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态度如此不端,绝口不提投降

时间: 2022-07-12 10:00:3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0次

为什么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态度如此不端,绝口不提投降

日本战败:日军主战派是如何拒绝投降的

日本内部各执一词 军方拒绝投降
1945年8月15号,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而在此前的一个星期里,主战与主和两派各执一词,即便召开了多次会议,仍争论不休。其中,以时任陆军大臣阿南惟几的军方,主战情绪高涨,态度最为坚决。
陆军大臣阿南:主张本土作战的狂热分子
阿南惟几,是好战的狂热分子,曾担任过侍从武官和陆军航空总监。1940年至1945年,中日双方在湖南境内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期间,时任11军司令的他先后指挥了两次长沙作战。另外,他还公然违反日内瓦公约,先后在山西、长沙、宜昌等地作战时一再使用毒气,造成数以万计的伤亡。1945年,在铃木贯太郎担任首相时,他担任陆军大臣一职,由于陆军是日本的支柱,因此,阿南惟几更是试图发动政变,反对投降,是主张“本土作战”的狂热中坚分子。在天皇宣布投降之后,选择了切腹自尽。

9月9日受降仪式 冈村宁次拒绝交军刀
除了阿南惟几之外,另外一位时任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的冈村宁次,也是对日本投降拒不承认。冈村宁次,是侵华战争的主要战犯,制造了1927年“五·三”济南惨案,1932年“一·二八”事变等多起侵华事件,并在1941年-1944年,疯狂推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1945年9月9号,侵华日军向中国投降签字的仪式在南京举行,按照规定,投降将领将军刀拱手上交,是投降的标志。不过,冈村次宁却拒绝将他的军刀上交,成为了当时在场中国人和盟邦友人的最大遗憾。
不相信日本会投降 日本老兵丛林负隅顽抗30年
冥顽不灵,负隅顽抗的,还有日军的基层士兵。1944年12月,日本驻菲律宾某部的营长,命令一位名叫小野田宽郎的少尉坚守卢班群岛,并叮嘱他一定不准投降、不准自杀,承诺过几年一定来接他回国。谁知道,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之后,这名年仅23岁的少尉拒绝接受二战早已结束日本战败的事实,硬是在当地与菲律宾军方展开近30年的游击战,直到当年向他下命令的营长前来,他才走出丛林,宣布投降。
日本战败69年 仍需警惕军国主义复活
1944年,日军为了挽回在太平洋战场上连遭惨败的局面,组建所谓的“神风特攻队”。按照“一人一机一弹换一舰”的要求,采取自杀式袭击的方式,攻击美军的军舰。事实上,直到现在,即便距离日本投降已经过去了69年,但是在日本国内还是有不少顽固的军国主义分子,目前,以安倍晋三为首的内阁,先后抛出“侵略未定义”论,企图发表新的谈话否认承认侵略史实的“村山谈话”及日军从军慰安妇问题的“河野谈话”。甚至还修改教科书,加强所谓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否认南京大屠杀,妄图为一己私利颠倒历史,营造军国主义复活的气氛和土壤。
就发动了一次小规模的兵变,想干掉投降派,劫持天皇,在本土抗战。结果失败,全自杀了。
这里面还分了两派,死硬派和战降派。
死硬派就是打死不投降,打死最后一个人算完。
战降派就是先本土作战,让美国尽量多死人,然后再谈投降,尽量多争取点有利条件。
结果两个蘑菇弹后,就没人理他们了,于是发动兵变。其实从规模来看,说政变更好,也就几十个人。
有一部电影叫《日本最长的一天》,一帮年轻激进的军官杀死长官兵变,试图阻止天皇宣布投降的录音播放

《终战诏书》表达了天皇的什么观点?

3
《终战诏书》是日本昭和天皇裕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签署表示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在波茨坦会议上发表的《波茨坦公告》,同意进行无条件投降的诏书。诏书于1945年8月15日播放,这被看作是日本正式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投降的标志。
  诏书主要由当时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起草,迫水久常、川田瑞穗、安冈正笃执笔完成,其他内阁大臣亦曾参与修订。为了争取免除天皇裕仁的战争责任以及保护日本天皇制,也包括试图减少国内强硬派引发危机的可能。诏书在措辞上采取了诸多手段,诸如模糊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实质;规避日本对亚洲诸国的战争责任,只将对象限制在美、英两国;且将裕仁作为日本军队最高统帅的责任转嫁给日本政府。
  如果对天皇的诏书进行具体的分析,可以看出:首先,诏书只说到“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同盟国一方又使用了“残虐之炸弹”,为了“亿兆之赤子”而不得不宣布接受美苏中英四国共同宣言,而没有任何一处涉及承认日本战败的事实;其次,诏书强调宣战并非自己的本意,而是为了日本的“自存”和东亚的“安宁”不得已而为之,所以仍然是站在“解放东亚”的立场上,只不过是对当前没有实现这一目标而感到遗憾;第三,诏书中所指的战争是自1941年开始的“已阅四载”的与英美的战争,而对侵略中国的战争则不置一词,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综合上述三点,可见同以往天皇的诏书一样,在这里特别突出的仍是所谓日本的“国体”,仍然坚持的是皇国史观。如果对诏书的意图解释得更清晰一些,那就是:虽然日本现在遇到了暂时的波折,但只要护持日本国体,虽任重道远但日本不能灭亡,仍有希望。
  东京大学教授小森阳一曾指出:《终战诏书》是针对美国、英国、中国与苏联四大国提出的《波兹坦宣言》的回答,理所当然地应当涉及与中国之间的战争。但是诏书中“只将‘宣战于美英二国’视为问题”,“排除了中国和苏联,显然说明其意图是要把战争限定在1941年之后”。也有的学者明确地指出:天皇的《终战诏书》“其最根本之处就是回避天皇的战争责任和‘护持国体’”。因为在所谓的《终战诏书》中,只提及日本与美英两国的战争,而且其内容中根本“不存在战败认识”,至于“关于对中国所进行的侵略,一概不予理会”。所以所谓的《终战诏书》,不过是一个“继续天皇制的宣言”。
我不是故意的,你们放我一马吧。

日本天皇为什么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须立即无条件投降。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了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零时刚过,苏联百万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厉攻势,向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70万关东军发起了全线总进攻。面对多重打击,日本终于顶不住了。

1945年8月9日上午10点半,首相铃木贯太郎召开最高战争会议,会议中间传来消息,“美国飞机在长崎又投了一颗原子弹”。“日本实际上已经不可能再继续战争,”年老的首相说,“我们除了接受《波茨坦公告》,别无其他选择。” 内阁会议在首相官邸举行,会上,多数人同意接受《波茨坦公告》,但是有一个附加条件:保留天皇以维持国体。

8月10日黎明,内阁成员们都签署了意见,接受《波茨坦公告》——条件是,天皇的最高权力不容更改。 整个日本醒悟过来了,宣布皇家会议有条件接受协定的电报发往日本驻瑞士和瑞典大使馆,消息再从那里传到华盛顿、莫斯科、伦敦和重庆。

8月15日。根据首相铃木的命令,日本广播协会发出了一条紧急通知:天皇陛下发表了一份诏书,将于今天中午广播,让大家到时候恭听天皇玉音。对平时白天收不到广播的地区,将加大输送频率,请各火车站、邮局、政府和私人办公室准备好收音机,广播将在12点整开始。

中午12时整,日本著名播音员和田信贤广播道:“这次广播极为重要,请所有听众起立。天皇陛下现在向日本人民宣读诏书,我们以尊敬的心情播送玉音。”各同盟国也同时收听到了天皇的投降令——《终战诏书》。当天晚7时,中国政府收到日本政府宣布投降的电文。

可见,日本天皇二战时期的投降也是顺势而为,为战败承担必要的代价。

因为日本已经战败了,再打下去没有任何意义,只会让日本遭受更大的损失,因此投降。
因为当时的日本已经到穷途末路,根本无力支持战争,如果不投降,需要付出更为严重的后果。
因为日本天皇认识到了战争已经失败,再打下去日本最终只会走向灭亡,日本如果不投降就会面对全世界国家的围攻,所以日本天皇会选择投降。
文章标题: 为什么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态度如此不端,绝口不提投降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3947.html

[为什么日本天皇的终战诏书态度如此不端,绝口不提投降]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