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太子胤礽从册立开始就是为了稳定政权,是否曾替他考虑未来

时间: 2022-07-01 15:00:0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7次

太子胤礽从册立开始就是为了稳定政权,是否曾替他考虑未来

大清第一位太子胤礽的一生都是什么样的?他的结局如何?

康熙对太子胤礽曾寄予厚望,很早就启动了的精心培育方案,遍请满汉有真才实学的官员成为他的教师,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品德端正的张英、杨斌、李光地等等大儒都在其列,康熙帝本人也事必躬亲,在闲暇之余,亲身向太子传授治国安邦之道;太子胤礽一度也不负众望,他天资聪颖,能触类旁通,进步快,成果惊人,康熙帝甚为喜欢,一度也博得满朝文武的称誉;但后来还是废黜了他的太子职位,那么太子胤礽被废的真实缘由是什么呢?

1.确立太子位置过早,幼当心灵不能承载太子头衔之重,养成了自私,蛮横、冷漠、唯我独尊的作派。

康熙二十九年,康熙帝御驾亲征漠北噶尔丹部,劳师远征,持续奔走,昼夜劳累,在两军相遇,交兵正酣之际,康熙帝病倒了;需求回京治疗,途中传旨要胤礽前来迎驾;可在京城养尊处优的胤礽看到形容憔悴的病重父皇,没有半点悲戚、伤感之情,使康熙顿感绝望,以忘对此事耿耿于怀,对太子产生了恶感。

2.太子树立班底太早,对康熙帝位构成潜在要挟,太子胤礽不自知,让康熙有不平安感。

太子名誉日益壮大的过程中,参与了诸多军国大事的商议,见风使舵的阿谀阿谀之徒常常盘绕在太子胤礽左右,竭力巴结、讨好太子,希冀太子坐北朝南时能有新的依托,康熙对太子有过暗示,希望他警惕;而胤礽没有引以为戒,还对溜须拍马者加以翼护,严重违反了“君子不党”的储君祖德,久而久之太子构成了权力集团;康熙三十六年再征噶尔丹部,回京后对太子的权力集团予以了坚决打击;但太子胤礽的优秀品德曾经失去,惹起了朝廷官员的不满,康熙帝开端冷淡他。

3.太子胤礽的位置开端动摇了,其它阿哥开端乘人之危,制造和散部太子胤礽的风言风语,这样,康熙帝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逐步加深,加之朝中大臣的火上浇油,太子的位置已处摇摇欲坠中,岌岌可危!此时胤礽忽然发作了辱骂、殴打教师徐元梦的事,更有甚者勇于截流皇帝贡品,而且带外间女子进入内宫淫乱;至此,任为储君的应有的德性简直丧失殆尽。

4.索额图再来个最后一击。作为太子党的主干,索额图是领侍卫内大臣,活动在皇帝身边,本应忠实康熙;但索额图为个人利益,早与胤礽结成联盟,经常在一同“谈论国事、结党妄为”,被康熙拘禁囚死,作为太子党的总后台倒了,废黜太子是顺理成章,轻而易举的事。

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2个儿子,也是康熙皇帝的原配皇后赫舍里氏所生。他一出生母亲就难产而死,所以康熙对这个儿子非常疼爱。胤礽出生不久就将其立为了太子,从小胤礽是在康熙身边长大的。可是由于胤礽太想当皇上,就被朝中的各种势力所怂恿,做出了一些大逆不道的事情,康熙非常伤心就将其废为庶人,圈禁在家里,胤礽就这样在自己的府邸中死去。
他的一生是比较辉煌的,他非常的聪明,学习速度很快,康熙帝也很喜欢他,但是结局不太好,被人陷害,最终被废除了太子之位。
刚开始被自己的父亲寄予厚望,而且也受到了名师的指点。康熙也会随时教导他。结局不是很好,因为他最终被废黜了。

康熙二次立胤礽为太子,都是出于什么考虑?

对清朝皇帝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康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皇帝。他从及其年幼的时候就因为顺治的突然离世而匆匆忙忙登上了皇位。此后虽然因为太年幼的原因,没有处理政事,但等到他年满14岁的时候,他的祖母将掌权还给了自己的孙子,此后康熙顺利亲政。虽然年纪轻轻就开始掌权,但当时的康熙所面临的局势是非常严峻的。

第一,当时的朝政由权臣鳌拜把持,鳌拜我们都比较熟悉了,看过描写那段时期影视剧的观众应该都知道这个名字,鳌拜可谓是权势滔天,炙手可热;第二,当时前朝时皇帝派遣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收复之后,郑成功及其后人和他的势力便留在了台湾,到康熙时期,政权在台湾影响力还是很大。此外,在继位的十多年里,还相继发生了三藩之乱和沙俄入寇这种大事,我们可以说,在康熙执政经验还不丰富、手段还不够狠炼之时,这些事情对他来说都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和磨砺。

而康熙就是在这一阶段成婚的,他的妻子就是有名的赫舍里皇后。清代和明代不一样,前朝皇帝的妻子大多是从小户人家选出来的,而清代则恰恰相反,皇帝结发妻子都是从高门大户选出来的,赫舍里皇后也不例外,她是索尼的孙女。索尼又是谁呢?他则是顺治留给自己继承人的顾命大臣。

由各方拍板定下的婚姻,两个人似乎也没有感情基础,外人所认为的一场政治婚姻,但对康熙来说,这并不仅仅是表面这样。赫舍里皇后比丈夫小两岁,成婚时年纪非常小,可以说,在康熙最困难的那十几年里,是赫舍里陪伴在他左右,给予他精神和其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康熙和自己的这位结发妻子,感情非常非常深厚,非常人可比。这也是为什么,康熙有过三任皇后,但却只有赫舍里皇后册谥礼的缘故。

然而赫舍里皇后在生下儿子胤礽后难产离世,对于自己和发妻的孩子,康熙自然爱屋及乌,对儿子照顾周到,这是康熙册封胤礽为太子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层原因是,胤礽作为索尼的外孙,自然能得索尼一派势力的相助,对他以后继承大统非常有帮助;此外,由于赫舍里皇后已经离世,太子一旦继位,就不会有太后干政这件事的出现。而且胤礽乃是康熙名正言顺的嫡子,他成为太子,是对嫡长子继承制的有力维护。

尽管康熙考虑周全,但他没料到的是,过早册立太子,使得胤礽逐渐失去了对皇位继承的警惕性,也使得他过早成为了自己其他兄弟的眼中钉,最后胤礽被二废二立,再也没有复位,一直被幽禁看管,直到老死在深宫里。

出于当时朝廷政治的考虑以及当时局势的发展
我觉得是出于疼爱的考虑。他疼爱太子,所以想让他当皇上。
古代讲究正统,胤礽是康熙的嫡长子,是正统血脉,另外康熙对胤礽的生母有愧疚之情,所以对胤礽比较偏爱。

康熙为什么立胤礽为太子?胤礽那么昏庸,康熙是明君,怎么会如此的糊涂

主要的,是对赫舍里的感情。胤礽的母亲赫舍里是康熙的i第一个皇后,康熙年少孤立时,孝庄太皇太后与大臣索尼结亲,赫舍里是索尼的孙女,索额图的侄女。可以说赫舍里是康熙的患难夫妻,结发少妻,在康熙最需要支持的时候,站在了康熙这边。赫舍里难产而死,这是对赫舍里的补偿。
其次,胤礽少年时曾得天花而不死,已经对这种病免疫了。古时候没有对天花有效的治疗方法,死亡率很高,据说顺治帝就是死于天花,康熙被选为帝,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幼年得天花而不死。所以选胤礽为太子,有健康上的原因。
值得补充的是:满人之前不立太子,康熙帝是临时被选出来的,太子是国之根本,没有太子,每次帝王临死时,都会发生很多冲突,甚至有亡国灭种的风险,康熙帝吸取汉族王朝的经验和教训,开始立太子,这也是清朝第一次立太子,当然,立了太子也有很多弊端,太子二次被废之后,康熙帝不再立太子,而是采用秘密立储来代替。
还有,立太子的时候胤礽只有一岁,还看不出他是不是昏庸。也无所谓因此而推断康熙在此的糊涂与不糊涂。
据史料记载,胤礽年少时并不昏庸,他是康熙帝手把手教大的,11岁能通满汉蒙三语,少年时也是文武双全,在阿哥中也是杰出的。不要只是看电视就得出他昏庸的结论。
因为胤礽的娘是皇后and他姥爷是索额图 康熙的皇后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爱屋及乌。

清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日巳时,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的申时去世,终年二十二岁,谥号“仁孝皇后”。帝后感情甚笃,康熙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的重任,“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
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初三日,康熙帝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十二月十三日,于太和殿举行册典,授胤礽皇太子册、宝,正位东宫,十四日正式颁诏 胤礽的东宫:毓庆宫
天下;十二月,授胤礽外祖父噶布喇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以建储,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全部建储仪式至此结束;二月,仁孝皇后地宫兴工。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康熙行仁孝皇后三周年祭日致祭礼;九月,康熙往阅仁孝皇后山陵。   
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胤礽出痘。痘疮又名天花,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门奏章俱送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康熙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足以看出。
原因】:
①嫡子的血统出身符合立太子的基本条件
②时值三藩平定的关键时期,册立太子能够最大程度上稳定军民人心
③对于元后赫舍里氏和早殇嫡长子承祜的怀念和移情

【一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 戊子)
①时间:
•九月初四•上行猎至布尔哈苏台驻地,齐集诸臣,命皇太子跪地,垂泪训斥,命将胤礽即行拘执,俟回京废斥。将党羽六人正法,四人发配。
•九月十八•遣官以废皇太子事告祭天地、宗庙、社稷,上亲为祭文。是日,幽胤礽于咸安宫。
•九月廿四•以废太子事昭告全国。
②原因:
·源头:康熙二十九年七月,皇太子临父病无戚容。
·导火索:九月初四,十八阿哥胤衸卒,皇太子无戚容。
·进一步刺激:返京途中的“帐殿夜警”事件
·根本原因:皇帝与储君权力的矛盾
·其他原因:太子骄奢、逾制等
【二废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 壬辰)
①时间
•九月三十•皇太子胤礽再次被废。是日,上自热河返京,驻畅春园。
•十月十九•将胤礽禁锢于咸安宫。
•十一月十六•以再废皇太子事祭告天地、宗庙、社稷。
•十一月廿八•以再废皇太子事诏告全国。
②原因:
·导火索:托合齐会饮案
·根本原因:皇帝与储君的矛盾仍未能调和
·罗列理由:1)自释放之日,乖戾之心,即行显露;2)数年以来,狂易之疾,仍然未除;3)是非莫辨,大失人心;4)秉性凶残,与恶劣小人结党。
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当时皇后赫舍里氏难产,即将离开人世,所以立其子为太子,以此宽慰;二是胤礽生母赫舍里氏的父亲索额图,是当时清朝必须要用的人才,靠这个举动拉拢人心。
康熙的皇后是仁孝皇后赫舍里氏,爱屋及乌。

清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三日巳时,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生母皇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的申时去世,终年二十二岁,谥号“仁孝皇后”。帝后感情甚笃,康熙万分悲痛,隆重治丧后亲自承担起抚养皇后遗孤的重任,“胤礽乃皇后所生,朕煦妪爱惜”。
康熙十四年(1675),六月初三日,康熙帝谕礼部择吉日举行册封大典;十二月十三日,于太和殿举行册典,授胤礽皇太子册、宝,正位东宫,十四日正式颁诏 胤礽的东宫:毓庆宫
天下;十二月,授胤礽外祖父噶布喇为一等公,世袭罔替。   
康熙十五年(1676)正月,以建储,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号,全部建储仪式至此结束;二月,仁孝皇后地宫兴工。   
康熙十六年(1677),五月,康熙行仁孝皇后三周年祭日致祭礼;九月,康熙往阅仁孝皇后山陵。   
康熙十七年(1678)十一月,胤礽出痘。痘疮又名天花,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急性发疹性疾病,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一旦出痘便使人无比恐慌。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日止,各部院衙门奏章俱送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康熙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足以看出。

太子胤礽绝非昏庸之辈,哪件事造成他和继位无缘?

导读: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个公开册立的皇太子,康熙皇帝事实上的嫡长子——爱新觉罗·胤礽,在清朝的存在感绝对不亚于任何一位帝王。康熙皇帝对胤礽两度废立的过程,让后世充满了疑惑。

康熙十四年,正值“三藩之乱”的关键时刻,康熙皇帝将刚满周岁的嫡子胤礽公开册立为皇太子,由此开启了胤礽长达三十三年的太子生涯;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以数项罪行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由此开启了长达十数年的“九子夺嫡”事件;胤礽在康熙朝的荣辱升降,几乎验证了康熙皇帝一生的心路历程,鲜明的演绎了封建皇权社会“储君”和“皇权”之间的固有矛盾。

在《雍正王朝》的演绎中,太子胤礽乃系卖官鬻爵、践踏国法、威胁皇权乃至荒淫无道的无能昏庸形象,太子之位被废乃系必然结果。那么,在清朝历史上,这位身居太子之位长达30多年的皇子,果真如此吗?


爱新觉罗·胤礽,乃系康熙皇帝原配嫡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第二子,按照出生顺序,乃系康熙皇帝第七子,但因康熙帝前六子有五子早夭,胤礽便成为了康熙皇帝事实上的嫡长子,序齿皇子中的第二子。

在入关已经30多年的康熙十三年,清朝统治阶层被中原地区的传统思想深深同化,爱新觉罗·胤礽拥有的嫡长子身份,绝对是地位显赫的所在。再加上康熙皇帝和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特殊感情,可以明确的是,康熙皇帝和其嫡长子胤礽之间的感情,远非其他皇子能够比拟。

我们以两个具体事例,来说明一下康熙皇帝和胤礽之间的“父子情深”。

1、康熙十七年,5岁的胤礽不幸患上了当时的不治之症——天花。出于爱子心切,康熙帝下旨从当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各部院衙门的奏章全部送到内阁,自己则全心全意看护在儿子身边,陪伴太子度过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康熙帝还特地祭扫了方泽、太庙、社稷等,并向天下臣民宣示这一喜讯。


要注意,康熙十七年政治清廷平定“三藩之乱”

的第三阶段,也就是最为关键的最后阶段。在此关键时刻,康熙皇帝能够在大清王朝危急存亡之际,将国事交付内阁,自己则潜心照顾患病的爱子,足以证明康熙皇帝对胤礽的特殊关爱。

2、在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期间,和奉命监国的太子胤礽之间有着诸多请安奏折和朱批谕旨往来,我们选取两份,予以说明。

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在对噶尔丹的作战取得了绝对性胜利,噶尔丹兵败被杀。康熙皇帝欣喜若狂,立即将此消息告知留守京城的太子胤礽。

《康熙朝起居注》记载了这份谕旨:

朕之心事了结,业已报仇。儿皇太子,未知尔如何腾欢?


如此言辞,宛若一对荣辱与共、生死相依的“苦命父子”。在取得战争胜利以后,已经44岁的中年父亲,对23岁的儿子发出如此绝非帝王之口的欣喜言辞,说明康熙皇帝和太子胤礽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更表明了康熙皇帝对胤礽的宠溺之情。

除此之外,在康熙三十五年,康熙皇帝对胤礽发出数道谕旨以后,胤礽都没有回复,康熙皇帝竟然对其“撒起娇来”:“朕因遥远恐皇太子惦念,故将朕等于此处妥善而行之情由,反复缮写遣之,为何与朕无一复信,缮写如此多之书信亦有毫不辛劳之理乎?嗣后朕不再多写矣。”

啥意思?

我怕你想我,才一再给你写信,你却一封都不回复。你再这样,我就不写了啊!

这非但不是父子之间的对话,更不是君臣之间的言辞,倒像是热恋中的男女朋友,康熙皇帝对爱子的宠溺,可见一斑。


那么,太子胤礽在被康熙皇帝如此宠溺之下,到底有着怎样的监国表现呢?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记载了康熙皇帝在亲征过程中,对奉命监国之太子胤礽的表现,予以了赞许:

尔在宫稳坐泰山理事,故朕在外放心无事,多日悠闲,此可轻易得想乎?朕之恩福盖由行善而致也。朕在此无不告知众人。尔如此孝顺父亲,诸事挂念在心,朕亦祝尔长寿无疆,子孙同尔一样孝顺,亦如此恭敬尔。尔诸事稔知恭敬,故写信寄之。

由此来看,在康熙皇帝眼中,胤礽不单是一个恭敬孝顺的好孩子,更是一个“稳坐理事”,能够让康熙皇帝“多日悠闲”的优秀皇位继承人。

清初法国传教士白晋,在其所著的《康熙帝传》中,也对这位皇太子有过相关评价:

此刻已23岁的皇太子,他那英俊端正的仪表在北京宫廷里同年龄的皇族中是最完美无缺的。他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皇太子,已至在皇族中,在宫廷中没有一个人不称赞他,都相信有朝一日,他像他父亲一样,成为中华帝国前所未有的伟大皇帝之一。


太子胤礽23岁的时候,也就是康熙三十六年左右,此时年轻英俊的胤礽能够被一个外国传教士如此夸赞,可见当时的胤礽绝非等闲。

另外,在《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中,有一句话,也足以证明最初阶段的胤礽绝非昏庸无能之辈:

太子通满、汉文字,娴骑射,从上行幸,赓咏斐然。“赓咏斐然”四个字,用来评价康熙三十六年之前的太子胤礽,至允至当!

那么,和康熙皇帝父子感情如此深厚,政绩斐然、才能卓著的太子胤礽为何会在康熙四十七年,在康熙皇帝心中的地位急转直下,乃至被直接废黜了太子之位呢?

我们先来看下康熙皇帝在康熙四十七年,废黜胤礽太子之位时,做出的说明。

《清史稿·列传七·诸王六》有载:

九月乙亥,次布尔哈苏台,召太子,集诸王大臣谕曰:允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肆恶虐众,暴戾淫乱,朕包容二十年矣。乃其恶愈张,僇辱廷臣,专擅威权,鸠聚党与,窥伺朕躬起居动作。


这里,需要对其中“朕包容二十年矣”这句话做出具体说明:康熙四十七年的20年前,即为康熙二十七年,乃系康熙皇帝首次御驾亲征噶尔丹期间。那么,在康熙二十七年,又发生了什么呢?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一百八十五》有载:

此地日中甚热、夜间甚凉。寒燠不常。兼以大风时至、地方潮湿。圣体益觉违和、此间难于调摄。恳祈皇上即日回銮、以养圣躬。上犹未允。诸大臣侍卫等、于行宫前长跪不起、再三恳请。上曰、此地寒燠不常、似难调摄。尔等谆谆叩请、朕暂且回銮。日间甚热、每日日落后、徐行二三十里可耳。

也就是说,康熙二十七年,康熙皇帝御驾亲征噶尔丹的时候,因为“日中甚热、夜间甚凉”等等恶劣天气影响,患上了即为严重的疾病。以至于到了“朕躬抱疾、实难支撑”的地步。康熙皇帝的这次患病,甚至直接影响了首次亲征噶尔丹的结果,康熙皇帝在做出撤兵说明的时候,直接说道:不获亲灭此贼、甚为可恨,原因就是自己的“圣体违和”。


在患病以后,思子心切的康熙皇帝命令皇三子胤祉陪同太子胤礽前来侍疾,可是胤礽是怎么做的呢?

《清实录·康熙朝实录·卷之一百四十七》有载:

先是、上以圣体甚觉违和、命皇太子允礽、皇三子允祉、驰驿前迎。是日、允礽、允祉、至行宫请安。见圣体未宁、天颜清减。略无忧戚之意、见于词色。上以允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心甚不怿。令即先回京师。

康熙皇帝病情如此严重,和自己“父子情深”,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太子胤礽竟然“略无忧戚之意、见于词色”,这让康熙皇帝非常的寒心。以至于在20年后,刚满七岁的皇十八子胤祄患了急性病,太子却无动于衷的时候,康熙皇帝又想起了这段令自己非常寒心的往事。

也就是说,早在康熙二十七年,太子胤礽被废的20年前,康熙皇帝就已经认定了胤礽“绝无忠爱君父之念”,只不过在康熙四十七年集中表现出了不满。


也正是因为这件在胤礽看来,只能算作是小事的“无忧戚之意”,却在康熙皇帝心中埋下了一根扎心的刺,时时隐隐作痛。康熙四十七年,在胤礽接连犯下“窥伺朕躬起居动作”、“殴挞王公诸臣”、“遣使邀截蒙古贡使”、“纵容乳母之夫”,尤其是“皇十八子抱病,诸臣以朕年高,无不为朕忧,允礽乃亲兄,绝无友爱之意”

以后,康熙皇帝对太子胤礽失望透顶。但在康熙皇帝对其训斥的时候,胤礽竟然“忿然发怒,每夜逼近布城,裂缝窃视”,成功的被康熙皇帝认定为了意图不轨、欲为索额图复仇的“威逼朕躬”大罪。

也就是在此次,康熙皇帝对胤礽做出“朕所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付此人”的评价,就是胤礽的终极命运所在。

说到底,胤礽的被废,乃系储位和皇位之间越来越不可调和之矛盾的集中爆发,乃系封建皇权至高无上的必然结果。随着太子所享有的尊荣与皇帝越来越接近、权势越来越大,康熙心理上的不快和权威所受到的侵蚀感也越来越强。皇帝和太子在感情上是父子,而在政治上则是两个不同的权力和权威中心。如此巨大的矛盾之下,面对掌握绝对权力的康熙皇帝,太子胤礽就只能有一个结果,那就是废黜太子之位,圈禁咸安宫,非死不得出。

太子胤礽被废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康熙的爱子

胤礽(雍正帝即位后,将其名改为允礽)是玄烨两次立废的太子。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诞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康熙的元配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年仅21岁。康熙帝与皇后感情甚笃,因此万分悲痛。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胤礽被立为太子时,不满两岁。胤礽为嫡长子,在皇子中排行第二。

皇太子,皇位的继承人,在宫廷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有特殊地位,胤礽在还没懂事时,便开始享受周围人的谦恭尊敬。他是在人们的一片恭维声中成长起来的。这种生活环境自然而然地使他产生了唯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对他以后的为人处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胤礽在少年时代,命途还比较顺利。玄烨给他选配了最好的老师,并常常亲自教他写字读书。由于受到良好的教育,胤礽不但很快地通晓满汉文字,而且像其父亲一样娴于骑射,能左右开弓。这一点很让玄烨满意。

初次被废

当胤礽脱离了孩童时代以后,他与其父亲玄烨之间的关系便发生了变化。渐渐地,玄烨对他的品行开始不满。这种不满最初是来自胤礽的不孝。

康熙二十九年(1690)七月,为剿灭噶尔丹势力,玄烨从北京出发,拟驻于前线近地指挥作战。不料,到博洛和屯后,玄烨于二十二日夜突患重感冒,一夜高烧,未能成寐。经众臣和侍卫恳请,玄烨决定“回銮”,召皇太子和皇三子驰驿前迎。

胤礽虽按时赶到了博洛和屯玄烨下榻处,但表情上一点也没有因父皇病重的忧急,甚至连问候的话也懒得多说一句。这使玄烨十分不快。由此,玄烨看到了:胤礽心中只有自已,对他人太冷漠无情,对长辈缺乏孝心。

在以后的日子里,胤礽同玄烨的冲突也时有发生,其中主要原因是:胤礽权势的增长使玄烨感到了一种威胁。

胤礽成年以后,玄烨有意令其参与政事,得到锻炼。可是胤礽参政之后,一些势力的朝官大臣便聚集到了胤礽左右,献媚讨好,出谋划策。久而久之,胤礽身边便形成了稳定的帮派,人称太子党。这些人聚在一起,有时能出些对朝政有利的主意,有时则单纯为提高主人地位而伤害他人。伤害别人倒也罢了,但有时竟危及到了皇帝的利益。比如,为了让胤礽能像皇帝一样至尊,他们唆使胤礽穿用一律都用黄色,这是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一种特权。再如,康熙三十三年(1694)三月,玄烨率诸皇子到奉先殿祭祀。按礼仪,只有皇帝才能在槛内拜褥,可礼部竟然把玄烨和胤礽一起安排到了槛内。这件事给玄烨的感觉是,胤礽在朝廷中的势力太大了,已经到了与他分庭抗礼的程度,使他产生了一种威胁感。

不过,这时候玄烨还没有过分地怪罪胤礽,他把这一切都看作是胤礽周围人出谋划策使然。对胤礽本人,他还是信任的。康熙三十五年(1696),玄烨率军亲征噶尔丹时,便令胤礽坐镇京师,处理各部院奏章等事务。第二年,玄烨出兵宁夏时,又命胤礽留守。

胤礽同玄烨的矛盾爆发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这一年,玄烨巡幸塞外,命胤礽以及皇长子胤禔、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禄、皇十七子胤礼、皇十八子胤祄随驾。行进途中,皇十八子胤祄突然得了重病,御医通过各种方法也没有控制住病情。眼见胤祄一天不如一天,玄烨心急如焚。按理,已经成年的35岁的胤礽作为皇太子应该为年已55岁的父皇分忧。可是胤礽像没事儿似的,整天忙着和那些年幼的弟弟们游玩。玄烨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很是生气。

一天,玄烨派人将正在山上玩兴正浓的胤礽召了回来。训斥道:“你身为太子,对营中发生的这些事怎么都视而不见,置若罔闻?你弟弟病这么重,你怎么就不关心关心?你还有点心肝没有?”胤礽在玩得高兴时被召回,心里本来有一点不愉快,听了父皇的话,就更有想法了,他想说:哼!还提什么太子呢,我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什么事让我负责过?但他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顺着刚才的话题嚷道:“我着急有什么用?我又不会开方拿药,我坐在他身边,他病就能好吗?”玄烨没有想到允初敢这么顶撞他,心里越发生气了,高声喝道:“你这么无情无义,能继承祖宗弘业吗?你还想不想当太子了?”

胤礽是在其父皇的一阵痛骂声中走出帐篷的。在往回走的路上,他心里翻江倒海。他意识到不该那么冲动,说那些不该说的话。他知道,父皇对他一直是非常关心的,在他的身上,注入了许多心血。父皇虽然把权力看得重了一些,但对他还是信任的。他为伤了父皇的心而后悔。他越想这些事越感到难过。想到最后,竟产生了一种担心:担心父皇一怒之下会做出废黜他为太子的决定来。以致最后,他竟生出了去父皇营帐观望的想法。这样,有几天晚上睡觉前他都到其父皇的帐篷外,观望一下,看看父皇是不是在写关于废黜他的诏书

可是,胤礽没有想到,他这一无恶意的举动被人利用了。那些早就对他当太子有嫉妒心的皇兄皇弟们,见他和父皇闹翻,恨不得早一天将他废黜,自己也好有个竞争皇太子的机会。于是,窥测胤礽,造谣生事。现在,见胤礽几乎天天晚上都到父皇的帐前观望,便有了攻击胤礽的口实。这样,胤礽图谋不轨、欲暗刺父皇的罪名,便被人捏造到了玄烨那里。

玄烨平生最不能容忍的事就是“弑逆”。特别听到自己栽培了30多年的太子竟要做这种大逆不道之事的时候,一时勃然大怒。本来,胤礽对胤祄的冷漠已经使他联想到18年前胤礽对他的冷漠,正考虑这位无情不孝的胤礽是否还能做太子的问题,现在又听说胤礽要谋害自己,盛怒之下,当即宣布废除太子。回到北京后,胤礽被幽禁于咸安宫。

再次被立、被废

胤礽被废,太子位缺,诸皇子立即为争储位积极活动起来。其中最活跃的是皇长子胤禔和皇八子胤禩。在皇子们的互相攻讦中,玄烨了解到了许多以前不了解的事,明白了在一些事上冤枉过胤礽。玄烨将胤礽与胤禔、胤禩几人进行比较,感到胤礽还是比他们优秀的。玄烨开始有了悔意。从这年十月末开始,便频繁地召见胤礽。每召见一次,胸中便舒快一次。十一月十五日,玄烨召见科尔沁达尔汉亲王等人时,表达了欲复立胤礽为太子之意。康熙四十八年(1709)三月九日,也就是在宣布废除决定仅仅半年的时候,玄烨又颁诏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并遣官告祭天地、宗庙、社稷。

胤礽恢复了太子地位以后,原来围绕在胤礽身边的官吏又重新聚到一起。这是玄烨所不愿看到的。在他看来,皇帝应有绝对的权威,在朝廷中,只能有一个中心,就是说,朝臣们只能统一在他的周围,不能另有中心,而太子党的形成便是对皇帝权威的损害。玄烨感觉到胤礽对他的地位又构成了威胁。加上胤礽被复立为太子以后,又成了诸皇子共同攻击的目标,各种存在的和不存在的问题统统反映到了玄烨的耳朵里。

在玄烨自身感觉和诸皇子的攻击下,康熙五十一年(1712)九月三十日,复立了三年半的皇太子又被废黜。玄烨在向群臣说明废黜的缘由时说:胤礽以前便是因为行事乖戾而被废黜的,原以为此次复立后他能痛改前非。没想到,他故态复萌。这样的人是不能继承祖宗的弘业的。玄烨在复立胤礽时曾表示过,胤礽如果表现好,则为皇太子,如果被废黜,则仍旧锢。所以这次被废后,胤礽就又被幽禁起来。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因胤礽病重,雍正谕大臣安排后事;十四日,胤礽病逝于禁锢的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蓟县)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后代余波

胤礽第二子弘晳是为康熙皇长孙,自幼获得祖父宠爱,抚育宫中。在其父胤礽被废太子之后,弘晳已长成一名青年,他为人贤德,故时有传言康熙帝会因宠爱弘晳而第三次册立胤礽为储君。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第十六子庄亲王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上书请求将他们进行惩处。

乾隆帝认为:“弘晳自以为自己是以前太子的嫡子,居心叵测。”着将弘晳革去亲王,仍准于郑家庄居住,不许出城,后改禁锢地至景山东果园内,除宗籍,改名为四十六。

文章标题: 太子胤礽从册立开始就是为了稳定政权,是否曾替他考虑未来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721.html

[太子胤礽从册立开始就是为了稳定政权,是否曾替他考虑未来]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