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时间: 2022-07-02 23:00:51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3次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隋朝的功绩为何被严重低估?

隋朝,就像是广袤历史天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它的炫丽短暂而耀眼。然而,隋朝的攻击往往被严重地低估,纵观历史发展与人心向背,其中缘由显而易见。

首先让我们看一看隋朝的光辉。

隋朝两任皇帝,功绩其实是不胜枚举。灭陈,完成天下一统;开创完善科举制,打破了魏晋以来人才录用的阶级板结,人才从此源源不断;重修律法,改善民生,减免税赋,兴建粮仓;创五省六曹制,改地方政体为州、县两级,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用强硬有效的外交手段分裂瓦解突厥,保边疆太平;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功在千秋……

这么多的丰功伟业在这短命王朝存续期间高密度地完成,本足以让后世高歌传唱,但却往往被人低估,笔者以为原因如下:

一是两代君王,名皆不顺。在汹涌翻滚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往往不会站在现代人的实用角度去审视某个人或某件事,历史的执笔者又往往是更注重礼仪的文人骚客。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流传后世的史料文章中,对隋多有贬斥之声。隋文帝杨坚利用静帝登基、朝局不稳,自己又大权在握,逼周静帝禅让,屠北周皇室,创立隋朝。隋炀帝杨广更是野心澎湃,逼死长兄,承袭帝位,而后劳民伤财大兴征伐,伤透民心。名声不好,做了再多大事,百姓墨客也不愿承认,一腔热血,全都用来口诛笔伐这两位隋朝皇帝了。

二是朝代过短,树未成荫。隋唐两朝,有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意思,隋朝开创的许多制度,兴建的许多工程,直到唐朝才切实发挥了作用,让统治者和人民看到了好处,隋朝打了个好基础,唐朝盖起了好高楼。所以人们往往将目光锁定在繁花盛开的唐朝,而忽略了耕耘埋种的隋朝。

三是唐朝在历史上的璀璨太过强势。月明星稀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唐朝存续时间长,历史成就多,国际地位高,俨然一轮满月挂在历史的天空上。隋朝虽然璀璨耀眼,但是在这个时间轴上和唐朝毗邻而居,就难免被这个“强邻”遮掩了光辉,以至后人常颂唐宋,不念隋唐。

因为隋朝灭亡的太快了。隋朝建立后也还是有一些功绩的,但是在隋炀帝之后没多久,隋朝就灭亡了。
因为隋朝的时间很短,在建巢不久后就被唐朝所替代,而唐朝又是很繁荣的时期,所以掩盖了隋朝的功绩。
因为隋朝经历的时间太短了,并且第2代皇帝是有名的暴君,世人只知道他的罪过,却忽略了隋朝的功绩。
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只有38年,历经两代皇帝。

一生艰苦朴素的隋文帝,晚年到底有多荒唐呢?

隋文帝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一位好皇帝,他创造了许多的辉煌成就,算得上是一位明君,甚至可以比拟秦始皇、唐太宗等人。但是后期的他沉迷酒色、昏庸无道,也算是把自己的国家给毁了。

隋文帝原名杨坚,是杨忠之子,他小的时候被寄养在寺庙,由一位尼姑抚养。等到他13岁的时候被杨忠给接走,送到太学读书,其实他只不过是走个形式,凭借着父亲的职位,他一毕业就成了京城的长官,后来也是架着顺风车一路升到了骠骑将军,从此人生开了挂。

他从一个被抛弃的孩子变成了帝国的权力者,这其中的艰辛想必也只有他自己知道。凭借着自己的政治头脑,他一步步往上爬,成功上位。公元581年,他逼迫北周静帝禅位,自己当上了君主,随后他又灭掉了当时最为强大的陈朝,击败了不可一世的突厥大军,建立隋朝,实现了从汉朝开始就分裂数百年的中国的统一。在位期间,整个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了700万,呈现出一个盛世。

提到隋文帝的爱情,也不得不称赞他是一个好男人,因为他一生只娶了一个女人,她就是独孤皇后,两人恩爱有加,生下了五个孩子。他们的爱情真的是惹人羡慕,试问历史上能够做到这样的帝王还没几个。

不过隋文帝晚年却是做了很多的荒唐事,不仅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妻子独孤皇后,更是把自己的帝国给推进火坑,自己也被亲儿子给害死,这样的结局对他来说简直是残忍。

间接害死了独孤皇后

年轻的时候隋文帝曾对独孤皇后说:

“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所以隋

文帝和独孤皇后一生只爱一个人,这其实也和独孤皇后对隋文帝的约束有关。

独孤皇后虽然限制隋文帝不让他找女人,但是在政治上对隋文帝帮助很大,正是因为隋文帝没有时间沉迷女色,所以隋文帝勤政、节俭、懂得珍惜。

但是独孤皇后毕竟年老色衰,再加上经常有病,也不能陪着隋文帝。但是隋文帝还是一个血气方刚的男人,怎么能够忍下去呢。在一次散步途中,他碰到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灵秀活泼的样子吸引到了他,当天夜里他们就在寝宫颠鸾倒凤。但是独孤皇后却是心生怀疑,第二天就派人来到寝宫,发现正在梳妆的女子,十分生气,当即让人把女子拉出去给打死了。

消息传到了隋文帝的耳朵里,顿时伤心失意,转而又怀恨独孤皇后,认为自己是唐唐一国之君,竟然被一个女人管教,感觉自己太过窝囊,于是偷偷驾着一匹马,跑到了寺庙想要出家。结果众大臣纷纷来请他。最后耐不过“国不可一日无君”,又愤愤地回去了。

隋文帝越想越气,甚至想要废掉独孤皇后,但是转而一想还是放弃了。但是两人的矛盾越来越大,独孤皇后也是一个女强人,想到如此,经不过气愤,加上又患有疾病,结果一下子倒下了,没多久就去世了。

失去了孤独皇后这个左膀右臂之后,隋文帝变得荒废朝政,每天都是沉迷酒色,但是毕竟年纪大了,经不起这么折腾,结果自己一下子患了重病,只能在病床上躺着了。

立杨广为太子,毁了隋朝

隋文帝本是按照祖先留下的规律,立自己的嫡长子杨勇为太子,但是杨广可不服啊,结果这一出戏就出来了。杨勇也是个傻货,自己父亲不让做的,他就偏偏要做,再加上杨广从后面怂恿,杨勇做的是更加的过分。

最后杨广更是和杨素勾结,一起陷害杨勇,杨勇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依然我行我素,不加节制。而隋文帝却是看昏了眼,一怒之下就废了杨勇的太子之位,反而立杨广为太子,这也是他做得最错的一件事。

隋文帝的历史地位为什么被低估

记得听蒙曼老师讲隋文帝时很有感触,隋文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严重地被低估了,因为隋文帝是隋朝以后帝王社会最最重要的制度设计人,其中包括人力资源方面的科举制和行政管理方面分权设计的三省六部制。至于隋文帝的贡献不用再说,仅就此两项制度的深远影响足以证明隋文帝伟大的历史贡献。但笔者的问题是为什么隋文帝的历史贡献和其文化地位极不相称?
对此现象,笔者认为第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中并不注重制度设计。制度设计的魅力是制度建立后人为的因素在管理运作中起到的作用很小,而其管理成果更多是制度的产物。但中国文化则极为强调人的作用,在行政管理中更是表现为一切成绩归为上级,所以直到现在所有政府文件中对成绩总结经验的第一条永远是领导重视。正是这种对人的作用的盲目崇拜致使文化整体表现出忽视制度建设,而且即使有了很好的制度在运作,所有人也都由衷地相信是当今领导圣明的结果,没人关注此项制度最初是由谁创立。此文化导向性的结果必然是越来越没有人用心思考制度建设,所有人都相信人民的福祉来源于强人政治,而有野心的人也只想着如何成为强人。所以对隋文帝的忽视也就不足为奇了。
第二个原因是中国文化对好皇帝的标准不同。中国文化中深受爱戴的好皇帝往往是开疆扩土,如秦始皇、汉武帝、成吉思汗等等;或是开创了某段太平盛世,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等。这种标准实际又是强人政治的膜拜,有识之士喜欢动静大的皇帝,认为疆域辽阔就是一种自豪,甚至在其中只是亡国奴也在所不惜,比如元代和满清。而普通老百姓认为只要有几十年不折腾,能吃上饱饭,有衣穿已是人间极乐。而隋文帝只是结束了南北朝的乱世,重新完成了国家统一,疆域没有太扩大,而老百姓也是刚刚开始感受安定,但没几年又被隋炀帝毁掉了。
笔者此文反应隋文帝的历史地位被低估,核心目的还是想强化制度设计的重要性。笔者在《制度设计》一文中已经解释了当前行政系统忽视制度设计的两个原因,结合隋文帝的事例,笔者对此要再补充两个原因:权力膜拜和短期利益。
制度设计固然需要权力为后盾推广,但制度设计中智力因素要远大于权力因素,而且过于强大的权力会使人更忽视制度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行政体系中下级领导热衷于向上级要财权、用人权、处罚权等等权力,当然必要的权力肯定可以促进工作,但对权力的依赖必然轻视制度的作用。权力最可怕的副作用就是使行政思维简单化,所以当皇帝在帝王社会中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力地位时,所有皇帝的反应都是不去思考更好的国家局面的制度建设,因为任何其他的国体形式都会伤及皇帝的绝对权力。而且即使在推翻前朝皇帝后,新人马上继续搞皇帝制度,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的帝王制度沿袭几千年,而且辛亥革命如果不是引入西方国体制度建设的理念,就中国文化本身而言根本不可能产生现代意义的国家。即使隋文帝这样英明睿智的皇帝也只会在如何设计国家政体方面下工夫。在狂热的权力崇拜之下,获取权力的渴望远远超过动脑筋设计制度的动力。这也是为什么行政体系中所些真心想做事的领导也总是想着怎么能更上一步,而非踏实工作,因为他们也相信只有权力才能办成事。
所谓短期利益妨碍制度建设,是因为制度的成效要长期显现。任何的制度效果又要有时间周期保证,还是以科举制为例,试想最初通过考试肯定马上能选出一批人,但这些人真的很能干吗?最初肯定还是大量的贵族、官宦子弟,因为他们才有机会读书。考上的子弟肯定认为这多此一举,增加了他们很多学习的痛苦。而平民子弟考上后很可能从没有接触过官僚系统,因为不懂规则而办事不利,或者家境贫寒很快贪污腐化。对此落榜的贵族子弟肯定又要抨击科举制度选人不公。至于科举制如何打通阶层流动,吸引民间人才而稳定社会,这些效果没有几十年、上百年根本显现不出。而短期利益一定要立竿见影、吹糠见米,对此使用权力要比制定制度好用得多。短期利益的思维使人承受不住挫折,任何制度都有一个磨合期,而且很可能在实施过程中会有不合理的地方,但如果没有一定分析能力和担当能力,再好的制度也会夭折。
笔者借着隋文帝的故事还是要提醒:体制中人,不要迷恋强人政治;体制外人,不要迷信强人政治。当我们渴望国家的制度建设时,首先要尊重在制度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前辈和先驱。

你觉得历史上被人们严重低估的皇帝是谁?为什么?

个人觉得历史上被人们低估严重的皇帝是李治,很多人都因他任用武则天,而认为他能力比较差,实际上他的能力非常出色,勤于政事,任用了很多能臣干吏,让唐朝经济迅速发展,同时还打下了最广阔的唐朝疆域。

李治最为后人诟病的就是武则天,武则天是他父亲的妃子,后来他又废皇后,将武则天立为皇后,李治又允许武则天参与政事,导致后来武则天称帝,这些事情让很多人将其描绘成被武则天迷惑的草包,认为李治的能力非常平庸,以及李治在武则天的控制之下等等,实际上的李治非常有能力,否则他也不可能被唐太宗选为继承人。

按照惯例,唐太宗在去世之前也留下了几位托孤大臣,这几位托孤大臣影响了李治的权力,李治干脆扩招宰相,进一步分化了相权,一出手就显露锋芒,没有这种能力,他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将武则天接入皇宫。他立武则天为皇后一方面出于喜欢,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王皇后出生于太原王氏,势力太大,不好掌控。李治在位的时候非常勤勉,原来唐太宗是3天上一次朝,而李治是一天上一次朝,由此可见他的勤奋。

李治在位期间确实允许武则天参与朝政,就是因为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比较差,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处理朝政,他原来可是一天上一次朝的勤勉皇帝。而武则天要比他的儿子更让他放心,毕竟唐朝太子造反是传统,有前车之鉴,李治完全掌控了政事堂,宰相都是由李治任命,并且都不是武则天的人,还有和武则天有仇的宰相,多手准备让他完全控制了武则天,武则天后来能够篡位,是因为继任者太无能,以及宰相的倒戈,李治确实被人低估了。

历史上被低估的皇帝是隋文帝杨坚可能是因为隋朝在历史上没有存在很长时间,所以隋文帝在历史上的存在感比较低。虽然他的名声不如李世民和嬴政,等著名君主,但他的成就绝对可以与这些著名君主相比。隋文帝的政治和军事能力都很出色。后人提到武功超群、有重大历史贡献的皇帝,因为“秦皇汉武, 唐宗宋始祖”这首诗,自然想到秦始皇,皇帝汉武, 唐太宗、宋太祖,四大皇帝。

他们都对中国,的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他们一直受到后人的称赞。但是,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实在太多了,历史上做出巨大贡献的皇帝不止秦始皇, 汉武, 唐太宗宋太祖这些典型代表,一些在后世很少被提及的皇帝也会对中国的历史做出巨大贡献,他们都被后人低估了。在被后人低估的皇帝中,北魏的拓跋宏,孝文帝是最著名的一个。

他的中国化改革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李殊在自己的国家痛哭流涕是很常见的,而邻国的人民和皇帝痛哭流涕真的很少见。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只对自己的官民宽容,也就是“仁”。但就他生前死后的名声而言,他是宋代十八帝中的佼佼者。他在位四十二年,是个温良,他把“仁”字贯穿于治国的全过程。如今,人们对赵光义的误解主要来自文学作品和野史中的《烛火斧影》和《福缘周》。

人们质疑他登基的合法性和私德的不严谨。经济成就远超一倍的人被演绎成的傻子,上了大叔的电视剧,成了有名的猥琐男。几张淫秽剧照一度被做成表情包。隋文帝统一了北方和南方,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南北统一消除了南北经济交流的障碍,促进了南北经济发展。隋文帝还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中间很多朝代完善了这一制度。这一制度不仅稳定了统治者的权力,也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不是亲生母子和亲生孙儿的关系,但冯太后把献文帝的拓跋弘和孝文帝的拓跋宏当成了自己的。此外,冯太后还肩负着在政治上帮助他们的重任,她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这对父子从小就深受冯太后的影响。

个人认为:明武宗朱厚照。历史上认为是荒唐无知,昏庸无能的白痴,但他那段时间的历史记载挺诡异的,不合理之处很多,怀疑有文官集团刻意抹黑。而且就算他的记载是真的,把他放到清朝去,也绝不会比乾隆更荒唐
我个人认为南朝的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主要是他不仅精通军事,而且是治理国家的奇才,但是他生活在乱世年代,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在位期间他也勤于政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唐高宗李治。他亲贤臣,远小人,让唐朝更加繁荣,更加安定。

中国古代最被低估被误解的十大帝王都是谁

  中国十大帝王:
  1、嬴政

  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即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出生于赵国首都邯郸。秦庄襄王之子,十三岁即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施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又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把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了新局面,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2、刘邦
  布衣皇上---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沛郡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伟大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和强大有突出贡献。
  刘邦出身农家,为人豁达大度,不事生产。历任沛县泗水亭长、沛公、汉王。秦时因释放刑徒而亡匿芒砀山中。陈胜起事后不久,集合县中约3千子弟响应起义,攻占沛县等地,称沛公,不久投奔项梁。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军进驻霸上,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刘邦废秦苛法,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鸿门宴后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地及汉中一带。楚汉战争前期,屡屡败北。但他知人善任,注意纳谏,能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又注意联合各地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反败为胜。击败西楚霸王项羽后,统一天下。公元前202年2月28,刘邦于荥阳氾水之阳即皇帝位,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登基后一面消灭韩信、彭越、英布、臧荼等异姓诸侯王,又裂土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另一面建章立制并采用休养生息之宽松政策治理天下,让士兵复员归家,豁免其徭役,重农抑商,恢复残破的社会经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不仅安抚了人民,也促成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开放汉与匈奴之间的关市,以缓和双方的关系。
  高祖十二年,刘邦因讨伐英布叛乱,被流矢射中,其后病重不起,公元前195去世,庙号太祖,谥号高皇帝。毛泽东对刘邦的评价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3、刘秀
  允冠百王——汉光武帝刘秀
  汉世祖,刘秀(公元前6—公元57),字文叔,东汉开国皇帝,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枣阳)人。在统一全国之后,光武仍能兢兢业业,勤于政事,“每旦视朝,日仄乃罢,数引公卿郎将议论经理,夜分乃寐”。他所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既维护了东汉封建统治,也维护了国家统一,与民休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汉书》作者范晔论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司马光也说:“帝每旦视朝,日昃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他们对于光武帝在统一全国后的政绩都作了充分的肯定。光武晚年,宣布图谶于天下;用这种思想加儒家思想加深对国人的统治。始终保持谨慎,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在封建帝王中还是难能可贵的。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对光武帝评论,说他: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夏、商、周,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说他超过历史上所有的皇帝!
  毛泽东盛赞汉光武帝“最会用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的一代君王!
  4、杨坚
  圣人皇帝——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公元541-604年)杨坚,汉族,鲜卑姓是普六茹。杨坚为华阴人,是西魏随国公、北周柱国、大司空杨忠之子。隋朝开国皇帝,弘农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县)人。
  公元581年二月甲子日,北周的静帝以杨坚众望有归下诏宣布禅让。杨坚三让而受天命,自相府常服入宫,备礼即皇帝位于临光殿,定国号为大隋,改元开皇,宣布大赦天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挥戈南下,灭亡了割据南方的陈朝,统一了全国,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为藩属永世归顺,千万世为圣朝典牛马。隋文帝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征服各族蛮夷使中国又回到了和平年代。其创造的“开皇盛世”大家都知道的。
  5、李世民
  盛世明君---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9年-649年),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唐朝第二代皇帝,唐王朝创建者唐高祖李渊的次子。
  李世民生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16岁从军,雁门关护驾,18岁随父起兵进占关中,24岁平定天下。唐初统一战争的六大战役,李世民亲自指挥了其中的四个,对唐王朝的统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被杀,唐高祖李渊亦被迫退位,李世民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亲历了隋王朝被农民战争所埋葬的过程,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李世民统治时期,勤于理政、从谏如流,人民安居乐业,尤其是贞观一朝“主明臣贤”的风范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效法,史称“贞观之治”。公元649年,李世民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6、武曌
  千古女帝---武曌
  武则天(624年-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为唐朝功臣武士彟次女,母亲杨氏。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赐号媚娘,唐高宗时初为昭仪,后为皇后,尊号为天后,与唐高宗李治并称二圣,683年12月27日-690年10月16日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皇帝,定洛阳为都,改称神都,建立武周王朝,神龙元年(705年)正月,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发动兵变,迫使武氏退位,史称神龙革命。唐中宗复辟,恢复唐朝,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后遵武氏遗命改称“则天大圣皇后”,以皇后身份入葬乾陵,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年),改谥号为则天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谥则天顺圣皇后。
  7、赵匡胤
  士兵皇帝---赵匡胤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8、勃儿只斤·铁木真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勃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蒙古帝国可汗,尊号“成吉思汗”(Ghinggis Khan),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世界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金世宗大定二年)出生在漠北草原斡难河上游地区(今蒙古国肯特省),取名铁木真。1206年春天建立大蒙古国,此后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中亚、东欧的黑海海滨。1227年在征伐西夏的时候去世,埋葬在蒙古肯特山起辇谷。1265年(至元二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1266年(至元三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将国号“大蒙古国”改为“大元”。1309年(至大二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9、朱元璋
  大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 明朝开国皇帝。幼时贫困,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元至正四年),入皇觉寺, 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元朝,1356年(至正十六年)被部下诸将奉为吴国公。同年,攻占集庆路,将其改为应天府。1368年(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在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后,于应天府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后结束了蒙元在中国的统治,平定四川、广西、甘肃、云南等地,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1380年(洪武十三年),朱元璋诛杀丞相胡惟庸,废丞相,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掌权力,进一步的加强了中央集权。1398年(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于应天,享年71岁,庙号太祖,谥号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南京明孝陵。
  10爱新觉罗·玄烨
  开创盛世---爱新觉罗·玄烨
  清圣祖仁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他8周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下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文章标题: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862.html

[隋文帝是中国古代最低估的皇帝吗]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