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评价中国的60年代

时间: 2022-07-17 04: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如何评价中国的60年代

中国60年的生活变化

比如说衣食住行那些,要总述说,不要第一条第二条之类的。rnrn有加分~~~!!!拜托·······
一)穿衣:趋向中高档成衣化、多样化
1,刚建国时期——洋棉麻布
新中国刚成立时,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当时人们做衣的面料多是机织的“洋布”、粗棉布、麻布。
2,改革开放前——朴素单调
60年代初期,是新中国历史上最艰苦的时期。人们买服装、棉布和日用纺织品都要凭布票,为了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服装的标准是耐磨和耐赃,灰、黑、蓝色成为街头流行色,千篇一样、季节不分、男女不分的服装样式也更通行了。 “人人一身蓝”正是当时的情景。
“文化大革命”时,拥有一套军装是那个年代无数年轻人的理想。艰苦朴素是那时的时尚,补丁衣服随处可见。当时的顺口溜是这样说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3,改革开放以来——丰富多彩、时尚个性
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90年代,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过渡,思想观念更为开放。人们的服饰在急速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
从服装的变化上,我们看出了时代的进步和人们内心观念的转变。服饰的变化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从以往的“从众”心理到“追求个性”。服饰的变化是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表现。
(二)饮食 :从“填饱肚子”到讲究营养
有一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人们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从“食”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一个社会的贫富盛衰,可以体味该镇农村历史发展的变迁。
1,刚建国时期——生活贫困,食不果腹或粗茶淡饭。
2,改革开放前——很有改善,但食物匮乏单调、票证盛行,人们营养不足,部分农村没有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物质短缺,只有在逢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些糕点糖果、干货果品,而且分量都极少。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粮食、蔬菜紧缺,人们往往以红薯充饥。由于缺乏最基本的营养,农村人都有些浮肿。
3,改革开放以来——不但吃饱,还可以吃好,营养均衡。
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
与此同时,沼气、煤气、液化气等取代柴草成为主要燃料,农村原始灶台使用越来越少。
(三)住宅 :安居乐业
1,刚建国时期——居住条件极差
各村镇多为土坯房茅草屋,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人畜有时混居一室,卫生条件差。
2,改革开放前——不断改善,但居住条件仍较差
瓦房逐渐取代土坯房,墙面用石灰砌成,平坦而洁白。但房屋内部很少有装修,只有床、桌子、椅子等基本家具。
3,改革开放以来——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土坯房不复存在,平房、瓦房取而代之。90年代以来,一座座楼房平地而起,或于村中路边,或于地头田间,成为农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四)交通 :泥路土路到村村通油路
1,刚建国时期——交通不便
马车、骡车,独轮车、架车为主要运输工具,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下雨天土路变成烂泥路,出门难行,需要借助胶鞋等。
2,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六七十年代自行车成为主要交通工具,但当时的道路建设十分落后,这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3,改革开放以来——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公路渐增,最终实现村村通
柏油马路首先在乡镇中实现,农村也由泥泞小道变成水泥路,最终实现村村通油路。自行车由笨重单一向轻便时尚发展,越来越多的村民购买了摩托车、电动车,小汽车也开始进入农家小院。
(五)其他:用的从无到有,从低档向高档现代化发展
建国六十年来,随着该镇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收音机”四件是高档用品的象征,自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居民紧跟城市消费,八十年代黑白电视、洗衣机、电风扇、录音机、照相机等逐步进入农村居民家庭,九十年代彩电、电冰箱、摩托车等快速进入家庭,进入二十一世纪电话、手机、电脑、大屏幕彩电、家用汽车不断进入家庭,家庭用品得到长足的发展。到2008年百户拥有洗衣机68台、电冰箱26台、空调12台、摩托车56辆、固定电话90部、移动电话134部、彩电112台、电脑14台。生活用汽车开始步入农村家庭,2008年百户拥有4辆。
中国60年来的变化:从不好到好得不得了!!

标题 怎么看待20世纪60年代中国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边防部队全线停火并主动退?

标题n怎么看待20世纪60年代中国自卫反击战之后,中国边防部队全线停火并主动退让?
对形势的把握和合理的认识,不撤退也是难以固守,反而会在国际上陷入被动。

对中国60年代贫穷的描写

写微型小说用 我要写的是某人吃不饱饭 等等 其他需要一些材料 来衬托那个贫穷
你说的中国六十年代的贫穷状况各地有不同,但是吃不饱饭是相同的。因为天灾人祸造成地里的庄稼歉收,人均口粮不够吃,于是按人头发粮票,而不同工种的人,大人、小孩口粮得多少也是不一样的,一般是21斤的、27斤的、32斤的、重体力劳动者以及解放军战士口粮高一些,能吃的41斤。但是,因为遭受自然灾害,不仅粮食不够吃,蔬菜供应,食品油的供应也成了大问题。所以,粮食不够吃,副食跟不上,就更让人饥饿难耐呀。于是就出现了扒树皮,挖草根充饥的现象。有一些体质较弱的老年人、病人得了浮肿病。也有不治身亡的。说这些够不够你用了?
60年代的秋天,你找不到丰收的迹象,村庄里,田野里一片的死寂,能吃的野菜,果子,树皮都被大家早早的搜罗一空,连田野里的虫子也怕的不敢鸣声,一张张略带菜青色的脸庞和不协调的身体和监狱里的那个小萝卜头简直无疑!!
我听我爸爸常说他们小的时候没吃的就吃棕籽,就是棕树上在春天长的籽,把它磨碎后做成粑,看着黄黄的就像玉米一样,吃着又苦又涩
没钱就是穷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国人民的生活怎么样

由于大跃进、左倾思想的错误,人民的生活水品较低。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初步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后,毛泽东意识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认为:

“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他在纠正“大跃进”的错误时,批评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人是误认社会主义为共产主义、按劳分配为按需分配、集体所有制为全民所有制,同时他还批评了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错误思想倾向。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对混淆社会主义同共产主义的区别,对否认价值规律和等价交换等观点的批评,为后来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探索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

但是,60年代党的指导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正确之路。


扩展资料

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前一层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就社会性质而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就发展程度而言,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总理衙门,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和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也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现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以华制华”,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水深火热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总理衙门,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和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也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现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以华制华”,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文章标题: 如何评价中国的60年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4478.html
文章标签:中国 年代 评价

[如何评价中国的60年代]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