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周公召公到底活了多久,为什么经历了九代皇帝他们还没死

时间: 2022-06-28 20:00: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0次

周公召公到底活了多久,为什么经历了九代皇帝他们还没死

召公、周公二人是怎么样维持了没有国王的14年的?

三年以后,终于忍无可忍的国人们互相串联起来举行了暴动”。镐京内外的民众拿起了武器涌向王宫,他们发誓要把厉王这个昏君杀了。

周厉王吓坏了,从王宫的一个用来流水的墙洞跑了出去,一路向北逃过黄河,最后逃到了彘(今山西霍县)。

愤怒的人们没有抓到厉王,就要把太子靖杀了泄愤,可是王宫搜遍了也没有找到太子的身影。后来听说太子躲到了召公的家里,众人便把召公的家围了起来,让召公交出太子。

召公让自己的儿子冒充太子出去见民众,愤怒的民众顿时把这个假太子打死了。太子静隐姓埋名躲在召公家里,再也不敢露面了。

在这种情况下,朝中只好由召公(召穆公)、周公(周定公)共同执政处理国事,史称为“共和”(一说由诸侯共同摄行政事)。这一年被称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司马迁作《十二诸侯年表》就从这一年开始,从此我国的历史就有了确切的纪年。

召公、周公二人的“共和”维持了14年,倒也取得了安定民心的效果,国家渐渐趋于稳定,国力也渐渐恢复了。这是中国历史上建立王朝以来,第一次出现这么长时间的没有国王的王朝。

周厉王到彘以后,隐姓埋名,再也不敢回到国都,又恬不知耻地活了14年,最后病死在那里。当时是公元前828年。

王莽 周公都是谁呀?怎么死的?

RT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西汉末年外戚,新的建立者。字巨君。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侄。早年折节恭俭,勤奋博学,孝事老母,养护寡嫂兄子,以德行著称。成帝时封为新都侯。哀帝时,外戚丁、傅两家辅政,王莽被迫告退,闭门自守。哀帝死,王政君以太皇太后临朝称制,任王莽为大司马,拥立刘为平帝,由他总揽朝政。遂诛灭异己,大封汉宗室、功臣子孙和在朝大官为侯,广植党羽,以此获得了许多人的拥护。平帝死,改立2岁的孺子婴为帝,自己以摄政名义据天子之位,称“假皇帝”。

初始元年(公元8年)废孺子婴,自称皇帝,改号为新,建年号为“始建国”。于是托古改制,下令变法:将全国土地改为“王田”,限制个人占有数量;奴婢改称“私属”,均禁止买卖;推行五均六,以控制和垄断工商业,增加国家税收;屡次改变币制,造成经济混乱,农商失业,食货俱废;恢复五等爵,经常改变官制和行政区划等等。由于贵族、豪强破坏,改制没有缓和社会矛盾,反使阶级矛盾激化;又对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发动战争,赋役繁重,横征暴敛,法令苛细,终于在公元17年爆发了全国性的农民大起义。公元23年,新王朝在赤眉、绿林等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崩溃,王莽也在绿林军攻入长安时被杀。

另一版本: (来源:麦苗青青)

王莽(公元前45—23年),字巨君,出身于一个权倾朝野,声势显赫的外戚之家。其姑母王政君为汉元帝皇后。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尊其母王政君为皇太后。汉成帝昏庸荒淫,无心于朝政,他认为宦官和朝官都是外人,只有母亲家舅才是最可靠的人,因此,将朝政完全委托于外戚王氏,当时王氏外戚威震天下。

王莽虽然出生在权势显赫的王氏家族,由于其父亲早逝,哥哥早死,未能封官授爵,因此他家在王氏家族中地位很低微。但是,王莽自幼聪明颖悟,敏思多才。受到整个家族的影响,他也想像他的伯父、叔父们那样,至持朝政,主宰朝纲。为此,他恭俭克己,尽可能去获得名誉,以求人们对他的好感。在家庭生活方面,他不像其他诸从兄弟那样去夸侈斗富,他主动担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他孝顺母亲,尊敬寡嫂,养育孤侄,使家庭和睦。他生活俭朴,待人谦恭和蔼友善乡邻,经常受到乡里夸赞。同时他勤奋好学,拜陈参为师,学习《礼纪》,专心研究修身、养家、治国、平天下的大策,由此,王莽在家族中和社会上都赢得了声誉。王莽还工于心计,城府沉深,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果改变自己的地位而出人头地,光靠读书和上述其他方法还不行,还必须得到有力的靠山,也就是说,必须能得到伯父和叔父们的提携。因此,他对各位伯父、叔父刻意孝顺恭敬。其伯父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生病时,一连几个月衣带不解,顾不上寝食梳洗,因而蓬头垢面,憔悴不堪。看到侄子如此孝顺,王凤非常感动怜爱。临死之前,王凤对前来探望他的王政君说:“王莽茂才有贤德,望太后与皇上重用”。王凤死后,汉成帝任王莽为黄门郎,后迁升射声校尉。王莽的叔父王商,上书汉成帝,表示愿意把自己封邑分出部分来给王莽。公元前十六年,汉成帝下诏封王莽为新都侯,不久,又迁升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汉成帝对他也很器重,朝廷上下是交口称赞其美名,因此,王莽的声誉已经开始超过了他的伯父、叔父们。

王莽为了求名,不惜用一些小事来表示他的与众不同。他不仅敬养寡嫂,而对侄儿儿王光关心倍致,送他到博士门下读书,趁休息之时,还特意“振车骑,奉羊酒,劳馈其师”以及王光的同学。王莽还特意为长子与侄子在同一日完婚,广延宾客,礼仪十分周到。席宴间,王莽几次离席,去为生病的母亲服药。因此,人们交口称赞王莽的“贤和孝”。

公元前8年,王莽出任大司马,掌握了朝廷大权,此时王莽才三十八岁。为了使自己的名誉超过伯父叔父们,他更加克己不倦,以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过着十分俭朴的生活。有一次,王莽母亲生病,公卿列侯派遣夫人探问,这些夫人个个衣着华贵,珠光宝气,乘着华丽的车子,来到大司马府第。王莽的夫人慌忙出外迎接,“衣不曳地,布蔽膝”,人们以为是婢女,后来经过交谈,方知是大司马夫人,无不为之惊讶,从此,朝野上下无人不知大司马家庭俭朴。公元前7年,汉成帝病死,太子刘欣继位,是为汉哀帝。哀帝即位后,其祖母傅太后、母亲丁太后两家外戚得势,便于王氏外戚展开了激烈的夺权角逐,在此情况下,王莽以退为进,辞官回到自己的封地新野都乡(今河南省新野东),闭门读书,暗中注视朝廷政局的变化,同时还在不断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有一次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一个奴婢,王莽大怒,逼其子自杀偿命。以王家权势,即使杀死一个大官,也算不了什么,何况是一个奴婢,王莽却令儿子自杀偿命这一举动,轰动了朝野,于是,很多人为他呜不平,上书皇帝,呼吁他重新归朝执政。公元前2年哀帝迫于压力,征召他入朝,王莽又回到了权力角逐的中心。公元前1年,哀帝病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接管了皇帝的玉玺,立即传召王莽,并以太皇太后名义下诏,命王莽重新出任大司马执政,并且中枢机关尚书台、调动军队的符节、皇宫的卫队全部由王莽掌管,百官奏事也由王莽处理,王莽便成为全国最高权力的执掌者。

王莽重新执政后,拥立刘衍为汉平帝,太皇太后王政君临朝称制,实权掌握在王莽手里。王莽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并且驾驭汉家皇帝,操纵治国大权,从而使自己能够登上皇位以代汉,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培植自己的党羽,任用自己的亲信为朝廷重臣,任用王舜、王邑作为心腹骨干,甄丰、甄邯主管司法刑狱,平晏掌管机要,刘歆主管起草诏书文告,孙建主管军事,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势力。其次铲除异己,消除傅氏、丁氏集团的残余势力,将傅氏、丁氏两家为官者和依附于他们的官吏一概免职。又将已死的傅太皇太后和丁太皇追夺尊号,又将成帝的赵皇后、哀帝的傅皇后贬为庶人,逼令自杀。不准汉平帝母亲入京,找借口除去平帝舅卫氏家族,只留下平帝母卫后一人。王莽之子王宇,因对其父不准平帝母入京不满,暗中帮助平帝母,被王莽察获处死,对于那些不肯归顺于他的大臣,予以残酷打击,最后杀害。总之,王莽用种种手段,铲除了所有的异己势力,为夺权篡汉扫清了道路。再次,为使自己名位更加稳固,公元1年,出任太傅、安汉公,并把女儿嫁给刘衍为皇后。公元5年,朝廷又正式加赐王莽九锡,这是上古帝王对重臣的最高封赏。此时平帝已经十四岁,对王莽杀尽舅家,不许自己与生母见面,略有不满,王莽知道后,就在呈献椒酒时将刘衍毒死。然后,通过群臣奏请王政君批准,册立汉宣帝玄孙两岁的刘婴为皇位继承人。这样,王莽为自己篡夺汉朝政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西汉时期谶纬迷信盛行,王莽便利用社会上流行的一些谶语,为他代汉创造舆论,最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皇位继承人确立不久,武功(今陕西省扶风南)县长报告说:当地人在淘井时挖出一块白石,上有丹书曰:“告安汉公莽为皇帝”。王莽命群臣向太皇太后报告,太皇太后闻奏十分惊讶,气愤地说:“此诬罔天下,不可施行!”王莽的心腹王舜连忙劝说:“事已如此,无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称摄心重其权,镇服天下耳”。太皇太后只好听许,被迫下诏,宣布王莽“摄行皇帝之事”,车服、出入仪仗皆如天子制度,祭祀礼赞,应称“假皇帝”,臣民称为“摄皇帝”,公元6年,改年号为居摄元年。此时,王莽已实际上取代刘氏天下,只是还差一个形式罢了。�

随着王莽地位的逐渐增高,王莽企图代汉的野心越来越强烈,与此同时,起兵讨伐他的人也随之而来。居摄刚一个月,便有刘氏宗室安众侯刘崇起兵讨伐。居摄二年(公元7年)东郡太守翟义推立宗室刘信为天子,起兵讨伐汉室窃国逆臣,响应者很多,兵锋直指京师。王莽忙调大军镇压了这两次暴动。公元8年,王莽开始策划登基大典,准备做真皇帝了。此时,为讨好王莽献符命的人越来越多起来,“汉家天下气数已尽”,“假皇帝当做真皇帝”的谶言风行全国。有人制造一只铜匮,送到汉高祖祠庙,内装两卷图谶,一道写着:“天帝行玺金匮图”,一道写着“赤帝行玺某传予黄帝金策书”。书中说王莽当为真天子,并写有值命大臣11个人的名字,其中有8个人是王莽的亲近大臣。王莽得报后,直奔高祖庙拜受“金匮”,并往谒太皇太后,表示自己当服从天意,受禅为帝。王政君听后大吃一惊,正想驳斥,王莽已去,随后让王舜索求御玺。王政君怒骂道:“而属父子宗族蒙汉家力,富贵累世,既无以报,受人孤寄,乘便利时,夺取其国,不复顾恩义。人如此者,狗猪不食其余,天下岂有而兄弟邪!且若自以金匮符命为新皇帝,变更正朔服制,亦当自更作玺,传之万世,何用此亡国不祥玺为,而欲求之?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王政君一边哭一边数说,左右侍从都跟着哭泣。王舜也俯首伤心地说:“臣等已无可言者,莽必欲得传国玺,太后宁能终不与邪”!王政君听了王舜的话,恐日后王莽使用暴力胁迫他,不得已把御玺拿出来,狠命地摔在地上,恶狠狠地说:“我老将死,看汝兄弟能不灭族否?”王舜拿到御玺,报告王莽,王莽欣喜若狂。�

公元9年元旦,王莽举行了盛大的登基典礼,成为一朝开国君主,改国号为“新”。�

王莽经过多年坚忍不拔的努力,从恭俭克己做起,一步一步从比较低微的人,逐渐升迁,到掌握朝政,最后终于如愿所偿,实现了自己的野心,堂而皇之地登上了天子宝座,以其计谋,开一代新朝。

王莽复古改制:(来源:中华上下五千年)

汉成帝是个荒淫的皇帝,即位以后,朝廷的大权逐渐落在外戚(太后或者皇后的亲属叫外戚)手里。成帝的母亲、皇太后王政君有八个兄弟,除了一个早死去外,其他七个都被封为侯。其中最大的王凤还被封为大司马、大将军。王凤掌了大权后,他的几个兄弟、侄儿都十分骄横奢侈。只有一个侄儿王莽,因为他父亲死得早,没有那种骄奢的习气。他像平常的读书人一样,做事谨慎小心,生活也比较节俭。人们都说王家子弟数王莽最好。
王凤死后,他的两个兄弟前后接替他做了大司马,后来又让王莽做了大司马。王莽很注意招揽人才,有些读书人慕他的名气来投奔,他都收留了。
汉成帝死了后,不出十年,换了两个皇帝——哀帝和平帝。汉平帝即位的时候,年纪才九岁,国家大事都由大司马王莽作主。有些吹捧王莽的人都说王莽是安定汉朝的大功臣,请太皇太后王政君封王莽为安汉公。王莽说什么也不肯接受封号和封地。后来,经大臣们一再劝说,他只接受了封号,把封地退了。
公元2年,中原发生了旱灾和蝗灾。由于多少年来,贵族、豪强不断兼并土地,剥削农民,逢到灾荒,老百姓没法活下去,都骚动起来。为了缓和老百姓对朝廷和官吏的愤恨,王莽建议公家节约粮食和布帛。他自己先拿出一百万钱,三十顷地,当作救济灾民的费用。他这样一起头,有些贵族、大臣也只好拿出一些土地和钱来。 太皇太后把新野(今河南新野)的二万多顷地赏给王莽,王莽又推辞了。
王莽还派八个心腹大臣分头到各地方去观察风土人情。他们把王莽不肯接受新野封地这件事到处宣扬,说王莽怎么虚心,怎样谦让。当时,中小地主都恨透了兼并土地的豪强,一听王莽连封给他的土地都不要,就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好人。王莽越是不肯受封,越是有人要求太皇太后封他。据说,朝廷里的大臣和地方上的官吏、平民上书请求加封王莽的人共有四十八万多人。有人还收集了各种各样歌颂王莽的文字,一共有三万多字。王莽的威望就越来越高。
别人越是吹捧王莽,汉平帝可越觉得王莽可怕,可恨。因为王莽不准平帝的母亲留在身边,还把他舅家的人杀光。汉平帝渐渐大了,免不得背地说了些抱怨的话。
有一天,大臣们给汉平帝上寿。王莽亲自献上一杯毒酒。汉平帝没有怀疑,接过来喝了。第二天,宫里传出话来,汉平帝得了重病,没有几天就死了。王莽还假惺惺哭了一场。汉平帝死的时候才十四岁,当然没有儿子。王莽从刘家的宗室里找了一个两岁的幼孩为皇太子,叫做孺子婴。王莽自称“假皇帝”(假是代理的意思)。
有些文武官员想做开国元勋,劝王莽即位做皇帝。王莽也觉得做代理皇帝不如做真皇帝。于是,有一批吹捧的人纷纷制造出许多迷信的东西来骗人。什么“王莽是真命天子”的图书也发现啦,什么在汉高祖庙里还发现“汉高祖让位给王莽”的铜匣子啦。一直以推让出名的王莽这会儿不再推让了。王莽向太皇太后去讨汉朝皇帝的玉玺。王政君这才大吃一惊,不肯把玉玺交出来。后来被逼得没法子,只好气愤地把玉玺扔在地上。
公元8年,王莽正式即位称皇帝。改国号叫新,都城仍在长安。从汉高祖称帝开始的西汉王朝,统治了二百十年,到这时候就结束了。王莽做了皇帝,打着复古改制的幌子,下令变法。第一,把全国土地改为“王田”,不准买卖;第二,把奴婢称为“私属”,不准买卖;第三,评定物价,改革币制。
这些改革,听起来都是好事情。可是没有一件不是办得挺糟糕的。土地改制和奴婢私属,在贵族、豪强的反对下,一开始就没法实行;评定物价的权掌握在贵族官僚手里,他们正好利用职权投机倒把、贪污勒索,反倒增加了人民的痛苦。币制改了好几次,钱越改越小,价越作越大,无形之中又刮了老百姓的一笔钱。
这种复古改制,不但受到农民反对,许多中小地主也不支持他。三年以后,王莽又下了命令,王田、奴婢又可以买卖了。王莽还想借对外战争来缓和国内的矛眉,这一来又引起了匈奴、西域、西南各部族的反对。王莽又征用民夫,加重捐税,纵容残酷的官吏,对老百姓加重刑罚。这样,就逼得农民不得不起来反抗了。

周公(?~公元前1105)西周初年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於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称之谓周公。

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於是,周公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於《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公旦

周公周初政治家。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宝鸡东北),称为周公。

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奭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封纣子武庚於邶以续殷祀,封文王子管叔於鄘、蔡叔於卫,防范之。名义上合称三监,以监殷民。

克殷二年后武王重病,遗命周公继位。但周公告天请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於金膝箱内。武王死后,「天下闻武王崩而扳」。周公为应付危难,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又自己执政称王,以致引起内部争权斗争。管、蔡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金膝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於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武庚利用时机,联络东、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滩》说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维(淮夷之族)九邑。《孟子·膝文公》则说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武王灭殷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周公於第四年回到宗周即采取两方面政策: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诸侯。《荀子·儒效》说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大抵姬、姜两族进占已开化膏腴或要冲之地,殷及其联盟各族则被赶至落后偏僻地区,造成了周初的一次民族大迁移。

为实现武王遗志,周公又於执政五年以大量殷遗民营洛邑,建东都成周,至七年告成。他请成王到新都举行首次祀典,并开始亲政,成王则请他留守洛邑。此后周公归政成王,自己留守成周,与留在宗

周的召公形成」分陕而治」的局面,自陕(指陕原,即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以东广大疆域都归周公治理,三年之后,周公老於丰,成王任命其子明保到成周负责「三事四方」。周公遗言死后愿归葬成周,但成王尊其功,留葬於宗周附近毕地与文王墓相邻。

《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除了把制礼作乐叙在六年有失牵强外,其余大抵是正确的。所谓制礼作乐,是指周公在整个执政期间对有关各种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建树。《左传》文公十八年说「先君周公制周礼」,说明周公的制礼工作在历史上很有名。
王莽篡汉 新朝 (8-23)
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县东 ),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四十五年),红极一时的外戚王氏之家,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但父亲王曼早死,未能受封,接着哥哥去世,由他担起全家生活的责任,莽极为孝顺母亲而有声名,尊敬嫂子,照顾侄儿,生活俭朴,平日博学多览,手不释卷,学习「礼经」,拜陈参为师,为人谦恭有礼,结交社会贤达俊士,折节力行,宗族称孝,师友归仁,为一时人望之所寄。
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历练的增长,王莽体认到除读书之外,还须伯叔父的帮助,因而对伯叔父刻意的恭顺,官居大司马的大伯父王凤生病时,莽亲自煎药尝汤,守在榻前数月,不眠不休,比王凤的儿子还孝顺,王凤临死前告诉妹妹皇太后王政君,要她照顾王莽。在成帝阳朔三年(公元前二二年),拜莽为黄门郎,稍后拔为射声校尉( 掌管善射武士的军官 )。

西汉自中叶以来,皆以外戚辅政,元帝皇后王政君,历佐四世六十余年为天下母,莽以姑母为凭借,初以谦恭下士,勤俭廉朴,收揽人心,后以爵位益尊,节操益谦,常把自己的俸禄和皇帝的赏赐,分给宾客,甚而卖掉车马,救济穷人,朝野上下皆赞王莽,声望之高,超越了伯叔父。

公元前二二年,莽二十四岁入中枢开始作官,办事认真,对人更加恭敬,叔父王商上书成帝,愿把封邑部份给王莽,朝中名望大臣,也上表推荐王莽;三十岁,封莽为新都侯,骑都尉,光禄大夫侍中(皇帝侍卫近臣)。而莽之伯叔父凤、商、根相继为大司马辅政。成帝之世,王氏为侯九人,为大司马五人。公元前八年,王根病重,举荐莽代替大司马之位,成帝接受了,莽时年三十八岁。莽作了一年多的大司马,成帝就病死了,太子哀帝即位,母亲定陶丁皇后派的外戚得势。莽不得不请辞下台,退居新野 (河南属地 ),闭门读书,一面注意朝廷动态,等待机会,准备东山再起。他的儿子王获杀死了家奴,莽逼子自杀偿命,莽此举得到人们的好感。

在新野三年,多人上书为他反平。在公元前二年,莽获允回京居住,隔年哀帝死,太皇太后王政君收了玉玺,召王莽复为大司马,领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百官奏书也由莽处理;此时莽四十五岁,一夕之间,莽成了国家最高行政的执行人,莽一上台就清除了丁傅外戚的势力,立王箕子为平帝,还为平帝祖母冯太后及东平王昭雪,迅速果断的行动,受到朝野上下的拥戴,为推行以后的新政奠基础。隔年太皇太后赐给莽为安汉公,类似周公受封的封号,莽假意推辞再三,接受了名号,却把俸禄转给二万八千人的封赏,大家皆歌颂王莽的恩德,此时正值公元纪元一年。四十八岁莽立女儿为平帝后;长子王宇因吕宽案,被莽逼自杀,牵连数百人,莽之同党即上书说,安汉公大义灭亲,公而忘私,作八篇诫书与孝经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书目。四十九岁莽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此时大力宣扬礼乐教化,增加各经博士的名额,由一人增至五人,广建学校、宿舍,使有才干之士纷来京师,京师顿时文教昌盛,因此得到汉廷儒生的拥戴,群臣上书说,周公设礼作乐需七年,而莽只用四年天下就升平,莽因而加封九锡,莽此次却没谦让。

平帝元始五年,平帝病,莽以自身祈祷上天代平帝病死;但是平帝却死了。立孺子婴为皇太子,只有两岁,太皇太后据群臣之意,叫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臣民则称为摄皇帝,自称「予」。此时莽五十一岁,值公元六年,年号称为居摄元年,翌年,东郡太守翟义及槐里人赵明、霍鸿起兵反莽,声势浩大,莽派王邑平息,称帝之心浮现。此时谶纬禅让之说盛行,符命、图书,层出不穷,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当更受命」、「天告帝符,献者封侯」,莽则大加利用,献符命的人,皆得丰厚赏赐,有名哀章之人,更献上金匮策书至汉高祖庙,大意言莽为真命天子,表中有十一人都有官衔,次日莽则入高祖庙拜受,御王冠即天子位,国号新,称始建国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岁。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计八年,中国历朝除了贵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开篡夺之例。

莽做了十五年皇帝,欲有所作为,动引经义,对周礼等三代政治为理想,变法大肆改革,号为新政,却是复古;首定国家经济政策,立井田制度,奴婢私属,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即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利用公权力控制市场经济,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下至人民养生嫁娶,官室封国、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皆依周礼,一系列改革,充满理想;但徒法不足以自行,奉行不得其人,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且改革步骤太快,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王田」、「私属」,影响了大地主,官僚及商人的利益,加上刘姓宗室失去权位,自然引起不满和抵制。莽看不起边疆诸国,野蛮无文明,削王为侯,致使边疆乱起,不得平息。

天凤四年(公元十七年),全国发生蝗、旱灾,饥荒四起,莽叫百姓煮草根为酩以代粮,无效,饥民起而暴乱,赤眉、绿林军相继揭竿而起,莽军相继败于赤眉及绿林军,在昆阳之战以四十余万军不敌万余兵力的刘秀,莽自此而衰。在公元二三年,地皇四年,莽率群臣至南郊,举行哭天大典,称「天生德于予,汉兵其如予何?」但绿林军另一支劲旅起事军仍攻入长安,城中少年向应,攻入渐台,商人杜吴杀了王莽,校尉公宾斩其首,起事军将首级悬于宛市之中,莽死。成为两汉之间的异类,代罪羔羊。依史上莽死为六十八岁。

王莽之政治失败,史上评为改制无方,食古不化,不诚无物及人心思汉等。
王莽:西汉与东汉之间的新朝的建立者,篡位者,被人杀死了的,主要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0658.html
周公:又名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是西周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辅助了两代国君来治理国家,自己最后终老逝世的,主要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2766.htm
王莽

周公与召公

周朝的周公与召公的封地周和召分别在现在的哪里
周公两处封地,一处是周“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今陕西扶风雍东北故周城)一处是鲁“少昊之虚曲阜”(今山东曲阜)。

索隐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之菜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

召公也有两处封地,召公初封于召地(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称召国。后封于燕,是为北燕(今河北蓟县)。

召公(前十一世纪),名奭。武王时,封地在召(在今陕西岐山县西南),故称召公;武王灭商以后,又封他于燕地。成王时,为三公之一的太保,与周公分陕而治:「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史记·燕召公》语)。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史记·燕召公》

周文公姬旦的封国是周,召康公姬爽的封国是召.都是公爵.鲁国,燕国还没受封时,周国,召国就已经立国。后来他们分别兼任鲁国,燕国侯爵。
鲁国,燕国皆诸侯,侯爵。周国,召国皆畿内之国,公爵。四国并存。周国后分东西周,东周附庸西周。天子,西周被秦灭,东周君为东方六国之主。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集解谯周曰:“以太王所居周地为其采邑,故谓周公。”○索隐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之菜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谥曰周文公,见国语。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索隐邹诞本“孝”作“敬”也。笃仁,异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
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正义卫州即牧野之地,东北去朝歌七十三里。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

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正义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外城即鲁公伯禽所筑也。”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史记 鲁周公世家》说的非常清楚。周,地名,在岐山之阳,本太王所居,后以为周公之菜邑,故曰周公。即今之扶风雍东北故周城是也。谥曰周文公,见国语。
《史记》
汉·司马迁
鲁周公世家第三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於群子。及武王即位,旦常辅翼武王,用事居多。武王九年,东伐至盟津,周公辅行。十一年,伐纣,至牧野,周公佐武王,作牧誓。破殷,入商宫。已杀纣,周公把大钺,召公把小钺,以夹武王,衅社,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释箕子之囚。封纣子武庚禄父,使管叔、蔡叔傅之,以续殷祀。遍封功臣同姓戚者。封周公旦於少昊之虚曲阜,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武王。

《史记》
汉·司马迁
燕召公世家第四

召公奭与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於北燕。

可见周公的封地是现在的山东曲阜;
而召公的封地是现在的河北蓟县。
鲁,燕

西周周武王时周公与召公在共和时期是否还活着?

早死了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死后又平定“三监”叛乱,大行封建,营建东都,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周公致政三年之后,在丰京养老,不久得了重病,死前说:“我死之后一定葬在成周,示意给天要臣服于成王。”死后葬于文王墓地毕,成王说;“这表示我不敢以周公为臣。”。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shiˋ),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召(今陜西歧山西南),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今河南北部),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故称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时,他出任太保,与周公旦分陕而治,陕以东的地方归周公旦管理,陕以西的地方归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摄政当国,支持周公平定叛乱。他的后代中有人继承了召公的称号,曾还辅佐了周厉王。http://baike.baidu.com/view/6345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6.htm
周厉王专制,利令智昏,派卫巫监谤,禁止国人谈论国事,违者杀戮。国人忍无可忍,起而暴动,厉王出奔。宗周无主,朝政由周定公、召穆公共同执掌,一说由共国国君共伯和执政。史称“周召共和”或“共和行政”。这一年即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 年,这是中国史籍记载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武王伐纣约在前1046年,共和元年在前841年,周公召公难道是不死王八?
共和时期的周公召公只是周公和召公的后代
继承他们的官职

西周周公与召公在共和时期是否还活着?

早死啦。
要是这个世上有神仙的话或许他们还活着,
文章标题: 周公召公到底活了多久,为什么经历了九代皇帝他们还没死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428.html

[周公召公到底活了多久,为什么经历了九代皇帝他们还没死]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