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光绪
1、诚然,光绪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长期矛盾,在他处于“朕位几不保”的时候,突然勇敢起来,铤而走险,这也是不悖于常情的。——杨天石
2、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抵制日益发展的民主革命运动,大肆宣扬光绪的所谓“圣德”,把光绪皇帝捧上了天,显然这是一种政治宣传。——孙孝恩
3、他改变了以往觐见中只是简言两国亲善的泛泛数语,而涉及清朝的时政,涉及对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伊藤博文个人作用的赞扬,涉及与日本天皇之间的联系。所有这些在当时的清朝应当说是异常的举动。可以明显地看出,光绪帝准备与日本结成更为紧密的关系。——茅海建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载湉主战。载湉多次下令加兵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但是结果初败牙山,继败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丢失。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在威海卫的北洋海军兵舰被全歼,海军覆没。
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载湉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竭力一心,兴革自强,表明他振新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的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载湉
作为一个年轻发奋的君主,光绪皇帝以社稷为重,推行变法, 不轻易退缩妥协, 以求自保; 反而在关键时刻, 为了变法信念, 置生死安危于度外。这已经超出了一位傀儡帝王的行为价值选择, 即使从人格上看也是值得称道的。也许, 身为帝王, 百年来他受尽冷落和责难, 甚至有人指责他“懦弱无能”, 但作为一个人, 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先驱者, 他的人格是显示出一定亮色的, 是不必讳言的。变法的最终结果是失败了, 但对当时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打破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禁锢, 启开了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 在经济上, 光绪接受了维新派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主张,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 在文化教育方面, 开办学堂, 改革科举制度, 派人出国留学、游历等, 这就使知识分子扩大了眼界, 给长久封闭的国家带来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思想、理论和技术。光绪皇帝不愧为近代中国第一个效仿西方来变革中国的开明皇帝。
只是生不逢时,再加上慈禧的干涉和国家的衰败他也没办法了 身逢乱世 而期有所作为 奈何慈禧掣肘耳 若从其个人修养 治国之主观出发 当在好皇帝之列
光绪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光绪皇帝是地主阶级中的进步分子,能接受新思想,渴望改变清政府腐朽落后的局面,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让清朝恢复昔日荣光。
光绪皇帝相对来说是比较开明,属于地主阶级中的“进步分子”,能接受西方的先进思想。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外国人“敬献”一台机车给慈禧太后,慈禧太后认为机车“不伦不类”,于是让手下将机车的发动机拆除,改成马拉,如此才符合清朝的“传统”。
明明是西方工业革命的结晶,到了慈禧手里硬生生退回到上百年前的“畜力马车”,实在是不应该。不仅如此,当清朝要修建铁路时某些官员曾上奏说:修建铁路会让地下的神灵和祖宗受到惊吓,是不孝的。对这样的奏折慈禧居然持认同态度。
不难看出慈禧是个封建迷信的人,相比之下光绪就要开明一些,他能接受西方先进思想,知道清朝已经病入膏肓,必须在学习西方技术的基础上改革政治体制。于是光绪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导了历时百天的维新运动。
可惜维新运动遭到以慈禧为首的反对派势力的强烈反扑,很多政策刚刚发布下去还没来得及实施便被慈禧翻盘。维新派成员被慈禧追杀,光绪也被慈禧囚禁,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第二,光绪希望改变清朝腐朽、落后的局面,恢复清朝昔日的荣光。记得有这样一件事:光绪听完大臣的汇报后表示要拨巨款购买西方列强的战舰,可大臣提完后面露难色,因为财政都被慈禧拿去办寿宴了,他手里没有一分钱。虽然光绪有心改变当前的局面,但大权被慈禧牢牢掌握,他实在是有心无力。
综上所述,光绪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放、能接受新事物、渴望富国强兵的人。
光绪帝是一个唯唯诺诺的人,只会听慈禧太后的话,是一个没有主见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他也可以接受很多的新思想,然后也是非常的开明,并且会让自己有很大的进步。
是一个非常励志的人,他是想把国家发展的很好的,还是采取了很多好的政策的。
是一位争强好胜,而且喜欢参与争斗的人,也是很难让人说服的,而且是非常有主见的。
你怎么评价光绪皇帝?
学术界对光绪皇帝的评价也很不一致。有人认为他是维新派的皇帝,有人认为他是洋务派的皇帝,还有人认为他是接近维新派的较开明的皇帝。光绪在位时间三十四年,仅次于康熙和乾隆。但就政绩来说,他远远不能和自己的这两位先祖相比,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傀儡皇帝。尽管光绪帝背后有慈禧这个强势的太后,可是在他亲政期间,所表现出来的执政能力也十分平庸。
不可否认,光绪帝是一个有着忧国忧民情怀的皇帝,这与他自小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有很大关系。在各位师傅中,翁同龢教授光绪的时间最长,两人关系也最亲近。正是在翁同龢等人的教导下,光绪帝逐渐成长为一个具有一定道德品质的君主。
作为一个君主,光绪帝知道亲民、爱民是他的本分。1885年,15岁的光绪帝写下这样的文字:“为人上者,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爱之深,故忧之切,故一民饥,曰我饥字;一民寒,曰我寒之。凡民所能致者,故悉力以致之;即民所不能致者,即竭诚、尽敬以致之。”
翁同龢等人在光绪帝身上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是想把光绪帝培养成康熙那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是,光绪帝最终没有成长为康熙大帝。人们常常认为是慈禧太后在日常生活中对他欺凌逼迫的缘故。
从综合各种史料看,从小影响光绪帝成长的主要因素是体弱、孤单和慈禧太后的威严。在政治上,慈禧的强势主要表现为对最高权力的垄断,光绪得不到应有的权力。他亲政之前,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亲政之后,朝政大权仍掌握在慈禧手中。
正是由于慈禧太后性格强势,又垄断最高权力,才使得光绪帝得不到足够的历练,他的心理、性格、能力等方面受到很大的影响。戊戌变法之前,光绪的性格偏于敏感,容易激动。作为一个社会变革的领导者来说,其性情必须顽强、锲而不舍,而这些正是光绪帝所缺乏的。
由于没有经过太多的历练,光绪帝的执政能力只能说是一般般,甚至是偏弱。之所以这样说,是光绪帝存在明显的缺陷,既没有谋略又容易感情用事。这些缺陷在甲午战争中充分得到体现,他一力主战,而每到危机时刻总是拿不出扭转形势的办法,更无法做到力挽狂澜,每每以痛苦、痛哭,接受现实而告终。
光绪皇帝是一位非常有激情,也有强烈救国图强心愿的皇帝,就个人品德来说。不惜学习日本明治维新,主动愿意放弃权力的光绪算是非常好的一个人,但是从能力上来说,他其实并不适合尔虞我诈,凶险无比的政治活动,所任用的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人士其实也大都是眼高手低,缺乏政治经验的小白。百日维新失败的命运几乎是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你要了解光绪帝,首先要了解两点:
第一:关于外戚干政:最典型的是汉代,汉代的外戚干政,其实大多数都是太后干政,皇帝一般是小婴儿,太后就让自己的兄弟掌握朝政。小皇帝一般是婴儿时期登基,等长大到15~20岁左右,他开始成年了,有自己的思想了,开始要脱离太后党的控制了,于是外戚权臣们就会找一个罪状,将小皇帝罢黜。然后再在皇族里找一个小婴儿来继位......汉代28个皇帝,至少有20个是这样可怜的小皇帝。光绪帝就是这样的,他几岁的时候就被慈禧太后扶上位,有幸长大到20岁,慈禧还没废黜他,他当然会想要夺回皇权,于是戊戌变法就是夺皇权之争。可惜失败了,被慈禧软禁在赢台。
第二:日本的明治维新。之前,日本一直是德川幕府掌握权力,天皇是虚位的。1850年代西方船坚炮利进来之后,给日本人很大的震憾,德川幕府受到很大的压力,最终通过一系列斗争,“大政奉还”,德川幕府下台,将权力返还给天皇。这就是1860年代的明治维新运动。到1894年甲午战争时,日本已经崛起为强国,击败了清国。这也给了清国人很大震撼.于是1898年,几个广东儒生(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要求效仿日本,进行改革。光绪帝看到“大政奉还”,幕府将权力返还给天皇,就联想到自己的境遇,把慈禧太后视作德川幕府,把自己视作天皇,相同的境遇,猛然惊醒,于是一拍即合,光绪就赞成康梁的变法运动。
稍微有点自尊心的成年皇帝,都会走向“变法图强”的必由之路,这也是后来的满清的新皇帝宣统,会选个三岁娃娃的原因之所在!
光绪不是同治,不是慈禧的亲生儿子,他以王爷的儿子当上皇帝,全是慈禧的挑算和栽培。
从先天上来说,只要是慈禧老妖婆子不死,他就算真的亲政十年二十年,也杠不过慈禧的权柄和影响力。慈禧代表的不是她个人,而是满族的遗老遗少的利益。
原本慈禧见大清江河日下,已经在原则上同意了变法。不过,慈禧心中的变法,是以满人为核心,循序渐进的变法。哪怕变法遭遇失败,也不能让汉臣掌握权柄。
而且,慈禧早已对光绪不满,暗自在考察其他宗室子弟。
光绪觉得时不我待,大清必须立即“变法图强”,而他准备重用的变法大臣,却全都是思想较为激进的汉臣。
从用人的气度上来说,光绪是比较开明的满族皇帝。可惜,在政治敏锐性和做事手法上,却显得幼嫩了很多,根本不是慈禧老妖婆的对手。
光绪变法,也想过要重用麾下的满臣,问题是满臣中少有变法图强思维的重臣,就是有一个统领新军的荣禄,也是怀揣着慈禧一样,以“满人利益为核心”的思想。
变法汉臣们,也看出了慈禧的心思,实权派汉臣都选择敬而远之、静观其变。唯有清流出生的变法汉臣,渴望掌握实际的朝廷权柄,旗帜鲜明地站在了光绪一边,支持光绪立刻向慈禧夺权!
其实,光绪夺权是成功的!光绪百般笼络的荣禄,心向慈禧、利向皇帝,夺权时两不相帮,让变法派顺利上位。
问题就出在,渴望掌握实际权柄的清流们,忙着划分权力、推动变法、下发政令,没有人在意荣禄中立,所反应的政治诉求。
荣禄见皇帝根本不在乎他,他也抵不住其他满臣的串联,于是“反戈一击”投向了气得半死的慈禧。光绪一倒,荣禄也没有了价值,反而被其他满臣,渐渐的架空。新军的实际军务,落到了具体办事的袁世凯手中。
1、诚然,光绪是懦弱的。但是他和西太后长期矛盾,在他处于“朕位几不保”的时候,突然勇敢起来,铤而走险,这也是不悖于常情的。——杨天石
2、在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为了抵制日益发展的民主革命运动,大肆宣扬光绪的所谓“圣德”,把光绪皇帝捧上了天,显然这是一种政治宣传。——孙孝恩
3、他改变了以往觐见中只是简言两国亲善的泛泛数语,而涉及清朝的时政,涉及对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伊藤博文个人作用的赞扬,涉及与日本天皇之间的联系。所有这些在当时的清朝应当说是异常的举动。可以明显地看出,光绪帝准备与日本结成更为紧密的关系。——茅海建
扩展资料
为政举措: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载湉主战。载湉多次下令加兵饷,停止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但是结果初败牙山,继败平壤。日本乘势内侵,连陷九连,凤凰诸城。大连、旅顺相继丢失。复据威海卫、刘公岛。在威海卫的北洋海军兵舰被全歼,海军覆没。
当不得已批准《马关条约》时,载湉以朱笔写下一段话,要求全军上下竭力一心,兴革自强,表明他振新国家的决心。甲午战争的失败决不是主战的罪过,是战之不力的罪过,是光绪负不了责的腐败的清朝封建统治造成的。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清朝的光绪皇帝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50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