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让我们自信的文化应该包含什么内容?
可以让我们自信的文化应该包含什么内容?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1. 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它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诸如“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思想,“扶危济困”的公德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价值理念等,一直是中华民族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此外,“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以人为本”、“民惟邦本”的治国理念,“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的和平思想,“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的治理思想,“和为贵”、“和而不同”的东方智慧,一直是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思想渊源。甚至,我们正努力建设的小康社会的“小康”这个概念,也是出自《礼记•礼运》,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
2. 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脱胎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同时又在新形势下不断进行着再生再造、凝聚升华,从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3.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它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所进行的文化创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明显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短短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中,我们创造了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奇迹,这已充分说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文化,是一种体现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方向的文化。
一是五千年文明历史。二是孔子、老子、孟子学说。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文化自信既体现在对待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态度上,也体现在对待本民族文化当下发展及其前景的态度上。对于曾经绘就文明华彩篇章、致力于创造文化新辉煌的中华民族而言,文化自信源于“古”而成于“今”;树立和增强文化自信,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进一步提升中华文化的创新创造能力。
传承传统文化成就文化自信如何从我做起
第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充实的内容,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充足的文化自信力。“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不只是领土完整、也不只是主权不受侵犯等等,而更是一个伟大的文明的复兴,而伟大文明的复兴必然内在地包含着传统中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第二,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使我们的文化自信力有了更深的历史感、一体感。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使得我们与5000年文明同为一体。这种中华文明古今一脉相承的一体感、历史感,将是我们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大国乃至作为其种群中之一员之建构各自的文化自信力的不竭之源,也是他者或者世界辨识我们独特存在方式的一面无言之镜。第三,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使得我们的文化自信力既能够自得其根、又能够自得其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传承和发展,一定有其根本。传统优秀文化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价值观念,都能够进行创造性转化,并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同时,生态文明、以民为本、依法治国、解放思想等治国理念,也可以从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宝库之中找到依据。从传统文化中去探寻或信手拈来当今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就是一种文化自信力。第四,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使得我们构建大国战略的文化自信力有了更多的精气神。中华民族不是文化的流浪儿,而是有着灵性能力的民族,这种高妙的灵性能力曾经充分地展现在她所创造和拥有的优秀文化之中。在当今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的“致中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等等价值,也必将塑造出一种新的大国形象和世界和平的样式,它也必将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有益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机会。
标题中国文化传统中有哪些值得“自信”的东西?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化自信?
首先题主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与否不是来自于对中国文化本身,而是来自于中国对外来文化进入中国的态度。我认为文化自信要看文化本身,就中国文化而言实在是博大精深,从古代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唐诗宋词等等再到近代的各种饮食文化以及文学艺术等,中国文化涉及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独领风骚。而现代随着外来文化的进入中国,有些人乐于接受有些人则排斥,这也是文化交融过程中正常出现的问题,一直以来对于这些问题都众说纷纭,包括之前对于中国人应不应该过洋节,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对于这些问题也没有定论,但是这与文化自信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不能说让外国文化进入中国就是有足够强大的文化自信,也不能说不让外来文化进入中国就是文化自卑
我们有资格自信。文化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生命体现,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是凭借文化的独特性和内聚力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丧失了独特性,就意味着丧失内聚力,也就丧失了存在的合法性。
文化无疑是要发展的,但枝繁叶茂离不开根的滋养。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家园,你的家园对别人来说可能就是异乡。自己的家园可能有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所有家园都是温暖的,在那里可以找到精神的安定与祥和。目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习惯凭借自己经济的优势去否定别国文化的优势,强求文化同一,而一些民族、国家出于经济政治的弱势对自身文化也丧失了起码的自信,甚至自惭形秽。其实,“不同”、“多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更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和实生物,同则不济”。如若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都强求一律,很可能导致人类文明僵化衰落。
我们有底气自信。当下中国有两个概念同时在使用,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是中华文化。很多人在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往往不加以区分。中国传统文化是“过去完成时”,尽管我们可以不断对之作出新的阐释,但其内涵是既定的,而中华文化则是涵盖过去现在未来的一个动态概念,不仅包括过去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也意指今日中国文化的繁荣,更要求未来中国文化的辉煌与复兴。对今日中国社会来说,固然要讲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传承下来,更要大讲特讲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让中华文化作为一个整体赶上时代引领未来,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实现中华文化的“现在进行时”,不要停留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具体文化内容的简单重复,而要重视文化精神的阐幽发微。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华传统美德已经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我们还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理所在。
当然,这个“化”是有讲究的。守不住主心骨,没有好办法,很有可能在“化人”的过程中被“人化”。如何做到“化人为我”而不是“我为人化”?一位历史学家曾经打了个很形象的比方:人是要吃肉的,但是要通过把肉消化为人的肌肉来强身健体。这既是实现中华文化“现在进行时”的底线思维,又是实现中华文化“现在进行时”的至高境界。
请列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哪些美德?并阐述日常学习,生活中该如何践行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
“修身”,是指通过修养使个人具备美德。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传统是以前时代留下的一种文化,一个时代确凿无疑的观念有时候是下一个时代的难题。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超越习俗和限制,但不能无视它们走得太远.
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诸说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论语》对我们现代社会的生活到底有用吗?
有很多人都会认为《论语》没有用,说F法怎么能用到生活当中去呢?我说那是文字相,就好比是《论语》中的这句话(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难道说它没用吗?但是,如果不懂得延伸,不懂得把文字相破掉,去学它背后的那个道理,这句话就是没用的。
有人说孟公绰能做赵、魏的家臣,不可以做滕、薛的大夫跟我有什么关系?我学这东西有什么用呢?不是没用,是我们没用,是我们没有用,所以没有用,不是它本身没有用。
一样的道理,F法难道不是吗?它只是举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的例子,但是背后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我们要学的是那个义理,所以学F法不是一样的吗?
所以我说,咱们大家尤其是跟线上系统学习《大学》和《中庸》的——要学以致用啊!有人说,我学了《中庸》,把它用到生活当中,太好用了!这个才叫增长智慧,就是我们学来的真的要拿来用的,如果学完是没用的,那学这个东西又在干嘛呢?
我们学每段文字,要不停地往生活当中延伸。比如讲《论语》,刚才举了一个例子,大家疑惑为什么他(孟公绰)做不了呢?然后,我们举一个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大家是不是就明白了,瞬间就懂了那个道理是什么,就是要不停地应用啊!
所以我不停地在讲,咱们讲的是修行,所有儒释道的文化所教给我们的道理,我们都可以拿来用,都可以拿来修正自己的身心,改变自己的思维,改变自己的行为,否则这些圣贤的文化留给我们干嘛呢?肯定不是让我们摇头晃脑就在这儿读的,读完了我们还是我们:该发脾气还是发脾气,该烦躁还是烦躁,该痛苦还是痛苦......那天天摇头那几下是干什么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一定要反复地去学习,反复地去温习,然后学以致用,把它真正变成我们的。
文章标题: 中华传统文化中哪些内容让我们自信,并在当下如何践行它们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4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