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怎么去湿寒
在生活中,由于工作和生活等各种原因,我们身体很容易积攒湿气。比如有的人喜欢喝冷饮,吃辛辣的食物,要风度不要温度。再加上我们居住的环境潮湿闷热等。这些不个人生活习惯和个人居住环境都会导致身体中的湿气过重,不仅会危害身体健康,还会影响我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要想有效去湿寒,首先可以多运动。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运动,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增强我们身体的抵抗力,通过运动还可以让湿寒和汗水一起排出体外,运动祛湿寒也是很多年轻人最常用的方法;其次,可以刮痧和拔火罐。要想尽快的去除湿寒,可以通过刮痧加拔火罐的形式,通过刮痧让身体的毛孔增大,而拔火罐可以将湿寒从身体内吸出来,这也是很多上了年纪的人最常采用的办法;最后,可以通过饮食来祛湿寒。在日常的饮食中,多吃一些祛湿寒的食物,比如谷类和粗粮类,或者冬瓜、山药等蔬菜。
一、通过运动祛湿寒。
运动是祛湿寒最科学的方法,也是很多医生推荐的方法,运动不仅能够强身健体,而且还能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将湿寒通过汗水排出体外。所以在生活中如果感觉身体湿寒气重,那么就需要加大运动量了。
二、可以拔火罐。
刮痧和拔火罐也是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祛湿寒的方式,这也是非常见效的方式之一,毕竟是刮痧和拔火罐是我国流传了几千年的去湿气方法。但是拔火罐之后一定要注意不要让身体受寒,以免加重身体寒气。
三、通过饮食祛湿寒。
通过日常饮食来去除身体内的湿寒也是非常常见的祛湿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没有体力去运动,又不愿意采用拔火罐和刮痧的方式,最适合他们的方法就是食疗,通过吃一些谷物之类的食物或者粥,在加上冬瓜和山药等蔬菜汤,也可以有效去除湿寒。
你还有哪些去除湿寒的方法?
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
三伏天已至,还没抓紧时间进行“冬病夏治”的亲们注意了,养生的大好时机正在悄悄流逝,错过就只能等明年了!要知道用好三伏天是可以将深藏体内多年的寒气“逼”出来的!那么怎么判断体内有没有寒气呢?
以下症状是有寒气是表现:手脚冰凉、怕风怕冷;病症以肿胀、疼痛为特征;腹痛、腹泻、分泌物清稀、色白;口干渴,面色青白、舌苔白;背部酸楚不舒;呕吐、咳嗽、吐痰、鼻塞、喷嚏等。
当然这些只是寒气的一些表现,每个人体内都或多或少有寒气,尤其是夏季,特别容易被寒气入侵:长时间使用空调、冷饮冰水等消暑食品、夜晚着凉等。
你知道寒气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吗?常见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风湿免疫系统、肌肉骨骼系统的许多疾病,例如慢支、肺气肿、过敏性鼻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脂肪肝、肩周炎、肿瘤、风湿类风湿等等,大多数都与寒气有关!
三伏天怎么去寒气?
1、吃羊肉
中医认为,大暑天气虽热,但人体容易为暑、湿、邪所侵,营养学家也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不过,“吃伏羊”并非人人适合。热性体质、容易上火、身体容易发“痈疽疔疖”的人,并不适合包括“三伏补”在内的“冬病夏治”,别随意尝试。
2、三伏贴
“三伏贴”是根据中医“天人相应”、“内病外治”、“冬病夏治”的观念,通过中药穴位敷贴,由中药对穴位产生热性刺激,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祛病保健的效果。
贴敷一般适合体弱易感、哮喘、鼻炎、四肢椎体关节疾病、宫寒痛经等,能起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特别是经常咳嗽感冒的易感及寒性病症的人群可以考虑此法。
3、三伏灸
所谓灸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疗法,就是用艾绒等药物在人的体表穴位上灼烫、熏熨以治病的方法。灸法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目的。
虽然天灸疗法简单方便,但在临床应用时也有禁忌。一是病情禁忌:灸能益阳,也能伤阴,所以对阴虚阳亢及邪热内炽的病人,一般不宜用灸或慎用,如咯血吐血、肝阳头痛、中风闭证、高热神昏、抽风,或极度衰竭呈恶病质状态之人,均应慎用灸法;二是部位禁忌:面部穴位不宜直接灸,以免烫伤形成瘢痕,重要脏器部位不宜直接灸,妊娠期小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4、刮痧
刮痧疗法起源于旧石器时代,是中国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在疾病的治疗上,刮痧有着活血化瘀、调整内脏阴阳平衡、疏通人体筋络、排除体内毒素、行气活血等功效。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后最好能喝一大杯温开水以帮助排毒,对刮痧部位要进行适当的保护,不要受凉。
刮痧一般只针对于初期和中期的感冒,有疏风清热、祛风散寒的作用,后期的感冒刮痧的效果要差得多。如果不是发高烧可以尝试刮痧治愈,但刮痧是不能退烧的,一旦发烧,就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迷信刮痧是不行的。
5、吃姜
中医认为,姜是助阳之品,于是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姜含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之功特别是姜具有利胆、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的作用,与蜂蜜合用对肝病恢复有益。
若然常感胃寒、食欲不振,可以经常含服鲜姜片,刺激胃液分泌,促进消化。鲜姜滋润而不伤阴,每天切四五薄片鲜生姜,早上起来饮一杯温开水,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6、拔火罐
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
夏季留罐时间最好控制在10分钟左右。对一些血液疾病患者,例如白血病、血友病患者,不宜拔罐;皮肤过敏,全身枯瘦或皮肤失去弹力者不宜拔罐;某些肿瘤患者也不宜使用,或会促进肿瘤扩散;体质太虚弱的病人和儿童、孕妇等,都不宜拔火罐。对普通人而言,不可在皮肤破损以及骨突的部位拔罐,否则会造成感染等后果。
7、热水泡脚
每晚都用热水泡脚,泡出一身大汗能驱寒。用热水泡脚确实是个养生好方式,但并没有季节上的针对性,全年都适用。须注意,泡脚时间不能太长,大概10-15分钟,后背有热烘烘的感觉即可。
泡脚不能泡到出大汗,中医上认为,汗液由部分津液转化而来,津血同源,出汗太多伤气血,正所谓“大汗亡阳”。因此,夏季泡脚最好用40℃左右的温热水,具体以不出汗为原则。
8、多运动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夏天人体能量消耗大,跑步、打球、爬山等锻炼方式必须量力而行,最好进行一些“低调”的运动,既能起到锻炼效果,又不至于出现不适。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其间注意少量多次地补水。
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剧烈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我觉得去湿寒最好的办法就是泡脚。可以去药店买点中草药,每天泡泡脚,湿气就没了。
可以买点三伏贴 贴贴脚底的涌泉穴 如果第二天起来 脚上粘稠的很 说明身体内湿气重 每天贴贴 对身体好
去湿寒一不要太贪凉,二要多喝温热的水,三多晒太阳。
三伏天怎样养生
我个人的养生之道,就是:多吃青菜,多吃西瓜,多喝茶叶茶,还有,适当的睡午觉
你可以借鉴这个网站的信息:
最佳答案
检举
夏季养生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期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
一年四季中,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人体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
(一)夏季养生基本原则
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温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
1.盛夏防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以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为伤津的关键。津伤后,出现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谢限度就耗伤元气,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2.长夏防湿邪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由于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易阴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湿邪好伤脾阳。脾性喜燥而恶湿。脾阳不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出现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脾气升降失常后,常见水肿形成,眼下呈卧蚕状。
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地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在关节形成的风湿痹症往往反复发作。风湿症常见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的渗出物、湿热带下的分泌物,质粘而腥臭。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对人体适宜的湿度是40%~60%。当气温高于25度时,适宜的相关湿度为30度。
3.保护体内阳气
(1)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
(2)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出现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尤以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3)要防湿邪侵袭。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长夏的饮食原则宜清爽,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居住环境上,切忌潮湿。
(二)夏季养生具体措施
1.精神调养
“冬季要藏”、“夏季要生”。神气充足则人体的机能旺盛而协调,神气涣散则人体的一切机能遭到破坏。火热为夏,内应于心,心主血、藏神。七情过极皆可伤心,致使心神不安。不正常的情志可损伤心的功能。心的功能受到影响,可影响人体的一切机能活动。在这个意义上,夏季养神就显得极为重要。
人的精神活动与心的功能密切相关。怎样使精神饱满呢?
首先,要有好的精神寄托。有了奋斗目标,才能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坎坷,并产生自觉的活动和积极的情感。
其次,时时对自己的性格进行陶冶。要经常注意检查自己的情况,用豁达、微笑对待不称心的人和事,这是应具备的涵养。
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做好了,精神自然会饱满,就会“无厌于日”。
2.饮食调养
夏天必须重视饮食调养。具体方法是:
(1)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蛋白质的摄取量应在平常的基础上增加10%~15%,每天的供给量须达100克左右,以鱼、肉、蛋、奶和豆类中的蛋白质为好。
(2)要补充维生素。夏天,人体维生素需要量比普通标准要高一倍或一倍以上。大剂量维生素B1、B2、C乃至维生素A、E等,对提高耐热能力和体力有一定的作用。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维生素C尤为丰富。维生素B族在粮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量较多。
(3)要补充水和无机盐。水分的补充最好是少量、多次,可使机体排汗减慢,减少人体水分蒸发量。钠的补充,要视出汗多少而定。工作八小时,出汗量不超过4升,每天从食物中摄取18克食盐就可以了。出汗量超过6升,则另需从饮料中补充。钾盐的补充办法是每日二片钾片,另外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
(4)要多吃一些能够清热、利湿的食物。清热的食物宜在盛夏时吃,如西瓜、苦瓜、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绿豆、黄瓜。
(5)还要讲究喝水的学问。饮水莫待口渴时、大渴易过饮。睡前不宜多饮水。用餐时不宜喝水。晨起喝水有助健康。最好喝矿泉水。
3.起居保健
(1)睡眠
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点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经过一上午的学习和工作后,可能有疲劳之感,需要午休做适当的补偿。尤其是老年人,更需要中午休息一下。午睡的时间不宜太长,最好在一小时以内。
饭后不要立即躺卧,应稍活动一下,以利饮食消化。午睡时不要在有穿堂风经过的地方睡,不要伏在桌子上睡,以免压迫胸部,影响呼吸。午睡时最好脱掉外衣,并在腹部盖上毛巾被,以免胃腹部受寒。
(2)夏季的着装
夏季服装以轻、薄、柔软为好。衣料的透气性、吸热性愈好,愈能有效地帮助人体散热,使人穿着舒适而凉爽。夏天宜穿浅色服装,以防射辐射热。
(3)戴帽子
夏季,强烈的阳光照射,会使人体产生一系列不良影响,使皮肤晒黑,可导致白内障、晒伤皮肤、引发皮癌。在强烈的阳光下,至少要戴顶帽子。
(4)盛夏居室的布置
首先,要将多余的或暂时不用的家具搬掉,使居市拥有较宽敞的空间。每天将南北两向的门窗打开,呼吸对流而生的自然风,可使居室满屋生凉透爽。
其次,用淡绿、浅兰、瓦灰、乳白等色彩装饰墙面、天花板、窗帘、沙发套,能让人心理滋生舒适爽凉。
还有,在向阳的外窗户上方装上凉蓬,将烈日直射带来的热量阻之窗外。减少嘈杂的噪音亦是求凉生爽的诀窍
(5)夏天不宜用凉水冲脚
经常用凉水冲脚,脚遇寒,会通过血管传导而引起周身一系列的复杂病理反应,最终导致各种疾病。
(6)吹电风扇的学问
吹风不宜过大,不宜对人直吹,不宜持续固定对身体某个部位吹风,宜吹吹停停。出汗较多时,不要立即在静坐或静卧情况下吹风。
4.运动保健
(1)旅游
夏日旅游的主要目的是消夏避暑。夏季旅游的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首先是二者的气温相对较低,其次是海滨与山区的环境宜人。
去山地旅游有不少好处,主要表现在山地气候的疗养效应和山地环境中的某些长寿因素两方面。草木散发出的芳香性挥发性物质,有一定杀菌作用。山地阴离子富集,空气清新,呼吸这样的空气,可镇定情绪,预防哮喘发作,还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此外,山上气温、气压较低,风速较大,太阳辐射、尤其紫外线含量充沛,有助于钙、磷代谢和机体免疫力的提高。山区壮阔的自然景观,更令人心旷神怡。
(2)游泳
游泳既锻炼了身体,又可祛暑消夏。游泳对人们的好处很多。
(3)玩健身球。
(4)钓鱼。
(5)做做空气浴。
5.药物保健
(1)要益气生津。吃一点能够补益阳气和津液的药物,但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温热之品,比如五味子、玉竹、冬虫、夏草、酸枣仁、鸽肉、黑豆、木耳、松子。
(2)应健脾和胃。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长夏时最易受到损害,故应常吃一些健脾和胃的药物和食物,比如白扁豆、糯米、太子参、白术、甘草。
(3)“冬病夏治”。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最显著。从小暑至立秋,称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春夏养阳”,此时予以治疗,可以使患者的阳气充实,增强抗病能力。
6.防病保健
夏令酷热多雨,不管是热邪还是湿邪,皆能伤人致病。
(1)不要忽略了感冒。夏日感冒,称之为“热伤风”。常见症状是流涕、鼻塞、打喷嚏,甚至于发热同时又汗流浃背,还有的恶心、呕吐、腹泻。此种感冒常不能迅速恢复健康,尤其是老年人与儿童,易转化其他病。
(2)谨防疰病。疰夏,又叫苦夏,是夏季常发生的一种病症。主要是有些人对气候的变化适应能力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夏季炎热、潮湿的气候。这时大脑和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心肺的功能降低,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减少,食物不能很好的消化和吸收。体质虚弱、易患疰夏之人,在秋冬之季可服用一些补肺、健脾、益气之品。
(3)中暑的防治。中暑,俗称发痧,是炎夏易发的疾病。在临床上,中暑由于产生原因不同,所患症状也差异很大,可分为下列四型:一是中暑高热,亦叫热射病。主要是体温不能发散引起,为中暑中最严重者;二是中暑衰竭,亦叫热衰竭。主要是因大量出汗而引起;三是中暑痉挛,亦叫热痉挛。主要是由于过热,大量出汗,体内过多地丢失盐份而引起肌肉痉挛,常与热蟀竭同时出现。上述类型,只要一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感觉的话,就应暂停工作,立即移至阴凉处,解开衣服,头部冷敷或冷水擦澡,多喝些淡盐水或清凉饮料。
(4)汗斑的防治。
(5)痱子的防治。
(6)疖子的防治。
(7)蔬菜日光皮炎的防治。此病是由于短期内进食大量的某种蔬菜,如油菜、笕菜或野生的紫云英、灰菜等,加上日光暴晒过度所引起的。这些蔬菜和野生蔬菜中有一种游离物质,随食入的蔬菜增多而产生蓄积。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来,意味着即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温防暑,如何开始跟着节气养生治未病的行程,此时三伏天的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2021年的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9日(农历六月初八)——7月28日(农历六月十七)
中伏:7月29日(农历六月十八)——8月7日(农历六月二十七)
末伏:8月8日(农历六月二十八)——8月17日(农历七月初八)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贴伏贴!
还有一种养生加治疗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贴伏贴。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由于现代人狂吹空调、狂吃冷饮,因此多阳虚体质。而贴伏贴刚好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种人体自保本能反映。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针对空调病,养生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目的是发汗。
2、在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红疙瘩,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如果条件许可,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只要汗一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6、刮痧、按摩、拔罐。
总之,面对空调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记住,你的第一选择不是输液。而是通过自然疗法去处理。
■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友情提示:
三伏天,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是一个考验,希望网友们能及早做出应对预案。顺利度过苦夏。
三伏天该如何养生?
食物清淡:“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饮食上,要清淡一些,可以喝点绿豆汤等,不适合吃太油腻的食物。另外,还可以吃苦瓜等苦味食物。
不要贪凉:“喝冷饮吃冰冻食物,是很多人对付三伏天的绝招,殊不知,在大热天吃冷食,会大量消耗身体中的阳气,从而导致阴阳失调,反而更易伤身”。如果本身脾虚的患者,其身体有内热,再食用冰冷食物,会加重其体虚的症状。假如激烈运动后,有些人会一口气喝下冷饮,这样容易因人体局部温度突然降低,从而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而造成中暑。
温度适宜:夏季,人体会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如果从高热的环境下,突然进入空调屋内或长期待在空调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毛孔突然关闭,这样很容易得“空调病”。环境温度在24℃~27℃是人体最适宜的,而且最好不要对着空调出风口直接吹风。
以静制动:对于一些热爱运动的市民,三伏天最好选择在每天的6时~8时、17时~19时进行锻炼,避开暑时不易中暑。此外,切勿在密不透风的室内进行运动,最好选择在户外运动,但每次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每运动20分钟左右就应休息一次。如果恰逢连日的“桑拿天”,最好暂停运动,以免诱发疾病。此外,在阳光最强烈的11时~16时,没有大事尽量减少外出。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三伏天养生首要注意不要贪凉,空调房里紧着吹,冷饮冰棍紧着吃是最要不得的。
三伏天怎样养生?
■三伏天如何养生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贴伏贴!
还有一种养生加治疗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贴伏贴。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由于现代人狂吹空调、狂吃冷饮,因此多阳虚体质。而贴伏贴刚好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种人体自保本能反映。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针对空调病,养生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目的是发汗。
2、在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红疙瘩,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如果条件许可,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只要汗一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6、刮痧、按摩、拔罐。
总之,面对空调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记住,你的第一选择不是输液。而是通过自然疗法去处理。
■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友情提示:
三伏天,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是一个考验,希望网友们能及早做出应对预案。顺利度过苦夏。
小暑过,三伏至。“三伏”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之中气温最热,同时也是天气潮湿闷热的时候。这时候人们除了感觉到不舒服,容易困倦乏力、食欲下降等,人体抵抗力也会下降。
三伏天如何安然度“伏”,那是有讲究的,同时如何利用好三伏天进行调养,为后续抵抗寒冬腊月打好基础,就让小固为大家说说三伏天养生吧。
1. 切忌贪凉,顺应自然
中医养生讲究的原则之一就是顺应自然,夏季切勿贪凉,不要因为怕热怕出汗而长时间躲在空调房里,要多出去走走呼吸新鲜空气。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要适当,保持26℃以上,节能又健康。不加节制的喝冷饮不但消不了暑气,反而会伤了脾胃。
2. 饮食清淡,消暑生津
在《内经》中就提到了:“用热远热,食亦同法。”意思是,天气炎热时应避免用辛辣温热、大补的食物。要注意清淡解暑,多吃蔬菜水果。天气酷热出汗多,容易伤津耗气,益气养津的食物也不能少,比如百合、大枣、山药等。
建议:平时吃饭可以搭配山药无花果骨头汤,清甜可口,益胃止渴;午后也可以喝一碗百合莲子木瓜糖水,可以消暑生津。
3. 适当运动,排毒养阳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天适当的运动锻炼,让身体出出汗,更有利于排出身体的毒素和阳气的舒展。但是锻炼也得讲究轻缓,切忌以出汗多论英雄,汗出多了也会伤及人体津液,阳气也随着出汗就排泄了,因此运动要适度。
建议:锻炼的时间尽量选择清晨或者黄昏时分,天气不太热的时候。
4. 三伏天灸,驱寒补虚
三伏天,除了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同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这时候人体内的血管处于扩张的状态,肌肤腠理开泄,敷以辛温、逐痰、走窜、通经平喘的中药,可以提高药物效能,达到温阳补虚,驱散体内寒邪,使肺气升降正常,温补脾肾,增强机体免疫力等,这就是三伏天灸。
建议:冬天常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的人,经常咳嗽感冒、免疫力低下、过敏等人群都可以考虑三伏天灸,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做天灸,确保疗效和安全。
5. 静心养性,安然过“伏”
《黄帝内经》就明确指出:“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不要对夏天的炎热感到厌恶,情绪要平和不要发怒,使气色焕发光彩,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得到宣畅,就像把愉快的心情表现在外一样,这就是夏天的养生之道。
建议:这一点在最炎热的三伏天尤为适用,所以大家要尽量保持乐观平和、正面思维。
文章标题: 马上又到三伏天了,对于身上经常酸痛、抵抗力弱的老年人,有什么好的办法推荐给他们,让他们冬病夏治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