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意识形态,我想要详细的解释,谢谢
意识形态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Louis Althusser,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in Sla
voj Zizek, ed.,
Mapping Ideology, London: Verso, 1994. p.120.
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真实的生存状态想像性关系的再现。
为了说明我关于意识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议题,我将首先提出两个主题,
一个是否定的,另一个是肯定的。第一个主题涉及到用意识形态的想像形式来"再
现"的对象;第二个主题涉及的是意识形态的物质性。
主题一:意识形态再现了个体与其存在的真实状态的想像性关系。
……当我们承认意识形态并不与现实对应时,亦即承认意识形态构成了一种幻
觉时,我们就是认可了意识形态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幻觉,它们只需被"解释"为发现
了隐含在那个世界想像的表象后面的世界之现实(意识形态=幻象/暗示)。
主题二:意识形态有一个物质的存在。
在说到那些看来塑造意识形态的"观念"或"表象"但却没有一个观念的或精神的
存在,有的则是一个物质存在时,我已经触及到这一主题。我甚至提出,"观念"的
观念性或精神性存在只出现在"观念"的意识形态中,或意识形态的某种意识形态中
,这里我要补充说,它只出现在自科学涌现以来似乎就奠定了这一概念的意识形态
之中,亦即出现在科学实践者在其自发的意识形态中向他们自己展示(真实或虚假
)的"观念"之中。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德·特拉吕在19世纪初首先使用,用以表示揭示人们偏见和倾向的根源的“关于观念的科学”
现代西方学术界一般把它定义为一种由特定社会集团所使用来解释世界的概念框架,被称做“世俗的宗教”
马克思则把它作为与“社会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范畴,是指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利益和要求观念体系,简单地说,即系统化、理论化了的阶级意识。
可见,不论在那一种学术传统中,意识形态一词都含有反映或体现特定社会集团利益的含义,是一种与“科学意识”不同的东西。
社会精神生活的意识形态化在阶级社会中是不可避免的。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必然存在根源于生产发展水平的经济关系、利益关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人们的地位和利益是不同的,甚至是根本对立的。而具有不同利益的人们必然总是从自身地位和利益出发来看待考虑问题。因此,作为社会物质生活的精神反映,社会精神生活也必然按照特定主体的特定地位、利益和要求加以确定化,形成阶级意识、阶层意识。然后再由理论家通过理论加工、理论论证,把本阶级成员朴素的、零散的、可能自相矛盾的阶级意识加以系统化、理论化,用以论证本阶级的地位和利益,统一本阶级成员的思想,并力图影响其他阶级。
意识形态的主要构成包括: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
但并非所有阶级的阶级意识都能够上升为意识形态。马克思说:任何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定只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在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垄断了脑力劳动,因而只有统治阶级才能够把本阶级的阶级意识上升为意识形态,并以其经济和政治力量,保存、传播、宣扬有利于自己的意识形态,而利用一切手段压制、禁止、摧毁不利于己的阶级意识。以至于被统治阶级也往往接受了统计阶级的意识形态。例如封建社会的“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也往往成为农民阶级的意识,没有君主,人们反而会感觉不正常、不自在。
历史上意识形态主要有四种类型:奴隶制意识形态——封建意识形态——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既非从来就有,也非永恒存在。意识形态随社会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对立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团)的利益,又反过来指导这一阶级或集团的行动,
依据这个定义,可以说意识形态就是一种思想观念,但不是一般的思想观念,
它有三个特征:
第一是群体性,即不是个别人的思想观念,而是已经被某个群体(阶级或社会集团)所接受的思想观念,代表这个群体的利益并指导其行动;
第二是系统性,即不是支离破碎的想法和观念,而是形成了体系;
第三是历史性,即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下面是诸多哲学家描述的
意识形态(ideology)
阿尔图塞(Louis Althusser)
意识形态是一个诸种观念和表象(representation)的系统,它支配着一个人或一个社会群体的精神。
意识形态是个体与其真实的生存状态想像性关系的再现。
为了说明我关于意识形态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议题,我将首先提出两个主题,一个是否定的,另一个是肯定的。第一个主题涉及到用意识形态的想像形式来"再现"的对象;第二个主题涉及的是意识形态的物质性。
主题一:意识形态再现了个体与其存在的真实状态的想像性关系。
……当我们承认意识形态并不与现实对应时,亦即承认意识形态构成了一种幻觉时,我们就是认可了意识形态构造了一个现实的幻觉,它们只需被"解释"为发现了隐含在那个世界想像的表象后面的世界之现实(意识形态=幻象/暗示)。
主题二:意识形态有一个物质的存在。
在说到那些看来塑造意识形态的"观念"或"表象"但却没有一个观念的或精神的存在,有的则是一个物质存在时,我已经触及到这一主题。我甚至提出,"观念"的观念性或精神性存在只出现在"观念"的意识形态中,或意识形态的某种意识形态中,这里我要补充说,它只出现在自科学涌现以来似乎就奠定了这一概念的意识形态之中,亦即出现在科学实践者在其自发的意识形态中向他们自己展示(真实或虚假)的"观念"之中。
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
意识形态特别指涉在表意层面上展开的权力斗争的方式;尽管这种表意活动卷入了各种霸权过程,但并不是在各种情况下都处于维持统治的支配水平上。
意识形态通常被感受为自然化和普遍化的过程。通过设置一套复杂的话语手段,意识形态把事实上是党派的、论争的和特定历史阶段的价值,显现为任何时代和地点都确乎如此的东西,因而这些价值也就是自然的、不可避免的和不可改变的。
简言之,意识形态是一个话语问题,一个处于历史情境中的主体间的实践交往问题,而不只是一个语言问题(我们所叙说的命题问题)。意识形态也不只是一个偏向性的、偏见性的和党派性的话语问题,尽管没什么人类话语不是这样。
意识形态是指很大程度上被掩盖了的贯穿在并奠基于我们实际陈述的那些价值观结构,我说的是在其中我们言说和信仰的方式,它们和我们所生活的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关系有关……亦即情感、评价、感知和信仰的模式,它们与社会权力维系具有某种关系。
吉尔兹(Clifford Geertz)
就研究意识形态的社会决定因素而言,存有两种主要的路径:利益论和张力论。在前者看来,意识形态乃是一种面具或武器;而对后者来说,意识形态则是病症和处方。以利益论来看,意识形态的主张要在争取优越的广泛斗争的背景中加以考察;依据张力论,则是在修正社会心理失衡的漫长努力背景中来考察。在前一种背景中,人们是追逐权力,在后一种背景下,人们则是逃离焦虑。
尽管有其他差异,但所谓认知的和表现的符号或符号系统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它们都是信息的外在资源,人类生活正是依赖这种资源加以塑型的,所以它们是感知、理解、判断和运作世界的超个人的机制。文化的种种模式--宗教的、哲学的、美学的、科学的和意识形态的模式都是一些"程序";它们为社会的和心理过程的组织化提供模板或蓝图,就像遗传机制为有机体过程的组织化提供了这样的模板一样……人这种制造工具、会笑和会撒谎的动物,也是未完成的动物,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自我完成的动物。人是他自我实现的主体,他从符号模式建构的一般能力中创造出界定自身的特殊能力。或者说,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正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建构,以及社会秩序的图式意象的建构,人才使自己无论好歹地成为一种政治动物。
作为文化系统,科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应在其分别表征的总体情境的不同符号策略类型中找寻。科学是以这样一种方式来命名情境结构,亦即包含其中的对待这些情境的态度是无功利性的,其形式是节制的、简洁的和绝对分析性的,通过回避最有效的陈述道德情操的语义学手段,科学寻求最大限度的思想明晰性。而意识形态命名情境结构的方式则是,包蕴其内的对待这些情境的态度乃是一种承诺。其风格乃是华彩的、生动的和有意暗示性的:通过科学所回避的语义学手段来表达道德情操,它追求唤起人们的行动……科学是文化的诊断性和批判性层面,而意识形态则是文化的辩护性和论辩性层面,它指的是"文化的那一个部分,即主动关心信仰和价值模式的确立与捍卫。
詹姆逊(Fredric Jameson)
从这一较高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本质上是认识论意义上的第一种意识形态模式并不能给予我们多大帮助,因为现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某一种思想体系是真理还是谬误的问题,毋宁说是其在阶级斗争中的功能、作用及有效性问题。现在人们认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的任务是合法化和领导权(这两个词分别来自哈贝马斯和葛兰西),换句话说,没有任何一个统治阶级能够永远依靠暴力来维护其统治,虽然暴力在社会危机的动乱时刻完全是必须的。恰恰相反,统治阶级必须依靠人们某种形式的赞同,起码是某种形式的被动接受,因此庞大的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基本功能就是去说服人们相信社会生活就应该如此,相信变革是枉费心机,社会关系从来就是这样,等等。而同时,可想而知,一种相对抗的意识形态的功能就是--例如马克思主义本身,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而不是作为关于社会状态的"科学"--向占领导权地位的意识形态提出挑战,揭穿、削弱这种意识形态,使人们不再相信它,作为更广阔范围内夺取政权斗争的一部分,还必须发展自己与之相对的意识形态。
拉克洛(Ernesto Laclau)
意识形态不是由对肯定的本质的误认所构成的,确切地说是相反,意识形态是由于没有认识到以下事物所构成的,即没有认识到任何可能性不确定的特征,以及没有认识到任何最终弥合的不可能性。
.
列维纳斯(Emmanuel Levinas)
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最初是一个黑格尔式的概念,后来被用于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批判,这个概念所拥有的许多令人信服的力量来自尼采和弗洛伊德。它的新颖之处就在于:理性现象可能比起非理性现象晦暗,更难以把握。它的神秘化力量可以如此隐蔽,以至于逻辑的艺术不足以打碎这种神秘。神秘化源于一种无意识的意图,将神秘之物给神秘化了。
就像康德超验辩证法中的理性一样,意识形态可能是幻象的必要来源。这也许是最近的一种看法。假如人们相信阿尔图塞的话,那么,意识形态总是表现了某种方式,正是在这种方式中,意识会经验到它对决定它的那些客观的和物质的条件的依赖,亦即对科学理性在其客观性中要加以把握的条件的依赖。然而,一个必然产生的疑惑是,这是否同时在告诉我们以下意识的某种怪异性,这种意识是有关科学所控制的秩序的,确切地说,与科学所属的东西相关,亦即主体的断裂,科学与存在之间的巨大鸿沟和"游戏"。
比尔格(Peter Bürger)
应该注意到,在这种模式中,意识形态并不能简单地理解成是社会现实的拷贝,亦即社会现实的复制,而应看做是社会现实的产物。意识形态是一种活动的结果,这种活动对作为一种不充分事物的所经验的现实的反应("真正的现实",亦即人在现实中展开的可能性被压制了,因此人被迫进入在宗教领域中"幻想地实现"他自己)。意识形态并不仅仅是某种社会状况的反映;它们是整个社会现实的各个部分:"意识形态的要素并不只是掩盖了经济利益,它们不只是标语和口号:它们是所进行的现实斗争的组成部分和要素。"
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
"意识形态"在社会学分析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术语,但这个术语的困难首先在于:要么它是用于描述:a)一个阶级或其他社会集团系统的或自觉的信仰,恰如"意识形态的"这个词的通常用法是意指一些普遍原则或理论主张,或通常不那么中听的说法,是指一些教条。要么是用于描述:b)一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独特的世界观或普遍观念,它既包括一些系统的和自觉的信仰,也包括不那么自觉的和系统阐发的态度、习惯和情感,甚至包括一些无意识的假定、意旨和承诺。
威廉森(Judith Williamson)
意识形态就是某种意义,它是由社会的状况必然产生的,并有助于永久维持这些社会状况。我们会感到有一种归属的需要,一种身处某个社会"阶层"的需要,尽管这种需要很难察觉。实际上这种需要也许是想像性地被赋予的。我们所有人都真实地需要一种社会存在,一种共同文化。大众媒介在某种程度上就提供了这一需要,它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潜在地)实现一种肯定的功能。
齐泽克(Slavoj Zizek)
作为一种信念,一组观念、信仰、概念等,意识形态的内在概念被用来使我们确信其"真理",但实际上服务于某种隐含的特定权力利益。与这一概念对应的意识形态批判模式就是征候式阅读模式:这一批判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裂隙、空白和笔误来揭示官方文本隐含的偏见--以"平等和自由"来揭橥市场交换中合作者的平等和自由,当然,这种市场赋予生产方式所有者以特权。
意识形态不再被视为一个保证社会再生产同质的机制,不再作为"社会的凝聚力";它变成了一个维特根斯坦式的含混关联的和异质的过程的"家族",其范围是严格地局部性的。依照这些思路,所谓的统治的意识形态主题批判努力要表明,一种意识形态要么发挥着决定性的影响,但不限于某一社会阶层,要么揭露意识形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是边缘化的。
对照正确的自我意识的标准,检查一下,你的自我意识是否正确?
对外人脾气比较燥,并且特别容易心软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核心标准,包括了解自我、接纳自我和完善自我。
了解自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客观评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的特点,并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不自傲也不自卑;懂得制定生活目标,自我期待会切合实际,不会对自己提过高期待。反之,不了解自我的人,目标超越现实,对自己要求过高而又达不到,为此自卑、自责、自怨,因而易陷入心理危机;或者狂妄自大,嘲笑讽刺甚至攻击别人来消除受挫的紧张感。
心理健康的人,接纳自我,能发展自身潜能,肯定自己;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懂得与之相处,并在不利的条件,鼓励安慰自己。
能了解自我、接纳自我的人,就能修正自我、完善自我。相反,没有自知力的人,其行为就会发生偏差。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嗯,其实自我意识没有对错,只要看自己的约束立了自己的自制力,有的人的脾气特别大,容易发火,这时候要看自己的自制力。
像你所说的你对外人脾气比较暴躁,但是比较心软,是说你是个外冷内热的人,表面看起来有的时候生气发火,其实有点刀子嘴豆腐心那种。所以你要反思和改正自己一下了,要不否则有许多人会误认为你很不友好。
人是最情绪化的动物,喜怒哀乐悲时常伴随着我们一生,而管理着这些捣蛋鬼的就是
一门高超的艺术,而说到实际的处理办法因人而已,我这简单的说说自己的方法
借物移物
情绪犹如太极八卦有阴阳两面,如有喜就有悲,当你不论处于任何一面的时候都会莫名的焦虑难以控制
这时候就要通过这件事情映射另外收获,就像一个跷跷板一边高要想平衡就要想办法在另一边放相同重量
的东西,不至于情绪的大起大落。
怎样调节自己的情绪
2
兴趣释放情绪
当情绪通过自我精神调节得不到释放时,可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使自己情绪趋缓、放松,以前上学的时候就有个室友,一不开心就吃美食,喂饱自己,我个人不建议这种,伤身体的自残行为,学会释放自己,比如拉小提琴呀,弹钢琴之类的,让自己开拓。
3
破坏性释放
通过抽烟喝酒伤害性来释放, 这种不推荐,很多的人通过这种方法释放自己的情绪
这样的脾气是不好的,对内对外都应该讲道理来对人对事,所以如果你脾气急躁的话,对同事对外人相处都是很不好的,应该要改。心软这个是看个人的性格。和原则原则上的事不能心软,不是非原则上的事,可以心软。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读书有感——《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什么文章能叫做字字珠玑;什么文章能叫做句句经典;什么文章能听叫做段段成文;什么文章能叫做深入浅出。
——只有这样的文章才能叫做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段段成文,深入浅出。
在这篇一千字多一点,广大人民群众都能看懂的哲学论文里,毛泽东告诉我们一个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道理。
理解了这个道理,我们就有了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方法。
毛主席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段论述,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
这篇文章简明扼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
我们党的方针、政策、路线的制定,都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作为理论基础的。
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掌握这一基本原理。
飞跃,就是突变,就是事物性质的变化。
毛泽东同志在本文中提出的两个飞跃,是指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
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
完整地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认识论。
人们在实践中对于某种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复了许多次,经过脑子的思考,把认识推进了一大步,形成了思想。
这样就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对事物的本质有了认识,这就是理性认识。
哲学上讲的物质,就是指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整个世界。
世界上的千差万别,形形色色的事物和现象,小的如原子、细胞,大的如地球、太阳,以及种种社会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
不管人们认识到或没有认识到它们,物质总是客观地存在着,按照它们自己的规律而发展变化着。
这些就是毛主席的见解,在读完《人的正确思想从哪里来的》之后,我仍旧按惯例开始了我的“上下而求索”……曾记否,自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以来,在清廷的腐败与无能之下,中国这一曾经自诩的“天朝大国”,被列强欺凌不断——割地,又割地;赔款,再赔款,一个日益沦丧为“别人工具”的清政府为保一家之天下,正在拿民族、国家的未来豪赌,一个有着众多人口、历史悠久、物产丰富的泱泱大国竟到了任“魑魅魍魉”随意宰割的地步,此真乃开中国五千年来未有之奇耻大辱是也!岂不令人痛心悲愤!!!然而,“反抗伴随压迫而生”,如果我面前的宇宙的背景是黑暗的话,那闪烁的星光就象征着希望。
当时中国的有识之士觉醒看世界,洋务派上台了,可三十年的改革成果随中日甲午战争的炮灰而消散,昨日的藩属竟逼主就范,台湾一去五十载;太平天国运动即便攻占大半个中国,坚持十六年,也免不了让清军攻入石头城的命运;声势浩大的戊戌变法,百日即灭,一帝被囚,六子遭屠,随后的《辛丑条约》不可免;辛亥革命虽送走了清王朝,迎来了中华民国,可最终遭袁窃取后,帝制又死灰复燃;此后军阀混战,生灵涂炭,中国岂有宁日可言?民族又哪有希望可说?拿什么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当时的种种思想、种种主义,在现实的实践面前都被无情的证明是失败的了,星光似乎黯淡了,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哪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改变了俄国,更深刻影响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这一沉默很久的雄狮要爆发了……在北伐被迫失败之后,星星之火,开始在中国的大地上燃烧,红色的政权在各地建立了,井冈山革命道路在探索中形成,又在实践中接受考验,最终随着1949年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布证明了它的正确性;而当年“王明”的路线碰上蒋介石的“围剿”时,换来的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湘江一役,五万将士染红了湘江之水,天地为之悲泣,“王明”的路线被证明了它的错误性。
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重获新生,发生了一种认识观上的转折,党深刻意识到中国确实应当走具有自己特色的革命道路,用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来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与剥削,走向人民民主共和国的殿堂……历史不会忘记,在党的领导下,新中国的建设同样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
有过欢笑,也有过泪水,如当年的革命道路一样,在探索中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理论,先后克服了“大跃进”的盲动,“文革”的暴动,一步步向前进,终于人民当家作主了,星光闪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立并完善了,百姓衣食无忧,经济从温饱逐渐走向小康走向富强,读书不再是梦想,文化也如这宇宙中的星河一般璀璨夺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了,载人飞船升入太空,与群星共驰骋,百年奥运梦,世纪世博情,这些也一一实现,中国这头雄狮正起身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它之一吼,世界一颤,当年被虐称的“支那”与“病夫”二语被雄狮的巨足踢向宇宙的黑洞,一去不复返了!!!纵观中国共产党成立先后的历史及当今社会发展,的确,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让中国在群星璀璨中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它的伟大觉非偶然,它的伟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在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中,它挥舞马克思主义的大旗,更重要的是密切联系中国的实际,在探索中实践理论,在实践中完善发展理论,并再将其用于实践,在这种反复中,理论与实践都呈现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在此种双向的上升中,“手可摘星辰”从不是梦想,“英特纳雄奈尔”一定会实现,而这也是《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红色的经典的哲学名篇所反映的深刻内涵!我从沉思中醒来,继续仰望星空,的确,如温总理所言,“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但我的迷茫却也减少了很多,因为我相信在党的领导下,伟大的中国人民一定能实现民族的复兴,国家的富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如是说!
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这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63年5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年6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手中的小册子印刷于1969年。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在肯定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他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的重要发展--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阐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的观点,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这是对《实践论》中提出的人类认识的总规律的补充和发挥。
毛泽东指出了许多同志不懂得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状况,强调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哲学论文后,最深的感想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1-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所以说,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与重要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举,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就没有工作的主动权。
在五年政协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环节,是自己提高理论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际知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调查研究可以察实情,求真知,出良策,促工作。
调查研究是人们对社会现象有目的、有计划的考察活动。
它是人们通过亲身接触和广泛了解社会实践,在大量占有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发挥人们大脑加工厂的作用,进行“取粗存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的工作或过程,以获得某些规律性的认识,用以指导实践的活动。
调查研究的过程是一个认识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过程。
调查的本身不是目的,目的在于认识了解事物-2-的本质和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调查是研究的前提,没有调查,就不可能有研究;研究是则是调查的发展,没有研究,调查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对我们的同志,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克服困难,少犯错误,做好工作,努力奋斗,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并且帮助世界被压迫被剥削的广大人民,完成我们应当担负的国际主义的伟大义务。
-3-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什么?
大学生的价值观是:
一、大学生必须从国家的高度来理解思想道德建设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即将担负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生力军,必须德育为先。大学期间打好做人的基础,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操,强健的体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严肃的爱岗敬业精神。
这一崇高的历史任务就落在了我国高等教育者的肩上,他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同时更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二、大学毕业生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信仰和爱国主义精神。
大学生作为我国的公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保持高度的正确站位,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时刻准备着为祖国的利益而献身的坚定信仰.
绝不辜负祖国和人民赋予的历史重托,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大无畏的革命主义气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壮丽的历史篇章。
三、当代大学生要具有积极的人生观。
现阶段大学生的人生观应该是积极的投身于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这是新时期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大学生应该具有的最起码的人生观。
四、作为当代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发扬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和崇高的牺牲精神,为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应该到国家急需人才的企业和边远地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企业的发展和地方人民的脱贫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是企业、社会发展的需要。
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方法如下:
1、首先应当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目标,并严格执行不断的完善自我。
2、无论对人对事都要乐于付出,始终坚信付出必有回报,成功来自于努力与付出。
3、要时刻保持积极、乐观、豁达的心态,去看待和对待身边的人或事。
4、乐于奉献,做对别人、对社会有益的事,哪怕此事微不足道,对自己来说就是有意义的人生。
5、传递正能量,以社会正能量为自身向导,积极地去传递正能量和宣传社会正能量。
6、世间万物都有它的自身价值,价值有大有小,但不能勿以善小而不为。
7、人无完人,人生的道路上,个人的价值观要不断的修正与完善,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当代大学生不仅需要宽博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还需要具备各种实战经验和必要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在思想上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
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
2.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
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应该引导当代大学生从两个方面去把握:第一,金钱获得的再多,也不能等同于一个人的完全实现。第二,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
3.有志者追求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当代大学生中的热门话题。大学生是希望将来能凭着自己的才干赢得社会的承认,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干一番事业。那么,一个不甘碌碌无为的有志者,要想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要做到,当现实由不得自己“自由选择”时,则无论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岗位上,都应该认真地做好每一件该做的事情,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是实现自我价值最基本的途径。
总结:大学生应该自动请愿到企业基层第一线或者最艰苦的环境中立足实际去有意识的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任何挑三拣四,朝秦暮楚,拈轻怕重的行为都不利于自己职业的发展,因此,强烈的责任感和任劳任怨的吃苦耐劳精神是大学生立足任何工作岗位的不二法宝。
在我们这个年代,有很多新奇的事物吸引着我们,作为青少年我可能会去追求新鲜事物,所以我认为这是青少年对价值观的一种模糊。
可以把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表现为:积极、务实的政治价值取向与政治选择的功利化、政治心态的幼稚和不成熟井存 当代大学生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们善于捕捉和接受新生事物,报纸、广播、电视,特别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贯穿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全过程。但也表现出政治选择的务实化与功利化。亦有部分同学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有所下降,积极性、主动性有待提高。 2.在道德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较高的道德认知与较差的道德修养、践行共存,在道德选择和评价上存在矛盾和困感 当代大学生存在观念与行为之间的脱节问题,他们在理论上认同的道德规范,往往不能变成实实在在的道德行为。 3.在职业价值观念上表现为:迫求发展,崇尚创造的职业价值观念与急功近利的求职心理共存 大学生普遍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成才愿望迫切。紧迫感、竞争意识和自强精神明显增强,讲究效率、注重学习实效已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价值取向绝大多数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的学习来丰富和完善自己,占领就业上的制高点,赢得发展上的主动权,以适应社会的竞争。而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社会上的恶习,为了出众会不择手段,病态竞争。
总的,利用我们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把格局打开。并非就一定是说,用一些真理就能把一些事情说清楚,而是需要的是精神。
价值观是基于人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做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判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树立自己的正确的价值观,在战乱年代,由周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游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生活在和平年代,我们是幸运的,但是在这种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被这个花花世界遮住了眼睛,不要在这个大时代中随波逐流,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明确自己的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是大学生的职责。
当代的大学校园好比一个小型的社模拟出一个校园社会包含人情交往,个人管理等。为了赔语出可以适应社会生活的大学生而设计这个小社会,以真正社会为基础,但又不完全益致,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大学生肩负重要的职责,大学生的三观也会影响未来社会的思想风气,作为大学生社交圈子,无非是老师,同学,社团,所以我认为大学生的本质就是培养好社交以及汲取知识具体价值观,每个人都不一致,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所以做好自己是最好的。
大学是一个激发自己的潜能和知识的地方,但是大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于我们成长和学习也是极其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也是一样,个人的硬件实力健全的价值观可以让人心态平和,稳步前进,人生观的宏伟让人奋进,充满朝气,如果没有宏大的人生价值观,总会有周总理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们并不求人走出社会,走出大学后,都会像周总理一样优秀,但是如果连一个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样,充满动力和热情的声音都没有,学生们都死气沉沉,毫无斗志,严格遵守佛系咸鱼的人生观,还怎么去期待未来会有优秀的大学生走入社会呢?总之,身为大学生的你,一定要有自己爱,并且愿意为之努力的事,无论外界有怎样的看法,要坚定自己内心的选择,不要为了融入某个圈子而放弃自我,要留给自己一个值得怀念的时光。
大学生的价值观:
1.要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2.要有强烈的集体观念;
3.要有崇高的思想品格;
4.要有不懈的进取精神;
5.要有豁达的人生态度。
价值观是人基于一定的思维感官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辨别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
价值观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历史性与选择性、主观性的特点。它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的性质。
大学生活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大学期间,同学们都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确定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科学的理想信念来引导。我们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我们要做忠诚的爱国者,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维护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一,以振兴中华为己任。无论我们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报效祖国,都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努力学习,掌握报效祖国的本领。再者,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人生的价值,赋予人生与众不同的意义。
文章标题: 生于这里我的观念是被历史构建的,我的正确是在于意识的正确,所以所有人都是各自正确的,所以悲剧是永恒的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3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