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13 16:01:3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3次
农耕文明是人类史上的第一种文明形态。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古人类的定居生活等的发展,使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是第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人类进入农耕文明。农耕文明地带主要集中在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这里也是人类早期文明的发源地域。
农耕文明一直延续到工业革命之前。此间,人们以农业为主,政治体制一般实行君主制或君主专制,社会结构呈现为金字塔形。农耕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它是工业文明的摇篮。
农耕文明本质上需要顺天应命,需要守望田园,需要辛勤劳作。它不需要培养侵略和掠夺的战争技艺,而是需要掌握争取丰收的农艺和园艺;它无需培养尔虞我诈的商战技巧,而是企盼风调雨顺,营造人和的环境。尽管农耕文明也不都是田园牧歌,也有争斗和战乱,但较之于游牧文明和工业文明,具有质的不同。
农耕相对于游牧的好处就是,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力,这样一来,才会有一些吃饱了没事做的人去想吃饱之外的事情。如研发科技,发展文化等等。
四大古国(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埃及)就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
从人类文明传承角度来讲,农耕文明更具优势。
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疆域广大,人口众多,而各种民族发展又各有特色,总体来说,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还是以农耕文明为主,游牧民族是中华文明的强有力补充,却无法长久的持续发展,这个中有很大的原因。
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主要集中在中国北部广阔的草原地区,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他们本是中原内地人迁移居住该地,由于地处广漠草原,自然资源有限,自然条件相对中原地区比较恶劣,于是人们就逐渐的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并形成一个独立的民族体系——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固定生产生活场所,主要以放牧为生的民族,他们这种游动性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产生的文化和文明具有不稳定性,很少有固定的都城,很少有弘大的陵地,他们创造的文化和传承的文明基本就是口口相授,不具备连贯性。
游牧文明对中原地区的农耕文明造成过很大的困扰,主要是游牧民族相对经济落后,但却优于军事,而他们对中原农耕文明的战争动力并不是政权获取,更多是资源掠夺,从本质上来说,游牧民族对中原地区基本没有土地述求,因为中原农耕文明的资源环境不符合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是他们更渴望得到农耕文明产生的丰富的物资、商品,所以这种生活资源的不对等导致了两大文明之间长期对峙,频繁爆发战争。
农耕文明
中国的农耕文化要上朔到7千年前的良渚文化,农耕文化的发展甚至比中国的有史记载的时间更长,这主要源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具有良好的可耕种性,无论是气候、土壤、水系等等条件都非常适合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带来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口的增加,形成了社会,并有国家形体出现,自古以来中国的国家政权都把农业发展放在第一位的,只有农业的发展才是国家强盛的象征和保证。
同时农耕文明和游牧民族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定居性,农耕文明的人类发展和社会组成都是固定生产、居住形式产生,而这样的生产生活方式非常有利于王朝的建立和管理,固定的生产生活给政权管理带来便利,更带来财富,更加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程。
农耕文明的这种生产生活方式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社会财富,更是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化,而文化的丰富和多样性是确保这种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综上来看,可以回答题主,农耕文明比游牧文明发展更具优势,文化的固定化创造和发展就是这种优势的根源所在。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