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8 10:01:2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中国古代战争经常听见“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这让初读历史的朋友们有种很震撼的感觉,不少人常常嘲笑国外,如英格兰、法兰西、日本等国家的古代战争是“村长打架”,其实冷静思考后会发现,其实诸如10万大军的战争规模已经非常可观了,我们就以三国时期的战争来说说10万人究竟是个什么规模。
一、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
1、官渡之战
三国时期的第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规模会战,交战双方为曹操和袁绍,对袁绍来说,这是一其问鼎中原的一场决战,对曹操来说,这是捍卫己方势力的自卫反击战。当时袁绍已经基本完成对河北地区的统治,天下十三州袁绍已坐拥冀、幽、并、青四大州,这四州土地肥沃、人口充实、才俊遍野,是当时天下人口最多的地方,哪怕是关中也远不及河北,可谓雄视天下的问鼎之资,所以当时的袁绍被天下人看好,认为其完全有可能统一中原,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作者却称其起兵70余万,南下攻打曹操。
然而演义完全没有参考价值,这个数据虽然看起来很舒服,但明显夸大了很多,绝不是真实的历史数据,有很大的误导性,根据较为可信的《资治通鉴》和《三国志》的记载:“精兵10万,战马万匹。”这才是袁绍的真实兵力,也就是说,即便是控制了天下最富庶州郡的袁绍才动员了10万人马。当然,这10万人马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军队,绝非用后勤仆从、杂役、侍童拼凑而成的军队,只有完全算上战斗人员的军队才能称之为军队。
再看曹操,当时的他也已经控制了关东大多数州郡,老根据地兖州自不必说,徐州、豫州、司州都是经历过大战的地方,兖州被曹操与吕布反复争夺,徐州又几次被刘备占领,而曹操本人也曾以“为父报仇”为名,讨伐陶谦,所过州郡皆被屠城。如此看来,曹操的地盘看起来大,实际能转化成粮食和兵源的并不多。根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这就是曹操从许昌带到前线的精锐,加上本就驻防在前线的曹操军队,史学界多认为曹操官渡之战的兵力只有2万上下。
由此可见,名震天下的官渡之战,双方兵力对比5:1,也就是10万对2万而已。
2、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的实力已经是天下之最,除了没有统一凉州、雍州、益州、扬州外,天下基本尽归曹操。曹操的军队主要来自他起兵的2-3万嫡系人马,接着就是袁绍河北收降的7-8万,然后才是荆州投降的3-4万人,《三国志》记载周瑜曾说:“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综合来看,曹操即便坐拥大半个天下,也只有20万左右,而且曹操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带到赤壁,一定留了一部分驻扎在大后方。
至于刘备的军力,在长坂坡已被曹操击杀大半,所剩余的军队不过1万余人,至于孙权,《三国志》记载:“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有趣的是,周瑜曾请孙权交给他至少5万人马,可孙权却告诉周瑜,要征集5万人实在太难了,只能先给你3万。也就是说周瑜在决战赤壁的时候,手里精锐兵力只有3万人,加上刘备的1万多人,总兵力不会超过5万。
由此可知,演义所记载的83万大军水分高得吓人,真实兵力不过18万对5万人。
3、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是刘备败亡的开始。在关羽被杀之前,刘备势力达到了他的最高峰,富庶的荆州既有充足的人口,又有足够的钱粮,益州则是天府之国,国内相对和平未被战争摧残,加上有成都平原和都江堰,西川的钱粮同样很客观,再加上刚刚夺取的汉中,刘备当时的局面比起汉高祖刘邦被封为汉王的时候,明显强大了很多,那么这一时期的刘备到底有多少可动员的兵力呢?
三国演义记载刘备起兵70余万讨伐江东,还说其军可连营700余里。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刘备的地盘无非是益州、汉中、荆州,这三处地方都不是汉帝国的核心统治地带,荆州在关羽北上后,当地征募的军队不是随刘备入川,就是随关羽败亡麦城,辖下的土地直接并入吴国,对刘备来说这里不是加分反而是资敌的减分;汉中的军队又离战场过远,刘备断断不可能将他们调到南方战场,因为曹操的军队依然有实力再夺汉中,所以,实际上刘备可用的军队只有益州新军、嫡系本部、蛮族仆从军这三个部分组成,总兵力加起来也才5万人马。
至于东吴,他们最鼎盛时期也只有10余万军队,夷陵之战时,孙权只能动员5万人而已。这与赤壁之战时,周瑜只能带着3万人迎战基本吻合,因为孙权比起那个时候,实力并没有增长多少。
所以,整个夷陵之战不过是5万对5万的战争,加起来还赶不上袁绍在官渡之战投入的兵力多。什么演义中的70余万,完全是为了给大汉皇室贴金。
二、三国的真实人口和动员能力
根据目前研究的可信数据,东汉最鼎盛时期的人口能达到6000万,但东汉后期由于天灾人祸,人口数量大为减少,特别是黄巾之乱后,天下十三州就只剩下不到1000万人口。感觉上,1000万人口似乎还能动员个100万人,但是现实中10人出1丁已经是非常高得徭役了,因为我们不能不顾及国家的基本粮食生产和行政管理,而且人口男女比例在自然选择的条件下,应该是1:1,所以1000万人口,男性只有500多万,试问500万人中小孩和老人又该占多大的比例呢?
细细想来,三国乱世的时候,整个国家能动员的兵力不会达到40-50万,所以如果能出动10万人的军队,基本已是拥有绝对优势的物量级别了,所以袁绍败于官渡对历史的影响可谓非常之大。
有一组数据显示,三国鼎立后,魏国人口有443万、吴国则是230万,而蜀国只有有94万。这700余万军队除去不能上战场的350多万女性,实际男性人口只有400万上下,再减去小孩和老人,以及不服兵役的人口,能够上场打仗的人就基本清楚了。
我举个例子,诸葛亮死后,姜维曾九伐中原,虽然演义称其每次都带兵10万,但实际上,姜维的战场远远谈不上是“北伐”,而更像是北上抢劫,他每次带兵的真实人数不过1万而已。也就是说,蜀国能快速动员的只有这1万人,如果蜀国能一次出动10万人,相信基本能掏空蜀国的家底,若是一战不胜,其国必亡。
三、客观看待战争的实际规模
虽然我们常常看到“10万”、“20万”,甚至是数十万大军的描述,但真的不要太在意这些说法。打仗是要花钱、耗粮的,一支军队如果出征就必须考虑士兵走后的粮食生产问题,装备武器的制造问题,还有实际消耗的粮食是否能够承受。
如果一支军队人数高达10万人,每天的补给会非常可怕,比如一个士兵一天吃3斤饭,10万人一天就是30万斤,一个月时900万斤,要是不能速战速决,那一个国家势必被彻底拖垮。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长平之战时,赵王非要临阵换将,让赵括代替廉颇,因为持久战是赵国拖不起的,没有男人回家生产,光耗费粮食就足够拖垮赵国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魏国实力最强时,也没有快速灭亡蜀国和吴国,而是休养生息了那么多年,因为他们的兵力也是捉襟见肘。
综上,10万人军队无论是在国外和国内,其实都是很高规模的战争了,三国时期,刘备一辈子都没有能力动员10万人马,东吴一旦动员10万人,就基本是赌国运的决战。只有魏国地大物博,才能动员一支10万的人常备军。
古装剧里帝王将相经常豪言壮语,动辄就要帅百万大军出征。那么古代战争真的能动员百万士兵参战么?下面我们从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隋炀帝征高丽这三场战役来看看,这三场战役双方参战人数均接近百万大军。
一、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帅领大军南下,讨平刘表;兵锋直指孙权、刘备。曹操派人给孙权的信上写道自己有八十万大军,当时孙权给周瑜调兵三万,刘备有兵五万。如此看来此战参战人数有88万之多,基本逼近百万。可实情真的如此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当时全国人口总共1000万左右,军队人数绝对不会超过百万。还有马超盘踞关中地区,刘璋割据巴蜀;曹、孙、刘三方军队总共加起来都没有100万,更不可能在赤壁战场集结近百万大军。据史学家考证,赤壁之战参战曹军人数大致在二十万上下。
二、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帅87万大军讨伐东晋,欲以一战混一四海。东晋派名将谢玄帅领8万精锐“北府兵”迎战,大败秦军。若纯以数字来看,此战双方参战人数达到96万之多。然而事实真的如此么?据史书记载,当年九月苻坚率领大军出发到达项城(今河南省东南部)。此时,后方凉州军队才刚刚到达咸阳,蜀地的军队才刚刚乘船出发,河北的军队才走到江苏徐州。真正到达前线参战的只有前秦阳平公符融统帅的30万大军。
三、隋炀帝征高丽。史书明文记载的唯一一次百万大军作战,是隋炀帝征高丽。公元612年,隋炀帝率领113万大军征高丽,运送粮食的民夫达到200万人。看上去人数很多,实际上隋军能越过辽河到达前线的也就30多万人。隋军就连这30万人的后勤供给都无法做到,士兵走到一半就断了粮,随即被高丽打的大败而回。
综上可知,古代战争所谓百万大军多是虚数,实际上很少有百万级的大兵团作战。为什么会如此呢?我认为原因有三。
牛车
第一、后勤保障跟不上。古代落后的交通运输能力根本无法保证百万大军作战,当时后勤补给运输靠的是牛车、马车甚至人力拉车。一斤粮食运到前线,运送粮食的人和牲口能吃十几斤,农业国家经不起这么大的消耗。具体例子参见隋炀帝征辽大败。
第二、通讯落后。近百万大军不可能集中驻扎在一个区域,如果分批驻扎在远方,那么军队之间互相通讯都成问题。发布个号令还得靠传令兵骑马来回跑,等命令从元帅传达到每个部队中时,敌方军队早都杀到眼前了。
第三、指挥百万大军非名将不可为。汉初三杰之一韩信曾评价汉高祖刘邦,说他最多只能带10万军队,可见将军带兵不是多多益善的。
那个时候很多兵都是从民间临时征调来的,或者这么多军队人数是虚构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一场仗打下来动辄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军队,在秦国和楚国长平之战中,白起一次就至少坑杀了30万士兵。虽然后来秦国并没有接着攻打楚国,但是其他国家也没有攻打楚国,有一部分原因是人道主义,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楚国还有可以战斗的兵力,其他诸侯国并没有可以吃下楚国的能力,所以灭有选择攻打楚国,让楚国可以修生养息一段时间。
我们从很多电视剧中可以看到,当某个国家战事吃紧的时候,就会从民间开始征兵,在刚开始的时候还好,只是自愿征兵,并且还有很好的福利待遇,但是后来就开始变成了强制征兵,我说你家去几个人,你家就必须得去这么多人,不然一家都会被抓起来,我们最熟悉的应该就是《木兰诗》里面,花木兰的父亲被征兵,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没办法去,所以花木兰就代替父亲去参军了,从这一点我觉的我们应该可以看出来没有去参军的话将会面临很严重的后果。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这些兵力是夸大出来的,这个我觉的是很靠谱的一个推测,就拿现在来说,我国建国初也仅仅只有5亿多人,汉朝最多的时候人口也没有7000万,而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呢,那个时候七个诸侯国,就按平分7000万来算,一个诸侯国也就1000万人,一次战争出动全国十分之一的人数,出去老弱病残和妇女,那国家里就真的没有青壮年男人了,所以我觉的这么多人肯定会有虚构的成分,无非是虚构人数的多与少的区别。
综上,古代战争动不动百万大军主要就是包含临时征兵的百姓,或者这些就是虚构出来的人数。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