技术的洗礼。汽车工业带来了财富,带来了就业的机会,但也冲走了古典宁静的气氛。可是,牛津的古典精神毕竟对现代技术文明有强劲的抗拒力量。就在牛津城的大道通衢上,竖立了一座座庞大的牛津的学院,如麦特兰学院,皇后学院,大学学院,贝里奥学院,三一学院,基督学院……每个学院都有峥嵘宏伟的高门危墙。

在门墙外,车水马龙,确是20世纪 ;在门墙内,鸦雀无声,仍似中古世纪。

牛津大学有世界最古老的图书馆,在目前藏书430多万册的包德利图书馆(Bodlieian Library),大部分的书籍珍藏有宽街(Broad Street)的地下,排列在洞穴般的书架上,其中包括5万册世上最珍贵的手稿。书香、学术气息散发缕缕幽香。

牛津大学的Clarendon行政大厦,Ashmolean博物馆,Sheldonian剧场,固然是巨柱擎天,龙蟠虎踞的大建筑;而基督学院庞然巨物的汤姆塔及大教堂亦巍峨壮观,不可一世;耸立在爱西斯(Lsis)河畔的麦特兰学院的15世纪的巨方钟楼,更是孤傲不群,让人想到巴黎圣母院的钟楼。 当然,到牛津的人不能不为圣玛利亚教堂及相邻的万灵学院的大小峻拔的塔尖所吸引。牛津19世纪的大诗人马修·安诺德(Matthew Arnold)在赞美他的母校时就画龙点睛地唱出:“那座甜蜜的都城,她的无数的梦样的塔尖。” 塔尖一排排,一行行,象石笋般挺秀地布满了牛城的天际,远远向上望去,每支石笋都似挺立云端的神像,使牛津直似一座万神聚合的天城!

牛津也有清雅的一面,湖塞斯德学院的小湖水飘云流,麦特兰学院的鹿园宁静祥和,而沿着爱西斯河麦特兰小径,更是幽雅绝尘。对景思古,史学家吉朋描写的当时母校和尚式中古生活,依稀还能体会。

作为伦敦市的标志以及英国的象征,大本钟巨大而华丽,重13.5吨,四个钟面的面积有两平方米左右。大本钟从1859年就为伦敦城报时,至今将近一个半世纪,尽管这期间大本钟曾两度裂开而重筹。现在大本钟的钟声仍然清晰、动听。
买一本《列国志·法国》就行了
里面几乎有你想要的任何东西
http://baike.baidu.com/view/64741.htm
本来想给你复制过来的,可是字太多了

这个网址里面介绍的很全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6/13/content_438389.htm
因为太多,复制不了,自己看吧

为什么启蒙运动从法国开始?

18世纪,思想领域出现了启蒙思想。而启蒙思想以法国为中心,为什么?rn启蒙运动与19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有关系吗?rn谢谢。

  首先需要说明,问题表述不正确。
   正确的是:启蒙运动从英国开始,在法国达到高潮。
  1、在英国开始的原因:
  (1)英国是最早开始并完成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大提高,资本主义发展程度最高。
  (2)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的兴起,经济上的富有就会谋求政治地位。
  (3)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和宗教的压迫,使得阶级矛盾激化。
  (4)光荣革命后,英国的政治制度需要理论依据。

  2、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的原因:
  (1)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2)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3)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3、启蒙运动简介:
  启蒙运动,又称理性时代(英语:Age of Reason),是指在17世纪及18世纪欧美地区发生的一场知识及文化运动,该运动相信理性发展知识可以解决人类实存的基本问题。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伦理学、政治学、文学、教育学等等。人类历史从此展开在思潮、知识及媒体上的“启蒙”,开启现代化和现代性的发展历程。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德意志哲学家康德以“敢于求知”的启蒙精神来阐述人类的理性担当。
  4、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1)[英]霍布斯:a国家不是根据神的意志而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创造的,君权也 不是神授的,而是人民授予的。
  b统治者一旦获得授权,人民就要绝对服从,不可反悔。
  c不反对君主专制,专制政权有干涉臣民私有财产的权利
  d世界上根本没有神,宗教不过是人类恐惧无知的产物;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2)[英]洛克:a人们按契约成立国家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政权不应该干涉臣民的财产。
  b赞成君主立宪制,主张国家的立法权、行政权和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利应该分属议会和君主。
  (3)[法]伏尔泰:a极力抨击天主教会,对罗马教皇进行了猛烈批评。
  b反对君主专制,希望通过“开明”的君主实行改革,过渡到英国式的君主立宪制。
  (4)[法]孟德斯鸠: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应由人民集体享有,司法独立,君主则只享有行政权。三者之间以权力的”制约和平衡“为核心,互相独立、互相监督。
  (5)[法]卢梭:否定封建王权,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统治者如果违反了民意,侵犯了人民的权利,撕毁大家都应该遵守的社会契约,践踏公共意志,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6)[法]狄德罗:主编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启蒙运动的中心就是法国, 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倡导者首先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影影响深远。 并且启蒙思想的倡导者有一半多都是法国人
详见http://baike.baidu.com/view/2052.htm?fr=ala0_1

启蒙运动(法文:Siècle des Lumières,英文:the Enlightenment),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

启蒙运动的倡导者将自己视为大无畏的文化先锋,并且认为启蒙运动的目的是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专制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通常被称为黑暗时期)。这个时代的文化批评家、宗教怀疑派、政治改革派皆是启蒙先锋,但他们只是松散、非正式、完全无组织的联合。而当时的启蒙知识的中心是巴黎,法语则是共享语言。启蒙时代的学者亦不同于之前的文艺复兴时代的学者,他们不再以宗教辅助文学与艺术复兴,而是力图以经验加理性思考而使知识系统能独立于宗教的影响,作为建立道德、美学以及思想体系的方式。
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指“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激励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这就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则是伏尔泰。他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了巨大影响,所以,后来的人曾这样说:“18世纪是伏尔泰的世纪。”
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1、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
2、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启迪了人们的思想,动摇了封建统治
4、激励了中日等国仁人志士为改造旧社会而斗争
5、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

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 - 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先说一下,启蒙运动并非在法国开始。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其他国家相比,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影响最深远,堪称为西欧各国启蒙运动的典范。
启蒙思想以法国为中心的原因:18世纪的法国,虽然已远非路易十四时代那样强大,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之高,也是欧洲大陆的佼佼者,资产阶级力量愈益壮大。然而,令他们苦恼的是,法国是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经济上拥有雄厚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却处于无权地位,被列入第三等级,处处受限制。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他们赞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猛烈攻击,从而完善了启蒙思想,形成了启蒙运动的高潮,使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也是近代史上第二次声势浩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文艺复兴,第三次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兴起),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18世纪的法国,虽然已远非路易十四时代那样强大,但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之高,也是欧洲大陆的佼佼者,资产阶级力量愈益壮大。然而,令他们苦恼的是,法国是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堡垒,专制统治、等级制度、天主教势力盛行。经济上拥有雄厚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却处于无权地位,被列入第三等级,处处受限制。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他们赞美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君主立宪制度,开始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对旧体制发起猛烈攻击,从而完善了启蒙思想,形成了启蒙运动的高潮,使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启蒙运动的影响:

  它是一次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这场以人权对抗神权、以法律对抗专制、以科学对抗蒙昧的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有力的批判了封建专制和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

  它更为1789年爆发的法国大革命作了直接又充分的思想准备,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它也为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培养了一大批活动家,它的影响跨越了时空的界限,影响了美国的独立战争,同时也对19世纪的日本和中国产生了震动,我国著名学者严复就在那时翻译了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译为《法意》),以启迪中国国民;

  最后,启蒙思想家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遭受迫害,有的被迫流亡国外,有的倾家荡产,但是他们却从不退缩,而是选择勇敢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坚持自己的理想,奋斗终生。这种伟大的精神也成为世人学习的榜样,是人类的财富。
法国启蒙运动的历史条件
这是由法国特殊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是法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特别尖锐的产物。具体地说,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法国是欧洲各国中封建统治最顽固、最反动的堡垒,是封建制度的最高典型,法国社会中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
第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掀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第三,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在18世纪上半叶,著名的思想启蒙运动就以不可阻挡之势深入人心了。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杰出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提出了一系列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抨击封建专制制度,为大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文章标题: 如果从18世纪开始法国的核心领土面积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一二战和现代格局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134.html

[如果从18世纪开始法国的核心领土面积是这个样子的,那么一二战和现代格局可能会是什么样子的]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