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宋徽宗恢复王安石变法,宋朝攒了很多钱,为什么还灭亡了

时间: 2022-07-02 11:01:4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宋徽宗恢复王安石变法,宋朝攒了很多钱,为什么还灭亡了

王安石变法是怎么回事?这件事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吗?

王安石变法是为了解决缓解社会矛盾,让北宋“焕发第二春”,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王安石变法并没有导致北宋灭亡,一批守旧派和地主阶级为维护自己的利益拼命和王安石作对,这才是加剧北宋的灭亡的真相。

众所周知,每个封建王朝建立初期相对来说比较清明,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比较高。后面的君王都是在“啃老本”,中间会开挂般的出现几个中兴之主以延长国祚。当然,大部分情况下是靠丞相和六部尚书等一批文臣维持封建王朝的国祚。但是,少数情况下文臣是“催命毒药”。以宋朝为例,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为限制武将权力,于是定下重文轻武的国策,以此防止武将作乱。

历史证明赵匡胤的目的达到了,但他让文官的权力不受限制。当时北宋的弊端已十分明显,刚刚继位的宋神宗年富力强、血气方刚,对王安石的变法非常赞同。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开始了他的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等变法行动。

所谓青苗法,是在每年的2月和5月这样青黄不接的时候给农民发放贷款、贷粮,在秋收、夏收时归还利息。农田水利法就是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所需费用由当地的住户按贫富等级出资。方田均税法是清量全国土地,核实土地所有人,按土地好坏分作五等以此作为征税的依据。这三条变法以老百姓的利益为核心,处处为老百姓着想。

问题是王安石触动了司马光等一大批官僚和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被收更多的税、出更多的钱,自然不乐意。于是他们拼命和王安石作对,这才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让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直接加速了北宋的灭亡。如果是让王安石继续下去,北宋的社会矛盾会得到相当大的缓解。

王安石变法有青苗法,市易法等。这件事情并非导致北宋的灭亡,而且由于皇帝的不果断,守旧派大臣的全力反对,加上变法自身与当时很多人利益发生冲突,导致变法失败。
王安石变法主要在于“理财”,而在农业社会社会财富基本既定,无论出发点多好,最终结果都只能是“与民争利”。王安石本人虽是拳拳救国之心,但王安石变法不仅没能救国,反而导致了社会动荡,这也是后世常有人说“王安石变法是造成北宋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王安石看到了北宋的黑暗统治,于是决定进行变法,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北宋的发展,但是变法触及统治阶级的利益,使北宋王朝矛盾更加激烈。

宋徽宗是如何使宋朝走向灭亡的?

宋神宗去世之后,他的母亲高太后临朝执政,任用司马光做宰相,把新法全给废了。高太后当政八年便死了,宋哲宗开始亲政。宋哲宗看不惯祖母的那一套做法,执政之后又立即起用变法派。但是,重新上台的那些变法派,并没真心去搞改革,而是把精力放在对保守派的报复上。并且在变法派的内部也时常发生纷争,更有些投机分子借着变法的旗号大谋私利。

整个朝廷陷于派系纷争和争权夺利之中。不久,宋哲宗得病死了。由于他没有儿子,皇位便传给了他的弟弟端王赵佶,也就是宋徽宗。自此,朝政更是腐败不堪了。

宋徽宗是历史上出名的风流天子和昏君。说他是风流天子,是因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有点儿才能,能写诗、作文章,也能画画、弄书法,的确可以称得上“风流”二字。

宋徽宗对玩乐有特别的嗜好。只要是好玩的东西,他都有兴趣。不论是谁,朝中大臣也好,宫廷宦官也罢,甚至市井流浪汉,只要能使他高兴,使他玩得快活,就能得到他的信任和重用。

有个叫高俅的人,原来不过是宋徽宗做皇帝之前府中的一个小听差,也就是跑跑腿、干干杂务活。但是高俅有点儿小特长,就是能踢出一脚好毬(就是蹴鞠游戏),宋徽宗一向对他十分赏识。做了皇帝之后,他便把这个能使他开心的高俅很快提拔起来做了官。没几年工夫,高俅竟然当上了宫廷禁军的头领。

那些与高俅一起在端王府当差的人,看到高俅平步青云,一再升官,自然有些羡慕,便向宋徽宗表示了也想得到提拔重用的要求。宋徽宗居然毫不掩饰地说:“你们有高俅那样的好手脚吗?”那意思很清楚,谁要是也能像高俅那样善于踢毬,便也能得到高官厚禄。

宋徽宗一门心思地追欢逐乐,贪玩成性,却根本不懂得如何管理国家大事。因此,在他当政的20年里,受到重用的都是些奸臣贼子。他们千方百计地迎合宋徽宗的心思,满足他的嗜好,而对老百姓却是百般勒索、敲诈,无恶不作。

蔡京是“六贼”之首,坏事干得最多。他在宋徽宗还未即位之前,就在朝廷里做官,是个投机分子,总在变法派和保守派之间变来变去,哪一派掌权得势,他就站在哪一派而反对另一派,弄得两派人都讨厌他。因此,他曾两度被排挤、贬职出朝。但是他并不死心,一心等待和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宋徽宗即位之后,有一次,宦官童贯专程到杭州去搜罗字画供宋徽宗赏玩。那时,蔡京被贬在杭州做官。蔡京知道童贯是宋徽宗宠信的人,就想方设法讨好他。童贯在杭州的那些日子,他极尽逢迎拍马的本事,白日黑夜地陪伴着童贯吃喝玩乐,还把自己的字画献给他。

童贯得了蔡京的好处,就在宋徽宗面前极力推荐蔡京,把蔡京说成是少有的人才。蔡京还拉拢了一些与他关系密切的人为他说话、活动。这些家伙也就替蔡京吹嘘,他们对宋徽宗说:“如果皇上要继承神宗的遗志推行新法,就一定得重用蔡京。”

宋徽宗居然相信了,马上把蔡京召回京城,第二年就让他做了宰相。

蔡京一坐上宰相的宝座,便露出了他凶恶的嘴脸。他要报复、打击那些曾经说他坏话,害他贬职出外的人。蔡京拿变法作棍子,把那些正直的官员,无论是保守的还是支持变法的,都看作是奸党而照打不误。

蔡京撺掇宋徽宗在朝廷的端礼门前立了一块党人碑,把司马光、文彦博、苏轼、苏辙等120人都列为元祐(为宋哲宗前期的年号)奸党,对活着的一律降职流放,对已死的统统削去官衔。朝廷中正直的官员一一被排挤出朝,而蔡京的亲信、同伙却一个个受到重用,做了大官。蔡京在排除异己,扩张自己势力的同时,还开始不择手段地搜刮钱财,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宋徽宗的奢侈生活,同时也是为了满足他自己享乐挥霍的欲望。

例如盐,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过去,西北一带是官卖,即商人向地方政府交钱买盐钞(领盐的凭证),然后再凭盐钞买官盐。东南一带则由地方专卖。蔡京觉得这样做刮不到油水,就将卖盐的专利全部收归朝廷,由朝廷统一办理,也就是说,商人必须向朝廷交钱买盐钞再到地方上买盐。蔡京掌握了这个权力,便经常变换盐钞,旧钞还没用完,又开始发新钞。没用完的旧钞须再贴钱才能换上新钞,并且限期截止、作废。很多商人因为没钱贴换,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几十万旧钞变成废纸,急得寻死觅活。

蔡京用这个卑鄙的方法来坑害商人,轻轻松松地就捞到了大笔的钱财。

更出格的是,蔡京还用卖官位来赚钱。他把一些官职公开标价,只要出钱就能买到。“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当时流传的这首民间歌谣,就揭露了他们公开卖官的伎俩。

免役法本是王安石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好处。保守派不顾大家的反对,硬是把它给废除了。司马光当权的时候,限令各地在五天之内废除免役法,恢复差役,别人都觉得时间太仓促,来不及办。蔡京那时是开封府知府,他却在五天里办好了这件事,由此得到司马光的称赞。现在蔡京自己当宰相,又打起了变法的旗号。他以恢复免役法为由头,设立各种各样的名目,向老百姓成倍地增收雇役钱。有一个州,原来所收的雇役钱只有400贯(当时每1000文钱叫1贯),到他手里却收到3万贯,整整提高到原来的75倍。如此变本加厉地剥削人民,可以看出蔡京这家伙是多么狠毒。宋徽宗利用蔡京搜刮来的钱财,整日沉迷在荒淫与享乐之中。他还觉得不过瘾,时常变化着花样来寻乐。有个叫朱勔的投机商人,看到蔡京、童贯受宠,有权有势,就想法巴结、讨好他们。

朱勔通过蔡京、童贯,也知道了宋徽宗的癖好和心思,就千方百计地逢迎宋徽宗。那时,宋徽宗对玩字画、摸古董有些腻了,象牙、牛角、金银、竹藤等雕刻或丝织品,也提不起他的兴趣。朱勔就想:“什么东西能提起皇帝老儿的精神呢?”

朱勔想到了奇花异石。他先试着找了一些珍异花木和花石进献给宋徽宗,宋徽宗一见,果然眉开眼笑,龙心大悦。于是他立即传下命令,在盛产奇花异石的江南名城苏州设立一个专门搜罗花石的机构——苏杭应奉局,由朱勔全权负责。

从此,朱勔便仗着皇帝的金字招牌,招罗了一批差官,专门为宋徽宗搜奇觅胜。他们为非作歹,为所欲为,到处搜刮,弄得东南一带的百姓日夜不宁。只要听说哪个百姓家中有些精巧别致的石块或花木,他们就闯上门去,指手画脚地一吆喝,便贴上黄封条,这就算是进贡皇帝的东西了,并气势汹汹地下令道:“这是皇上喜欢的东西,你们要精心保护,弄坏了就找你们算账!”

不少人就因此被这帮家伙扣上个“大不敬”的罪名,受到盘剥敲诈,甚至落入监牢之中。一些人家竟被闹得倾家荡产,家破人亡。搜刮来的花石,还需要用船只运送到东京。船只不够,朱勔就把那些运粮的船只和商船堵截下来,把船上的货物倒掉,强行要他们为皇上运送花石。

运送花石的船队在江河里来往穿梭,民夫们为运送花石日夜奔忙。人们把这种运送的队伍叫作“花石纲”。一见到“花石纲”,百姓们都吓得赶快退避。因为说不定,就随便把谁也给拉去为皇帝卖命。

花石源源不断地送到都城,宋徽宗越来越高兴,朱勔的官也就越做越大。老百姓把朱勔的应奉局称作“东南小朝廷”。可以想见,朱勔权势有多么的大,他的坑民害人又是如何猖狂了。

其他几个受宠的贼臣,也同样是作恶多端。用不着多说,皇帝荒淫享乐,贼臣横行霸道,这样的朝政,只能是越来越黑暗,越来越腐败了。

正是在这种黑暗、腐败的统治下,方腊和宋江起义相继爆发了。起义沉重地打击了北宋王朝的统治,使这个腐朽的朝廷变得更加摇摇欲坠,虚弱不堪了。

北宋末年,经济文化仍然很发达繁荣,为什么很快就灭亡了?

一个朝代的存亡,不单单是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就能够决定的,更重要的还有国内政治情况是否明朗,以及国内的军事力量是否强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宋朝确实是没什么值得吹的了。近些年对于宋朝在经济方面的成就,很多人开始过分的夸大。宋朝经济好不好,肯定是好的,但是也肯定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好。如果宋朝时期真的是大家想象中的国富民强的状态,首当其冲的,就不应该是有那么多的起义。

在有关农民起义方面,一本《水浒传》就能够很彻底的体现宋朝当时的状况。虽然《水浒传》是演义小说,但是梁山起义的这个事件却是真实发生过的。就单从这一次的起义事件来看,宋朝当时的经济就绝对是好不到哪里去。


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得知,在公元1127年到公元1140年的这段时间,共13年的时间里,仅仅只是建州这一个地方,就曾爆发过四十多次的起义。其中名声最大,时间最长的一次,就是范汝为首的起义军。这一次的起义时间时持续了长达两年之久,参与人数超过了十几万之多。当时的建州最多也就一百多万人,能有这么多的人就参加起义,可见当时的压迫是有多么的严重。

最重要的是,参加起义的一般都是男性,很少会把老人妇女算在内,小孩子就更不用提了。所以这一次的起义事件所参加的男性,差不多占据了建州总男性的一半。


刚刚提到了如果一个国家真的是国富民强的话,是不会有人愿意起义闹事的。大家都吃饱喝足穿暖,谁愿意没事出去送命,干一些一言不合可能就会没命的买卖呢?


但是话说回来,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宋朝繁荣?因为当时宋朝大城市的景色的确是繁荣。这些繁荣的景色,仅限入开封、洛阳、杭州、扬州这样的大城市。就好像我们今天的北上广深,繁不繁荣,繁荣。但是你再看看其他七八线的小城市,绝对差远了。宋朝要命的地方,不仅仅只是贫富差距的问题。更多的,是穷人农民被压迫的十分严重,日子过得比较惨。黄振曾经指出宋朝真实的情况其实是“民穷,兵弱,财匮,士大夫无耻。”就是不单单但是各方面条件不咋地,而且有钱人和官员还非常的不要脸。


宋朝的起义非常的频繁,仅仅是北宋存在的160多年中,发生的农民起义就高达203次,这个数字是在其他的朝代所没有的。因为宋朝对百姓的沉重压榨,所以导致宋朝出现过广泛的杀婴现象,以及杀婴习俗。


“不举子”说的就是生孩子但是不养育的现象。这个情况,一般都是发生在极少数的极端贫困的家庭之中,或者是发生在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之后。总的来说,就是当百姓穷到了一定的程度之下,真的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当时的宋朝没有那么多的战事,毕竟打也不打不过,一般都认怂。也没有什么特别严重,或者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在这种情况下,就能有这样残忍的杀婴习俗,由此可见当时宋朝对百姓们的压榨是有到了何种极致的地步。如果这个时候一旦是要发生战乱以及自然灾害的话,那么百姓将是更加的民不聊生。

总的来说,宋朝为什么国家的财政收入那么高,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国富民强,而是因为压榨百姓压榨的非常的严重,宋徽宗运石头,做园林这都是依靠压榨百姓们得来的。


除了对百姓压迫很大之外,宋朝的政治、军事领域,同样是一塌糊涂。


宋朝有抓壮丁的习惯,会强制兵役劳役,强制百姓们为国家劳动。大家看到的是宋朝会收取“免役费”,但是其实百姓在交了钱之后,仍然是逃不过要服徭役的命运。有钱的交钱都不好使,那么没钱的呢?没钱的,没地的,或者是一些流浪人士,直接会被官府抓走全部收编,进入到军队之中。不仅仅是收编这些壮丁,就连这些壮丁的家人们,也是一样可以一同跟随,这也就是为什么,北宋的军队常年都维持在百万数量,但是战斗力却连人家几万,几十万都打不过的原因了。


而且宋朝实行的兵将分离的管理政策。这么些的士兵,真到正儿八经打仗的时候根本都不知道谁是领头的,谁是将军首领,听谁的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想打胜仗了。


宋代在建国初期,实行的就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意思就是与读书人,文官共同治理天下。一开始是国家有有事,文臣与君子一起商量着来,武将负责征战,但是不参与政治,不掌权。其实这个原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后来经过几代之后,就开始变得什么事情还是皇帝一人独断,文臣的质量也开始下降,变的开始附和君王。至于后来的文臣,不仅仅是待遇好,而且非常的爱钱。


宋代实行的是“益俸制”和“职田制”,想方设法的增加文官们的俸禄,当时的朝廷官员不仅仅是有非常高的薪水,待遇方面也是非常的优越,什么绫罗绸缎啊,什么衣服烟酒糖茶,还有各式各样的补助,补贴,以及职田等等,国家是变着法的给你发补贴。

但是武将的待遇可能就不怎么样了。因为重文轻武的原因,宋朝武将从宋太宗赵光义时期开始,就不再愿意为朝廷卖命了,因为武将连这个仗怎么打,自己说了都不算。远在天边以身赴死,但是这个仗要怎么打,还得听远在京城之内的帝王的命令,不听的话就是违抗皇命,搞不好要杀头的。如果听了的话这个仗就是必败无疑,直接当场可能就得死。所以越到后面,武将就越是贪生怕死,不再为朝廷卖命。


其实北宋跟其他的朝代相比起来,并没有比的朝代的经济发达多少,并没有达到被神话的那个高度。富有的确是富有的,但是哪个朝代还没有富有的时候呢?尤其是北宋末年的时候,这个时候朝廷的富有,都是建立在极大力度的压榨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前提上,所以北宋末年的时候其实国家已经不怎么样了,可以说很穷。


至于快速灭亡的原因,最逃不开的还是因为帝王的昏庸,什么打仗不靠兵法,靠迷信,靠摆阵。临近人家要打进京城的时候,这些大臣们还想着要如何的组织民众,搜刮民众,这样可笑的王朝,覆灭当然很快了。

北宋更加注重经济文化发展,而不对军事不注重所以导致很快的就灭亡了。
北宋灭亡被经济和外交决策两个方面影响。北宋的官员监察系统几乎失控,特别在宋仁宗起用王安石变法后,整个金融系统被各方豪强瓜殆尽,实际上,豪强掌握了金融的支配权后,令早期的经济繁荣变为虚幻表象。而文官集团日益强大,促成了军事外交决策等一系列失误。
三冗的经济问题催生出王安石变法,变法又破坏了君子政治传统,新党处于压倒性优势。

北宋为什么会迅速灭亡,宋徽宗在位都做了哪些事呢?

宋徽宗刚继位的第一年,政治还很清明,经常虚心纳谏。自从蔡京进京之后,一切就都变了样。

蔡京很有才华,很早就中了进士,而且写的一手好字,但是他的为人却让人非常不齿。早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支持变法,推行变法还是卖力。

等到王安石倒台,司马光上台的时候,蔡京又反对变法,并且在五日之内,按照司马光的要求,将所有的新法全部都改了。

等到章惇上台变法时,他又支持变法。如此反复无常,没有任何操守,在当时就被士人所鄙视。

蔡京在哲宗时期被贬杭州。一次,大太监童贯奉徽宗命令,来江南寻找奇珍异宝。蔡京知道徽宗喜欢字画,于是向童贯行贿,将自己的珍藏进贡给徽宗,并且,用重金贿赂徽宗身边的人,让他们都给自己说好话。

就这样,蔡京被徽宗诏进京城,在半年内连升三级,成了宰相。

徽宗的腐败完全是被蔡京给拉下水的。本来徽宗很节俭,不敢浪费。蔡京却引经据典,说节俭的皇帝都太土,皇帝富有四海,就应该浪费一点,这样才能显的比别人强(辽、西夏),别人才不敢小看我们。

徽宗找到了浪费的‘理论依据’,从此开始变得奢靡。

京本人当权时,搜刮民脂民膏,为自己享乐所用。他喜欢吃两样东西,一是鹌鹑羹,二是蟹黄包。他吃一顿鹌鹑羹,要杀三百只鹌鹑。他待客吃一次蟹黄包,要花一千贯钱,这大概相当于五十户人家一年的伙食。

吃一个菜就花那么多钱,在其他方面就可想而知。

蔡京因为太过嚣张,多次被言官弹劾,曾经四度罢相。在罢相期间,接任他的是王黼和李邦彦,这两个宰相简直不成体统。

徽宗和蔡京

王黼和徽宗简直没大没小,两个人嬉笑怒骂没有君臣之分。一次徽宗觉得无聊,王黼怂恿徽宗出宫玩玩,但是皇宫出不去,二人只能爬墙出去。

文章标题: 宋徽宗恢复王安石变法,宋朝攒了很多钱,为什么还灭亡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803.html

[宋徽宗恢复王安石变法,宋朝攒了很多钱,为什么还灭亡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