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灭殷商,为什么还要把殷王室微子启分封在宋国?原因是什么?
因为对方还很势力,为了稳定,只做。
因为周原来也是殷商的分封国,周武王建立周朝后,殷商贵族以宗法为纽带,力量非常强大,他不得不采取怀柔政策。
因为对方依旧拥有着非常强悍的势力,为了更好的稳固江山,只能够选择这样做。
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商纣王自燔而死。为了不绝殷祀,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为殷侯,以统治原来的殷民。在封殷侯的同时,周武王还派自己的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监督殷国。历史记载:(于是封功臣谋士)叔鲜于管;叔度于蔡;叔虔于霍。但是周武王去世以后,尚在襁褓中的周成王姬诵即位,周公旦代行王权摄政当国。此举遭到了召公奭、管叔、蔡叔、霍叔的怀疑,他们纷纷担心周公旦欲对周成王不利,将来自己会取而代之。召公奭在周公旦的沟通下,理解了周公。但是管叔、蔡叔、霍叔却四处散播谣言,并且早有复辟之心的武庚,以及奄、淮夷4、徐夷发动叛乱。周公果断采取措施,发动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周武王册封的商纣王的儿子殷侯武庚被诛杀。
当初的时候,商纣王暴虐,杀了王叔比干,囚禁了箕子。而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数次谏言商纣王,也不被采用,为了躲避被杀就抱着他家的祭器投奔到周部落去了,也就是说,从商纣王被杀到武庚叛乱被诛这段时间内,微子启一直在周。三监之乱被平定,殷侯武庚被杀。同样为了不绝殷祀,周公在考虑谁来继承殷祀的问题上,将知书达理、贤能通达的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作为首选,将其于宋,以绍殷后。
《战国策·秦策》的译文
原文:(苏秦)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 rn 译文: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像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出自《战国策》中的《苏秦以连横说秦》是,主要讲述了战国时期,著名说客苏秦见秦王时献连横之策,秦王没有采纳,于是苏秦发奋学习纵横之术、终于成功当上赵相,并且以功名显于天下的故事。
作者:多人所作(所含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
考订整理:刘向(西汉)等人
扩展资料:
作品人物介绍:
苏秦(?—前284年),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收于《汉书·艺文志》,早佚。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苏秦以连横说秦
百度百科——苏秦
合纵派的领军人物苏秦一开始却对秦惠王倡导连横战略,他游说秦惠王说:“大王的国家,西面有巴、蜀、汉中等地的富饶物产,北方有来自胡人地区的贵重兽皮与代地的良马,南边有巫山、黔中作为屏障,东方又有崤山、函谷关这样坚固的要塞。土地肥沃,民殷国富;战车万辆,壮士百万;沃野千里,资源丰富,积蓄充足;地势险要,能攻易守。这正是天下公认的‘天府之国’,秦国因而真正是雄霸天下的强国。凭着大王您的贤能,秦国士卒与百姓的众多,战车、骑兵等武器的巨大作用,兵法和谋略的运用之妙,完全有把握吞并其他诸侯,一统天下,称号皇帝,统治全中国。希望大王能考虑一下这一前景,允许臣陈述自己的方略。”
秦惠王说:“寡人常听人说:羽毛不够丰满的鸟儿不可以高飞,法令不完备的国家不可以奖惩刑罚,道德不崇高的君主不可统治万民,政策教化不顺应天意的君主不可以号令大臣,如今先生不远千里来到我秦国登庭指教,寡人内心非常感激,不过关于军国大计,最好还是等将来再说吧!”
苏秦说:“我本来就怀疑大王能否听取我的意见。以前神农攻打补遂,黄帝讨伐涿鹿擒获蚩尤,唐尧放逐欢兜,虞舜攻打三苗,夏禹王攻打共工,商汤王灭夏桀,周文王攻打崇侯,周武王灭商纣,齐桓公用战争雄霸天下,都说明了一个国家要想称霸天下,哪有不经过战争就达到目的的?古代使者都坐着兵车奔驰,各国互相缔结口头盟约,谋求天下统一;虽然讲究合纵连横,却是战争不息;说客和谋士们进行巧辩和权诈之术,致使诸侯慌乱疑惑,结果一切纠纷都从此发生,简直复杂到无法处理的地步;章程和法律都完备的国家,人们又常常做出虚伪的行为;文书、籍策杂乱繁琐,百姓生活贫困不足;君臣上下都愁眉不展,百姓无所依赖;法令规章越多,战争发生的也就越多;能言善变穿着儒士服装的越多,战争就越发无法停止。什么事如果不顾根本而专门讲求文辞末节,天下就越发无法太平。因此说客的舌头说焦了,听的人耳朵都有听聋了,却不见什么成效;做事即使讲义气守信用,也没办法使天下和平安乐。”
“因此就废除文治而使用武力,召集并且礼遇敢死之士,制作好各种甲胄,磨光各种刀枪,然后到战场上去争胜负。大王要明白,没有行动却想使国家富强,安居不动却要使国土扩大,即使是古代帝王、三王、五霸和明主贤君,想不用刀兵而获得这些,也是无法实现雄心的。所以只有用战争才能达成国家富强的目的。距离远的就用军队互相攻伐,距离近的就短兵相杀,只有如此才能建立伟大功业。所以军队如果能得胜于外国,那么国内民众的义气就会高涨,君王的威权就会增强,人民会自然地服从统治。现在假如想要并吞天下,夺取王位,征服敌国,辖制海内,治理百姓,号令诸侯,实在是非用武力不行。可是如今继嗣当政的君主,却都忽略了用兵的重要性,不懂得教化人民;不修明政治,常被一些诡辩之士的言论所迷惑,沉溺在游说之士的言语辩辞中,而误信各种不适当的外交政策。依照这样的情形,大王一定不能实现连横。”
苏秦游说秦王的奏章,虽然一连上了10多次之多,但他的建议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黑貂皮袄也破了,100两金币也用完了,最后甚至连房旅费都没有了,不得已只好离开秦国回到洛阳。他腿上打着裹脚,脚上穿着草鞋,背着一些破书,挑着自己的行囊,形容枯槁、神情惟悴,面孔又黄又黑,很显失意。他回到家里以后,正在织布的妻子不理他,嫂子也不肯给他做饭,甚至父母也不跟他说话,因此他深深叹息:“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我苏秦的罪过。”
当晚,苏秦就从几十个书箱里面找出一部姜太公著的《阴符》来。从此他就趴在桌子上发奋钻研,选择其中重要的加以熟读,而且一边读一边揣摩演练。当他读书读到疲倦而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自己的脚上。他自语道:“哪有游说人主而不能让他们掏出金玉锦绣,得到卿相尊位的呢?”过了一年,他的研究和演练终于成功,他又自言自语说:“现在我真的可以去游说各国君王了。”
于是苏秦就步入赵国的燕乌集阙宫门,在华屋之下游说赵王。他对赵王滔滔不绝地说出合纵的战略和策略,赵王听了大喜过望,立刻封他为武安君,并授以相印,兵车100辆、锦绣1000束,白璧100双,金币20万两,车队尾随他后,到各国去约定合纵,拆散连横,以此压制强秦。
因此,当苏秦在赵国做宰相时,秦国不敢出兵函谷关。在当时,广大天下、众多百姓、威武的诸侯、掌权的谋臣,都要听苏秦一人来决定一切政策。没消费一斗军粮,没征用一个兵卒,没派遣一员大将,没有用坏一把弓,没损失一支箭,就使天下诸侯和睦相处,甚至比亲兄弟还要亲近。由此可见,只要有贤明人士当权主政,天下就会顺服稳定;只要有这样的一个人得到合适的使用,天下就会服从领导、归顺朝廷。所以说:“应该运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而不必用武力征服来处理一切;要在朝廷上慎谋策划、运筹帷幄,而不必到边疆上去厮杀作战。”
当苏秦权势显赫、红极一时的时候,金帛20万两供他使用,他所指挥的战车和骑兵连接不断,所到之处都显得威风八面,崤山以东的各诸侯国,莫不望风听从他的号令。赵国的地位也越来越受到尊重。其实苏秦此人,当初只不过是一个住在陋巷、掘墙做门、砍桑做窗、用弯曲的木头作门框的那类穷人罢了。但现在的他却常常坐上豪华的四马战车,骑着高头大马游历天下,在各诸侯国朝廷上游说君王,使各诸侯王的亲信不敢开口,天下没有谁敢与他对抗了。
苏秦要去游说楚威王,路过洛阳。父母得知,就赶紧整理房间、清扫道路,雇用乐队,准备酒席,到距城30里远的地方去迎接;妻子对他敬畏得不敢正视、斜着眼睛来看他的威仪,侧着耳朵听他说话;而嫂子跪在地上不敢站起,像蛇一样在地上爬,对苏秦一再叩头请罪。苏秦问:“嫂子你对待我为什么以前那样的傲慢不逊,而现在又这样的卑贱下作呢?”他嫂子答:“因为现在你地位尊显、钱财富裕的缘故。”苏秦长叹一声说道:“唉!一个人如果穷困落魄,连父母都不把他当儿子,然而一旦富贵显赫之后,亲戚朋友都感到畏惧。由此可见,一个人活在世界上,权势和富贵怎么能忽视不顾呢!”
武王伐纣的背景和经过?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叫纣,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兴建宠丽的琼楼瑶台,整日“以酒为池,以肉为林”,和爱妃妲己以及贵族们宴饮酒池,为了满足自己的享受,纣王就加重赋税,使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百姓起来反抗,他就用重型镇压。他设置了“炮烙”酷刑,把反对他的人绑在烧得通红的铜柱上活活烙死。叔父比干规劝他,他竟凶狠地挖出了比干的心。纣王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们的反抗,动荡不安的社会像烧开了的水那样的沸腾。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与此同时,商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呈现白炽化,商纣饰过拒谏,肆意胡为,残杀王族重臣比干,囚禁箕子,逼走微子。武王、姜尚(姜子牙)等人遂把握这一有利战机,决定乘虚蹈隙,大举伐纣,经过牧野之战,一战而胜,结束了商王朝的统治,开始了百姓安居乐业,统治稳定的周王朝。
武王伐纣的背景:
商朝末年,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季历继位后,师承古公亶父遗道,推行仁义,使周逐渐强盛,诸侯很多都归顺了他。商王文丁时,季历受封为“牧师”,成为西伯。因权重遭忌,季历被软禁绝食而死,自此周与商之间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季历去世后,其子姬昌继位。
帝辛(纣王)发动大军攻击有苏部落时,有苏部落献了美女妲己。帝辛喜好喝酒,沉湎音色,得到妲己后,对她非常宠爱,并且对妲己言听计从,纵情享乐。帝辛让乐师作大量淫荡的曲子,鄙俗的舞蹈,颓废的音乐,加重赋税,充实鹿台的钱财和钜桥储存的粮食。多方收集狗马和珍奇玩好,充满宫廷。进一步扩建沙丘花园楼台,大量捕捉飞禽走兽在里面放养。整日在沙丘园中聚会玩乐游戏,发明酒池肉林,每日宴饮者多至三千人,让男女脱光衣服相互追逐,通宵饮酒取乐。百姓对商王的行为怨声载道,有诸侯开始背叛他。于是帝辛发明炮烙之刑,用来惩处那些不听话的人。三公之一的九侯有位女儿长得十分美丽,九侯把她送给商纣王。九侯的女儿不喜欢淫荡,商纣王恼怒于是杀了她,并把九侯剁成肉酱。
而此时的姬昌笃行仁义,士人纷纷投奔他,商臣崇侯虎对商帝辛进谗说:“西伯积德行善,诸侯归心,将不利于天子。”因而帝辛把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北)。周臣闳夭等人通过殷的宠臣费仲进献给帝辛大批财宝与美女,帝辛大喜,赦免了姬昌。姬昌回国后积极筹备翦商计划,勤于政事,广罗人才,国力日渐强大,诸侯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此时的商帝辛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但是商军正在倾力进攻东夷,常年的对外征战以及残暴统治,已使商朝民怨四起。
姬昌在未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姬发以姜尚做他的师,周公做他的傅,召公、毕公一班人辅佐武王,遵循文王的遗业,韬光养晦、励精图治。
武王伐纣的过程:
孟津观兵:
周武王九年(前1044 年),姬发先在毕祭祀文王姬昌,然后前往东方举行阅兵,到达盟津(今河南孟津)。设文王的木主,用车子运载,置于军中。姬发自称太子发,表示是以文王的名义征伐,不敢独断专行。然后向司马、司徒、司空、诸节告诫:“要小心谨慎,说到做到!我无知,全靠先祖留下的有德之臣,我这晚辈继承祖先的功业,当致力于赏罚,以巩固他们的功业。”终于起兵。 师姜尚下令说:“集合起你们的部下,带上你们的船只,迟到者斩首。”姬发渡黄河,船到河心,有白鱼跳进他的船中,姬发俯身拾起用来祭祀。渡过河之后,有一个火团从天而降,落在姬发的屋顶上,凝固成乌鸦状,它的颜色是红的,降落时声音轰隆隆。当时,诸侯不约而同前来盟津会盟的有八百诸侯。诸侯都说:“纣可以伐了。”姬发说:“你们还未知天命,现在还不行。”所以班师回来。
誓师伐纣:
周武王姬发帝辛日益昏乱暴虐,周武王十一年(前1046 年),帝辛杀王叔比干,囚兄长箕子,大师疵、少师彊抱着他们的乐器去投奔周。这时武王姬发发觉攻打商的时机即将到来,向所有的诸侯宣告说:“殷犯下大罪,不可不合力讨伐。”
因而遵循文王的遗志,率领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穿戴甲胄的战士四万五千人,东进伐纣。十二月戊午日,军队全部渡过盟津,诸侯都来参加,武王说:“要勤勤恳恳,不可懈怠呀!”姬发因而作《太誓》,向众人宣告:“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信妻妾之言,自绝于上天,违背日、月、北斗的运行,疏远自己的同祖兄弟,竟然废弃其先祖的音乐,敢采用淫乱的音乐去窜改典雅的音乐,以取悦于他的妻妾。所以现在我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不会有第二次了,更不会有第三次了!”
牧野大战:
周武王十二年(前1047 年)二月甲子日的凌晨,姬发一早就赶到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誓师。姬发左手拄着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用来指挥。说:“来自西方的人们,你们一路辛苦了!”武王又说:“啊!我的友好邻邦的君主,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彭、濮各族的人民,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竖起你们的矛,我要宣誓了。”姬发说:“古人有句话‘母鸡是不叫明的,如果母鸡叫明,必定倾家荡产’。现在殷王纣什么都听女人的,自弃其先祖的祭祀不予回报,抛下自己的家族和国家,放着自己的同祖兄弟不用,反而对四方各国犯罪逃亡的人那么推崇,那么看重,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对百姓横施暴虐,对商国大肆破坏。现在我发要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今天的作战,每次前进不超出六、七步,就要停顿整齐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汉们!(每次刺击)不超出四、五、六、七下,就要停顿整齐一下,要努力呀,男子汉们!希望大家勇武,有如虎、罴、豺、离,我们是在商郊作战,不可迎击前来投降的人,而要让他们为我西方之人所使,要努力呀,男子汉们!你们谁不努力,我将拿他问斩。”誓师完毕,诸侯派兵参加会盟者共有战车四千辆,列阵于牧野。
帝辛听说姬发前来,也发兵七十万抵御姬发。姬发派师姜尚和百夫长挑战,用大卒驰击帝辛的军队。帝辛的军队虽然人多,但都无心作战,只盼武王赶快攻入。帝辛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攻纣,为姬发做内应。姬发驰击帝辛的军队,帝辛的军队溃不成军,背叛帝辛。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发手持大白旗指挥诸侯,诸侯都向武王拜手致敬,姬发也向诸侯拱手回礼,诸侯都听从他。姬发来到商的别都,城中的百姓都在城郊迎候。于是姬发派群臣告诉商的百姓说:“上天将赐福给大家!”商人一齐拜手稽首共两次,姬发也还礼拜谢。于是进城,到了帝辛死的地方。姬发亲自用箭射他,射了三发才下车,用轻剑刺他,用黄钺砍下帝辛的头,挂在大白旗上。然后又到帝辛的两个宠妾那里,发现这两个宠妾都已上吊自杀。姬发又射了三发,用剑刺她们,用黑钺砍下她们的头,把她们的头挂在小白旗上。武王做完这一切才出城,回到军中。
分封天下:
商纣王姬发以殷的遗民封帝辛之子武庚。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武庚治理殷国。然后又命召公放箕子出狱。命毕公放百姓出狱,在商容的闾门上设立标志以表彰他。命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和巨桥的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和贱民。命南宫括、史件搬走殷人的九鼎和宝玉。命闳夭为比干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发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接着又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是被封的第一个。武王封尚父于营丘,为齐。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为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其弟叔鲜于管,其弟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武王召见九州之长,登上豳的高地,遥望商的都城。武王回到周,彻夜不眠。周公旦来到王的住处,问:“为什么不睡?”王说:“告诉你:只因天不受殷的享祭,从发没生下来到现在六十年,远郊和远郊以外到处是麋鹿和飞虫。天不受殷的享祭,所以才有今天的成功。上天建立了殷国,殷国进用的贤人有三百六十人,却既不重用也不废弃,所以会有今天。我还没有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哪有功夫睡觉!”王说:“要想真正得到上天的保佑,应依靠太室山,把作恶的人统统找出来,加以贬黜,与殷王受同罪。日夜慰劳人民,安定我西方,我要提倡克尽职守,直到我们的德教弘扬四方。从洛水拐弯处到伊水拐弯处,人们定居在平坦之处而非险隘之处,这是夏人的活动中心。我当南面可见三涂山,北面可见太行山,回首可见黄河,还有洛水、伊水,不要远高太室山。”在雒邑营建周城,然后离去。放马于华山之南,放牛于桃林之野,放下于戈不用,整顿军队,解除武装:向天下表示不再用兵。
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据正史所载,商纣王博闻广见、思维敏捷、身材高大、膂力过人。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土开拓到我国东南一带,开发了长江流域。殷商末年,它有两个主要的敌手:西部的周方国及东部的夷人部族(甲骨文里被称作人方)。
这个时候,活动在渭河流域的姬姓周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首领周武王姬发正在积极策划灭商。他继承父亲文王遗志,重用姜尚等人,使国力增强。当商的军队主力远在东方作战,国内军事力量空虚之时,周武王联合各个部落,率领兵车300辆,虎贲(卫军)3000人,士卒4.5万人,进军到距离商纣王所居的朝歌只有70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举行了誓师大会,列数纣王罪状,鼓励军队同纣王决战。
周文王在完成翦商大业前夕逝世,其子姬发继位,是为周武王。他即位后,继承乃父遗志,遵循既定的战略方针,并加紧予以落实:在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与诸侯结盟,向朝歌派遣间谍,准备伺机兴师。
当时,商纣王已感觉到周人对自己构成的严重威胁,决定对周用兵。然而这一拟定中的军事行动,却因东夷族的反叛而化为泡影。为平息东夷的反叛,纣王调动部队倾全力进攻东夷,结果造成西线兵力的极大空虚。 由于周方国在西部行征伐之权,国势迅速强大,自周侯季历至西伯姬昌仅仅两代,周方国开辟的领土已“三分天下有其二”,只不过文王曾与纣王在山西黎城恶一场,被打得大败,如果不是来自东夷的军师姜子牙在商王国东部策反东夷作乱,恐怕文王的统一大业将就此完结,而文王被俘、囚于羑里很可能就发生在这场战争中,最终姬昌很可能被纣王处死,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被释放回家。
自此,武王姬发韬光养晦、励精图治,而纣王则变生肘腋、两面受敌。击败周军以后,纣王略作休整,便兵发东夷,无暇西顾,使周方国得以重整旗鼓。
在对付东夷的战争中,纣王一方占尽优势。为了永绝后患,纣王甚至建起了一条通往东夷的大道,以便迅速调兵镇压夷人的反抗。
夷人尽管善弓,但商军的箭镞以青铜打造,精巧而锋利,其射程远、杀伤力大,而且商军作战部队中甚至出现了“象队”,古书上说:“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大象象牙轻易地戳穿了东夷人的胸膛然后把尸体抛向空中,东夷的军队一批批倒了下去。被纣王指挥的商军一阵冲杀,层层包围,东夷人的部队大部分做了俘虏。
据说,商军如秋风扫落叶一样,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了大多数东夷部落,俘虏了成千上万的东夷人,取得大胜。从此以后,中原和东南一带的交通得到开发,中部和东南部的关系密切了。中原地区的文化逐渐传播到了东南地区,使当地人民利用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发展了生产。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历史贡献,应该记到纣王身上。从《左传》记载的时间看,他很可能是在这次征伐东夷的战争中,路过有苏氏部落掳获了妲己。
但这场旷日持久的征战却几乎拖垮了大商王朝。西陲的周武王得知纣王大军尽出,指向东方,都城内防御力甚弱,便在一部分叛商部族的带领之下,奇兵突袭,于牧野一战功成,而这时商王的大军远在东南,无力援手,牧野之战的商军,并非商王朝的精锐之师,而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囚徒。
即便如此,牧野之战也打得惨烈非常,而不是像史书上所说的那样,奴隶与囚徒们临阵倒戈,周武王几乎是兵不血刃地赢得了胜利。
商朝(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
传说商族是高辛氏的后裔,居黄河下游,有着悠久的历史。
商朝第一位男性杰出的首领-殷契。根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於唐、虞、大禹之际,功业著於百姓,百姓以平。
到契的第十四代孙-汤时,商国已成为东方一个比较强大的方国。《国语·周语下》说:“云王勤商,十有四世而兴”。
夏桀无道。成汤与夏桀双方战于鸣条(河南封丘东),夏师败绩。剪灭夏国后,成汤回师亳邑,大会诸侯,正式建立了商王朝,定都于亳。
武王为什么要伐纣.
武王为什么要伐纣.“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具体事实如下:大约公元前1046年或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联合羌、巴、蜀、庸、髳、彭等方国部落,共同讨伐商朝的君王帝辛(周人称之为“纣王”),在进军到距商都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地方时举行誓师大会,列数了商纣王的许多罪状,鼓动军队和商军决战。结果,纣王大败,连夜逃回朝歌,眼见大势已去,放火自焚而死。周武王占领商都,宣告商朝的灭亡,周王朝建立。
“被邪恶”的纣王
“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周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纣王”在后世更成为暴君与罪恶的代号;《汉书•古今人表》中,臧否古今历史人物,纣王属于下下等,是人品最差的一等;后世更有“助纣为虐”等成语。但后人也有不同的看法,孔子弟子子贡说过:“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意思是:纣王的不善,不像传说的那样厉害。所以君子憎恨处在下流的地方,一旦居下流,天下一切坏名声都会归到他的身上了。
我们来看看最早列举纣王罪状的《尚书•牧誓》,记述诸候大会于孟津。《牧誓》其实就是周武王在举行誓师大会时发布的誓词,其谈到的纣王罪状包括以下几条:
• “惟妇言是用”,只是听从妇人(应当是指纣王的妻子)的话;
• “昏弃厥肆祀,弗答”,轻蔑地抛弃了对祖先的祭祀而不闻不问;
• “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抛弃先王的后裔,不任用同宗的长辈和兄弟;
•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对四方八面的罪人逃犯十分崇敬、提拔、信任、任用,让他们当上大夫、卿士,使他们残暴虐待商朝贵族,在商国都城胡作非为。
显然,这些所谓“罪状”中并没有我们耳熟能详的“鹿台聚敛”、“酒池肉林”、“炮烙虿盆”、“敲骨剖胎”等等。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曾经对纣王的每条罪状发生的时间次序进行过考证,并写了《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文中指出:纣王的70条罪状是从周朝开始陆续加上去的,“战国增二十项,西汉增二十一项,东晋增十三项”,“现在传说的纣恶是层层累积发展的,时代愈近,纣罪愈多,也愈不可信。”换句话说,纣王的罪名有很多是后人添加的,未必是如实之词。比如妲己这个人物出自西汉刘向的《列女传》,史上并无其人。纣王作为邪恶的符号形象根深蒂固,这一“刻板印象”被后世选择性地接受,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周人出自敌忾为自己出兵征伐找的藉口。
这几项“罪状”本身也值得商榷。“惟妇言是用”,无视了商朝历史上妇人地位受到尊崇的传统,比如妇好作为商朝君王武丁的妻子,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可查(甲骨文)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昏弃厥肆祀,弗答”背后可能是对巫师宗教势力坐大的打击,在一般意义上,正如冈村秀典和宫本一夫的观点,祭祀礼仪是支撑商王朝王权的重要礼制,绝不至废弃;“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更是当时实属先进而前卫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措施,因此“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可能由此造成在权力斗争中总是失败的纣王庶长兄微子启等投降周军,出卖情报。总之,这些“罪状”的内容听上去都像在商朝政争内斗中失败一方的控诉,对周武王来说实在是“干卿底事”(和你有毛线关系);当然,周武王可以说自己是从道义出发,只是这个所谓“道义”掩藏了太多的自身政治利益诉求和冰冷的权力算计,就像希腊联军远征特洛伊绝不是因为海伦被诱拐。
“门口的野蛮人”怎样登堂入室
有历史学家指出,当时的“小邦周”相对于“大邦商”来说,文明更加落后。比如一说著名的“太公望”姜尚就是羌族部落酋长,并非我们心目中白发白髯的智慧老者,而是《诗经》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的彪悍勇将。另外,根据于省吾先生在《释中国》一文的论证,“中国”一词至迟出现在西周初年,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证据,是1963年在陕西宝鸡县贾村出土的一口青铜酒器上的铭文。铭文写道“惟武王既克大邑商,则迁告于上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周武王在攻克了大国商的王都以后,就举行了一个庄严的仪式报告上天:“我已经据有中国,自己统治了这些百姓。”)。从中可以看到,武王的侥幸取胜、沾沾自喜之态溢于言表。
不过,本文副标题中的“门口的野蛮人”,倒不是有意指涉周族、羌族的民族属性,也不是指周的那些同盟者“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是少数民族(ethnic group),而是借用了布赖恩•伯勒的名著《门口的野蛮人》(Barbarians at the Gate)的书名。
从某种意义上,武王伐纣就像该书描述的一次“高杠杆的恶意收购”,其操作手法酷似KKR(Kohlberg Kravis Robert & Co. L.P.),一家全球领先的私募股权和多样化的投资公司,其投资记录令人印象深刻:作为老牌的“杠杆收购天王”,它可以说是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1988年恶意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RJR Nabisco)集团,这也就是《门口的野蛮人》书中再现的那个经典案例,华尔街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争夺战之一。
一方面,“门口的野蛮人”对收购目标的选择是有标准的,必须是“护城河”出现问题的“土豪”。商朝末年与后世很多朝代的末世不同,并没有出现崩坏的局面,其国力尚属强大,拥有良好的品牌价值(“大邑商”、“天邑商”、“大邦商”、“中国”等)、健康的自由现金流(青铜彝器的原材料铜铅锡等、玉琮玉璧、黍稷稻麦、人力资源、盟邦的贡赋支持等)和丰富的知识产权(礼乐、甲骨文、金文等),净资产收益率很不错;但是,由于远征东夷等原因造成了《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所说的“纣之百克而卒无后”,在多元化自有资金投资上出现了破绽纰漏,也造成了其出人意料的低估值和低市盈率,成为了一个很好的收购目标。另一方面,“门口的野蛮人”一开始的身份往往是“合作者”,并没有露出其“野蛮”的真面目;同样,周作为商的属国和姻亲,一直在扮猪吃老虎,静待时机。
其时,周虽然经过几代经营,本身实力还是比较弱小的。牧野之战时,其自有的兵力只有战车三百乘,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但是,武王联合了羌人、巴人以及《牧誓》提到的上述同盟者。《牧誓》中只提到了对他们不用命的惩罚,而没有提到许诺他们的胜利后好处,我们只能观察后续的实例。事后,据不完全统计,上面提到的庸、彭、巴等都被分封,连后世十分著名的楚国也是这部分盟友之一,只是当时实在弱小,被忽略不提;再加上姜尚被封在齐国、周公被封在鲁国、召公被封在北燕国等情况,我们可以推断出,周武王的承诺就是灭商后,所有出力的自己人和盟友,大家按照亲疏远近、功绩大小分肥,而其分肥资源的来源就是收购目标未来的收益权和自由现金流。这其中很多只是对其原有地位的确认,如一些盟友,还有要求其本身再去武装殖民,如齐、鲁、燕等国,用《水浒》和元曲中的表述,这就是“割猫儿尾拌猫儿饭”,其来源都不是收购时的自身拥有的资源。
我们看到,“小邦周”灭“大邦商”是一次高负债的恶意杠杆收购,负债比重之高,可谓惊天动地,与前文所述KRR恶意收购雷诺兹•纳贝斯克相比不遑多让。《论语•泰伯》所说的“(周)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是后世儒者的美化和粉饰,其实当时周第一根本没有打算“服事殷”;第二,严格来说根本没有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即使有,也是一种用未来收益凝聚的松散同盟。就像KRR在上述一役实际只动用了1500万美元自有资金,94%的出资额来源于用未来收益担保的迈克尔米尔肯组织发行的垃圾债券。这样一来,貌似不留多少“安全边际”的做法反而留下了最大的“安全边际”。
在仗义疏财的江湖法则中,疏财永远比仗义重要;所有问题的的根源是利益的诉求和利益的同盟,《牧誓》就像1977年香港的财经评论《九龙仓业务开始蜕变》(九龙仓收购与反收购案例)和1994年君安证券的《告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书》(君万之战案例),是收购战前的舆论攻势。在过程中,这场战役也绝不像后世粉饰的因为商军前锋倒戈而一面倒,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以至仁伐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但果真是“至仁伐不仁”吗?果真是仁义之师一出,敌人就纷纷来投降吗?证诸史料,还是《尚书•武成》描写的“血流漂杵”更加真实可信。
武王伐纣后利益格局表
根据综合史料制作
从上表看,相关各方在此役后的输赢情况一目了然。质言之,这就是一场控制权的转移,周以新的贡纳和再分配互酬体系取代了商旧有的体系,商和其盟友是完败的一方。再来看《牧誓》中为了商朝的宗庙祭祀、王公贵族利益的表述,未免讽刺。商朝的列位先公先王九原可作,一定不会认同周武王貌似站在他们角度的道义立场。史载:周武王即位后,封纣王子武庚管理商朝的旧都殷(今河南安阳市),殷的遗民大悦。真实的商人立场,由此思过半亦。
文化整合定最后成败
不过,未如其宣传得那么“顺天应人”的周朝,后来却延续了八百年“天下共主”的地位。这个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是不是“门口的野蛮人”,不管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顺应环境,生存下来,并能做大做强,就是赢家。
管理学界一般认为,并购后最难的莫过于文化整合。据统计,全球过去二十几年中有60%以上的并购以失败告终,其中85%的CEO承认管理风格和公司文化差异是造成并购失败的主要原因。并购实践中,如果是较强的企业收购一个相对较弱的企业,整合起来还相对容易一些;如果两个都比较强,又或者以小博大,特别是以小博大的恶意收购,文化的整合就必然显得特别艰难。
文化整合之所以成为并购整合中最困难的任务,因为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组织的历史之中,旷日持久、根深蒂固,深刻地影响其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整合本质上是对企业中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改变,这绝非单纯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所能解决,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很难“毕其功于一役”。
牧野之战500余年后,身为商朝贵族后裔的孔子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大意为:周朝的礼仪制度是借鉴了夏、商二代文化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多么丰富而完备啊。我遵从周朝的制度。
看来,只要逆取顺守,下足功夫,“门口的野蛮人”也是能够修成正果的。
存亡在虚实,不在强弱;安危在是非,不在多寡。
过去殷纣做天子,率领天下百万大军,左饮淇水,右饮洹水,淇水被喝得干枯,而洹水被喝得断流,用如此浩大的阵容来和周武王作战。武王率领素服甲士三千,开战一天,就灭掉了殷纣的国家。《韩非·初见秦》。
如果想知道周朝如何流传了800多年,你可以看看《周礼》就会明白。《周礼》是记录周朝制度的书,我个人感觉以前的制度比现在的还科学。
看了这篇《周书·续》大概就能明白浩浩荡荡的历史车轮是如何碾过商朝的。
从前在文王的时候,他与商纣王并立,受困于商纣王的暴政,要弘扬正道以纠正无道,因此作了《度训》。
殷人制定的教化,老百姓不知道标准,为了明确道德的标准以改变民俗,因此作了《命训》。
纣王淫乱,百姓涣散以不善为常,文王以仁爱协调,教化驯服他们。因此作了《常训》。
在上者失去了正道,百姓涣散不知法纪,西伯侯行仁义明耻辱以示教化,因此作了《文酌》。
在上者失去正道,百姓丢弃了职业,遭逢大荒,因此作了《籴匡》。
文王即位,西边抵御昆夷,北边防备猃狁,谋划用武以显示威严,因此作了《武称》。
武力用来禁止暴乱,文教用来安定德行,圣人文武兼用,因此作了《允文》。
武事有七种功用,文王因此作了《大武》、《大明武》、《小明武》三篇。
文王遭逢大荒,谋画救助患难减少灾害,因此作了《大匡》。
文王在程,因此作了《程寤》、《程典》。
文王考虑到众多邦国多有灾难,谈论典章以匡正谬误,因此作了《刘法》。
文王告诉卿士发布教化与禁戒,因此作了《文开》。
姜太公告戒文王,修养自身,静观天时,利用商人的危难,因此作了《保开》。
文王训戒武王,政繁有害,因此作了《八繁》。
文王在丰邑,命令周公谋画利用商人的危难,因此作了《丰保》。
文王开导后嗣修养身心重视训戒,因此作了《大开》、《小开》两篇。
文王生大病,告诉武王百姓多变的道理,因此作了《文儆》。
文王告诉武王,以君王之德行事,因此作了《文传》。
文王去世之后,武王继位,告诉周公禁止五种招致兵戎的行为,因此作了《柔武》。
武王憎恶商朝,周公为取天下而勤劳,因此作了《大开武》、《小开武》两篇。
武王告诉周公只有仁德才拿它视为宝,因此作了《宝典》。
商朝谋画开始平定周人,周人将组织军队对付它,因此作《丰谋》。
周武王将起兵讨伐商朝,梦中被商人惊醒,因此作了《寤儆》。
周人将伐商,顺应天意革除殷命,重复晓喻武事的意义以训教百姓,因此作了《武顺》、《武穆》两篇。
周武王将在商郊发动大战役,就对众人申明道德,因此作了《和寤》、《武寤》两篇。
武王率领六州的兵车三百五十辆以灭殷朝,因此作了《克殷》。
武王灭掉商朝之后,设置三监以治理商朝的百姓,给他们制定训令和法规,因此作了《大匡》。
武王释放箕子之后,使商的百姓臣服于王,因此作了《箕子》。
武王执掌天下,考论德行任用人才,给以地位官职,因此作了《考德》。
武王命令商王的诸侯安定他们的邦国,申明大义告戒他们,因此作了《商哲》。
武王平定商朝之后,规划测度伊水与洛水之间,建立成周城,因此作了《度邑》。
武王生大病,命周公辅佐太子,告诉他为政的大要,因此作了《五权》。
武王去世以后,成王元年,周公憎恶商纣余孽,训教成王敬顺天命,因此作了《成开》。
周公诛灭三监以后,就遵从武王遗志,在伊、雒间修建都城,因此作了《作雒》。
周公在闳门会见群臣,广求辅佐君主的至理名言,因此作了《皇门》。
周公陈述武王的话又加以自己的话,训戒成王,因此作了《大戒》。
周公确定“三统”的意义,因此作了《周月》。
周公辨明二十四节气的时应以明确自然的季节,因此作了《时训》。
周公首先制定出文王的谥号,使其意义垂传于后世,因此作了《谥法》。
周公将把国政交付成王,在明堂接受诸侯朝见,因此作了《明堂》。
成王亲政以后,借祭献新麦之机告诉群臣以求帮助,因此作了《尝麦》。
周公做了太师,告诉成王行“五则”,因此作了《本典》。
成王向周公询问民事,周公陈述“六徵”让他观察,因此作了《官人》。
周王室安定以后,八方诸侯前来朝会,各以他们的特产前来进献,想把它作为制度流传后世,因此作了《王会》。
周公已经去世,王制将要衰败;穆王借叔祖祭公谋父有病,请持王位的谋略,因此作了《祭公》。
穆王考虑到保位的艰难,担心把耻辱留给后世,想借古事以自警觉,因此作了《史记》。
王化虽已废驰,天命正当久长,四夷八蛮仍然遵循王政,因此作了《职方》。
芮伯稽考古事而作训戒,把厉王引向善良,以及执政大臣都反省自身,因此作了《芮良夫》。
晋侯崇信武力,侵犯我们周王的疆界,叔向听说王储年幼又真正贤明,能够恢复周王以前的尊位,因此作了《太子晋》。
王者用仁德装饰自己,用它来作佩戴,因此作了《王佩》。
夏桀罪恶多,成汤要流放他,取前事以警戒后王,因此作了《殷祝》。
百姓没有君王得不到治理,君王没有百姓不能成为国家,谨慎理政在于细致,因此作了《周祝》。
武事用以平定祸乱,除非有理不能取胜,因此作了《武纪》。
养成习惯就视为平常,不能不谨慎,因此作了《铨法》。
涉及车马、服饰的规矩,明确了就不得随便超越,因此作了《器服》。
不过在以前都是你争我抢的,大部分都是这样的。起码我个人觉得而是这样的!
居二年(姬发),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彊抱其乐器而饹周。於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乃遵文王,遂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
说白了,就是落后就要挨打。
文章标题: 为何周武王“灭人之国,不绝其祀”,难道是为了保存劳动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