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KMT成绩低劣,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其执政能力值得肯定 这些人的原因是什么

时间: 2022-07-10 22:01: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KMT成绩低劣,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其执政能力值得肯定 这些人的原因是什么

希特勒为什么要迫害犹太人

宗教和经济上的原因。
犹太人不信基督的,而是信犹太教,当年就是犹太教的人出卖了耶稣,所以基督徒对于犹太人有着难以化解的历史冤仇。基督徒家庭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犹太人是邪恶的化身。在经济上,犹太人在寄居的各个国家总是属于比较富有的阶层,其实一些人确实为富不仁,其实现在很多犹太人也是一样,比如搞得东南亚金融危机的金融大鳄索罗斯,虽然极度富有,但是对于同样是犹太人建立的以色列国却一毛都不拔。犹太人的富有和不会做人,造成了民众的普遍厌恶。希特勒当年碰到了经济危机,在无法解决社会矛盾的情况下,把矛头对准犹太人,给所有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渠道。其实在他之前,其他国家也很讨厌犹太人的,包括代表了正义的英国,事实上在二次大战打起来之前,英国还和德国协调,和犹太复国主义份子一起把很多的德国犹太人强行移民到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区。后来就是在这个地方建立的以色列国,只所以直到现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还是没能和平,祸根从30年代就存在了,那地方本来就是阿拉伯人的地方,硬被英国人打着国联的名义划了一块给犹太人的。后来德国还曾经考虑把所有的欧洲犹太人流放到马达加斯加岛去,让他们自生自灭,后来是发现根本没这么多资源,特别是运输的能力完成,干脆来了个最终解决,才开始真正大规模的杀犹太人的。说穿了,欧洲那些国家几乎都讨厌犹太人,但是希特勒是笨人动了手,其它国家歧视但是没这么杀人,所以就显得高尚一点。这种宗教上的敌视,就象基督徒和穆斯林之间的仇视,是我们中国人觉得很难理解的,因为我们中国人的宗教从来都不是排他的,无论道教佛教,都不是一个神,虽然有过佛道之争,但起码在百姓看来都是正教,不存在你死我活的问题。但是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不是这样的,他们都是单神的,上帝就一个,信我的就对,不信我的就是异教徒,非常的不能兼容。历史上十字军东征有记载的大概就有11次的样子,死了N多人,直到18世纪土耳其帝国还围攻过维也纳。现在也有很多阿拉伯人说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实际就是宗教战争。我想肯定不全是,起码有一些原因是为了石油的,但是宗教因素很难说在现代社会就不起作用了。
四是其他方面的原因:
1、希特勒在没有崛起之前,曾经吃了很多犹太人的亏或是受过其奇耻大辱。
2、杀鸡儆猴,试想最聪明的民族我都可以杀绝,其他的民族就投降吧。
3、个人兴趣,好玩。

犹太人本身存在一定问题,犹太人是流浪的民族,在以色列成立以前,犹太人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家,在这个前提下,犹太人又有着极为优秀的民族天赋:赚钱。犹太人几乎是为了金钱而生的民族,在富有的犹太人家族中,受到的精英教育更普遍,导致犹太人在科学和艺术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诺贝尔奖得主中犹太人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同时在当时的欧洲,犹太人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却没有相应强大的政权为其撑腰。自然会引来其他民族国家的仇视和排斥。

希特勒有强烈的种族优劣意识,是个狂热的种族分子,他提出了亚利安人种优越论,在其执政后,实行日耳曼血统净化政策。希特勒认为只有亚利安人才是最优秀的,才能拥有最多的财富,所以,当希特勒看到犹太人疯狂地聚集财富时,自然会认为犹太人是低劣的流浪民族,是亚利安人财务的掠夺者,犹太人首当其冲成为希特勒净化日耳曼血统的第一选择。

宗教矛盾。犹太人自认为是上帝的“特选子民(the Chosen People)”,与上帝有着某种契约关系;基督教虽脱胎于犹太教,但已演变成一种普世的宗教,它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归化为上帝的子民,基督徒负有拯救人类和世界的使命。公元4世纪后随着基督教被罗马帝国宣布为国教后,它就逐渐在欧洲取得了统治地位。但其地位一直受到来自犹太教的质疑,被基督教奉为经典的《新约》和基督耶稣一直为犹太教所否认,这种否认实际上就是对基督教合法性的一种质疑“几千年来,上帝、托拉、以色列一直是犹太教所包含的内容,犹太人对这些东西的忠诚就成为反犹主义的一个借口。基督教甚至将犹太人丑化为背叛耶稣的犹大后裔。对犹太人的迫害从宗教对立起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开始了。

希特勒过往经历中受到过犹太人的歧视和欺辱。这条野史上众说纷纭,有待考证。

其实希特勒也有八分之一的犹太人血统...他屠杀犹太人是因为他坚持的理论,他坚持日耳曼人是最优秀的人种..而且犹太人手中持有大量金钱..欧洲自古有反犹传统,因为宗教原因,还有传说中基督是被犹太人出卖杀死的..还有犹太人没有自己的国家,坚持自己的满月割礼传统等
犹太人非常贪婪,当时在世界上他们都是比较有钱的那一类人,所以讨厌犹太人的并不只是德国一家,美国人也讨厌,只是美国人没有表现的那么明目张胆,纳粹德国和苏联算是最明目张胆的,只是因为希特勒是个战败者所以只有他被抬出来骂。
犹太人控制了很多国家的经济。当时德国的罗斯柴尔德财团对德国刮骨吸血,希特勒不是没试过用经济手段的去撬动罗斯柴尔德财团,只是在金融领域日耳曼人实在是不是这些犹太人的对手,所以希特勒干脆就从肉体上消灭这些犹太人,这样德国经济才有了后来的腾飞。

鲁迅批评北洋政府,却在北洋任职领薪,为什么??

  鲁迅14年为官史 教育部任职郁郁不得志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鲁迅的“仕途”

  在人们的脑海里,作为文坛旗手的鲁迅耿介、倔强,既不宽容,又从不妥协。他的文章是投枪,是匕首,一如他的为人。

  你也许无法想象,同样的一位鲁迅在1912年至1926年曾沉于下僚十余年,试图扮演好恪尽职守的公务员角色。并且,这一切真实地发生过。

  许多人熟知的中学语文《藤野先生》中,通常认为,弃医从文是鲁迅早期思想发展的一次飞跃,它集中反映了青年鲁迅的爱国思想。但是,爱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在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而且每个人也会有自己的特殊表现。所以,弃医从文也只是鲁迅早期思想发展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1906年,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期间,由于幻灯片事件的刺激,决定弃医从文。这是鲁迅在人生道路上的重要转折。回国后,从1918年至1926年,鲁迅创作出版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呐喊》、《彷徨》、论文集《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及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作品,奠定了其在新文化思潮领域的地位。

  公务员生活的精彩一面

  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初建,万事辏集。鲁迅进教育部的推荐人是当时在教育总长蔡元培手下任职的许寿裳(鲁迅与许寿裳自留日期间结识)。

  南京传来邀请,“海归”鲁迅出仕。他先是赴南京任职,南北议和后政府北迁又随之进京。据确证,在南京短暂的几个月里,鲁迅至少担任了以下工作:推动各省大力开展有关革命形势及政策的宣传讲演;大力搜求各种图书,准备建立“规模宏大”的“中央图书馆”;计划编刊《文教》杂志等。

  初到北京的日子里,鲁迅显然干劲十足,从参加临时教育会议,到主讲夏期美术讲习会。此后还受命主持设计国徽,这是鲁迅在教育部承担的第一项部级也是国家大事。在与钱稻孙、许寿裳的合作下,任务顺利完成。就在承担此项任务期间,鲁迅被任命为教育部佥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处级,且须总统钦定(当年鲁迅还晋谒过袁大总统),直接听命于社会教育司司长。公务员生活向他展露精彩的一面。鲁迅到天津出差考察戏剧,参与京师图书馆、通俗图书馆的建设,筹建历史博物馆,参加读音统一会,促成注音字母的通过,举办儿童艺术展览会,协办专门以上学校成绩展览会等,忙得不亦乐乎。有时不免忙累了,忙坏了,比如1913年10月29日,鲁迅受命编造明年社会教育司的年度预算,同日还要拟写改组京师图书馆的建议,他在办公室里写啊算啊地忙了一天,不禁“头脑涔涔然”。涔涔,胀痛之意也。

  “黯然神伤”的另一面

  在公务员日常事务里,鲁迅并非如鱼得水。比如教育部与内务部职务重叠就曾让鲁迅很难“做人”,因为在一些具体事务管理中,两个部门发生撞车。1914年年初,热河避暑山庄所藏文津阁《四库全书》运抵北京,鲁迅赶赴北大接洽联系,却不料此书为内务部截留。经过多方交涉,1915年9月1日,鲁迅“同戴芦 往内务部协议移交《四库全书》办法”。10月12日,移《四库全书》入京师图书馆告成。然而,《藏书简明目录》却被内务部给扣下了,仍“发古物陈列所保存”。这意味着要查阅《四库全书》的人首先要往古物陈列所一过,查过书目后才到图书馆按图索骥。

  紧接着的1915年,为了帮助袁世凯复辟制造社会舆论,教育总长汤化龙受命改组民间社团通俗教育研究会,并以行政命令让一些教育部部员入会,鲁迅为小说股主任。不久,为加紧复辟帝制的宣传造势活动,张总长明确指示小说要“寓忠孝节义之意”,并个人召见鲁迅。然而,鲁迅坚持自己的立场,实施多方阻抗,甚至在帝制复辟后他还无视袁次长的督办。很快,鲁迅小说股主任的兼职被免去了。袁世凯死后,一切恢复正常,然而鲁迅“不听话”的强项作风却影响到他在官场的生存。1916年,鲁迅与同事好友联名上书,驳斥“祭孔读经”之荒谬,更是为当时的教育总长范源濂所忌,鲁迅仕途生态进一步恶化。

  教育部领导走马灯式频繁调动。在鲁迅1926年去职前,教育部总共更换过三十八任教育总长、二十四任教育次长。除了“学问道德亦不待赘言”的蔡总长,除了与自己交厚的董恂士教育次长,鲁迅再没看得顺眼的了。范源濂总长演讲,“其词甚怪”;海军总长刘冠雄兼任教育总长得了个“痰桶总长”的绰号;梁善济“不了了”……同一时期的鲁迅却长期得不到升迁。最让人难堪的是,年长鲁迅3岁的汤尔和1922年出任教育总长,汤尔和与鲁迅是老朋友了——在鲁迅开始仕途生涯的时候,汤尔和不过是一家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1914年1月5日汤还到教育部访过鲁迅,“似有贺年之意”。没承想当初紧着巴结他的朋友,反过来成为教育部的最高领导。

  业余时间里,在官场里郁郁不得志的鲁迅常写一些小说杂文。1925年,“三一八”惨案,此间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又传言执政府将鲁迅列入黑名单,一时风声鹤唳,鲁迅四处避难。政府越来越不讲理了,与许广平的爱情进展也要求鲁迅换个环境。恰好林语堂先行到厦大任教,成为鲁迅南下的先行官。8月26日,鲁迅偕许广平同车离开北京,开始新的生活。由于鲁迅没有明确辞职,直到3个月后,教育总长任可澄才签发了“周树人毋庸暂属佥事”的部令,鲁迅的官场生涯由此画上了句号。

  “做官课程表”和衣食住行

  虽说教育部有些忙闲不均,但当差也不是白吃饭的,总有些许公务须以不同的方式加以应对。凡此种种,统统可归入鲁迅所戏称的“做官课程表”。

  1.阅处公文。

  2.开会。

  3.办会。鲁迅1913年2月参加“读音统一会”,会议代表意见不一。作为实质上的办会人员,鲁迅不得不居间调停,拿出一套解决方案,幸获通过,促成会议胜利闭幕。

  4.外出调研。担负筹建国家图书馆、博物馆等重任,鲁迅时而与司长、同事一起到实地调查,选址布局,皆需有具体的指示。

  5.部门交涉。鲁迅与内务部打交道多次,一因索还《四库全书》,二为通俗图书馆借址中央公园事。凡此皆需求人,恐怕内务部接洽者的脸色不会好看。

  6.应酬与仪式。1913年2月13日,“下午有美国人海端生者来部”,董次长接见,“谈至六时方去”,害得一旁侍候的鲁迅“同坐甚倦”。

  7.其他领导交办之事。如陪夏司长往琉璃厂买书,或外出赴交通银行存取公款等。

  教育部是建有考勤制度的,规定到班后须由本人签个“到”字,用以监督部员按时上下班。不过,这些规章制度最终都没能有效执行,当时的状况是:只要哪天去簿子上补画上一个“到”就是了。

  薪俸及花销

  在北京的前7年半,鲁迅寄住在位于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的绍兴县馆,从这里到位于西单南大街上的教育部,有3里地左右。平日里,鲁迅更多是以人力车作为代步工具,按时上下班。他是如此守时,以至于沿路店家看他的车子经过,就“可以做饭了”,简直拿他做自鸣钟了。

  进京初,鲁迅曾包过一个铁轮的洋车,“上下班和外出都坐车”,但是时间不长就不包了。租住砖塔胡同61号时,鲁迅依旧没有包车。成名之后,他仍是临时叫车。

  鲁迅不吃早饭的习惯形成于留学日本期间。熬夜攻读之下,鲁迅一般很晚起床,睡醒已临近中午,于是早饭、中饭一起吃。做公务员能够满足鲁迅保留求学作息时间的需求:较晚上班,有时还有午休时间,可以容他晚睡晚起,而且下班后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

  教育部设有“饭堂”,但是饭菜不佳。临近中午,空腹的鲁迅便在街上四处“游击”,今天这家一顿,明儿那里一餐。鲁迅曾与同事们尝试到饭店包饭,可饭店的饭菜质量总是会由好变差,让人忍无可忍,只好作罢。

  午休时间有限,爱吃糕点的鲁迅有时以馒头、饼饵等方便食品轻松地打发中午的一顿。

  鲁迅1912年赴京后,5月至7月每月就拿60元津贴过活,但比南京任职期间靠30元“军用券”零花要活络多了。直到11月,才正式领到足额薪俸220元。到1925年8月,鲁迅月薪已达360元。

  彼时国家颇不太平,兵燹天灾不断,社会保障机制脆弱,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种社会捐助,不仅有政府机关集体发起的,还有个人发起的,公务员都没的跑。例如,1912年10月8日,“捐北通州兵祸救济金一元”;1916年2月26日,为“吴雷川创景教书籍阅览所,捐四元”,等等。

  因《日记》残缺,1922年忽略不计,在离京前鲁迅所领官俸累计约有3.3万元,主要是银元,占了他当时收入的大头。若以一块银元折合现在的40元人民币来算,平均年薪约计11万元人民币。那时,每斤大米才相当于人民币一元。

  【摘自《书摘》】
首先,当时很多文学界的大家如林语堂等等都在教育部供职了,究竟多少人是带有政治目的的,不好说。就像胡适供职于国民政府,也批评国民政府的作为一样,从某种意义上讲,楼上两位说的也确实是原因,人是得生存的,而且他们最初应该对新政权还是报有一定的希望的。一方面来说,这表现了文人的气节,不一味讨好当权者,上级,这是当今很多文人所没有的;另一方面来说,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政府的开明(虽然鲁迅也受到了北洋政府的恐吓,胡适的权力也被国民政府大大削弱),对那些批评自己的声音具有一定的容忍能力(虽然相当相当有限),这也是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做不到的。
其实咱们总说北洋政府多专制多腐朽 其实北洋政府是比较弱势的政府 咱们现在对新闻和舆论的管制比北洋时期严的多 比如说现在您能随便的办个报纸吗?北洋时期就可以。
人得生存啊,这无可厚非
中国文人,哼哼...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也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而活着?rn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还是不追求
人生的意义
电影《曼哈顿》里面,伍迪·艾伦老师为人生的意义列出一张单子:格罗格·马克思,韦利·梅斯,阿姆斯特朗的“洋芋头蓝调”,瑞典电影,福楼拜的《情感教育》,马龙·白兰度,弗兰克·辛屈纳,塞尚笔下那些不可思议的苹果和梨,SAM WO的炒蟹,特蕾西的脸。
Travel Channel做过一个英文教育节目:101 Things To DoBefore You Die。IDIGIE同学提供的色情短片“我们的一生”告诉我们,女同学的一生应该至少做过一次否则死不瞑目的事情有:乘坐公车被性骚扰过一次,性骚扰后使用防狼胡椒喷雾水一次,在酒吧被人勾搭过一次,携一枚男人上过教堂一次,与该男人没能白头到老一次。
女同学可以做过但是没做过也不会死不瞑目的事情有:使用防狼胡椒喷雾水后被狼强暴一次,未婚先孕一次,携一枚男人上教堂时该枚男人被十字架砸死一次。
男同学一生至少做过一次否则死不瞑目的事情有:乘坐公车性骚扰过美女一次,性骚扰美女后被该美女使用防狼胡椒喷雾水一次,与一枚女人上过教堂一次,考过托福一次,托福不幸没过再考一次,托福改成机考后总是考不过遂每年考一次……

美国老同志爱迪一辈子都在儿童乐园工作。八十四岁这天,爱迪忽然觉得,在这个到处都是棉花糖味的地方日渐老去,真是奇怪呀!三十分钟后,出了事故,他不幸死掉了,在“这个到处都是棉花糖味的地方”。
如果人一定得死在一个充满什么味道的地方,我愿意死在:1、到处都是春天太阳下面晒得很香的、大片大片的、草的味道的地方;2、充满刚烤出的牛角包牛油气味的地方;3、闻得到死前我所爱的男人(OR女人?为了表示对乔治·桑、苏珊·桑塔格、李银河等老师的崇拜,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身上烟味的地方。
《恋爱的犀牛》里边,黑子问马路同学:你们旁边新搬来的那姑娘是干嘛的?
马同学说:我想是办公室的秘书。
黑同学问:你怎么知道的?
马同学说:因为她身上有股子复印机的味道。
我得争取不死在一个到处都是空调、复印机、有机废气、法国香水味道的地方。

周日去探望产妇一枚,结果那个睡在婴儿床里脸色红不隆咚、眼睛都睁不开的小动物,沦为全体同志的玩具。
回首当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么被玩弄过来的,令人唏嘘。
人生的最初和最后,都是悲哀的,无能为力的,假手于人的,无法自力更生的。生不由我们选择,死也作不了决定,只好尽量把中段它抻长。
人为什么活着,有五个层次的认识.

一,不为什么活着.这是人生目的的最初状态.有生存的条件,有亲人朋友,领导同事的关怀爱护,所以活着.至于为什么活着,还没想过.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随着理性认识的不断增加,随着对人生目的的不断思考,人们由此进入第二层次的认识.

二,为我活着.为了我的利益,欢乐,为了我的自由,发展,为了实现我各种各样的目标,为了满足我各种各样的需要.在这一层次的发展中,如果一个人为了自己的目标需要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就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利益,欢乐,自由,发展建立在别人的利益,欢乐,自由,发展之上,那么,他不仅不会受到道德的谴责,法律的制裁,还会受到众人的尊敬和赞扬.经过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反复实践,反复比较,人们由此进入第三层次的认识.

三,为他人活着.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为了自己的父老乡亲,为了自己的祖国人民,为了他们的目标需要,为了他们的生存发展,为了他们的欢乐自由,乃至为了全人类的彻底解放,都是这一层次的认识.
在这一层次的发展中,如果为了人类的利益而滥用资源,破坏环境,过度侵占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人们就会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于是,人们认识到,仅仅为了人类的利益,是不够的.人类与动植物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员,只有善待它们,保持生态平衡,人类才能获得更好的生存发展.于是,人们的爱从人发展到物.
在这一层次的发展中,如果人们通过宗教学习,宗教实践,人们还能认识到,人类只是六道众生中的一员,人间只是六道轮回中的一环,人类与六道众生都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人类要彻底摆脱苦难,就要度脱一切众生,也让它们彻底摆脱苦难.这是觉者们的共识.于是,人们由此进入第四层次的认识.

四,为众生活着."誓学一切法门,誓度一切众生,誓证一切佛果,誓断一切烦恼",是这一层次认识实践的总纲领.它的实践者是十方诸菩萨."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圆觉经>>).
随着这一层次的不断提高发展,人们逐渐进入第五层次的认识.

五,不为什么活着.这是人生目的发展的最高状态.如<<金刚经>>所言"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 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虽然这一层次的觉者,不以普渡众生为念,却比念念普渡众生的时候更能利益众生.譬如虚空,不以万物为念,天地万物运行其中,又如日月,不以众生为念,无量众生因之受益.
一棵小草,就是正个春天,因为它把自己献给了春天。
所以它是真正的伟大,所以它是最美丽的。
我们因该先学会做一棵小草!
“人生的意义何在?”这是个大问题。人从有生以来,很快的老了,死了;在生老病死的过程中,忙着工作,也忙着吃,忙着穿……这到底为了什么?到底有什么意义?谜一样的问题,在儿童,在浑浑噩噩、顺从社会习惯而过着一生,不会想到这一问题的,固然是有的。但感受敏捷的,或环境恶劣,事业挫折,身体受到病苦侵袭,失去一分,甚至失去了一切希望。那时,这个问题——这一生到底为了什么,忙些什么,就会涌现心头。虽然问题的偶然想起,或一直萦回脑际,并不能解决,还是不得不一直忙下去——忙着工作,忙着吃,忙着穿……唉!到底“人生的意义何在?”

我曾经无数次地问过我的长辈,朋友,他们也给过回答,虽然有的回答思维慎密,逻辑清暂,但我还是很怀疑___也许这只是他/她们的生命意义,不是我的。可以说,人生的意义就在于对这个问题解答的过程之中。任何意义都是在一个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实现的。明白价值所在与拥有价值是两回事,知道怎样能挣到钱与把钱挣到手是两回事。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所知与事实并不能完全相符,只有在实现的过程中不断地去伪存真才能接近正确的答案,在找到关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的正确答案的同时,我们也实现了那个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是一个有 ‘求索意识和自我意识 ’(人之天性)的人的发自内心的追问,这个问题是问自己的,从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的过程中,人们必然要观察和思索人生,必然要投入生活中去自我检验(因为人们会发现:自己曾经认为正确的答案通常在实践中被自己否定),直到能够回答自己心中所有的为什么,才会坚信此时心中的答案是正确的。往往,在以后的生活中,对这个问题又会产生新的疑惑,于是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人们并不需要谁来告诉自己这个问题的答案,需要的帮助是如何能够使自己拥有“更好地走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路上”的能力。
第一要现实,不要任性,不要在真空中思考虚设的问题,你们目前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是就业和生存,学好本领才是硬道理,这需要踏踏实实的下功夫。

第二,要自制。小孩子吃不到糖果会哭闹,你们是得不到爱情就苦恼。这有什么区别?伟大在哪里?如果你象挑剔你的情人一样挑剔自己的行为,那么你的情人要比现在的好很多。

第三,对一部分自卑的人,我劝你们勇敢一点。正如我前面所言,人们生而平等,你不要顾忌别人(有好人也有坏人)的脸色而委屈了自己,无论你是多么想把事情处理好。给自己过多的压力并不是好事,这并不能解决问题,要冷静沉着,可以循序渐进但不能自暴自弃。

第四,惰性是与生俱来的习惯,但绝不是好习惯。改变习惯要从行动开始。

第五,不要遇难而退,要知道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这不仅应用于大目标,而更实际的意义是能助你走出解决眼前的困境,并走得更远。很多时候你都会发现河水不象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象松鼠说的那样深。

第六,不要问别人幸福是什么,你的快乐和痛苦自己清楚。

第七,从做好眼前的事情开始。不要以为思想压倒一切,多懂一些道理固然好,但是人的精力有限,行动其实更重要。不需要懂的道理就不用去懂,这也是一个道理。

第八,要懂得知足者常乐,你我皆凡人,肯定又很多事情不会尽如人意,要懂得不懈的追求,也要懂得珍惜的对待。
人最怕的就是陷入一种状态,即固执地追问人生的意义。当我们沉溺于这种思考中而无法自拔时,通常都会走向虚无。

不断地探求人生意义者,多是些阅读狂,或者说,正是阅读使他有了这个让人痛苦的问题。英国作家毛姆是个读书狂,他的阅读面单看他的读书随笔就可见一斑。很自然的,他开始追寻这个问题了。年轻时,他一边读书,一边满世界的逛。这与其说是他的好奇,倒不如说是在寻找答案。他到过中国,“谦卑”地拜访过鸿儒辜鸿铭;他去过印度,希望从吠陀中领悟这一难题;他甚至到过塔斯提岛,在那里,他追寻着大画家高更的足迹。在读书与历世的过程中,他终于领悟到:人生就像一条波斯地毯,虽然华贵美丽,但却毫无意义。(《人性的枷锁》)至此,这位痛苦的探索者解决了他的难题,可是,他却滑入了虚无的泥潭。

几年前,有人向我推荐了北京的一位年轻作家写的书。在那本书里,主人翁自称为“性交爱好者”。他的生活没有目的,除了少数和他一样愤世嫉俗的朋友外,他讨厌周围的人们。我不知道作者是怎样生活的,他们整天的不工作,竟然有着很高的收入,有着大把把自由的时间。每天除了读书、看电影、去酒吧喝酒并领回女人外,他们基本上无事可做。(石康《晃晃悠悠》)得承认,这种生活当时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吸引力。在那个时期,它一度成为我的梦想,后来慢慢明白:梦想而已。那个主人翁是个寻求到了人生意义的虚无者,虽然他还以为自己正在为此而痛苦呢!

明白了此生的意义的人是幸福的,也是痛苦的。因为了悟而幸福,为虚无而痛苦。于是他就想寻找一个出口,替无边无际的虚无透口气。比如说曹雪芹吧,他在举家食粥的日子里,固执地去追寻往日的时光,从对那段歌舞升平、温柔繁华回忆中寻求慰藉,虽然这时常让他满含泪水。整理过去让他彻悟,使他有深入骨髓的痛苦,然后,在文字的世界里,他把这种痛苦升华,最后,他的痛苦成为“人”的标记。曹雪芹的一生是虚无,可他竟然用笔为后来者指出一条救赎之道。在世人的眼中,他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于是,他的人生不再虚无。

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无法成为象征,只有任自己虚无下去了。有时我想,这滚滚红尘中的每一粒细小的微尘,它们从未知中来,又消逝到未知中去。生,成了一个独立的过程,就在那生的刹那间,它又经历了多少痛苦的折磨呢?叔本华说,幸福只是痛苦与痛苦之间短暂的休息。那还需追求什么幸福呢?于是,它们不断的追问:为什么?为什么?没有人能回答,因为大家只看到彼此推撞拥挤,向未知的前方奔去了,谁会留心一介微尘的微妙的内心世界呢?所以大家都感到孤独,并为此而感到痛苦。人对痛苦的忍受力是惊人的,不久,感觉就麻木了,甚至会爱上它。弗洛伊德说:“当人长期处于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时,他就会爱上这种痛苦”。每当我看到现代人那么固执的封闭自己,坐在黑暗的角落里沉思默想时,就禁不住说,瞧!他们是追寻人生意义的一群啊!

希特勒是哪里人?

阿道夫·希特勒于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奥地利的博劳瑙

阿道夫·希特勒于1889年4月20日出生在奥地利的博劳瑙。他的父亲是一名海关小吏,母亲是家庭主妇。少年时代的希特勒喜欢绘画,并梦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希特勒以优异成绩从小学毕业升入中学后由于没有得到父亲对自己艺术家理想的支持而出现了反抗情绪,成绩也因为这个原因而变得很不理想。学校里的课程都提不起他的兴趣,唯独一名狂热的历史教师能让他在上课时聚精会神,这名历史老师把民族主义的模糊概念深深地植入了希特勒稚气的心灵。初中毕业之后,接着希特勒很不情愿地续读了高中一年级,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肺病使他能如愿以偿地逃离他厌恶的普通文科中学。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希特勒先是去了乡下的亲戚家疗养,病情好转后便开始自学钢琴和绘画。绘画方面的自信让希特勒参加了维也纳艺术学院的考试,结果得到了主考官的评价:“你更适合当一名建筑师”。遭遇挫折后的希特勒开始在维也纳混日子,以欺骗他老家的亲戚说他考上了艺术学院并正在学习。1908年,无情的死神用一场乳腺癌夺走了希特勒母亲克拉拉的生命。从此,希特勒再也无人供养,他不得不面对生存的问题了。19岁的希特勒回家办完母亲的丧事之后又重新回到了维也纳,他已无法像过去那样整天四处游玩,现在得开始工作了。五年内,维也纳给了这个小伙子最最贫困的生活,也磨练了他坚强的意志。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希特勒找到了脱离困境的机会——作为德意志帝国的战士去前线作战。战争中,希特勒表现出了勇敢无畏的精神,两次负伤,两次获得勋章,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在帝国陆军中是很少授予普通士兵的。战后,失败的打击让希特勒“认清了”犹太人和共产主义者的面目,在他看来,使德国战败的不是前线敌人的炮火,而是这些背后捅刀子的叛徒。1919年,希特勒加入了德国工人党,次年改名为德国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德文缩写Nazi。他依靠出色的组织宣传能力担任了党的独裁者。1923年,他组织慕尼黑退伍军人和一大批抱怨德国民主政府的人发动了一次政变,目的是推翻巴伐利亚政府,然后以巴伐利亚为根据地进攻柏林。政变因发生在啤酒馆里而得名为“啤酒馆政变”。这次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却让这个局限于巴伐利亚的地方政党的领导人阿道夫·希特勒的大名响彻了世界。随后他以叛国罪名被拘禁,但他在法庭上的出色辩论博得了整个世界的同情,因此他只在监狱里呆了9个月。出狱后希特勒开始了纳粹党的重建工作,政变的失败让很多人脱离了这个看上去注定是再也爬不起来的倒霉政党。但希特勒不是一个轻易就放弃的人,他不遗余力地重建工作收到了丰厚的回报,纳粹党振作起来了。随着德国表面上的经济繁荣时期的尾声渐渐谢幕,因向其他国家借贷来维持经济发展的德国政府到了要还钱的日子了。脆弱的德国经济在1929-1933年的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中彻底崩溃。老百姓手中的储蓄成了废纸,他们把罪过都怪在了民主制度的头上,开始投向反民主的纳粹党的怀抱。希特勒此时从无数的政客中间脱颖而出,成了德国最受关注的人物。1933年,纳粹党获得了全国选举的最终胜利,以压倒性得票数目成为德国议会的多数派,并且迫使德国总统兼陆军元帅兴登保任命“希特勒下士”为德国总理。希特勒并没有满足这些,他要的不仅仅是德国的统治者这个名号,他更要让世界来偿还德国人民在过去15年中所受的屈辱和不公正待遇。上台后的希特勒开始一面发展经济、整军备战,一面鼓吹和平、迷惑英法等国。他的外交烟雾弹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使德国逐渐撕毁《凡尔赛条约》,武装占领莱茵兰非军事区这个德法军事缓冲地带,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这一切都在英法的绥靖政策中得到默认。巨大的胜利让希特勒更加肆无忌惮,他开始把目光投向了波兰。1939年,希特勒的军队以著名的闪电战战术迅速扫清波兰全境,这一侵略行径彻底地激怒了英法,随后的宣战并没有让希特勒有丝毫的畏惧。西线,希特勒相继荡平荷兰、比利时、挪威、芬兰等国,最终驱赶英国远征军和法国军队,迫使法国投降、建立贝当傀儡政权。此时的希特勒已经是大半个欧洲的主人了,但他仍然没有停下脚步,他的血盆大口于1941年张向了苏联,这是他梦想的彼岸,为了德意志的生存空间,这也是唯一的选择,东进、东进!刚开始的时候,苏联红军节节败退,德国陆军跟武装党卫军的精诚合作使胜利来得异常顺利,直到斯大林格勒。俄国冬天的雪花埋葬了无数衣着单薄的德国士兵,这是拿破仑曾经失败过的地方,现在希特勒也在这里失败了。红军在斯大林格勒的胜利扭转了整个战局,之后的德国再也没有能控制住“斯拉夫野兽”的反击,同时,美国因珍珠港事件向轴心国集团宣战。意大利的墨索里尼在军事上是个脓包,帮不了希特勒任何的忙,战火愈演愈烈之时,意大利如同刚刚过去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第一个投降并倒戈参加到了盟军一方。接着轮到了德国,斯大林与罗斯福争抢着柏林的入场券,红军没有让斯大林失望,但让希特勒失望了。1945年4月30日,这个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男人此刻与柏林同归于尽了。在自杀的前一天,他与自己的情妇艾娃在柏林总理府地堡结了婚,这个漂亮的金发女人忠诚地伴随着他的丈夫双双走向地狱。
阿道夫·希特勒(1889——1945),德国纳粹党首领,第三帝国元首兼总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头号战犯。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北部边境小镇布劳瑙。其父是海关一小职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希特勒在巴伐利亚步兵团作为志愿兵服役,他参加了著名的松姆河战役、阿腊斯战役、伊普莱斯战役,并在战斗中两次负伤。

1919年,希特勒参加了一个叫做“德国工人党”的小团体,并成为该党主席团成员。1920年希特勒将该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民社党或国社党,按德语缩写音译为纳粹党)。随着纳粹党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希特勒在党内的地位也日益突出。1927年希特勒最终夺取了党的领导权,成为该党主席。

1923年11月8日,希特勒在慕尼黑发动了“啤酒馆暴动”,威胁正在开会的巴伐利亚首脑卡尔交出政权,终因孤立无援而失败。

1924年2月26日,希特勒及其主要成员因叛国罪被判刑。希特勒利用在狱中这段时间,写出了《我的奋斗》一书。书中系统的阐述了他创建第三帝国,征服欧洲的野心。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大资产阶级的策动支持下,登上了总理的宝座。开始实现他称霸世界和使德国纳粹化的计划。1933年2月27日,希特勒与戈林合谋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国会纵火案”,诬陷是共产党人所为,以达到消灭政治对手的目的。接着取缔了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实现了“纳粹党”一党独裁。1934年,兴登堡总统逝世,希特勒操纵国会宣布:“德国总统和总理的两个职务合并为一”。因此,希特勒自称为元首和帝国总理,拥有国防军最高统治权。德意志第三帝国正式形成。

希特勒上台后,撕毁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军备的限制,开始恢复军事力量,加紧扩军备战。1936年10月与意大利签定了“轴心协定”,同年11月与日本签定了“反共产国际协定。”第二年意大利也加入此协定,德、意、日三国结成了法西斯联盟(即轴心国)。1938年到1939年,希特勒吞并了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希特勒入侵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随后开始对英、法进攻,只用六个星期的时间就打垮了英法联军。1941年6月,希特勒入侵苏联.1942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希特勒丧失了30万精锐部队,从而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等国迫于形势,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同盟。1944年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配合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进攻,加速了第三帝国的灭亡。
1945年4月,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希特勒见败局已定
1945年4月28日午夜前不久,希特勒和他的情妇埃娃·布劳恩正式结为夫妇,接受洗礼。4月29日,苏联坦克向火车站附近的动物园推进。4月30日,苏军经过激战,终于攻占了国会大厦。此时希特勒的总理府已在炮火的射程之内。下午3点30分,希特勒回到地下室的避弹房间,开枪自杀。埃娃·布劳恩则与此同时吞下了毒药。两人的尸体被侍从用军毯包上,抬至总理府的花园里,浇上汽油,在熊熊大火中化为灰烬。骨灰被埋进一个炮弹坑
强国梦下的狂热:德国人为什么拥戴希特勒

现代德国文明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诉诸理性。但在上世纪30-40年代,整个德意志民族都卷入了纳粹的战争,导致了德国和人类文明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以追求强国为起点,以落得虚弱兼分裂的国家而终结”,再一次地证明了这样一个真理:一个大国如果任由民族主义情绪泛滥,一味地激发民族仇恨心理,却又缺乏民主和保护自由抗争的机制,这一定会导致本国甚至是全世界的浩劫。

■德国民众的“强国梦”与纳粹政府

从19世纪起,德意志经济社会发展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这刺激出德国人对国家强大的期盼和“落后就要挨打”的焦虑,由此逐渐形成了德意志必须强大的民族共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按照《凡尔塞和约》的规定,战败的德国被解除了军备,民族屈辱、经济萧条、社会混乱交互作用,让骄傲的德意志民族更加渴望实现“强国梦”。而希特勒的纳粹党,敏感地把握住了这种国民心态,适时提出了“修改《凡尔塞和约》、收回失去的领土,把相信国家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人联想起来,团结整个德意志民族”的宗旨,并允诺要尽快改变战后军工企业停产造成的大量工人失业以及恶性通货膨胀的局面。这在当时的不少德国人看来,简直就是使德国摆脱困境的良方。1928年后的几次选举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把纳粹党视为解决德国社会主要问题、实现德意志民族强盛的希望。纳粹党在1932年的选举中大胜,希特勒由此获得了组阁大权。

取得执政地位后的希特勒和纳粹党,用国家(民族)社会主义将国家再魔法化,第三帝国吞噬了市民社会,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合一,在“决断论”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全权主义的国家。这在当时的德国几乎没有遭遇什么反对。在上上下下充斥着民族主义狂热的时候,通过建立一个强大的现代国家以迅速实现德国的复兴,很轻易地就成为了德国人最大的共识。有了这样的共识,纳粹宣传的所谓“德国民族共同体”的概念一下子就俘获了民众的心,为了国家经济发展、一圆“强国梦”,以牺牲思想自由和个人政治意识为代价也是可以接受的。正因为如此,纳粹的消灭异己思想、反犹太人和反共的罪行,也就容易在复兴民族主义的旗下被德国人容忍。

■希特勒的“三把火”

希特勒把新官上任“三把火”中的第一把火,烧向了失业现象。上台后的第三天,他就在广播电台发表《告德意志国民书》,声称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农民,维持给养和生存基础!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业展开一场大规模的全面进攻!”在纳粹当局的努力下,到1938年,德国失业率降到了1.3%,而同期美国失业率为1.89%,英国为8.1%,这样对比一下,纳粹党宣传自己“创造了消灭失业的经济奇迹”,还真不全是在自吹自擂。

希特勒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向了德国几乎陷于停顿的经济状态,宣称要尽快让德国经济发动机高速并持续地运转起来。从1932年到1937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2%,国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这些实在的数据表明:纳粹当局的确在不长的时间里,创造了德国经济复兴的奇迹。

希特勒对内烧的第三把火,是重建社会保障体系、落实社会福利政策。希特勒上台后大力推选社会保险制度,增加和提高国民的社会福利,在通过“劳动美化活动”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的同时,还扩大了职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纳粹的属下工会劳动阵线,在疗养胜地鲁根岛等地,修建了一批疗养院和旅馆。仅1937年1年内,全德就约有1000万工人享受到了这项福利。

如果说希特勒上任后对内烧的“三把火”,让除了犹太人之外的大多数普通德国人得到了实惠,因而在政治上支持拥戴纳粹当局的话,希特勒对外也烧的“三把火”迅速崛起成为世界大国。这让德国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都大大增强,更加坚定地支持希特勒和纳粹党。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一把火是秘密重整军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使德国的空军力量超过英国,陆军力量也超过法国。

对外希特勒烧的第二把火,是收复失地和和平扩张。根据1919年6月28日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战败的德国一共丧失了拥有7325000人口的73485平方公里的国土,莱茵河地区则被“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明确规定为“非军事地带”。希特勒上台后,经过一番折冲,不仅收回了萨尔地区、派兵占领了莱茵非军事区,而且在1938年3月让奥地利“回归”德国后,又把有350万人口的捷克苏台德地区纳入了德国版图。

希特勒对外烧的第三把火,则是通过举办1936年柏林奥运会,以最隆重的仪式,在德国人面前向全世界宣告了德国的重新崛起。希特勒亲自担任柏林奥委会大会总裁。他下令用16吨铜铸了一座奥林匹克巨钟,建筑了一座高达70米的希特勒钟塔,建了一座能容纳10万人的运动场,建了一个可容纳2万名观众的游泳池,并修建了比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更豪华的奥运村,1936年8月1日,在德国柏林举行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希特勒宣布开幕。会场上飘扬着纳粹旗帜,德国运动员通过主席台时,行纳粹礼,高呼“万岁———希特勒!”德国第一次通过电视播放了奥运会比赛盛况。在这次奥运会上,德国获金牌33枚、银牌26枚、铜牌30枚,拿了世界第一。通过举办奥运会,希特勒为自己塑造了一个和平英武的政治家形象。

希特勒上任后的内外“三把火”,烧得如此漂亮,表明德国在希特勒独裁之下的确曾经取得了一些卓越成就。德国人当然有理由为身边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而自豪。特别是希特勒个人生活方式又如此地简朴,是个素食者,不喝酒、不抽烟更不闹绯闻,让不少德国人感动得简直要用高尚纯洁来形容元首了。至少到1939年,在大多数德国人眼里,希特勒已经是仁慈有为的统治者,甚至可以说是德国的大救星了。

但已被迷惑了的德国人忘了,希特勒虽然不喜欢在个人生活上挥霍纳税人的钱财,但他从来不怕多流纳税人的血。在《我的奋斗》一书,希特勒早就透露过他的长远扩张计划,引导德国走向战争是他必然的选择。而后的事态发展证明,那是一条德国的通往毁灭之路。

http://www.hanhuncn.com/Html/Xdsj/20060409045512520.html
出生在奥地利,后来入了德国籍。阿诺德·斯瓦辛格好像是他的同乡(阿诺之父是纳粹)。
坦率地说,我是带着一种恶心的感觉把阿道夫·希特勒编入此书的。他的影响几乎完全恶毒有害,他的主要作用是使大约三千五百万人丧失了性命。我无意为这个人树碑立传,但是事实不容回避:希特勒对许许多多人的生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1889年阿道夫·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布劳瑙小镇。青年时代,他是位一事无成的艺术家,却成了一位狂热的德国民族主义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德国部队里服过役,受过伤,还得过两枚勇敢勋章。

德国的失败使希特勒感到震惊和恼怒。1919年他在慕尼黑加入了一个小小的右翼党,这个党不久就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纳粹党)。不到两年的时间,他便成了该党理所当然的领袖。

在希特勒的领导下,纳粹党的势力在迅猛增长,1923年发动了一场叫做“慕尼黑啤酒店暴动”的政变,阴谋失败后,希特勒锒铛入狱,他由于变节而受到审判和定罪,但是他服刑还不到一年便悠闲地走出了狱门。1928年纳粹党仍是一个小党。但是大萧条的到来引起了公众对根基牢固的各个德国政党颇为不满。因此纳粹党的势力在迅速增长,1933年四十四岁的希特勒一跃成为德国总理。

希特勒一当上总理,就利用政府机构镇压一切敌对势力,迅速建立起一种独裁统治。这个过程不是通过逐步腐蚀公民自由和被告辩护的权利,而是以闪电般的速度来完成的。纳粹党人根本就不实行审判,许多政敌倍受毒打,或直接遭到暗杀。在战前的年代里,大多数德国人却真正拥护希特勒,因为他能减少失业,恢复经济。 随后希特勒把德国引上了一条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征服之路。起初他获得的领土实际上是一弹未发。英国和法国自己正面临着重重的经济困难,极度渴望和平。希特勒扩充德国军队,破坏凡尔赛和约,占领莱茵河西部地区并实行军事设防,强行吞并奥地利 (1938年 3月)。对所有这些,英法两国都未出面干涉,甚至对强占捷克斯洛伐克设防牢固的边界地区苏台德也加以默许(l938)。英法希冀慕尼黑协定—— 一项国际协定——能够买到“我们时代的和平”,才使得捷克斯洛伐克孤立无援,几个月后希特勒就占领了该国的所有地区。每次进攻之前,狡诈多端的希特勒一面为他的行径辩护,一面威胁说,如果他的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动战争;每次进攻,脆弱胆怯的西方民主国家都作出了让步。

但是英法决心要保卫希特勒下一个进攻目标——波兰。希特勒在1939年8月下旬与斯大林签订了一项《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是一项侵略同盟条约,两位独裁者就相互间如何瓜分波兰在条约中达成协议),使自己首先得到了保护。九天后德国入侵波兰,又过了十六天苏联也入侵波兰。虽然此时英法两国对德宣战,但是波兰很快就被击败了。

1940年是希特勒的最得意忘形之时,4月他的军队吞并丹麦和挪威,5月侵占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月法国投降。但是在年末英国抵住了德国空军一系列长时间的袭击,这就是著名的

“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从未能够入侵英国。

1941年4月希特勒的部队征服了希腊和南斯拉夫。I941年6月,希特勒撕毁了他与苏联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也对其发动进攻。他的军队征服了大片的苏联领土,但是在冬季到来之前却未能歼灭苏军。

虽然希特勒已经与英国和苏联作战,但是在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几天之后,他即对美宣战。

到1942年中期,德国所征服的欧洲领土面积大于历史上任何国家所征服的领土,此外它还占领了北非的许多地区。1942年下半年,战争的转折点出现了,德国在苏联斯大林格勒和埃及阿莱曼两场关键性战役中连遭失败。经受这些挫折之后,德军势力大减。虽然德国的最终失败现在看来已成定局,但是希特勒却不甘服输;尽管德国伤亡惨重,但是在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又继续战斗了两年多。惨痛的结局在1945年春天终于来到了,4月30日希特勒在柏林自杀,七天后德国投降。

希特勒在掌权期间,实行历史上无与伦比的种族灭绝政策。他是一个狂热的种族主义者,特别恶毒地憎恨犹太人。杀掉世界上每一个犹太人是他公开明确的目标。在他执政期间,纳粹分子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建造了庞大的集中营,营内设有巨大的毒气室。在他所征服的每块领土上,无辜的男女老幼就被捆绑起来,装上畜车,投进毒气室活活毒死。仅在几年期间,几乎有6百万犹太人就这样惨遭杀害。

不仅犹太人是希特勒的牺牲品,在他执政期间,大批大批的俄国人和吉普赛人以及许许多多被认为是低劣种族的人和国家的敌人也惨遭屠杀。人们决不会想到这些谋杀是自发的行为,是在战斗最激烈期间进行的:希特勒死亡营是一门经过精心组织的大商业。要保持记录,要有定额,要全面搜索尸体,以求得到诸如金质假牙和结婚戒指等贵重物品。许多受害者的尸体也被用来制作肥皂。希特勒十分热衷于这项谋杀计划,在战争末期德国民用和军用燃料短缺时,畜车却不停地向死亡营驶去,执行着阴森可怖但无益于军事的任务。

看来希特勒显然会留名于世,其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众所皆知,他是整个历史上罪恶最大的人。如果说象尼禄和喀利古拉这样的人物——已经作为残酷的象征闻名于世长达二十个世纪之久——他们所犯下的罪恶同希特勒相比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似乎可以有把握地预言希特勒作为历史上罪恶最大的人是无可争议的,所以他在未来的许多世纪中都会留有名气的。此外他当然还会作为世界曾经历过的最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发动者而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核武器的出现使将来再发生这么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大为减少。因此,即使从现在到今后的两千多年内,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都会被认为是历史上的一个重大的事件。

而且希特勒还会为他整个生平十分古怪有趣而将继续留名。一个外国人(希特勒生在奥地利,不是德国人)没有政治经验,没有金钱,没有政治背景,但是却在不到十四年的时间就爬上了一个主要的世界强国的元首宝座,这确实是令人瞠目。他具有杰出的演说才能,从希特勒鼓动人们采取重大行动的能力来判断,他可能是整个历史上最精湛的演说家。最后希特勒一获得政权就行使恶魔般的手段,这当然也不会很快被世人遗忘。

也许历史上没有哪一位人物对其同代人的影响象阿道夫·希特勒那样大。除了在他发动的战争或在纳粹集中营中死去的数以百万计的人以外,还有数以百万计的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他们的生活由于战争而被完全扰乱了。

要估价希特勒的影响还必须得考虑另外两个因素。第一,要是没有希特勒,在他领导下实际发生的事件有许多也许根本就不会发生(在这方面,他与诸如查尔斯或西蒙·玻利瓦尔这样的人物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当然德国和欧洲的形势也确实为他提供了机会。例如,他提倡军国主义和反对犹太人的演说肯定在许多听众中引起了共鸣。但是没有迹象表明在二十年代和三十年代,大多数德国人希望或有意让他们的政府奉行近乎象希特勒所推行的那种极端的政策,也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其他可能会成为德国领袖的人物会干出同样的勾当来。事实上对于希特勒时代实际发生的事件,任何局外的观察家都不能作出近乎准确的预见。

第二,整个纳粹运动绝对操纵在一个领导人手中。马克思、列宁、斯大林和其他人对共产主义的崛起都起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国家社会主义在希特勒前后都没有重要的领导人。他领导纳粹党夺取了政权,并在这个党的整个掌权期间维持住了他的领导地位。当他死亡时,纳粹党及其所领导的政府也随之消亡。

虽然希特勒对他同时代人的影响十分巨大,但是他的举动对未来世世代代的影响看来却无足轻重。希特勒完全未能实现他的任何远大目标,他对后代人所产生的一点儿影响似乎与他的本意相违背。例如,希特勒热衷于扩大德国的领土和影响,但是他征服的领土虽大,却瞬息即逝。今天即使把东德和西德的领土合在一起也没有希特勒就职时的德意志共和国大。希特勒极力想灭绝犹太人,但是在他就职的十五年后,十个独立的犹太国家在两千年中首次宣告成立。希特勒憎恨共产主义和苏联,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他所发动的战争,苏联人在他死时就已经把自己的控制范围扩大到东欧的一个广大的地区,共产主义的影响在世界上迅速扩展开来。他轻视民主政体,希望不仅在其他国家而且也在德国将其消灭,但是今日的西德就是一个正在运转的民主政体,它的公民对于独裁统治的忍耐力比希特勒以前任何一代的德国都要小得多。

希特勒在他自己所处的时代有着巨大的影响,但对未来的世世代代没有什么影响,把这个奇怪的现象综合起来分析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希特勒对他所处的时代的世界的影响如此巨大,显然他应在本册中占据相当高的位次。但是他肯定应该远排在秦始皇、奥古斯都·凯撒和成吉思汗这样的人物之后,因为他们的行动在其死后若干个世纪中对世界仍有影响。与希特勒般配的是拿破仑和亚历山大大帝。从短期来看,希特勒对世界的骚动,甚至比这两位还要大,但是他的名次要比他俩略微低些,因为他的长期影响不如他俩大。
奥地利出生的德国人。

二战西班牙空军能和kmt一战么

西班牙的佛朗哥政权是在德、意法西斯的大力协助下建立的法西斯政权。1939年3月21日,佛朗哥西班牙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签署与希特勒的秘密友好协定,成为轴心国的一员。但是,当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时,西班牙却宣布中立。纵观二战时期,尽管侧重点不同,西班牙始终处于中立状态,是二战保持中立的少数国家之一。本文试就二战西班牙中立的原因做一番探讨。二战时期,西班牙坚持中立,一方面是由它的国内经济和政治状况决定的。二战时期西班牙的国内经济状况:西班牙本身就只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家,三年的内战耗尽了西班牙的人力、物力资源。内战后的西班牙一片萧条,国家经济处于崩溃边缘。“1939年7月29日的《西班牙向上》周刊承认,‘许多地区变成一片废墟。’近60%的房屋被毁,40%的铁路机车车辆损坏,许多桥梁和道路设施也遭到破坏。”[1]P284页工业上,“工人的工资降到1936年的水平。数十万人,包括政治犯和被枪决人的子女,靠长枪党的福利组织‘社会救济’的救济粮为生。”[2]P19页直到1942年,西班牙用于新工业建设的资金、原料、机器等仍旧非常缺乏。农业上,由于佛朗哥主义的土地政策,西班牙的农业十分衰落。国内居民普遍挨饿。“生产下降了21%。1939年同1935年相比,马匹数下降40%,小麦产量下降30%,大麦、烟草、橄榄的产量下降35%,甜菜产量下降65%。粮食种植面积由828.8万公顷下降到625.8万公顷。以1929年的产量为100,1939年农业产量为1929年的76.7%。”[3]P488页1942年,在一个向柏林当局的报告中,如是说:“西班牙国内局势最近三个星期以来变得更加尖锐……饥饿骚动可能发生。甚至军队也得不到足够的粮食供应。……囚犯们的伙食很差,他们的家属快要饿死了。”[4]P294页商业上,“在商品缺乏的情况下,抬高物价和投机倒把行为达到了这样的规模,致使供应和运输总局不得不发布命令,规定提高价格不准超过1936年7月18日物价的百分之二十五。违反禁令者科以罚金。”[5]P284页“偷运、黑市和贿赂的大时代开始了。”[6]P19页西班牙经济的这种状况,使得在1939年时,西班牙连“欧洲和美洲的非交战国可能提供的设备和原料这种进口商品都无法付款。”[7]P285页丘吉尔断言,“据我们获悉,西班牙的局势逐渐恶化,这个国家濒临饥馑。”[8]P294页西班牙政府在宣布中立时指出,“由于它的供应困难,它必须从英国及其盟国进口粮食和其他生命攸关的物品。”[9]P22页由此可见,迫使西班牙在二战中保持中立的原因中,经济的极端贫困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没有经济作后盾的战争无疑是危险的战争。二战时期西班牙的政治状况:三年内战使得佛朗哥建立的独裁政权的政局相当不稳。“长枪党妄图称为政治力量的代表者,但在人民中却没有什么根基,而佛朗哥将军本人至多被承认为一个军事活动家而已。人民不满长枪党,因为长枪党成员应有尽有,而居民则贫困不堪。在长枪党和作为第二执政党‘雷克特’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政治分歧。军人组成第三执政党……大多数居民始终是‘赤色分子。’……”[10]P303页在西班牙内部,“一半西班牙人作为佛朗哥手下败敌,是新建立的国家的潜在敌人。……战败的共和国战士和民兵并不都在1939年4月1日放下了武器。在难以行进的山区,侯爵、无政府主义小组、共产主义小组以及短命的社会主义小组的游击队,开始了一场小型战争。”[11]P18页左派共产党的活动未因佛朗哥独裁政策的建立和恐怖政策的实施而灭绝,他们继续进行反对佛朗哥主义的斗争,尽管一再被镇压,他们也一再重建。而在另一半中,佛朗哥也“感到他的追随者们也不都是绝对可信的。”[12]P18页“右派统治集团,……他们虽然并不反对整个专制制度,但对西班牙参展计划却表示极不满意。”[13]P303页二战后期,1943年,反佛朗哥主义的反对派更加壮大。西班牙共产党的力量不断壮大,他们“成功地建立了好几个庞大的地下组织。在国外的共产党派也开始活跃起来,其中包括社会党人……”[14]P316页右派力量也蠢蠢欲动。1945年,“巴塞罗那伯爵堂·胡安发出了致佛朗哥、保皇党人和全体西班牙人的信件,信件中谴责了极权主义国家的构想。”[15]P320页盛赞保皇派的政治蓝图。在这样的国内局势下,佛朗哥甚至不敢保证个人的生命安全:“1942年春,佛朗哥在内战之后,首次敢于冒险在国内作长途旅行。……在他访问的城市里,成千上万政治上不可靠的人,在领袖到达之前被投进监狱。佛朗哥几十年都不敢坐飞机,他害怕行刺;这位小心翼翼的加利西亚人,从未放松保障他人身安全的严格措施。”政局如此不稳,佛朗哥即便想要参战也是力不从心的。在希特勒问及西班牙中立的缘由时,西班牙这样回答:“领袖尽量避免过早地参战,因而也就可避免西班牙力所不及的长时间的作战,而且避免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危及现政权的根源。”国内的经济政治局势从根本上决定了西班牙在二战中的中立态度。此外,当时的国际环境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西班牙政府在二战中的中立态度。首先我们考察一下二战期间西班牙与德国的关系。佛朗哥独裁政权可以说是由德意志、意大利一手扶植起来的。而德国投入大量的精力在西班牙,其目的也是希望西班牙能够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坚定的站在轴心国一方。双方的关系本应该是合作无间,共进退的才是,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二战初期,迫于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压力,西班牙不得不宣布中立,但是,它却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它的海港和飞机场。并且,在“1939年和1941年之间,AXIS的力量占明显优势时,佛朗哥从中立到了一个更加积极的非交战国的政策,直到1941年7月,西班牙输送一个志愿的空军集团(蓝色师团)与德国并肩与苏联战斗。”西班牙如此积极,德国方面却相对冷淡许多。希特勒断言:“老实说,负担一个意大利已经够沉重的了,不管西班牙士兵的素质如何,考虑到西班牙的极端贫困和毫无准备,西班牙与其说是难得的伙伴,不如说是个沉重的负担。”而且,即使是如此,佛朗哥面对德国的态度也十分强硬的。在德国取得节节胜利时,佛朗哥积极要求参战,同时也提出了苛刻的参战条件。及至德国对英国空战失利,佛朗哥更是趁机勒索,遭德国拒绝后,佛朗哥拒绝希特勒穿过西班牙领土的要求。可以说,西班牙此举对二战的后果影响甚大,可能改变二战的后果。[20]P77页在德国入侵苏联失利后,西班牙马上从苏德战场撤回了蓝色师团。“1943年10月,大元帅又从非交战国状态退回到了中立状态。”纵观二战期间的西德关系,十分微妙。德国极力想要控制西班牙,佛朗哥却又根据西班牙的利益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整个战争期间,佛朗哥将军的政策完全是自私而冷酷的。他只想到西班牙和西班牙人的利益。他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报答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他的援助。”德国对西班牙的粗暴态度和前线的失利,终于促使西班牙不断疏远德国,一直保持中立。另一方面,英美对西班牙的软硬两手外交政策也对西班牙保持中立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西班牙的中立对英国很有厉害关系。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西班牙可以帮我们很多忙,但更可以对我们为害甚大……这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他宣布中立,并从此严守中立。在我们两国之间进行着繁荣和互惠互利的贸易,……我们就是希望西班牙保持中立。我们想要同西班牙进行贸易,我们希望它不让德国和意大利的潜艇利用它的港口。我们不仅希望直布罗陀不受骚扰,也希望我们的舰只能够利用阿尔赫西拉斯的碇泊所,希望我们日渐扩大的空军基地能利用直布罗陀连接大陆的地带。我们在很大的程度上要依靠这些便利条件才能到达地中海。”鉴于这种厉害关系,再加上西班牙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难,英美便对西班牙采取了软硬两手政策。一方面,英美向西班牙输送了大量原料和小麦,解了佛朗哥的燃眉之急。另一方面,英美也警告西班牙佛朗哥贸然参战的后果。当佛朗哥声援轴心国时,“大不列颠作出反映,用经济报复对付依赖从英国进口的西班牙,威胁要占领卡那利群岛。”逼迫佛朗哥就范。就是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中,西班牙权衡再三,始终选择了中立立场。综上所述,二战时期西班牙经济崩溃、政局不稳的内部状况是佛朗哥选择中立的根本原因,而外部的环境作用更坚定了佛朗哥中立的决心。来自百度链接
完全可以,西班牙至少是个工业国,有一定工业能力,至少修飞机没问题。KMT连这点能力都没有。
文章标题: KMT成绩低劣,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其执政能力值得肯定 这些人的原因是什么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3775.html

[KMT成绩低劣,为什么还有人认为其执政能力值得肯定 这些人的原因是什么]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