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为什么于谦在知道朱祁镇在也先军营,仍然大炮攻打

时间: 2022-07-06 06:59:5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为什么于谦在知道朱祁镇在也先军营,仍然大炮攻打

于谦对大明有再造之恩,朱祁镇杀了于谦后,瓦刺为何没有再次攻打明朝呢?

明英宗朱祁镇夺门成功后复辟做了皇帝。在徐有贞的那句“不杀于谦,此举无名”的蛊惑下,冤杀了对明朝有再造之恩的于谦。于谦以一己之力挽救了大明朝,使其续命200多年。可惜一代忠臣啊!

当然,在重臣李贤的进谏中,明英宗也认识到自己成了徐有贞,石亨等政治投机分子的棋子后,他恼羞成怒,四年后,杀掉徐有贞、石亨等人。后来到了他儿子继位后,也给于谦平了反。这都是后话了。

于谦这个明朝的栋梁,被明英宗冤杀后,那蒙古的也先,应该趁这个机会可以大肆的进攻明朝,可为什么也没有进攻明朝呢?

大抵可以分为三大原因。

一、京城保卫战胜利用实力证明,明朝的实力还是存在的。

这里我们要谈谈当时京城保卫战的部队是什么样的情况。

土木堡一战,最精锐的京城三大营以及京城附近的主力部队已经全军覆没,剩下的寥寥无几,即使逃回来的,也早已被吓破了胆,士气全无,保卫京城的部队并非主力,大多是预备役或是后勤部队。

就是这样的部队,在京城保卫战中,经过于谦的整顿训练,将士众志成城,竟然打败了也先的部队。

京城保卫战的胜利着实把也先打懵了。他的兵力强过土木堡之时数倍,且士气高涨,士兵强悍,最终却失败。再让他攻击明朝,他真的要掂量掂量。

二、也先攻打明朝的目的,并不是想吞并明朝,他也没有那个实力,他攻打明朝借口大部分是经济原因。他也只想赚取足够多的经济利益。“赚够了就撤兵”一直都是蒙古军袭扰明朝的方式。

三、蒙古内部的政治内讧,使瓦剌实力大大减弱,无力进攻明朝。

1451年,也先袭杀了与其发生矛盾的名义上的可汗脱脱不花,并开始了大清洗,“凡故元头目苗裔无不见杀”,几乎将黄金家族的直系子孙斩杀殆尽。

1453年,也先自立为大汗,建年号”添元“,打破了蒙古大汗历来只能由拥有黄金家族血统成员出任的惯例,成为蒙古历史上第一位非“黄金家族”的可汗。

“敢于挑战惯例,就得承受后果”。这引起部落一些人的不满和反抗,后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暗杀。

从此,瓦剌开始衰弱,东蒙古鞑靼部又卷土重来。瓦剌部落分为其长子博罗纳哈勒统领的杜尔伯特部和次子阿失帖木儿统领的准噶尔部两部分。瓦剌诸部只得往西迁移,再也没能恢复也先时期的强盛。

没实力了,当然就无从谈起攻打明朝了。

明朝那些事儿,北京保卫战中于谦怎么敢放炮?

朱祁镇在也先营中,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于谦怎么敢放炮?
蒙古人打仗有个习惯,就是抓一些人在城池前作炮灰,死了不是自己的,攻下来算是蒙古的。当时英宗已经不是皇帝了,于谦如果不开炮,城池就保不住,那么北京城可能又再次遭到屠杀(还有一次是铁木真打燕京时),于谦是个正直的人,他并不是愚忠的。
中国人历来讲究含蓄,想要杀人也如此,所谓杀人不见血
哪怕做的事情不仁不义,但表面看来也要合乎情理,大家都心照不宣
其实于谦干这事是获得广泛支持的,(例如某某开玩笑说 我支持你,思想上的)只是太上皇的老妈,老婆,儿子可能不同意。
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明朝抗击侵略的决心,也先见到明军敢放炮就知道朱祁镇已经不能作为要挟明军的筹码,失去了价值,后来朱祁镇终于被放回去。
你要知道当时的明英宗皇帝的皇帝名号,已经被明朝废了。所以他已经不能被认为是明朝皇帝了,当时的明朝皇帝是景泰帝。英宗是太上皇。但是这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于谦抗击侵略,保卫国家的决心,决不会因为一个先皇而有任何妥协。因为有千千万万的黎民需要保卫。
不放炮怎么打跑蒙古人?

虽说不能光明正大的放,但可以等也先的部队走远后在炮轰的,这样就算打死了朱祁镇也最多是给个朱祁镇同志为国捐躯,于谦本人也不会遭受太多非议啥的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呢?

夺门之变前一晚,于谦正与几个大臣商议重立朱见深为太子一事,当时群臣达成了一致意见,准备第二天一起去觐见朱祁钰。哪知道,当天夜里,夺门之变就发生了,当时于谦其实有察觉,那他为什么不阻止,因为,于谦心怀天下,心系社稷,皇家之事,关系天下,于谦其实是默认事态发展,也选择了牺牲自己。

一、南宫之变

明朝的夺门之变是明朝明英宗和明代宗年间一件影响朝堂重大局势的事情,在这场政变中,已经失势的明英宗朱祁镇重新夺回了权力,而明代宗最后去世,于谦作为当时的兵部尚书,拥有巨大的权力,并且也是明代宗朱祁钰最信任的臣子,如果他出面干预此事的话,能够阻止明英宗朱祁镇夺位。

夺门之变这一晚,徐有贞等人到南宫请朱祁镇复位,趁着黑夜,几十个人来到南宫,朱祁镇非常的害怕,以为是弟弟派人来杀自己的,而几十人突然下跪,称朱祁镇为皇帝。朱祁镇这才将信将疑的问道,是否让自己复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对于这些人说,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如果失败了大家都活不了。在大家的拥护下,朱祁镇复位。

虽然石亨为大将,但是兵权掌握在于谦手中,此时于谦要真的选择镇压,即说徐有贞、朱祁镇为谋反,就非常容易将夺门之变镇压。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选择等死。因为他早知道,朱祁镇复辟成功的话,就定然不会放过当初拥立景泰帝的自己。而于谦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在夺门之变发生前,他就有了风声,当他儿子赶来告诉他的时候他说“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从这句话来看,他并不打算处理石亨等人的阴谋,因为以当时于谦在朝中的声望,和权力瞬间就能让石亨这些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他这是牺牲了自己一个人而保全国家,于谦选择了沉默,因为在当时除了朱祁镇和他儿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皇帝人选,他任由夺门之变的发生,反正夺来夺取都是朱家的天下。无论是立朱见深还是朱祁钰复位,整个国家的利益都会有保障。如果采取镇压,非但使得很多人受到株连,而且还有会让国家不稳定,到时候外敌在借此入侵,于谦那就是千古罪人了。与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不如自己牺牲自己。

于谦没有镇压,朱祁镇才顺利的复位了。朱祁镇也明白,自己能成功复位,和于谦放水有关。但是于谦必须死,因为是于谦扶持着朱祁钰,是于谦命令炮兵轰击他所在也先的大营,是于谦维护朱祁钰的统治。但朱祁镇也知道,于谦做这一切,是出于对大明的公义,不是针对他朱祁镇个人,也是于谦,据理力争的为他朱祁镇的儿子保着太子之位,虽然最后没保住。但于谦对明朝立有大功,因此他只杀了于谦,并没有杀害他的儿子。

于谦为了明朝而敢于担当,他驳斥南迁论。而为了国家利益,他甘愿牺牲自我,真是不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谓。

在“夺门之变”爆发前的那些天里,当徐有贞石亨们在忙着蝇营狗苟时,于谦也很忙,他忙着不停给病重的景泰帝进言,请求复立沂王朱见深(“太上皇”朱祁镇之子)为皇储。多年来深恨于谦的“太上皇”朱祁镇哪里知道,当时的于谦,正一心为他儿子的皇储地位,也为了大明江山的稳固在辛劳。

而以明朝学者田汝成(其亲戚是于谦部下,亲身经历“夺门之变”全过程)记载,当朱祁镇在石亨徐有贞们的拥立下,悍然发动“夺门之变”时。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于谦也是最早得知消息的大臣,当时于谦的儿子于冕,都吓得语无伦次。但于谦只是正色呵斥他一句:“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然后,他只是淡然端坐家中,天亮后照例整理朝服上朝,之后就被逮捕下狱,蒙受千古奇冤。

可能于谦认为大势已去,明代夺门已经成了不可挽回的事情,所以他就躲起来了,没有阻止这场政变。
于谦不知道在干什么,于谦也不知道政变。夺门之变那一晚太过突然,于谦没反应过来,在反应过来时明朝朱祁镇已经复位了。
于谦什么也没有做,反而坐以待毙。明代宗当上皇帝是在特殊情况下无奈的选择。对于坚守皇统,于谦是有所期待的。所以在朱祁钰病危之际,朱祁镇复辟重回皇位,他没有理由反对。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在干什么?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

通过夺门之变明英宗朱祁镇重新登上了皇位,在上位不久后,他听信谗言把明朝忠臣于谦处死,自此于谦这个扶明朝大夏于将倾的人物,终于走到了人生尽头。

朱祁镇明知道自己要承担残害忠良的千古骂名,但为了证明自己夺门的合法性也不得不将于谦下令处死。

夺门之变的那天晚上,手握兵权的于谦在哪里,他为何不阻止呢?

1 朱祁钰上位与病重

土木堡战役中,明军20万精锐大军全部覆没,连皇帝朱祁镇都被俘虏,消息传到北京,人们纷纷收拾东西打算跑路,而唯有兵部尚书于谦力排众议,先将朱祁钰扶上了皇位,以稳定国家的局势。

于谦知道此举是冒着杀头之祸,如果遭到大臣反对,自己当时都有可能被处死,可是为了国家利益就不顾自己的生死。于谦率领军民打败也先之后,朱祁镇不久之后也被蒙古人放回。

当然朱祁钰在当上皇帝之后,根本不想着将皇位交给自己的哥哥,因此把自己哥哥安排到南宫,基于朱祁镇对于自己皇帝之位始终是一个威胁,因此朱祁钰也三番五次的找事,但是朱祁镇也毫不在意,因为在这里好歹有人服侍。

朱祁钰在当上皇帝八年之后,渐渐病入膏肓。在此前朱祁钰将自己哥哥立下的太子废除,即将朱见深从太子位上赶下去。他想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但是遭到群臣的空前反对,因此,在那八年太子位置是空缺的,而此时如果朱祁钰撒手人寰,那么明朝没有储君,就会陷入混乱之中。

2 石亨等人阴谋

北京保卫战结束后,功劳最大的于谦只得到了一个少保的虚名,于是石亨向皇帝举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为官。但是于谦知道后,当即批评了石亨,石亨的好心当了驴肝肺了,于是怀恨在心。

石亨是北京保卫战的攻城,但是却得不到皇帝的重用,于是认为是于谦在皇帝面前说自己的坏话。在是战还是南迁时,徐有贞说了一句必须南迁,被于谦驳斥之后,朱祁钰更是将他排除权力核心之外。

两人认为如果朱祁钰去世之后,于谦会更加刁难自己。而于谦在暗地多次帮助石哼与徐有贞,但是两人品行不怎样,因此不受重用,却责怪于谦。

石亨与徐有贞考虑的是自己的前途,他们知道朱祁钰已经病入膏肓了,选择好的未来是重要的。因此他们计谋一下,决定与太监曹吉祥一起,让南宫的朱祁镇复位。

3 朱祁镇复位

当时的于谦正在为明朝的前途考虑。朱祁钰没有立太子,如果朱祁钰去世了,那么明朝就会陷入皇位空缺的位置,在发动政变的那天夜晚于谦,胡濙,王直在一起商议,决定共同推举复立朱见深为太子,随后起草了一份奏折,准备第二天上朝时交给皇帝,而皇帝病重,一定会同意。但那时夺门之变根本不可能成功了。但是在这一晚徐有贞等人发动了政变。到南宫请朱祁镇复位,那天夜里非常的黑,几十个人来到南宫,朱祁镇非常的害怕,认为自己生命就要终结。而几十人突然下跪,称朱祁镇为皇帝。朱祁镇这才将信将疑的问道,是否让自己复位。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对于这些人说,这件事还需要从长计议,如果失败了大家都活不了。在大家的拥护下,朱祁镇复位。

虽然石亨为大将,但是兵权掌握在于谦手中,此时于谦要真的选择镇压,即说徐有贞、朱祁镇为谋反,就非常容易将夺门之变镇压。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选择等死。

因为他早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朱祁镇在复辟之后,定然不会放过自己的。而于谦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在夺门之变发生前,他就有了风声,当他儿子赶来告诉他的时候他说“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从这句话来看,他并不打算处理石亨等人的阴谋,因为以当时于谦在朝中的声望,和权力瞬间就能让石亨这些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但是他不为所动,在翻阅众多史料之后,我终于明白了于谦的良苦用心。正如明朝学者屠隆说的:听英宗复辟,景庙自全,功则归人,祸则归己。公(于谦)盖可以无死,而顾以一死保全社稷者也。

他这是牺牲了自己一个人而保全国家,君不见,有多少国家在立继承人上出了差错,然后让整个国家,民族陷入空前的灾难中?这一点熟读史书的于谦肯定就会明白,因为八王之乱的例子就摆在眼前。

于谦选择了沉默,因为在当时除了朱祁镇和他儿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皇帝人选,他任由夺门之变的发生,反正夺来夺取都是朱家的天下。

无论是立朱见深还是朱祁钰复位整个国家的利益都会有保障。如果采取镇压,非但使得很多人受到株连,而且还有会让国家不稳定,到时候外敌在借此入侵,于谦那就是千古罪人了。

与其国家利益受到损失,不如自己牺牲自己,这是伟大的人格。

由于于谦没有镇压,因此朱祁镇才顺利的复位了。

4 于谦被处死

朱祁镇也明白,之所以自己比较成功的登上皇位,还是于谦没有干预。但是于谦必须死,因为是于谦扶持着朱祁钰,是于谦命令炮兵轰击朱祁镇所在也先的大营,是于谦维护朱祁钰的统治。

而这些都是朱祁镇将于谦杀害的理由。朱祁镇下令立即将于谦逮捕,并且处死。所谓徐有贞在处死于谦中进谗言,只不过是朱祁镇寻找的借口,因为朱祁镇从心里根本不想着让于谦活。

当然朱祁镇也知道于谦对明朝立下大功,因此他只杀了于谦,并没有杀害他的儿子,这也是朱祁镇的最后的怜悯。于谦为了明朝而敢于担当,他驳斥南迁论;而为了国家利益,他甘愿牺牲自我,真是不愧于民族英雄这个称谓。

他的伟大是把一个即将变成下一个南宋的国家,硬生生凭一己之力给拉了回来,给大明王朝续了一百多年。

他的一生就如同他的那首《石灰吟》一样“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当时的于谦正在为明朝的前途考虑。虽然石亨为大将,但是兵权掌握在于谦手中,此时于谦要真的选择镇压,即说徐有贞、朱祁镇为谋反,就非常容易将夺门之变镇压。但是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而选择等死。因为他早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朱祁镇在复辟之后,定然不会放过自己的。而于谦却没有采取任何的措施。
在明代的时候,于谦并没有在京城。并且他也没有办法阻止这场政变,因为他手里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于谦是明朝名臣,效忠于大明江山,也正因如此,在明代夺门之变那晚,手握重权的于谦为了江山社稷,没有插手,只是看着政变的发生。
明代夺门之变那晚,于谦什么都没做,他为何不阻止这场政变是由于他觉得没有必要,这是他应该得到的。

京城之战深夜炮击和朱祁镇杀于谦有关吗,正史怎样记载的?

提起明英宗朱祁镇,人们能记住四件事:重用死太监王振导致土木堡之变,断送了数十万大明精锐生命;杀害京城保卫战头号功臣于谦;为王振恢复名誉建庙祭祀;废除妃嫔殉葬制度。很多人因朱祁镇不让自己的大小老婆们殉葬而称之为“仁君”“明君”,但是那些吹捧朱祁镇的人忘了,大明数十万将士牺牲,他可以是一滴眼泪都没掉,后来还带着瓦剌也先两次进攻大明重镇宣府大同。杀害于谦等忠臣功臣的时候,手段残忍至极,至于他亲笔写下的“圣旨”,更是狗屁不通,显得他心狠手辣但却没有什么文化。虽然很多后世史料为朱祁镇洗白,说他很后悔杀害于谦,但是夺门之变亲历者的记录则显示,朱祁镇对于谦恨之入骨——他在抓捕了于谦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下令“廷杖一百”,于谦没有被当场打死,已经是锦衣卫手下留情了。

这位夺门之变的亲历者名字叫杨瑄,《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传第五十》有这个人的记录:明代宗朱祁钰景泰五年进士,官居御史,为人“刚直尚气节”,曾经上疏朱祁钰力争复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后来又上疏朱祁镇弹劾曹吉祥石亨,朱祁镇向李贤徐有贞夸奖他“真御史也”。这位真御史以夺门之变亲历者的身份,写了一本《复辟录》,详细记录了夺门之变的整个过程和朱祁镇先后下发的两道“手敕”和“圣旨”,就是这两篇半文半白的文字,暴露了朱祁镇的本来面目。

朱祁镇夺门成功的第一件事,就是“当日拿于谦、王文,皆打一百。”“第二日拿陈循、萧镃、商辂、俞士悦、江渊、王伟、顾镛、丁澄、沈敬等多官问,皆打二十。”要知道当时的廷杖,可是所有官员的噩梦,能抗住一百廷杖的,不是练了金钟罩,就是有超强的意志力和抗击打能力,不审不问先打一百廷杖,可见朱祁镇恨于谦,已经恨入骨髓。

接下来朱祁镇开始了歇斯底里的胡说八道:“于谦、王文、舒良、王诚、张永、王勤,论法本当凌迟,从轻决了罢。”“于谦、王文结同内贼……构成邪谋,逢迎景泰,篡位易储,依阿从谀,废黜正后,内外朋奸,紊乱朝政,擅夺兵权,将军国大事都坏了……这厮每(们)自知罪恶深重,恐朕不容,因其谋为不轨,纠合心腹都督范广等,要将总兵官等擒杀,迎立外藩以树私恩,摇动宗社……这厮每奸谋节次败露……这厮每图危宗社的情理,穷凶极恶,本当族灭……不许似这厮每朋奸乱政,违了必诛不饶。恁都察院便出榜,晓谕多人每知道。钦此。”煌煌谕旨,连用四个骂人字眼“这厮每”,可见朱祁镇当时有多么气急败坏。那道所谓的“圣旨”很长,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全是胡说八道,没有一件指控站得住脚。这时候我们不禁要问了:朱祁镇为什么要如此痛恨于谦?是因为当时他带着瓦剌太师也先来打京城的时候,挨了于谦的大炮吗?

其实朱祁镇对于谦恨得咬牙切齿,纯属恩将仇报,要不是于谦力争,他还在大漠戈壁吃沙子呢。当年有人提出要迎接朱祁镇回归,受到了包括朱祁钰在内的朝野上下一致反对,是于谦给朱祁钰吃了定心丸:“你哥哥回来也夺不走你的皇位。”于是“先后遣李实、杨善往。卒奉上皇以归,谦力也。”而且朱祁镇所说的“于谦乱政”,更是站不住脚——于谦根本就没那个资格。于谦在京城保卫战的时候,只是兵部侍郎,连内阁大学士都不是,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于谦也只是提升了半级当了兵部尚书,别说内阁首辅,连大学士都没当上。也就是说,于谦根本就没有进入大明王朝的核心决策权,连提明代宗朱祁钰起草诏书的资格都没有,他就是大明王朝的门神,积极整军备战,防止瓦剌卷土重来。

那么朱祁镇为什么切齿痛恨于谦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呢?细看史料我们就会知道,朱祁镇杀于谦,与京城之战中那场深夜炮击无关,明史给出的答案只有两个字:“面子”。这在《明史》中有明确记载:当被判处于谦死刑时候,“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帝意遂决。” 为了自己的面子,朱祁镇不惜杀害延续大明命脉的头号功臣,这就是皇权光环笼罩下的卑微。

在有皇帝的年代,永远都是“皇上圣明”,而朱祁镇这个“圣明”的皇上,带着五十万精锐大军北征,最后连自己都搭进去了。而于谦带着二线部队组成的哀兵,硬是把乘胜而来士气高昂的也先揍回去了,跟军事天才于谦相比,朱祁镇就是一头爬不上树的笨猪,这才是朱祁镇一定要杀害于谦的真实原因:赵构被金人吓得失去了生育能力,而岳飞却让金人悲鸣“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所以赵构杀害了岳飞;当了叛徒带领瓦剌大军攻击宣府大同未遂,但是成功攻破紫荆关的朱祁镇,在京城下又一次带路失败,对于谦的羡慕嫉妒恨已经无以复加,这才是他动了杀机的根本原因,而历史证明,当过叛徒的人最恨的,不是曾经俘虏他的敌人,而是人品比他高尚、能力比他高强、战功比他显赫的前战友……

文章标题: 为什么于谦在知道朱祁镇在也先军营,仍然大炮攻打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3263.html

[为什么于谦在知道朱祁镇在也先军营,仍然大炮攻打]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