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的历史
(大约公元前二十三世纪)一个年表出现较晚,描述阿卡德萨尔贡统治,有可能表明了巴比伦更加久远的历史。所谓的韦德纳年表说,萨尔贡在“阿卡德前面”建立了巴比伦。(ABC 19:51)另外一个年代较晚的年表也类似地说,萨尔贡“挖起巴比伦坑里的泥土,在阿卡德附近建立与其配对的城市巴比伦”。(ABC 0:18-19)凡·德·米鲁普认为这些资料讲述的可能是年代较晚的新亚述帝国国王萨尔贡二世而不是阿卡德的萨尔贡。
语言学家I.J.盖尔布认为Babil这个名字是对一个更早城名的模仿。黑尔茨费尔德描写了一个在古代伊朗境内的城市伯尔(Bawer),Babil这个名字可能是对Bawer的模仿。大卫·洛尔则认为原始的巴比伦与埃利都等同。《圣经》中的《创世纪:十》说:名叫尼姆罗德的国王是巴别(巴比伦)的最初建立者。琼·奥特兹(Joan Oates)在她书里的说法——巴比伦的意思是上帝的通路——已经不被现代学者所接受。
在公元前十九世纪左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大片地区被亚摩利人所占据。亚摩利是来自北方黎凡特地区的游牧部落。他们是闪语族人,和生活在巴比伦尼亚、亚述的阿卡德人一样。但是前者原本不是农民,他们采取着半游牧的生活方式,圈养羊。随着时间的流逝,亚摩利谷物商人崛起,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的几个城邦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最著名的有伊辛(Isin)、拉尔萨(Larsa)、埃什努那(Eshnunna)、拉格什(Lagash)和后来的巴比伦
古巴比伦时期
第一个巴比伦王朝由一个名叫苏穆-阿布(Sumu-abum)亚摩利酋长于公元前一千八百九十四年建立。他宣布从邻近的城邦卡扎鲁(Kazallu)独立。亚摩利人和苏美尔人、阿卡德闪族人不同,他们不是美索不达米亚的土著人。他们来自西边的土地,是半游牧的闪族入侵者。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到公元前二十世纪期间,美索不达米亚北部古亚述帝国强大的国王们干预亚摩利人控制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阿卡德语城邦。可是在亚述人把他们的注意力转向殖民小亚细亚直呼,亚摩利人终于开始取代南部的土著统治者。
巴比伦控制着周围一小片领土,一直被笼罩在更加古老,更加强大的城邦的阴影下,例如亚述、埃兰、伊辛和拉尔萨。大约是一个世纪后,它成为汉谟拉比的短命王朝的首都,情况才发生了变化(于公元前一千七百九十二年到公元前一千七百五十年之间)。汉谟拉比因把巴比伦尼亚的法律编纂成汉谟拉比法典而闻名于世。这对法学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汉谟拉比统治后,整个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被称作巴比伦尼亚。平原北部在几个世纪前就已经被亚述统一。在汉谟拉比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这个亚摩利王朝对面积大幅度缩水的巴比伦尼亚进行统治,一直维系到公元前一千五百九十五年。在这时候,属于印欧语系的赫梯人从小亚细亚入侵。
在赫梯人劫掠巴比伦之后,说着孤立语言的加喜特人从古伊朗西北部扎格罗斯山脉涌来,跟着入侵,占领了巴比伦,领导一个王朝。这个王朝持续了四百三十五年,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前一千一百六十年。巴比伦城市在这期间改名为柯瑞狄尼阿什(Karanduniash)。
可是加喜特巴比伦最终成为了他们美索不达米亚同胞——北部的中亚述帝国(公元前一千三百六十五年——公元前一千零五十三年)和东部的埃兰——的附庸。在加喜特时期,这两个强权经常干涉、劫掠或控制巴比伦。在公元前一千二百三十五年,亚述王图库尔提-尼努尔塔(Tukulti-Ninurta)夺取了巴比伦的王位,成为第一个统治这里的亚述国王。
据估计,巴比伦在公元前一千七百七十年到公元前一千六百七十年和公元前六百一十二年到公元前三百二十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它可能是第一个人口突破二十万的城市。据估计,它城市面积最大时大约在八百九十至九百公顷之间。
到了公元前一千一百五十五年,在亚述人和埃兰人持续的侵略下,加喜特人失去了在巴比伦的控制权。然后一个说阿卡德语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南部本土朝代第一次统治了这块地区。可是巴比伦国力羸弱,是亚述的附庸。它无能的国王无力阻止来自国外的西闪语族移民者进入、开发巴比伦尼亚——公元前十一世纪移民者由埃兰人、苏特人(Suteans)构成,公元前十世纪主要是迦勒底人。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后期阿兰人短暂地统治过巴比伦。
亚述时期
贯穿整个新亚述帝国时期,巴比伦尼亚在亚述持续的统治下或者直接控制下。在亚述的辛那赫里布统治期间,巴比伦尼亚经常出现暴动,由迦勒底酋长麦若达赫-巴拉丹(Merodach-Baladan)领导,与埃兰人结盟。在巴比伦城被彻底摧毁后,暴动才被镇压下去。在公元前六百八十九年,它的城墙、寺庙和宫殿被夷为平地,碎石被扔到阿拉图(Arakhtu)。阿拉图是位于早期巴比伦南部边界的海。这一举动震惊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宗教良心。随后,辛那赫里布被他自己的两个儿子谋杀,同时人们向神尼斯洛祈祷,以此来弥补毁城这一举动。辛那赫里布的亚述继承者萨尔哈东火速重建古老的城市,在这里加冕,每年都在此居住一段时间。萨尔哈东死后,巴比伦尼亚留给他年长的儿子——亚述王子沙玛什顺乌金统治。沙玛什顺乌金在因巴比伦民族主义变得狂热后,在公元前六百五十二年对他的哥哥兼主人亚述巴尼拔发动了内战。亚述巴尼拔在尼尼微统治着国家。沙玛什顺乌金得到了臣服于亚述的民族的帮助,包括以栏人、迦勒底人、两河流域南部的苏特人和在两河流域以南沙漠居住的阿拉伯人。
巴比伦又一次被亚述人围攻,它的盟友骤然垮掉,在饥荒中投降。亚述巴尼拔净化这个城市,庆祝了一个和解仪式,但不冒险与主(Bel)“握手”。一个名叫坎达拉努的亚述总督受到信任来统治这个城市。在亚述巴尼拔死后,亚述帝国因为一系列的小内战而开始解体。亚述-埃提尔-伊兰尼(Ashur-etil-ilani)、辛-舒姆-利希尔(Sin-shumu-lishir)和最后的辛-沙-里施昆(Sin-shar-ishkun)三个亚述国王接连统治。可是,巴比伦最后像许多其他近东地区一样,利用亚述内部混乱的状态,趁机脱离了亚述的统治。随后亚述帝国被民族联盟推翻了,巴比伦人见到了另外一个神圣复仇的例子。
新巴比伦迦勒底帝国
在迦勒底国王那波勃来萨的统治下,巴比伦终于摆脱了亚述的统治。他与基亚克萨雷斯(Cyaxares)——米提亚人(Medes)和波斯人及塞西亚人(Scythian)、西米里人(Cimmerians)的国王结盟,在公元前六百一十二年到公元前六百零五年之间摧毁了亚述帝国。巴比伦因此成为了新巴比伦帝国的首都(有时且有可能被错误地叫做迦勒底帝国)。
随着巴比伦恢复独立,建筑工程的新纪元随之而来。那波勃来萨的儿子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六百零四年——公元前五百六十一年)把巴比伦打造成古代世界的奇迹之一。尼布甲尼撒二世下令全部重修帝国的庭院,包括重建七曜塔(Etemenanki ziggurat)和建造伊师塔门(Ishtar Gate)——环绕巴比伦周围的八个门中最壮丽的一个。柏林帕加马博物馆(Pergamon Museum)拥有伊师塔门的重建版。原来的伊师塔门只留下了地基和散落的砖。
尼布甲尼撒也对空中花园(古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的建造有功。传说他为了思乡的妻子安美依迪丝(Amyitis)而建造了这个花园。它是否存在存有争议。尽管德国考古学家罗伯特·考德威(Robert Koldewey)的发掘被认为发现了它的地基,许多历史学家不同意它的位置,也有些历史学家相信它与亚述首都尼尼微的花园混淆了。
迦勒底人的统治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人们不清楚涅里格利沙(Neriglissar)和拉巴施-马尔杜克(Labashi-Marduk)是迦勒底人还是土著巴比伦人。最后一个统治者那波尼德(Nabonidus)(公元前五百五十六年—公元前五百三十九年)和他的儿子摄政王伯沙撒(Belshazzar)是来自哈兰的亚述人。
波斯夺取巴比伦
在公元前五百三十九年,新巴比伦帝国在俄庇斯之战(Battle of Opis)中被波斯国王居鲁士大帝击败。巴比伦著名的城墙确实是刀枪不入,只有通过城门或者通过幼发拉底河才能进入。幼发拉底河在厚实的城墙下面退潮。河流流入和流出处都配有金属大门,防止有能力潜水且能够游到大门的入侵者。居鲁士(或者他的将军)制订了一个利用幼发拉底河进入城市的计划,命令多批部队停留原地,等候指令。一直等到巴比伦人全国性节日的夜晚(普遍认为是《但以理书》第五章里伯沙撒王的宴会),居鲁士部队改变幼发拉底河上游的河道,导致幼发拉底河水位下降到男人大腿中部高或者全干。士兵通过河道在墙下方行进。波斯军队占领了城市内部的外围区域,因此市中心就很容易拿下了。希罗多德详尽地描述了这一历史事件。《希伯来圣经》里的文章也提到了。
后来,居鲁士下达法令,允许俘虏回家,包括犹太人,允许俘虏在耶路撒冷重建神庙。
在居鲁士和后来的波斯王大流士大帝统治下,巴比伦成为了第九辖区的首府(南方是巴比伦尼亚,北方是亚述)。它同样也是学习和科技进步的中心。在波斯阿契美尼德期间,古巴比伦的天文和数学的艺术重获新生,繁荣发展。巴比伦的学者完成了星座图。这个城市是波斯帝国——当时已知世界最强大的势力的行政首都。它在这个地区扮演了长达两个多世纪的重要角色。许多已经做出的重要的考古发现让人对那个年代有了更好的理解。
早期波斯国王尝试去维持马杜克(Marduk)的宗教仪式。但是到了大流士三世时期,过高的赋税和频繁战争的制约导致巴比伦主要圣地和运河的破败,也导致了周围区域的分裂。叛变频繁地发生。在公元前五百二十二年(尼布甲尼撒三世),公元前五百二十一年(尼布甲尼撒四世)和公元前四百八十二年(贝尔-史玛尼(Bel-shimani)和沙玛什-俄日巴(Shamash-eriba))土著巴比伦人国王短暂地恢复了独立。可是这些叛乱相对很快地被镇压下去。巴比伦的城市和领土被波斯人稳固地统治了两个世纪,一直到公元前三百三十一年亚历山大大帝的到来。
希腊化时期
在公元前三百三十一年,最后一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国王——大流士三世在高加米拉战役中被古马其顿希腊统治者亚历山大大帝击败。当年十月,巴比伦沦陷于年轻的征服者。这次侵略的土著记述指出亚历山大的统治不扰民。
巴比伦在亚历山大的统治下恢复了作为学习和贸易中心的光辉。但是亚历山大在公元前三百二十三年死于尼布甲尼撒的宫殿,随后,他的将军们——继业者瓜分了他的帝国。然后持续数十年的战争马上就打响了,巴比伦又处在纷争的中心。
持续的动荡实质上掏空了巴比伦城。一块年份为公元前二百七十五年的泥板记载:巴比伦的居民被运送到塞琉西亚(Seleucia)。这里在建造一座宫殿和以古代名字埃萨吉拉(Esagila)命名的庙宇。随着这次驱逐出境,巴比伦的历史实际上结束了,尽管在超过一个世纪后,人们发现在它的圣殿里仍然举行献祭仪式。到了公元前一百四十一年,在帕提亚帝国接管这片地区时,巴比伦城已经彻底荒芜、无人知晓了。
波斯帝国时期
在帕提亚人及后来萨珊波斯人的统治下,巴比伦(和亚述一样)作为波斯帝国的行省度过了九个世纪,直到公元六百五十年。它一直拥有着它自己的文化和人民。这里的人说着各式各样的阿拉姆语,一直认为他们的家乡是巴比伦。他们文化产物的例子经常能够在巴比伦的塔木德,诺斯替曼达教(The Gnostic Mandaean Religion),东仪基督教及摩尼教里找到。基督教在公元一、二世纪来到两河流域,巴比伦是景教(Church of the East)的一个主教的所在地直到阿拉伯/伊斯兰征服此地为止。
穆斯林的征服
在公元七世纪中叶,扩张中的穆斯林帝国侵略、移民两河流域。伊斯兰化时期随之而来。巴比伦作为一个行省而被同化。尽管阿拉姆语和景教至今尚存(但更多地集中在伊朗北部的亚述人中),但是两者最终被边缘化。曼达主义(Mandeanism)的境遇也差不多。人种上土著的两河流域人、说东阿拉姆语的迦勒底天主教和亚述景教成员直至今日仍然认同巴比伦人/两河流域人/亚述人的身份。
《圣经》的叙述
《创世纪》10:10说:位于希纳(Shinar)的巴别(巴比伦)是乌鲁克(Uruk)、阿卡德和卡耐(Kalneh)的邻居。
巴比伦贯穿整部《希伯来圣经》,包括巴比伦之囚。它也在几部预言书里占有突出位置。在巴比伦失去政治中心地位许多个世纪后,《新约启示录》提到了它。一些学者认为天启文献用它来指代罗马帝国。
谁知道有关古巴比伦的详细资料!
有关古巴比伦的资料或图片!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世代网》
古巴比伦的悲哀!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下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挪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挪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然而令人们始终忧虑不已的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与文明相生相伴,战争也从来没有休止过。这块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据说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地。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断成为政治和战争的舞台。当巴格达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综观数千年来的两河流域兴衰史,哪一场战争不是对文明的破坏呢?
注:古巴比伦是对文明发源地的称谓;而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则是现今古巴比伦的位置。
古巴比伦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时代。始於伊新 拉尔沙时期(约公元前2021~前1763),至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公元前1894~前1595)结束。公元前16世纪初,为赫梯人所灭。统治者为阿摩利人。
这一时代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两河流域普遍塞姆化,苏美
尔人已融合於塞姆人。
历史概况
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 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200余年。
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 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建立巴比伦第一王朝。此时两河流域的主要城邦国家为亚述、马里、埃兰等。
巴比伦建立之初尚?弱小,但由於其位於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 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792~前1750),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
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两河流域南部发生起义, 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这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
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 见乌尔)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设总督,在?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续。统一?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阶级关系与土地制度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於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古巴比伦时代土地制度?为复杂。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於女?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360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巴比伦祭司的特权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裏。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於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裏,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著神庙裏的财富。由於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裏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於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星预卜等。
来源:
由于巴比伦城在历史上的重要性以及该城的传奇成就,因此「巴比伦人」经常被用来代表所有美索不达米亚部族的古老文化。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城市和文学成就是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人在公元前4000年晚期所建立的。数百年来,巴比伦一直是苏美人的首都乌尔的一个不显眼的郊区聚落,直到汉摩拉比(公元前1792年至1750年)崛起。汉摩拉比统一了征战不休的苏美人和阿卡德人,并且创建了着名的汉摩拉比法典,这是上古时代一个相当详尽
的法典,其中有283条涵盖了刑法和民法的条文。在汉摩拉比的统治下,巴比伦成为南美索不达米亚的商业与政治中心,不过它的名声和财富也使其成为外族征服者觊觎的目标。这个城市先后受到西台人、卡锡人、亚述人、亚拉米人、以及加尔底亚人统治。
在加尔底亚人领袖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5至561年)的统治下,巴比伦进入了它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从公元前第7世纪一直持续到第6世纪。除了摧毁了耶路撒冷和犹太外,尼布甲尼撒二世最有名的就是重建巴比伦城并且重组其军队,使该城重新登上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城市之林。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奉尼布甲尼撒二世的诏令所建,据说这是为了帮助他那米迪亚籍的妻子克服「思乡症」,制造出人工的高山美景。他也重建了马尔杜克大神庙及其庙
塔,这两者也合称通天塔。在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继位者纳波尼德斯无法维持住战技精良的弓兵队的阵容,也无法守住这伟大城市的庞大防御工事。当居鲁士统治下的波斯大军于公元前539年来袭时,这座首都几乎是兵不血刃就被占领。巴比伦一直臣属于波斯,直到亚历山大大帝推翻了波斯帝国时为止。亚历山大原本想将巴比伦立为他所扩建的希腊化帝国的首府,不过在此计划完成前他就在尼布甲尼撒的皇宫中死去。
亚历山大的帝国在他死后也无法维持下去,亚历山大的将领们进行了一连串的权力角逐,巴比伦在公元前312年归于赛流士王朝统治。该城的重要性在帝国位于底格里斯河畔的新首都塞流西亚建立后就大幅降低,绝大多数的巴比伦居民都被迫在公元前275年迁往该城。在公元前2世纪时,美索不达米亚成为安息帝国的一部份,巴比伦城则成为安息和罗马帝国之间的缓冲区。在公元纪元开始前,此城市的绝大部份已成为废墟,广大的市区皆已荒芜。在公元7世纪时,美索不达不亚被穆斯林阿拉伯人征服。巴比伦城彻底成为传说,
此后巴比伦人的国度便成为伊拉克和伊朗的领土。巴比伦城自此再也没有出现,直到英国的考古学家C-J-里契在1811到1817年间的初步勘探才被发现。在德国东方学会的赞助之下,1899年开始大规模的挖掘工作,并不断发现出新的遗迹,使得这一度失落的巴比伦城奇观得以在世人眼前重现。
古巴比伦文明介绍之空中花园
巴比伦空中花园,素有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称号,在公元前604年至562年间,由古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最爱的王后而建造的。王后是波斯人,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她建造了这座奇幻的高大建筑以便使她可以经常望乡。空中花园上栽满了奇花异草,并有完整的供水系统。当时到过巴比伦的古希腊人称之为世界奇迹。后来,由于自然因素,幼发拉底河向巴比伦城西改道转移了9英里左右,人口也随着河流渐渐迁徙,巴比伦城逐渐毁坏并湮没了。
多年来,人们谈起巴比伦必会想到,传说中美丽的花园和这个花园的主人——塞米拉米斯王后。传说这位王后最后化为鸽子成仙而去。塞米拉米斯是尼布甲尼撒从米太国娶回来的皇后,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她在平秃的巴比伦日夜思念故国的山林,于是便有了一座巧夺天工的花园。这个花园在公元前6世纪建成,公元前3世纪已经毁坏。
据记载,空中花园呈方形,每边长120米,是层层加高的阳台式建筑。每一层内都有坚固的砖砌弯拱,上面铺着用沥青浇铸起来的石板,再铺两层熟砖,熟砖上又覆盖一层铅板,这样是为了防止水分渗漏。在这样的底衬上,铺着一列列芦草,上面是一层很厚的土,足以使大树扎根生长。空中花园的设计充分体现出古代园林设计师的才智。每一层的支柱互不遮挡,安插合理,使每一层的植被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古巴比伦人在2500年前就成功地采用了高层建筑防渗漏技术。
考古学家至今仍未能找到它的确实位置,事实上,大半描绘空中花园的人都从未涉足巴比伦,只知东方有座奇妙的花园,波斯王称之为天堂,而在两相凑合下,形成遥远巴比伦的梦幻花园。实际上,在巴比伦文本记载中,它本身也是一个谜,其中甚至没有一篇提及空中花园。 另外,巴比伦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 of Babylon) 当然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纯粹是是出自对希腊文paradeisos一字的意译。其实,paradeisos一字直译应译作“梯形高台”,所谓“空中花园”实际上就是建筑在“梯形高台”上的花园。希腊文paradeisos(空中花园)后来蜕变为英文paradise(天堂)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关于古巴比伦的历史
如题人类最早的奴隶制国家大约于公元前4000~前3000年产生于世界的东方,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据历史学者推断,约在公元前四千年代,居住在这一带的苏美尔人已有较为发达的文化,不仅发明了文字,而且发明了用于书写文字的“泥板书”。苏美尔衰落后,巴比伦城兴起。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始于公元前1894年,到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时(前1792~前1750),征服南北诸城并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完成两河流域的统一。以后历经第二王朝(公元前16世纪中叶~前1530)、第三王朝(约前1530~前1157)、第四王朝(前1157~前729),于公元前729年为亚述所灭。公元前626年,迦勒底人占领巴比伦,建立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在尼布甲尼撒二世(前605~前562)的统治下,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538年,存在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被并入波斯帝国的版图。
公元前3500年进入文明,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三千七百多年前,处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曾经诞生过一个辉煌无比的古巴比伦文明。
创造这个古巴比伦神话的奠基人是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谟拉比,在他的带领下,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整个两河流域,并建成中央集权国家,在政治上实行君主专制度。虽然在后来的战争中这个古巴比伦王国曾被消灭过。但是顽强古巴比伦人民却在战胜了敌人后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于88年后被波斯王国所灭。自此,巴比伦王国再也没有出现过。
一提到巴比伦文明,令人津津乐道、浮想联翩的首先是“空中花园”。它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千百年来,关于“空中花园”有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rezzar II, 在位
605 BC - 562 BC)娶了米底的公主米梯斯为王后。公主美丽可人,深得国王的宠爱。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说:“我的家乡山峦叠翠,花草丛生。而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巴比伦平原,连个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山岭和盘山小道啊!”原来公主害了思乡病。于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区的景色,在他的宫殿里,建造了层层叠叠的阶梯型花园,上面栽满了奇花异草,并在园中开辟了幽静的山间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们还在花园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楼,矗立在空中。巧夺开工的园林景色终于博得公主的欢心。由于花园比宫墙还要高,给人感觉像是整个御花园悬挂在空中,因此被称为“ 空中花园”,又叫“悬苑”。当年到巴比伦城朝拜、经商或旅游的人们老远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楼上的金色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所以,到公元2世纪,希腊学者在品评世界各地著名建筑和雕塑品时,把“空中花园”列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从此以后,“空中花园”更是闻名遐迩。
令人遗憾的是,“空中花园”和巴比伦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筑一样,早已湮没在滚滚黄沙之中。我们要了解“空中花园”,只能通过后世的历史记载和近代的考古发掘。
不过也有些记载,虽然提到了“空中花园”,但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并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叙利亚国王为取悦他的一个爱妃而特意修筑的。有些记载甚至认为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实际上指的是亚述国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筑的皇家园林。
直到19世纪末,德国考古学家发掘出巴比伦城的遗址。他们在发掘南宫苑时,在东北角挖掘出一个不寻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长方形的建筑物,面积约1260平方米。这个建筑物由两排小屋组成,每个小屋平均只有6.6平方米。两排小屋由一走廊分开,对称布局,周围被高而宽厚的围墙所环绕。西边那排的一间小屋中发现了一口开了三个水槽的水井,一个是正方形的,两个是椭圆形的。根据考古学家的分析,这些小屋可能是原来的水房,那些水槽则是用来安装压水机的。因此,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空中花园”的遗址。当年巴比伦人用土铺垫在这些小屋坚固的拱顶上,层层加高,栽种花木。至于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压水机源源不断供应的。考古学家经过考证证明,那时的压水机使用的原理和我们现在使用的链泵基本一致。它把几个水桶系在一个链带上与放在墙上的一个轮子相连,轮子转动一周,水桶就跟着转动,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个过程,水再通过水槽流到花园中进行灌溉。这种压水机现在仍在两河流域广泛使用。而且,考古学家也的确在遗址里发现了大量种植花木痕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所发现的巴比伦楔形文字的泥版文书,还没有找到确切的文献记载。因此,考古学家的解释是否正确仍需进一步研究。总之,传说中的“空中花园”,它的真实面目依旧隐身于历史的迷雾之中
古巴比伦是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这个地区没有天然险阻可以抵挡入侵者,所以有着多样性的民族文化。 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两河流域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文明距今已有6000多年。虽然巴比伦现已消失,但其影响(尤其宗教方面)却很多流存至今。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实在当之无愧。 巴比伦文明大致以今天的巴格达城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以古亚述城为中心,称为西里西亚,或简称亚述;南部以巴比伦城为中心,称为巴比伦尼亚,意思为“巴比伦的国土”。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个地区,南部靠近波斯湾口的地区为苏美尔,苏美尔以北地区为阿卡德,两地居民分别被称为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最初就是由苏美尔人创造出来的。 苏美尔几乎和古埃及人同时发明了文字。他们用削尖的芦苇做笔,把文字刻在泥胚上,然后把泥胚烘干,成为泥板。由于这种文字形状成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建国
公元前2007年,阿摩利人入侵两河流域,摧毁了阿卡德人和苏美尔人建立的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1894年左右,阿摩利人建立起一个以幼发拉底河河畔的巴比伦城为首都的王朝。从那时起,美索不达米亚就被称为“巴比伦尼亚”,那里所有居民都被称为巴比伦人。 汉穆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是两河流域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这个国家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汉穆拉比。汉穆拉比用武力统一了两河流域后,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专制国家。他个人集宗教、军事、 行政、司法和水利建设等各种大权于一身。为了更有效的统治自己的国家,他颁布了著名的《汉穆拉比法典》。法典共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是迄今发现的最早完备成文的法典。 灭亡
古巴比伦王国在汉穆拉比统治时期达到极盛,但是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喀西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要古巴比伦的详细信息
我急着要古巴比伦(Ancient Babylon)文明位于今天的伊拉克一带,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一并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古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
【古巴比伦】狭义上指古巴比伦王国,广义上指古巴比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分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本词条从广义上介绍古巴比伦,包括古、新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公元前十九世纪中,由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古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灭掉统治两河流域的亚述帝国,建立新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文明简介】
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古巴比伦是人们已知的历史最悠久的古代东方国家之一。
古巴比伦王国.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巴比伦文明简史】
1.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古巴比伦王国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古巴比伦文明成就】
1.巴比伦城与建筑成就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模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穆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2.著名的空中花园
位置:位于幼发拉底河的东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南约50公里。
巴比伦空中花园历史:古巴比伦王国在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统治下曾经繁荣一时。但是直到新巴比伦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们相信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据传,尼布甲尼撒为了取悦于其在米底亚长大并对山景怀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园。虽然对花园最详尽的记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腊历史学家笔下, 但巴比伦的历史记录却对此事只字未提。尽管在尼布甲尼撒时期存留下的各种书写板上发现了对他的宫殿、巴比伦城以及巴比伦的城墙的种种描述,但这些书写板上却没有一处提到过空中花园。甚至那些对空中花园进行过详细描述的历史学家们也从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现代历史学家争论说:当亚力山大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他们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当他们后来回到崎岖不平的家乡时,带回了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令人惊叹的花园和椰子树……、有关尼布甲尼撒的宫殿……以及有关巴别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种故事。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像力把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观之一。
直到二十世纪,围绕着空中花园的一些不解之谜才被揭示出来。在得到关于花园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统,和真正面目的最终结论之前,考古学家们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够的证据。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来,并没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是传说呢?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又译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兴建了空中花园。空中花园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设,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来,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3.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前1792年 - 前1750卢浮宫内的汉谟拉比法典年在位)颁布的一部法律,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产生于3800年前。法典全文用楔形文字铭刻,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条文282条。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1901年在伊朗发现,为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现存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圆柱上端有汉谟拉比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
汉谟拉比法典将人分为三种等级:
1.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2.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3.奴隶: 王室奴隶,、自由民所属奴隶 、公民私人奴隶
【巴比伦王国政治与社会】
1.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谟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谟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谟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2.阶级关系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3.土地制度
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继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绝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祭司阶级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来源互联网
一、简介
巴比伦的历史地位:
巴比伦意即“神之门”,是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比伦王国分为古巴比伦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也称迦勒底王国)。
美索不达米亚为人类最古的文化摇篮之一,公元前四千年已有较发达文化,曾出现苏美尔、阿卡德、古巴比伦、亚述、新巴比伦等文明。
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公元前2200年左右,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闪族人的一支——阿摩利人攻占这座小城,建立了国家。骁勇善战,争强尚武的阿摩利人以此为中心,南征北讨,四处征战,最终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帝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公元前1000年代初,闪米特人的另一支迦勒底人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公元前 630年,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萨趁当时统治两河流域的新亚述内乱之机,逐渐取得对巴比伦的控制。公元前 626年自立为巴比伦王。后与米底结成联盟,在公元前 612年攻陷尼尼微,灭亚述帝国。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
[编辑本段]
二、巴比伦的由来(巴比伦之前的两河流域)
1.苏美尔早期王朝(苏美尔城邦时代)
两河流域文明最早的创造者是前4000年左右来自东部山区的苏美尔人。前3000年,苏美尔人就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众多城邦。
从考古发现已经得到的史料来看,从公元前2900年开始,苏美尔城邦进入一个“诸国争霸”的时代。比较大的城市有埃利都、基什、拉格什、乌鲁克、乌尔和尼普尔。
2.阿卡德王国时期
闪米特人的一支——阿卡德人,大概于公元前2500前后进入两河流域。阿卡德人进入两河流域时,苏美尔城邦文明已经进入尾声,各城邦之间斗争异常激烈。巴比伦最初不过是幼发拉底河边的一个不知名的小城市。在阿卡德人的一块碑文中,列举了许多被征服的城市,其中就有巴比伦的名字。阿卡德王萨尔贡统一了苏美尔地区,建立了君主制的集权国家,苏美尔城邦时代宣告结束。苏美尔-阿卡德(Sumer-Akkad)时代开始。 约前2191年库提(Guti)人灭阿卡德,统治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建立库提姆(Gutium)政权。美索不达米亚南部之苏美尔-阿卡德时代结束。
3.苏美尔复兴时期与乌尔第三王朝
阿卡德王国后期,中央集权已经趋于崩溃,蛮族库提人入侵、摧毁了阿卡德王国,但库提人的统治并不稳固,使得各苏美尔城邦得以短暂复兴。其中乌鲁克城邦的国王乌图赫加尔(Utu-hengal)赶走了库提人。乌图赫加尔让乌尔纳姆镇守乌尔城。
但是,乌尔纳姆(Ur-Nammu)在约前2113年在乌尔建都,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建立了乌尔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在位期间称霸美索不达米亚南部诸城邦,乌尔纳姆开始自称“苏美尔和阿卡德之王”。
约前2006年,埃兰、古提(库提)人、阿摩利人和苏巴里(Subari)人联合击灭乌尔。
4.古巴比伦王国的兴盛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来自叙利亚草原的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阿摩利人也因此被称为巴比伦人。巴比伦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文明成果,并发扬光大,把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发展到了顶峰。人们喜欢用“巴比伦”三个字来概括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足以表明巴比伦文明所创造的辉煌业绩和对世人所具有的魅力。
[编辑本段]
三、巴比伦简史
1.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奴隶制城邦,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以巴比伦城为中心。
公元前十九世纪中,阿摩利人灭掉苏美尔人的乌尔第三王朝,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1792BC,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Hammurabi)(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西亚古代奴隶制国家的典型。史称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所颁《汉穆拉比法典》是古代西亚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特别是数学和天文学。汉穆拉比死后,帝国就瓦解了。王国先后受到赫梯人、加喜特人的入侵,直到公元前729年终于被亚述帝国吞并。
2.新巴比伦王国
新巴比伦王国由迦勒底人建立,迦勒底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他们于公元前1000年代初来到两河流域南部定居,亚述帝国征服古巴比伦王国并统治了两河流域南部,迦勒底人曾多次起义反抗亚述的统治。
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 年,亚述人派迦勒底人领袖那波帕拉沙尔率军驻守巴比伦,他到巴比伦后,却发动反对亚述统治的起义,建立新巴比伦王国,并与伊朗高原的米底(也称米堤亚)王国联合,共同对抗亚述。公元前612年,亚述帝国灭亡,遗产被新巴比伦王国及米底王国瓜分,其中新巴比伦王国分取了亚述帝国的西半壁河山,即两河流域南部、叙利亚、巴勒斯坦及腓尼基,重建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626~前538年),也叫迦勒底王国。
公元前六世纪后半期,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统治时国势达到鼎峰,国势强盛。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多次发动对外战争,进行扩张。
公元前604年,尼布甲尼撒二世即位,叙利亚立时归顺新巴比伦王国,但腓尼基及巴勒斯坦地区态度不明,而埃及一向觊觎此区,拉拢推罗、西顿等腓尼基地区与埃及结盟。对此,尼布甲尼撒二世继续与米底王国结盟,又娶米底公主阿米蒂斯为后,以巩固自己后方。公元前597年,出兵巴勒斯坦,攻占耶路撒冷,扶植犹太人齐德启亚为傀儡统治犹太人。
公元前590年,埃及法老普萨姆提克出兵巴勒斯坦,推罗国王投靠埃及,西顿被占领,犹太人齐德启亚及巴勒斯坦、外约旦等地纷纷倒向埃及。同时,米底王国与新巴比伦王国的关系紧张起来,为此新巴比伦王国筑起一条新长城防范米底人。然而,米底因要对抗乌拉尔图及西徐亚人,无力再与新巴比伦王国对抗,致使尼布甲尼撒二世可于公元前587年第二次挥军巴勒斯坦。他围困犹太人的圣城耶路撒冷,齐德启亚突围失败,落入新巴比伦王国军队之手,被挖去双眼后送往巴比伦尼亚。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围十八个月后城陷,犹太王国灭亡,居民被俘往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尼布甲尼撒二世又围攻腓尼基的推罗,不果。公元前574年,双方议和,推罗国王伊托巴尔三世承认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尊者,保持了推罗的自治地位,其他附近的小王国都纷纷向尼布甲尼撒二世称臣、公元前569年,埃及发生王位之争,尼布甲尼撒二世曾趁此在公元前567年入侵埃及,结果不详,但迫使埃及放弃侵略巴勒斯坦的野心。
尼布甲尼撒二世死后不久,国内阶级矛盾及民族矛盾加剧,最后一个国王那波尼达统治时,国王及马尔杜克神庙之间的矛盾加剧,并试图另立新神,那波尼达离开首都,以其子伯沙撒摄政。公元前539年,波斯人崛起,居鲁士二世率军入侵新巴比伦王国时,祭司竟打开大门放波斯军队入城,伯沙撒被杀,那波尼达被俘,新巴比伦王国不战而亡。
[编辑本段]
四、巴比伦的成就
1.巴比伦城与建筑成就
古巴比伦城垣雄伟、宫殿壮丽,充分显示了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水平。尼布甲尼撒二世对巴比伦城进行入大模模建设,使巴比伦城成为当时世上最繁华的城市,也是中东最重要的工商业城市。巴比伦城以两道围墙围绕.外墙以外,还有一道注满了水的壕沟及一道土堤,城内的主干道中央以白色及玫瑰色石板铺成,另城有八个城门,其中的北门就是著名的伊丝达尔门,表面用青色琉璃砖装饰,砖上有许多公牛和神话中的怪物等浮雕。巴比伦城被建设得宏伟壮丽,直到100多年后,希腊历史学家,被称为“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来到巴比伦城时,仍称它为世界上最壮丽的城市。
幼发拉底河自北向南纵贯全城,城内的主要建筑埃萨吉纳大庙及所属的埃特梅兰基塔庙,高达91米,基座每边长91.4米,上有7层,每层都以不同色彩的釉砖砌成,塔顶有一座用釉砖建成、供奉玛克笃克神金像的神庙。据说,这就是《圣经》中耶和华变乱人们的语言,致使人们未能造成通天的巴别塔。城内古建筑精华之一的“女神门”,高12米、宽近20米,门墙镶嵌着形象生动的釉彩动物图案,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的“空中花园”,引人注目的人与狮子搏斗的石刻雕像。
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亦称“悬苑”,它依偎在幼发拉底河畔,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曾以兴建宏伟的城市和宫殿建筑闻名于世,他在位时主持建造了这座名园。相传,他娶波斯国公主赛米拉米斯为妃。公主日夜思念花木繁茂的故土,郁郁寡欢。国王为取悦爱妃,即下令在都城巴比伦兴建了高达25米的花园。此园采用立体叠园手法,在高高的平台上,分层重叠,层层遍植奇花异草,并埋设了灌溉用的水源和水管,花园由镶嵌着许多彩色狮子的高墙环绕。王妃见后大悦。因从远处望去,此园如悬空中,故又称“空中花园”。
为了发展旅游业,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项修建巴比伦遗址的计划,在遗址上仿建了部分城墙和建筑,在城内修建了博物馆,陈列出土的巴比伦文物,其中,犹以一块高逾2米的黑色闪绿岩石碑的复制品最为珍贵,石碑的上半部是镌刻太阳神将权标授予汉穆拉比情景的精致浮雕,下半部则为用楔形文字记载的《汉穆拉比法典》全文。这部由古巴比伦国王汉穆拉比(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领导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现保存在法国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外,伊拉克政府还在巴比伦遗址和巴格达市内仿古重建了宁马克神庙和空中花园,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蓝色城墙高数丈,重现了这座古城昔日的风韵。
2.著名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通往花园的道路象山坡一样倾斜着,建筑物的几个部分一层一层地向上交错排列着……泥土在这些上面堆积着……并且浓梦幻般的巴比伦空中花园密地种植着各种各样的树木,它们以其巨大的身躯和其他一些魅力,令观赏者赏心悦目……抽水的机器把大量的水从河中(提升到)上面,尽管没有人从外面能看到它。 --Diodorus Siculus
水果与鲜花……、瀑布……、花园高悬在宫殿的阳台上……、奇异的动物……,这是大多数人想像中的巴比伦空中花园。让人吃惊的是空中花园除了在希腊的诗人和历史学家的头脑中出现过外,可能从来就没有存在过。
位置:
位于幼发拉底河的东岸,距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南约50公里。
历史:
古巴比伦王国在著名的国王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1750)的统治下曾经繁荣一时。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但是直到新巴比伦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才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人们相信传说中的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年~562年)建造的。据传,尼布甲尼撒为了取悦于其在米底亚长大并对山景怀有深厚感情的王后或者是妃子而建造了空中花园。
虽然对花园最详尽的记述是出自Berossus 和 Diodorus Siculus等希腊历史学家笔下, 但巴比伦的历史记录却对此事只字未提。尽管在尼布甲尼撒时期存留下的各种书写板上发现了对他的宫殿、巴比伦城以及巴比伦的城墙的种种描述,但这些书写板上却没有一处提到过空中花园。甚至那些对空中花园进行过详细描述的历史学家们也从没有亲眼目睹过它们。现代历史学家争论说:当亚力山大的士兵们到达了富饶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并看到了巴比伦时,他们深为(眼前的美景)所震撼。当他们后来回到崎岖不平的家乡时,带回了有关美索不达米亚的令人惊叹的花园和椰子树……、有关尼布甲尼撒的宫殿……以及有关巴别塔和金字型神塔的各种故事。是诗人和古代历史学家的想像力把这所有的元素混合在一起制造出了世界奇观之一。
直到二十世纪,围绕着空中花园的一些不解之谜才被揭示出来。在得到关于花园的地理位置、灌溉系统,和真正面目的最终结论之前,考古学家们仍在努力地收集足够的证据。
与罗得斯岛巨像一样,考古学家至今都未能找到空中花园的遗迹,事实上,不少在自己著作中提到空中花园的古人也只是从别人口中听回来,并没有真的看过,到底空中花园是否纯粹是传说呢?
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当然从来都不是吊于空中,这个名字的由来纯粹是因为人们把原本除有“吊”之外,还有“突出”之意的希腊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错误翻译所致。
一般相信空中花园是由尼布甲尼撒(Nebuchadnezzar)王(公元前604-公元前562)为了安慰患上思乡病的王妃安美依迪丝(Amyitis)(又译阿米伊斯),仿照王妃在山上的故像而兴建了空中花园。
空中花园在公元前600年建成,是一个四角椎体的建设,由沥青及砖块建成的建筑物以拱顶石柱支承着,台阶种有全年翠绿的树木,河水从空中花园旁边的人工河流下来,远看就仿似一座小山丘。
巴比伦空中花园最令人称奇的地方是那个供水系统,因为巴比伦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园的遗址相信亦远离Euphrates河,所以研究人员认为空中花园应有不少如图所示的输水设备,奴隶不停地推动连紧着齿轮的把手,把地下水运到最高一层的储水池,再经人工河流返回地面。另一个难题,是在保养方面,因为一般的建筑物,要长年抵受河水的侵蚀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于米索不达米亚平原(Mesopotamianplain)没有太多石块,因此研究人员相信空中花园所用的砖块是与别不同,它们被加入了芦苇、沥青及瓦,更有文献指石块被加入了一层铅,以防止河水渗入地基。
[编辑本段]
五、巴比伦王国政治与社会
1.政治制度
古巴比伦时代各城邦的政治制度与苏美尔阿卡德时代及乌尔第三王朝不同。汉穆拉比统一后,建立中央集权 的专制制度。国王独揽政治、军事、外交、司法和宗教等权力,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吏。
大行政区设总督,在较大城市中任命被称为“沙卡那库” 的官员,小城市任命被称为“拉比亚努姆”的官员治理。有些城市(如西帕尔等)获得一定自治权,城市商人鉴督从富裕商人家族中选出,任期1年,负责税收、运河开凿、城墙修筑、公共仓库和码头的管理等。
汉穆拉比的对内政策基本是伊新 拉尔沙时期城邦政策的延续。统一过程中,汉穆拉比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远交近攻,灵活变动结盟关系,为统一两河流域总目标服务。
2.阶级关系
古巴比伦社会分为三个等级:
1.阿维鲁,为全权自由民,上层是统治阶级,下层多是纳税、服兵役和徭役的自耕农和士兵。
2.穆什钦努,为依附于王室土地的无权自由民,古巴比伦时代还存在其他类似穆什钦努的依附阶层。
3.瓦尔都(男奴)和阿姆图(女奴)是奴隶阶级。
3.土地制度
汉穆拉比时期王室占有的土地分为三类:
1,“供养(维持)宫廷之田”;以供职为条件所授份地;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所授份地。以供职为条件领有份地者包括士兵、官吏、塔木卡(商业代理人、高利贷者)等。士兵列都、巴依鲁以服军役而领有王室份地。其份地可由其成年儿子?承,但仍以服军役为条件;拒?或雇人代其服军役者处死刑。
2,“纳贡人”;指领有大部分王室土地是以纳赋税(纳贡)为条件的份地的人,受王室的剥削和控制,其份地亦不得买卖、抵押或传于女继承人。
3,除王室土地外,古巴比伦社会还存在神庙土地、城市土地及私人土地。汉穆拉比法典和考古发现的契约文书及其他文献材料证明: 私有土地占相当数量,土地租佃和雇佣关系已普遍流行。地租一般是收成的1/2或1/3。果园、菜园的地租为收成的2/3。
土地价值随灌溉用水的供应情况而异,有的供应灌溉用水的园圃地租高达收成的3/4。高利贷业甚为活跃,神庙和酒店同时经营高利贷业。高利贷业的活跃促进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债奴被称为基萨图。在家庭和婚姻关系方面,还保存父权和夫权的家长制残余。父家长可将其妻或子女卖为奴隶或使之变为债奴,子女须为其父家长杀害的他人子女抵命。债务奴役制的发展导致债务人的反抗。汉穆拉比之后即爆发了反债务奴役的斗争,导致国王发表解负令。这也是古巴比伦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4.祭司阶级
祭司是神庙的侍奉人员,负责主持祭祀活动、节庆典礼,念咒祈祷,占卜等。他们是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国家一个最特殊的阶层。
美索不达米亚大部分的神,都供在庙里。因此,美索不达米亚地的庙宇也多得数不清。据统计,考古学家仅在苏美尔遗址就发掘出了3500座庙宇!
美索不达米亚人注重现世的祈福和享乐,建造神庙是为了祭祀诸神,保持和神的良好关系,以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所以,一国之中,庙宇往往是仅次于王宫的最好建筑。对修建神庙,各民族都舍得花大本钱。希罗多德在他著作中描述的巴比通天塔,就是最有代表性的神庙。
既然神庙多得数不清,祭司作为神庙的侍奉人员,数量自然惊人。他们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权势显赫。
在美索不达米亚,国家的王权受到三种限制:法律、贵族和祭司。其中以祭司最有势力。国王是神的代言人,其权力由神授予,而神的代表是祭司。在老百姓眼里,人君如果不从祭司手中获得权杖,就不能称之为名正言顺。祭司代表神授权给君王时,一般都有庄严隆重的仪式。在这种神权政治下,祭司拥有极大的特权。
而且,祭司是国家一支重要的经济力量。他们控制和管理着神庙里的财富。由于宗教在国家生活中的地位,美索不达米亚的神庙聚敛的财富无以数计。国王一般划拨一部分土地作为庙产,并指定区域献租纳税。对外战争如果获胜,战俘和战利品优先送达的地方就是神庙。加上国民竞相敬献的各类供品,神庙里不仅充满了食品、蔬菜、水果,而且拥有大量的金银财宝。祭司作为财富的管理者,他们出租土地、经营钱庄、参与商业活动,使神庙的财产不断增值。因此,祭司因神得财,因财得势,成为社会的特权阶级。
祭司多出于名门望族,职业是世袭的,其称号也代代相传。他们还往往是国家少数垄断了文化知识的人。在神庙开设的学校中,祭司既是校董,又是教师,通过教育对学生灌输宗教思想,因而也是垄断思想的阶层。
祭司也分不同的等级,高级祭司负责主持重大的祭祀活动,普通祭司按等级各司其责。比如卡鲁、那努负责领唱圣歌,尼撒库负责主持奠酒,那姆克负责清扫,巴努负责驱魔仪式。另外还有专门从事占卜和解释预兆的祭司,他们负责求神问吉、解梦看相、占星预卜等。
5.巴比伦的学校
巴比伦的学校产生于何时,尚无定论。20世纪30年代,考古学家在幼发拉底河畔南部的马里城(Mari)挖掘出一所约公元前2100年的学校遗址,被认为是根据考古发掘所知的最古老的学校。“它包括一条通道和两间房屋,大间房屋长44英尺,宽25英尺;小间面积为大间的三分之一。大间排列着四排石凳,每条可坐1人、2人或4人,共容45人;小房排着三排石凳,共可容23人;很似学校课室。两房四壁无窗,从房顶射入光线。房中没有讲课的讲台或讲桌,却放着许多学生的作业泥板。墙壁四周的底部安放着盛有泥土的浅浅水槽,好似是准备制作书写用的泥板的。附近摆着一个椭圆形的陶盆,可能是储放清水以便和泥制造泥板的,或则是放置书写用具的。地面上装点有很多亮壳,好似是教授计算的教具。这所房舍靠近皇宫,不靠近寺庙;刚好别处发掘的泥板书的储存场所也是近宫而不邻寺的;有人推断这是古时的学校。”
两河流域的学校以培养文士为目的。文士分为高级文士和低级文士。前者充任官员,后者则从事各种职业,如公证人、掌印员、土地测量及登记员、军情记录员、缮写员、计算人员、秘书,等等。
在古代两河流域,考古发掘了大量泥板书。这些泥板书标明的最早日期是大约公元前3000年,是用苏美尔人的象形文字书写的。在此后的1000年间,象形文字发展成为楔形文字,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和波斯人均使用它。这些考古发现的资料大多是宗教方面的文章 或是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文献,如契约、记录、文职人员的报告、法律、条例、公告等。还有一些资料是关于数学的,虽然当时两河流域的数学比古埃及的数学水平高得多,但这些数学问题和古埃及一样,涉及的都是一些实际问题。在晚些时期的数学记载中(即波斯和塞琉西时代),就有了一些天文图表以及关于日历和占星术的计算步骤了。很明显,两河流域学校存在的目的是给不同类型的未来官员提供高级教学。
约公元前2000年的一篇苏美尔文描述了当时学校的生活。该文后来被多次抄写,所以可以推断出它的描述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从此文多次使用阿得语来看,可判断是由一名阿得族的学生所写的,但全文还是用苏美尔文写成的,因为当时苏美尔文是学术语言,其地位相当于后来欧洲的拉丁文。学生早上来到学校,自带午饭。校长是“学校之父”(schoolfather),有一名教苏美尔文的教师和一名教算术的教师。上课的形式是抄写已有的泥板书。学习的科目有苏美尔文、算术和簿记。学校实行严格的纪律,执行纪律的人有一名勤杂工、一名教师和操场监管人。学生常常在一天内由于不同的过错要遭受几次鞭打,这些过错包括早上迟到、上课讲话、未经许可就起立或离开校园等。直到晚上,疲惫不堪的学生才能走回家,向父亲汇报自己一天的情况(父亲一般都是官员)。晚饭后早早上床睡觉,以保证第二天早上精力充沛。有时候,教师还会被请到家里,通常是由于做父亲的希望自己的儿子成为最杰出的书写者和有知识的人,希望他比其他同学甚至比那些贵族出身的同学更优秀。
公元前2000年的智慧之家(the House of Wisdom)是两河流域实施高水平教学的场所,入学者是已毕业的文士,这里从事的研究也是高水平的。然而,两河流域的学校不同于后来古希腊的学校,其所谓高深知识也是侧重应用价值,而不是面向理论探索。以数学为例,理论推测并没有获得充分发展,大批巴比伦数学论文涉及的是具体问题。
巴比伦创造了人类最早的文明,其教育也是早于其他国家的。“甚至可以说,它早于埃及,至少是与埃及约在同时而有了学校。这是人类最初的学校教育摇篮,也是人类正式教育的起点。”当然,其高等教育还是相当模糊的。
介绍:
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3500年左右-公元前729年)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距今约5000年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到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园”,是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了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几个城市,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是西方文明的摇篮之一。有空中花园,但都成废墟。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四大古国文明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古巴比伦文明是两河流域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两河流域文明还包括苏美尔文明、阿卡德文明、亚述等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首都位于今伊拉克境内巴格达以南幼发拉底河畔。东经44°25',北纬32°33'。 巴比伦王国有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
汉谟拉比与古巴比伦国王(公元前1792—1750年在位)
公元前18世纪初,古巴比伦王国崛起。在汉谟拉比领导下,一跃成为囊括整个两河流域的帝国。
为了强化统治,汉谟拉比制订了世界上古代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他还利用宗教来巩固自己的政治,称自己是神宠爱的人。
汉谟拉比是巴比仑城邦的第六任国王。巴比仑城邦位于幼发拉底河中游,曾一度向北方的亚述称臣,后利用其地理条件的优势,逐渐发展壮大,但直到汉谟拉比继位之后,巴比仑才成为一个强国。汉谟拉比十分勤政,他兴修水利,奖励商业,并建立了一支常备军。他制订了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并以百分之百的信心和决心使蓝图变成现实。从公元前1787年起,开始了统一两河流域之路,采取灵活务实外交,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攻灭一国,先后灭了伊新、拉尔萨、马里等城邦。征服活动大约进行了35年,耗尽了汉谟拉比的生命,除了北方强悍尚武的亚述和它庇护下埃什嫩之外,两河流域已基本统一在汉谟拉比的铁腕下。后来,巴比仑被等同于两河流域南部,其文明也称为“古巴比仑文明”。
空中花园:
相传,那时古巴比伦的国王娶了一个妻子,那个妻子生活的地方很美,她十分想念的故乡,但是不能经常出去。国王十分疼爱那个妻子,便命人在王宫建造一个空中花园。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就不见了,所以,至今没人看到过那个“空中花园”,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所以只能用“相传”两个字。
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位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大致在当今的伊拉克共和国版图内,在距今约5000前左右,这里的人们建立了国家,在公元前18世纪,这里出现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同时建立了一座宏伟的古城,颁布了
法典:
第一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流传最早的文化是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
其中由列利开创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事件是《汉谟拉比法典》颁布,虽然它的根本是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但是依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汉莫拉比法典》建立在两个最著名的原则基础上,此即“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和“让买方小心提防”。
其他方面:
除此之外,铸造技术和冶金技术也同时高度发达,并拥有了自己的学院,巴比伦在这个时期进入了铁器时代,铁犁、货车及战车被先后发明,这一时期是巴比伦文明的鼎盛时期。古巴比伦经历了相对平淡的由亚述人创建的第三阶段后,在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文明再次进入了鼎盛时期。这一时期是由迦勒底人开创的,代表是“空中花园”,由巴比伦国王为王后所建。花园由当时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共同参与。
古巴比伦的历史
古巴比伦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世代网》
古巴比伦的悲哀!
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希腊语:两河之间的地方)大约在公元前19世纪(中国夏朝的时候)就孕育了人类有史以来最早的文明——古巴比伦文明;这个地区由于没有天然的屏障,所以产生了古巴比伦多样化的文化发展趋势。
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中间的地方叫“美索不达米亚”,意思就是“两河之间”。每年春天,高原地区的积雪融化,这两条河就在美索不达米亚泛滥成灾。特别是下游一带,地势低凹,几乎全被淹没。一个流传到今天的巴比伦神话,生动地反映了这种情形:一位巴比伦国王的祖先梦见他遇到了神仙。神告诉他,洪水就要淹没大地,来惩罚人类的罪恶。因为他一向对神十分虔诚,所以神要搭救他。这个人听从神的吩咐,造了一只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还带了几只动物和一些种子。没过多久,乌云布满天空,黑暗笼罩了大地,狂风暴雨袭来,滔滔洪水淹没了一切生命,只有那只方舟在茫茫无边的水面上漂行。到了第七天,风住了,河水平静下来。这时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动物放出方舟,将种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开始了。人类许多民族的神话都受到巴比伦这个古老传说的影响。西方著名的挪亚方舟的故事也是从这个传说演变来的:一个叫挪亚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只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过了水灾。当洪水退落的时候,挪亚放出一只鸽子。不久,鸽子衔着一片新拧下的橄榄叶子飞回来,使挪亚知道洪水已经退去,万物又恢复了生命。后来,西方人就把鸽子和橄榄枝作为和平的象征。
当然,无论是神仙还是和平鸽,都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安宁和幸福。要战胜洪水,还得靠人们自己。巴比伦人在和洪水斗争中,学会了修堤筑坝,开渠造河。当洪水被制服以后,他们和埃及人一样,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滥的好处。泛滥的洪水带来大量淤泥,使两岸的土壤变得十分肥沃。再加上这里阳光强烈,水量充足,庄稼年年丰收。据说,小麦最早就是生长在巴比伦的。
住在巴比伦北面的亚述人十分强悍。公元前8世纪(中国已经进入春秋时代),亚述成为一个庞大的军事帝国。巴比伦被它征服了,叙利亚、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亚细亚、埃及,也都先后归入它的版图。除了希腊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乎都被它占领了。亚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里修建了许多宏伟的宫殿。
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伦的迦勒底人联合东边的米堤亚人进攻亚达。他们手执带血的长矛和盾牌冲进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杀,甚至连儿童也不能幸免。亚述最后一代国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宫殿一起被烧成灰烬。从此,这个庞大帝国连同它的首都就从地面上消失了。
底格里斯河边有两堆很大的荒丘,据说是尼尼微的遗址。1845年,英国人拉雅得在这里发掘出两座亚述王宫,发现了著名的带有双翼的人头牛身巨大雕像和许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后来他继续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宫大厅。但是,这里并不是尼尼微,而是亚述的另一个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1849年,拉雅得在这里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宫殿遗址。这座宫殿曾经遭到米堤亚人的焚毁。许多刻有图画和楔形文字的泥版还有大火烧过的痕迹。王宫的两间藏书室堆满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块长3米,宽2米多,最小的还不到1寸长,只刻着一两行文字。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亚述的图书,内容很丰富,包括历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过了几年,考古学家拉萨姆又发现了亚述巴尼拔王的王宫大殿和另一处王宫藏书室。藏书室内收藏的泥版文书上,刻有许多关于亚述和巴比伦的神话。亚述的宫殿是由成千上万的奴隶修建的,他们多半是亚述人在战争中掠夺来的俘虏。奴隶劳动的时候,有的带着锁链和脚镣,有的被铁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边还有手执武器的兵士监视着。反映这些场面的图画也被发掘出来了。在尼尼微发掘出来的大量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亚述帝国兴衰的历史。
战胜了亚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伦建立了一个新的国家。为了和那个被亚述灭掉的古巴比伦王国区别开,人们把它叫做新巴比伦王国。新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伦城建成一座堡垒般的城市。它的规模就是用今天的标准来看,也是非常壮观的。城市是方形的,每边长22.2公里。围绕城市的城墙大约有8.5米高,是用砖砌和油漆浇灌而成的。四匹马拉的战车可以在宽阔的城墙上奔驰。全城有100扇用铜做成的城门。城墙周围还有很深的护城河。幼发拉底河从城墙下流进来,穿城而过。巴比伦城里还有一座很大的皇宫,皇宫内修建了一个“空中花园”,被后世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国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间(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伦的国力最为强大。他率兵攻打叙利亚,出兵巴勒斯坦,夺占耶路撒冷,灭掉犹太王国,强迫犹太人迁居巴比伦当奴隶,成为“巴比伦之囚”。在晚年,他还侵入埃及。在这几十年里,巴比伦城人口达到10多万,还有来自亚洲各地的商人,奴隶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是,在强盛的背后,已经埋伏了危机,被征服的外族人对巴比伦奴隶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断发生,本族的贫民和农民因破产沦为奴隶,加剧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奴隶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也越来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后,国内政局立即动荡起来,6年中8个国王被废,其中两个被杀。在东面,力量越来越强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巴比伦的盟邦米堤亚,对巴比伦形成了大军压境的局面。
巴比伦的奴隶主们忙于争权夺利,纵情享乐,他们以为他们的城墙是那样高大而坚固,谁也攻不破。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敌人会利用穿过城墙的幼发拉底河打进来。一天晚上,巴比伦的一个年轻王子正在举行狂欢宴会。波斯王居鲁士下令在幼发拉底河中修筑了一座水坝,把河水放到坝的一边去。他的军队从另一边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进到城里,未经交战就占领了巴比伦。据说,有一些巴比伦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内应。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国春秋末年)。
存在仅88年的新巴比伦王国灭亡了。巴比伦的繁华,巴比伦的奇迹,巴比伦的高墙铜门和它的“空中花园”,都变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废土。巴比伦遗址从1899年开始逐渐发掘出来,使人们能够更准确地研究它的过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难题,地下水的冲击使古巴比伦城有完全被毁的危险。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为许多国家的专家们研究的课题。
然而令人们始终忧虑不已的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与文明相生相伴,战争也从来没有休止过。这块非常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据说就是《圣经》中伊甸园的原型地。然而,也许正是因为优越的地理位置,它也不断成为政治和战争的舞台。当巴格达已经成为这个世界上最为精妙绝伦的城市的时候,整个欧洲还处于蛮荒状态,这里曾是世界著名的大都市,一千零一夜的故乡,其科学、哲学和文学的成就是文明史上所罕见的。综观数千年来的两河流域兴衰史,哪一场战争不是对文明的破坏呢?
注:古巴比伦是对文明发源地的称谓;而美索布达米亚平原则是现今古巴比伦的位置。
【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从地图上看,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之称。沃地东部,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这里的河水定期泛滥,时常带来灾害,但水退后留下的淤泥有利于农业生产。
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时代,始於伊新-拉尔沙时期(约公元前2021~前1763),至古巴比伦第一王朝(约公元前1894~前1595)结束。公元前16世纪初,为赫梯人所灭。统治者为阿摩利人,这一时代大奴隶制经济形式瓦解,青铜工具普遍使用,生产有较大发展;在此基础上,各城邦均制定法典;神庙地位下降;两河流域普遍塞姆化,苏美尔人已融合於塞姆人。
历史概况
公元前21世纪下半叶,埃兰人灭乌尔第三王朝后,阿摩利人由西北乘虚而入,在苏美尔建立伊新和拉尔沙两个国家,其创立者均为阿摩利人的氏族酋长,伊新和拉尔沙对峙达 200馀年,公元前19世纪初,阿摩利人的阿姆纳努姆部落在巴比伦摆脱伊新的控制,其首领苏木阿布建立巴比伦第一王朝。此时两河流域的主要城邦国家为亚述、马里、埃兰等。巴比伦建立之初尚较弱小,但由於其位於两河流域商路的枢纽地区,境内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政治和经济力量不断增强。第 6代国王汉穆拉比在位时期(约公元前1792~前1750),先后征服伊新、乌鲁克、拉尔沙等国,并占据亚述南部,建立起从波斯湾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权制奴隶制帝国,自称“世界四方之王”。但汉穆拉比的统治并不巩固,其继承者萨姆苏伊卢纳在位时,两河流域南部发生起义,内部也发生反债务奴役斗争,这导致了巴比伦第一王朝的衰微。公元前1595年,赫梯统治者穆尔西里斯一世最后将其灭亡。
世界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希腊语的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土地。)文明(又称两河文明)发源于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发拉底河(Euphrates)之间的流域——苏美尔(Sumer)地区(中下游地区)。美索不达亚是古巴比伦(Babylon)的所在,在今伊拉克(Iraq)共和国境内。
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250年是两河文明的鼎盛时期,《旧约全书》称其为"希纳国"(Land of Shinar)。两河沿岸因河水泛滥而积淀成肥沃土壤,史称"肥沃的新月地带"(南美的那个和"金三角"齐名的地区堪称"罪恶的新月地带")。由于两河不象尼罗河一样是定期泛滥的,所以确定时间就必须靠观测天象。住在下游的苏美人发明了太阴历,以月亮的阴晴圆缺作为计时标准,把一年划分为12个月,共354天,并发明闰月,放置与太阳历相差的11天。把一小时分成60分,以7天为一星期。还会分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发明了10进位法和16进位法。他们把圆分为360度,并知道π近似于3。甚至会计算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及一些锥体的体积。
4000BC,苏美人最早发明了表意和指意符号的象形文字,因为这种文字大多刻在砖、石或黑色的玄武岩。泥板上,"起笔重而印痕较深",成尖劈形,形似木楔,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Hanging Gardens)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这座花园传说是当时的国王为公主而建的。
之后的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是在两河文明的促进下发展起来的。希腊人从那里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犹太人从那里学到了神学,并将它传播于世;阿拉伯人从那里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教化了整个中世纪野蛮的欧洲。
大约在2000BC,阿摩利人建立了以巴比伦城为首都的巴比伦王国。1792BC,汉谟拉比(Hammurabi)即位,征服了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并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这是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但不是最早的,最早的叫《乌尔纳木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共有282条,刻在一块高2.25米的黑色玄武岩石柱上。
689BC,巴比伦王国被亚述所灭。605BC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了亚述。后来,神庙祭师集团当权,终于在538BC,被位于伊朗高原的波斯所灭。古代两河流域的文明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便告结束。
文章标题: 古巴比伦的完整历史,谁能说说大概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