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02 20:01:10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海昏侯墓可能是我们终其一生所能见到的,在古代陵墓考古中的最大发现。如果不出意外,直到我们死,也不太可能再见到这样级别的古代陵墓被科学发掘了
一是在于海昏侯的特殊身份,二是在于出土文物的种类之多,不乏许多重要的汉代文献。无可否认在近年的考古挖掘中,海昏侯墓葬的完整性和重要性是无可取代的,但它绝不是唯一。
海昏侯墓的发现终于使刘贺这个废帝的传奇一生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从文物的角度入手又可以看到历史的另一面。出土文物中最能晃瞎眼的就是那各式各样的金饼、金板,这些金子除了证明其足够土豪还能证明什么呢?海昏侯墓中一块金饼上用墨书写着“南蕃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这是除了刻有“刘贺”二字的印章之外最能证明其身份的痕迹。
墓中出土的竹书《论语·知道》篇可能属于《论语》的《齐论》版本,如果可以完整释读出来将是极有意义的一个发现。海昏侯墓室我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并选入2021年的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这三者的分类应该是,三星堆一类,马王堆和海昏侯墓一类,两方自然是无法比较了。
三星堆的发现,为整个人类文明增添了浓重一笔,更直接的证明了中国文明的多源性。古蜀文明被历史掩殁,三星堆的发现又让这份人类遗失的文明重见天日。历史上这段历史的文明记载少之又少,就如同是传说中的存在,李白的“蚕丛及鱼凫”也大都被传为神话人物,还有《山海经》中记载的历史许多都在三星堆文明中被一一印证。
古人不曾欺,三星堆的发掘,可以说是彻底改写了一段历史。甚者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一种“外星”文明,可见三星堆的发现影响之大。
三星堆是古蜀地区人类居住、历史变迁的痕迹,记载着祖先的方方面面的生活方式,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
与之相比,马王堆和海昏侯则是大墓。这两处遗址发掘了许多宝贵的历史文物,也生动的体现了两汉时期的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是所闻,古墓的发掘往往只代表着墓主人所在阶层的方方面面,它所包含的历史研究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和三星堆文明遗址完全不能相比较的。
再者,马王堆和海昏侯大墓在考古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且两座大墓都是西汉时期的名门墓陵。两者考古发掘的文物数量庞大,有许多是珍品中的珍品,尤其是这两座大墓的文学艺术方面的文物发现,为中国文化历史的研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这方面,两座大墓都是无可厚非的。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的对话,很有学习价值。不过,《论语》的另一个版本——齐论语,它失传了两千年,竟被专家在这座古墓中找到,上面写着现代《论语》中见不到的“佚失”内容。您可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小编这就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在2021年3月,江西省文物部门突然接到群众举报:“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山上有一座古代墓葬,遭到盗掘。”文物工作人员立刻启程,来到观西村,对墓葬周边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当工作人员赶到被盗挖的墓葬,他们也被这座古代墓葬的规模震惊了,工作人员连续挖掘了一个月也没找出墓葬边际,面对着规模宏大的古代墓穴,工作人员赶快和上级报备,这也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
在省市和国家文物部门的配合之下,他们在这里耗费了5年多,一共勘探约100万平方米,发掘约1万平方米,找到了数不尽的珍贵文物。其中,“刘贺”字样的私印、头箱、部分玉件、敷面等表层文物,还有尸体口中发现玉琀,都确认了墓主的身份——海昏侯刘贺。从墓中成套出土的有编钟、编磬、琴、瑟、排箫、伎乐俑;竹简、木牍以及有文字的漆笥、耳杯等数以千计;五铢钱10余吨近400万枚;青铜雁鱼灯、青铜火锅上的花纹惟妙惟肖;青铜镜上镶嵌着玛瑙、绿松石和宝石……都是汉代考古的文物珍品。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不是昂贵的金银珠宝,而是失踪了两千年的古籍——《齐论语》。在出土的大量竹简中,专家经过整理,整理出《齐论语》的大部分内容,着实令人惊讶。什么是齐论语?为什么它可以引起真么多人的关注?其实《论语》分三种,在西汉时期,《论语》分为《鲁论》、《齐论》、《古论》三个版本。其中,《齐论》相比其他版本,更加重要,因为它多了《问王》《知道》两篇,所以《齐论语》的失踪也更加令人心痛。而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篇首简,正面写有着:“智道”,背面书写着“孔子智道”等24字,这种书写格式,正是《论语》各篇的命名规则。
当专家整理完《齐论语》后,也把上面的内容公布了出来。只见《论语·知道》篇首章简文,一共24个字,上面的内容是:“子智道之昜也。昜昜云者三日。子曰:‘此道之美也,莫之御也。’”翻译过来也就是,孔子认为“道”很宽广光明,可以说好几天,孔子说,道的美,无法阻挡。
这个“道”是什么?其实了解孔子、老子的人都知道,在孔子和老子心目中,道都是至高的原则或真理。而孔子认为,“崇仁尚义”就是道。这几个字看起来简单,仔细理解起来可以引申出很多意思,“道”并不是简单的做个“善人”或做个“好人”,而是了解万事万物的根本,了解人、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再尊重包容其中的根本。所以孔子说,“道”的美就在其中。这篇文章其实还有很多种翻译,不过万变不离其宗,孔子用仅仅24个字,就讲出了如此深奥的人生意义,真是令人钦佩。
问王篇写的是: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子张曰:“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翻译过来就是,子张向孔子问“仁”,孔子说:“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有仁心的人。”子张又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回答:“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这篇文章的内容很实在,也很实用,自古以来,做人的道理就在这里了,不得不说,孔子真是人生导师。
当然了,找到了《齐论语》,这是件大好事。齐论语不仅丰富文化的宝库,而且还让论语的宝库,得到了完善,它为我们后人提供了更多价值。
真心希望随着时代的发展,考古工作可以进行的更加完善,帮助我们找到更多像《齐论语》一样重要的古书,带给我们更多的学习机会。
西汉海浑侯爵刘和墓出土的文物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文字特别丰富。其中,最为罕见的无疑是出土的5000余件竹简。从初步清理和保护来看,竹简的内容包括丧服赋、论语、易经、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其中最令人兴奋的是,考古学家在这些竹简中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并初步认定它属于《论语》齐伦版本。出土竹简的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出土竹子5000株。我们找到了《周易》、《礼记》、《孝经》、《医书》、《六博棋谱》等文献。他们还发现了失传已久的《论语·知》和《齐伦》。
目前,考古学家正在修复竹简上的一些文字,这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件激动人心的事情。有关孔子的历史信息也见于竹简中。竹简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孔子不仅在历史上客观存在,而且提供了一些更为详细的信息。从出土的竹简和其他文物来看,史书中对刘和的记载似乎有意抹黑他。出土的竹简和其他文物使我们对刘和和当时发生的一些事情有了更客观的了解。孔子墓中的屏风也很有价值。
文物自查处全面启动了海浑侯刘和内棺实验室考古发掘和清理程序。经过5个月的持续清理处置、样品分析、标本检测、处理保护、图像记录、显示效果等操作,刘和主棺材已基本清理到位,内外棺材组合结构正在清理中。迟虹透露,在刘和的内棺中隐约可以看到墓主人的遗骸,还有精美的金彩盒供埋葬。从遗骸的头部到腹部,有覆盖物、玉枕和几件不同大小的玉璧,还有玉剑、书刀、钩和玉饰品;刻有“六合”名字的玉玺也别在腰间,令人印象深刻。清理后,发现刘和的遗体躺在金包裹的丝绸玻璃垫上,他的牙齿还留着,而100块金蛋糕则等距放在玻璃垫下。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