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居里夫人跟朗之万门当户对,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时间: 2022-06-24 23:00:1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1次

居里夫人跟朗之万门当户对,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为何被斥荡妇?

一个承载着公众满满恶意的女科学家终于闹出了桃色丑闻,大家可真是久旱逢甘霖啊。居里夫人祖籍波兰,舆论给她戴上了一顶“波兰荡妇”的帽子。

在居里夫人声望达到顶点时,那些躲在背后的同行们却对她放了冷箭,歪曲诋毁她的寡居生活,这让她不寒而栗。多年的放射性物质研究,不断摧毁身体的造血功能,贫血的症状常常袭击她,头晕、消瘦,脸色苍白;肾脏也受到了损伤,这几乎让她站不起来。

当祖国波兰要为她筹建实验室的消息传到她的耳朵中,她似乎满血复活,拖着病体前往华沙,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次她提出了很多苛刻的要求,一间大房子,豁亮的窗户每天都可以洒进阳光,甚至还准备安一台升降电梯。这座充满着居里夫人设计感的大楼被命名为:镭研究院:居里楼。时间来到了1914年。众所周知,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年份,战争的阴霾让居里夫人和家人天各一方,她的实验也几乎被中断。波兰已经被德国占领,第二祖国法国被德国铁蹄践踏,巴黎朝不保夕。

居里夫人想做点有益的事情,她想到了X射线设备可以帮助那些受伤的士兵,不必手术便可确定弹片在体内的位置。她带着设备辗转于各大医院救死扶伤,所救助的伤员超过100万。她忘了吃饭,忘了休息,忘了自己身体的病痛,只记得能多救一人,便增加一份希望。她把自己仅有的金子捐出作为军费,甚至想到把诺贝尔奖章也销毁融化,被工作人员严词拒绝了。居里夫人将她储备的镭,不容侵犯的镭,拿出来供国家用于医疗救助。在她的带领下,紧急培训了上百名放射科护士,帮助医生开展手术。

当战争的炮火渐渐熄灭,无数英雄获得了荣誉,但居里夫人什么都没得到,尽管她的贡献并不弱于那些上战场的战士。她不计较,认为自己收获良多。镭可以广泛应用于医疗,且被证明是有效的。



两获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被斥荡妇,因为居里夫人虽然很有贡献,但是她的私生活会有点混乱。
因为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遇到了有妇之夫朗之万,朗之万离婚失败,还被她的妻子拿到距离写给他的情书,最终公布给了报社使居里夫人身败名裂
因为居里夫人谁都喜欢。不光喜欢诺贝尔还喜欢诺贝尔委员会的人。
两获诺贝尔奖说明她的才华肯定是过人的,但她的感情生活确实不太检点

居里夫人有哪些鲜为人知的经历?

居里夫人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她一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是迄今为止唯一两度获此项殊荣的女性。大多数人都知道,居里夫人的主要贡献是对放射性领域的研究,并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然而作为生活在男权社会中的杰出女性,居里夫人在当时所经历的艰辛却鲜有人知。

居里夫人本名玛丽·斯克沃多夫斯卡,后来她嫁给了时任巴黎物理化工学院物理实验室主任的皮埃尔·居里,因此随夫姓更名为玛丽·居里,后世也因此称她为居里夫人。

1898年7月,居里夫妇宣布在沥青铀矿中发现了一种新的放射性元素84号,该新元素被命名为钋(Polonium)。同年12月,居里夫妇又发现了放射性比铀强百万倍的新元素88号,该新元素被命名为镭(Radium)。可能当时没几个人会意识到,这项发现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改变。

为了证实自己的发现,居里夫妇在长达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里,从十几吨沥青铀矿废渣中进行多达数万次的提炼,终于成功分离出微量(10克)氯化镭。

1903年,居里夫妇凭着在放射性研究方面的重大贡献,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然而这份荣誉背后却还另有隐情。原来,这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主角并不是居里夫妇,而是一位叫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的物理学家。贝克勒尔的获奖原因是“发现天然放射性”,而居里夫妇的获奖原因是“他们对亨利·贝克勒教授所发现的放射性现象的共同研究”。

在外界眼里,贝克勒尔才是笼罩在诺奖光环下的真正主角,皮埃尔·居里只相当于是贝克勒尔的助手,而玛丽·居里又只是皮埃尔·居里的助手。可事实情况却正好相反,玛丽·居里才是这次重大发现的主角,皮埃尔·居里是在后来才加入到妻子的研究工作中,帮助妻子改进了实验仪器。至于贝克勒尔,他确实是第一个发现了天然放射性,但后来钋和镭的发现其实与他没多少关系。不过话又说回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居里夫人能跻身于诺贝尔奖的殿堂之中,这也算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获得诺贝尔奖三年后,皮埃尔·居里在一场意外车祸中遇难了。中年丧偶对居里夫人来说显然是极为痛苦的一件事情。就在她最痛苦、最孤独的时候,一位比她小5岁的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闯入了她的世界,两人很快就坠入了爱河。

然而不幸的是,居里夫人是一个寡妇,而朗之万则是一个有妇之夫,两人都有各自家庭的麻烦,这就注定了这段感情很难修成正果。

朗之万的妻子在发现丈夫有了外遇后开始大吵大闹,不过她没有向自己的丈夫发难,却揪住居里夫人不放。她将居里夫人写给朗之万的信件公之于众。一时间,两位科学家的桃色事件成为巴黎人最津津乐道的话题。不过几乎所有人的舆论“枪口”都对准了居里夫人,斥责她是恬不知耻的荡妇,而朗之万在婚内出轨却被众人选择性忽视了。事实上,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女性的态度就是如此。同样是外遇,发生在男人身上就是风流,而发生在女人身上却成了天理难容的事情。一些法国科学家甚至写联名信要求居里夫人离开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居里夫人带着一台X射线仪开车上前线,通过X射线亲自为战场上的士兵检查残留在身体里的弹片,前线的战士们都亲昵地称呼她为“小个子居里”。然而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这位帮他们检查身体的中年妇女原来是拿过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

由于长期处于放射性环境下,居里夫人在晚年患上了恶性贫血症。1934年7月4日,居里夫人与世长辞,终年67岁。

居里夫人去世后,人们逐渐淡忘了她当年的那些情感风波,转而缅怀她献身科学的高尚人格和对全人类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终于开始对她温柔以待。

居里先生在1906年4月18日死于车祸,让居里夫人受到巨大的打击,但并没有把她击倒。
1903年诺贝尔奖很多人认为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才是该奖的主角,因为是他发现了天然放射性,而皮埃尔·居里是助手,居里夫人是丈夫的助手。而实际情况相反,居里夫人才是发现钋和镭的人。
居里夫人在丈夫皮埃尔·居里死后和一个叫做保罗·郎之万的物理学家坠入爱河,但是保罗·郎之万是有夫之妇。他的妻子把居里写给自己丈夫的信公布于众。大众一致将“枪口”对准居里夫人,而忽视另外一个主角。
居里还上过一战前线为士兵检查在身体里的弹片。被称为“小个子居里”。
居里夫人为人低调,获得许多著名奖项却从不张扬,据说她的女儿小时候的玩具就是居里夫人的奖牌和奖杯。居里夫人的奖金大部分捐献出去,一生清贫。

居里夫人和她丈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

为了“保持宁静的环境,以免受人事的干扰和盛名的拖累”居里夫人和她丈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定,成为科学史上的佳话?
对于传记作者而言,居里夫人是一个有着丰富内容的传记主人公。她的科学成就的贡献巨大,因为发现反射性现象,贝克勒尔和居里先生(比埃尔•居里)和居里夫人(玛丽•居里)获得190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分离、提纯镭元素,居里夫人获得19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一人两次获得不同领域的诺贝尔科学家,至今仍史无前例,何况又是女性。她的感情生活复杂,她有着失败的初恋,有着暗恋者,有着志同道合的丈夫,也有着失败的三角恋爱关系。她的社会经历丰富,当过家庭女教师,做过战地护士,负责着科学研究实验室。

但是,在如此丰富内容面前,传记作者也遭遇着困难。首先,任何一本传记都不可能将传主一生中所有发生的事情都详细地叙述,更不能将传主的所有内心的感情活动详细地表达,作者必须选择居里夫人一生中那些重要的生活片断和情感经历。

更为重要的是,传记的主人公都有着不希望别人了解的内心的隐秘的一面,特别是那些有着内向性格的人。如果传主还活着,传记作者必须小心翼翼地回避这类问题。如果传记作者是传主的亲朋好友,他会遵循传主的这些个性,以免对自己崇拜的人造成伤害。只有当传主去世多年后,一些个人的资料被公开,传记作者才能够更真实地走进传主的内心世界,揭示他的被深深隐藏的另一面。

作为一个科学家,居里夫人一生都不希望别人了解她的私人生活。她不愿意抛头露面,不接受媒体采访,从不公开谈及自己的情感生活。她把科学活动、科学发现与个人生活截然分开。在临死之前,她做着最后的努力来保护自己的隐私。通过整理自己的文件,她销毁了大部分个人材料,只留下了她与丈夫的通信,她学生时代的一个早已为人所知的求爱者的信件,她丈夫死后写的日记。她甚至要求她的好友们销毁她给他们的信件,与在自己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朗之万之间的资料则一份也没有留下。

本文将分析介绍3本关于居里夫人的传记作品。时代的变迁,作者立场的不同,证据的差异,尤其对居里夫人情感世界的不同深度的挖掘,构成了不同侧面的居里夫人的真实形象。只有将这些形象组合起来,才可能是一个更加接近生活真实的居里夫人。

1艾芙的《居里夫人传》

因为科学成就以及其他声望,居里夫人被首先认为是一个圣人般的、别人无可匹敌的天才。这一形象的最重要的塑造者就是她的女儿艾芙•居里。艾芙在其母亲逝世3年多,就于1938年成功地为其母亲撰写了《居里夫人传》。

艾芙一开始就承认她要叙述的是一个传奇故事,“玛丽•居里一生中伟大事迹极多,所以人们都喜欢象说传奇那样叙述她的历史”。这本传记从几个方面强化了居里夫人的神话和传奇般的故事,把她的妈妈描述成一个具有高贵品质的、异常艰辛的、献身奉献的但却时常得不到社会认可的女性。

一是作为殖民统治下的波兰的受压迫民族的清贫生活。居里夫人出生于被沙俄占领时期的波兰,家庭贫寒,母亲很早就去世了。居里夫人“很早就知道了生活是残酷的:对民族的残酷,对个人的残酷。”中学毕业后,没有钱上大学,不得不依靠作家庭教师来自筹学费。(第30页)二是华沙与巴黎的个人生活。在华沙做家庭女教师,过了3年的艰苦孤寂的生活:“有很多工作,没有钱,有一些小快乐,有一件伤心事。”(第83页)。在巴黎大学求学时,每到秋天不得不为学费和生活费着急。三是提取镭元素的辛劳。居里夫妇的实验室是如此的简陋,“没有一个工人会在这样的地方工作,但是玛丽和比埃尔肯在这里将就忍耐着。这棚屋有个好处:它是那么缺乏吸引力,那么破旧,不会有人想到不许他们自由使用。”(第166页)四是过早地遭遇丧偶的不幸。1906年,居里夫人不幸被马车撞死。居里先生的死给居里夫人带来了更多的生活精神和生活与工作压力。“若与她此后遇到的环境作比较,她以前的环境要算是安逸的。‘居孀的居里夫人’所担负的责任,会把一个健壮、幸福而且勇敢的男子吓倒。她必须抚养两个孩子,供给她们和她自己的生活费用,并且出色地承担一个教授职务。她失去了比埃尔居丽杰出的精神财富,然而它必须把她与这个伴侣一同从事的研究继续下去。”(第255页)五是一战期间在战场上进行救护服务所遭受的身体过杜疲劳。“她忘了早餐,忘了晚饭;她随便在什么地方都可以睡—在护士住的小屋子里,或是在露天里支一个帐篷,象在荷格斯塔德医院的时候一样。这个从前在顶楼里忍受过严寒天气的女大学生,在战争中毫不费事就成了一名战士。”(第287页)六是居里夫人对财富的态度。在生活还很艰辛的时候,居里夫妇主动放弃了申请镭的有关专利,公开了镭的提取方法,最后居里夫人却因为买不起1克镭,却又不得不依靠别人来募集资金。

艾芙更是生动地描写居里夫人在这些苦难基础上的幸福与成就。幸福来自于居里夫人与居里先生的伟大的爱情与幸福的婚姻,成就是因为镭的发现及其对科学和社会的贡献。艾芙认为居里夫人“遇到了一个象她一样有天才的人,和他结了婚。他们的幸福,其性质是与众不同的”。(第1页)一方面,居里夫人曾因为一次失败的初恋而萌生自杀的念头,并发誓永不再恋爱。后来又因为把精力投放在知识的海洋之中,她也不希望象普通女人那样生儿育女,从事家务。另一方面,居里先生也曾遭遇过不幸的爱情,从此躲避妇女,不愿意谈恋爱,也立誓永不结婚。因此,两人的结合自然是神奇的,“玛丽只能嫁这个大物理学家,只能嫁这个聪明而且高尚的人。比埃尔只能娶这个金色头发的、温柔活泼的波兰女子,她能在刹那间显得既幼稚又高深;她是同伴,是配偶,是爱人,也是学者”。(第141页)

艾芙认为镭的发现有3个方面的贡献,前两个在哲学和物理学上,“哲学家只好重新研究哲学,物理学家只好重新研究物理学”;“镭的最末一个动人的奇迹,乃是她能造福人类,它能治疗一种残酷的病症—癌肿”。(第194页)由于前两者不为普通人理解,艾芙对此也着墨不多,因此镭对于癌的作用也成了普通人评价居里夫人的贡献的直接依据。再加上一次世界大战中居里夫人参与的医疗救护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居里夫人对治癌的贡献,而弱化了她对科学的贡献。

在评价居里夫妇的贡献时,艾芙给了她父母亲平等的荣誉:“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这八年的探索分出某部分是玛丽的,某部分是比埃尔的成就:这是这对夫妇不愿意的事。”,“我们有正式凭据表明他们两个人在这种伟大的夫妇合作中,彼此交换的力量是相等的”,“我们不必分清这一对彼此相爱深深地爱恋着的夫妇的工作,在那些写满了公式的工作笔记本里,两个人的字迹夹杂着混在一起,他们发表的科学著作差不多都是签着两个人的名字”。(第159页)在科学史上,合作科学家尤其是夫妻合作镭的科学家的贡献确实也难分伯仲,类似的例子有1935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居里夫人的女人和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1964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美国科学家科里夫妇。

尽管艾芙在写作时坚持“对这个神话般的故事哪怕加上极小的虚饰,我认为都是莫大的罪过。我所叙述的事迹,都是我确实知道的,我没有改换一句重要的言辞,也没有捏造一件衣服的颜色。事情确实发生过,引用的话也都的确说过。”(第2页),但艾芙在材料的选择上和重点内容的处理上是明确的。

例如,对于竞选科学院院士的失败后居里夫人的反应,艾芙只用了简单的一句话“她对于这个几乎没有使她感觉苦恼的挫败不加一句评论。”(269页)这加重了居里夫人淡漠名誉的科学家形象。但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居里夫人从此拒绝提名院士,再也没有在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一篇论文,表明了她对科学院的不信任甚至敌对的态度。

又例如,对于居里夫人的朗之万事件,艾芙基本上没有对这件事情进行描述,只有寥寥几笔,连朗之万的名字都没有提到。“玛丽担任的是男子的职务,所以她的朋友,她的心腹,就都是男子。她对于它的密友,尤其是其中之一,有很深的影响。这就够了。有人责备这个专心工作的学者,说她破坏家庭,玷辱她近年来显扬了的辉煌名姓;虽然她的生活很严肃,很谨慎,而且近几年来特别可怜。”(第271页)艾芙对这件事进行了简单的评论,显然是希望用评论来掩盖事实本身。

实际上,艾芙为自己的母亲写传记的一个目的也是避免其他人在此问题上做文章,“害怕其他人首先写传而写得不正确。”艾芙的传记也可能是她母亲所希望的那种传记。居里夫人写过一份简短的自传,有很多内情没有说明和解释。艾芙的传记基本上是居里夫人自传的放大。

2吉荷的《玛里•居里的一生》

对一个人的生活有多种不同的解释途径,每个传记作者都给出自己心中对传主的解释。法国女作家吉荷(Francois Giroud)的一本传记《玛里•居里的一生(Marie Curie:A Life)》的视角和特点是鲜明的。

首先,作者以卡斯米尔(Casi mir Zorawski,后来是巴黎技术学院的数学教授)和玛丽•居里的关系为开篇,决定了这本传记把描写居里夫人的情感经历放在了突出的位置,通过感情这条线把居里夫人的另一面告诉读者。这一点也恰恰是艾芙忽略了的,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与突出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学术性传记相比,这是一本典型的生活性传记。作者不只是把居里夫人作为科学家来描述,更是作为一个女性来描述。她着重描写了居里夫人一生中的四个男人对她的影响。第一个就是她的初恋情人卡斯米尔。当是居里夫人才18岁,卡斯米尔20岁,是他家的家庭女教师。由于遭到男方家长的反对,这段持续了6年的恋情还是宣告破裂。年轻的爱情在居里夫人丰富的一生中只是一个插曲,但这个插曲对居里夫人后来生活的发展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虽然我们不能假定,如果居里夫人与卡斯米尔结婚后科学历史会因此改写,但居里夫人是在爱情失败后才走出波兰,来到法国巴黎,开始她的科学生涯的。第二个男人就是她的丈夫比埃尔•居里先生。居里先生和居里夫人的关系是每一本关于居里夫人传记详细描述的重点。居里先生在居里夫人的爱情、家庭和科学研究中扮演着其他男人无法比拟的角色,也是居里夫人在她的自传中唯一公开谈论的男人。第三个男人是暗恋着她的安德鲁(Andre Debierne),他是一个不修边幅、不善言辞的化学家。“据了解他的那些人所说,他深爱着玛丽。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他从未停止过对她提供帮助。他总是在那儿,无处不在,在她的影子下,直到她的死的那一天。”(第99页)第四个是使居里夫人处于丑闻漩涡之中的郎之万。郎之万是一个优秀的物理学家,也是居里夫妇的学生和朋友。郎之万热情开朗,善于社会交往,与自己妻子的关系却十分糟糕。居里先生死后,寡居的居里夫人与在家庭矛盾中煎熬的朗之万相互都需要情感寄托,产生了感情也在情理之中了。假如居里夫人是一位男性科学家,或者居里夫人是一位法国土生土长的女科学家,或者居里夫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更没有去竞争法国科学院院士这个职位,或者朗之万不是优柔寡断而是态度坚决,这样的婚外情可能都不会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作者比较了居里夫人对居里先生和郎之万的情感差异。“这是明显的,当她从此不能再爱比埃尔的时候,她爱着郎之万。她和郎之万的关系不同于与比埃尔的那种温暖的、平和的关系。在比埃尔那里,她深信自己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是被一个温文尔雅的共事者所珍爱的亲爱的小女孩。与郎之万的关系是与一个靠不住的男人之间的一种强烈的、充满激情的、暴风雨般的、不时被争吵和限期打断的关系。”(第169页)

对于居里夫人感情生涯中的种种问题,吉荷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我们要玛丽既是圣人又是殉道者。所有迹象表明,她两者都不是,总之从性的意义上不是。……当我们试图把她变成圣人和殉道者时,我们不仅伪造了她的形象,而且剥夺了她的另一面,也就是当她的私生活展示在公众面前时,这个沉默寡言和谦卑的女人所陷入的内疚的经历和戏剧场面。”(第99页)

其次,吉荷者要给出镭的发现的另类科学史。她认为,早期科学史对镭发现的描述可概述如下:“比埃尔和玛丽居里一起在一间简陋的实验室工作,但他们是幸福的,因为他们彼此相爱并发现了镭。多亏比埃尔在妻子帮助下做出的这个发现,癌症就有治了”。(第79页)从这段描述可得出的结论是:居里夫人处于发现过程的从属地位,镭的发现的科学意义被减低成了一种医学手段。

在描述居里夫人的科学贡献时,作者试图改变以往人们把居里夫人当成居里先生的助手或者配角的印象。也就是说,作者在描写和评价两人做出的有关放射性和镭元素研究的科学成就时,把居里夫人放在了高于或者至少不低于居里先生的某个位置上,尽管两人合作时的学术成就和地位相差甚远。当贝克勒尔报告了在铀盐中发出类似X射线的射线时,居里夫人以特有的科学敏感发现这是一片研究沃土,便立即决定把她的博士论文研究集中在这个她首先命名为放射性的现象上。居里夫人率先开始组建实验室进行研究,关键设备是居里先生发明的压电石英电子计数器。她独自作出了大胆的猜测:铀矿里含有放射性强于铀或者钍的其它元素。出于一贯的谨慎,居里先生曾建议居里夫人不要急于发表观察结果。但是,居里夫人还是及时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关于放射线研究的备忘录,因为“这是她的工作,这是她的假设。”(第83页,作者把“她”斜写作为强调)。被居里夫人对发现新元素表现出的兴奋所感染,居里先生才参与其中并且认为是暂时的。从此以后,两人合作研究,两人的笔迹在实验室记录本上交替出现,再也分不清究竟谁的贡献更大一些。

第三,吉荷把居里夫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的能力放在了突出的地位。例如,作者认为“从出生开始,玛丽具有三种有利于成为优秀学生的天份,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她有好的记忆力,专心致志,渴求知识。”(第9页)在她18岁时,她开始认识自己存在的价值,“我是谁,我在这儿做什么。她或许问自己这个问题—她惟一的关心的问题—她的答案是她要成为‘一个重要人物’”(第5页)在她第一次恋爱失败时,作者这样写道:“她要承受‘女人的通常的命运’吗?她从未想到要接受它。她的天赋,她的学历,她的生命哲学,它具有的雄心的类型—所有的这一切使它不可能。”(第6页)作者认为,科学发现与机遇无关,机遇只是我们碰到了某个未知现象。只有知识、好奇心、直觉、胆识等结合而成的科学头脑才能将现象变成观察活动,通过观察思考现象的作用,寻找产生作用的原因。居里夫人能够对放射性现象做出有贡献的研究成就,就是她遇到了这个未知现象,有着时刻清醒的好奇心和努力探求原因的结果。

3奎因的《玛丽•居里的一生》

从两本传记的书名来看,奎因和吉荷的目的是相同的。她们都避免把玛丽•居里称作“居里夫人”,一是为了避免把玛丽•居里塑造成居里先生的附属,而非一个具有独立个人的形象;二是“居里夫人”也被社会公众符号化了,暗示着一个“治疗癌的科学家”和“镭发现中的工人”形象。

利用最新获得的家庭文献和私人日记等丰富资料,奎因用了7年时间完成了另一本《玛里•居里的一生(Marie Curie:A Life)》。在这本传记中,奎因告诉了一个充满人性化的故事。从16岁当家庭女教师时夜里学习科学,到与居里先生的浪漫故事和科学合作关系,我们了解到了居里夫人的成功。奎因也用很多的笔墨描述了伴随着居里的那些挫折:居里先生遇难后的极度悲伤与绝望,被法兰西科学院拒绝后的失望,卷入到与有妇之夫的爱情生活中的尴尬与无助。奎因全方位的描述,让我们认识一个复杂的、充满激情的、才华横溢的女性。

作者也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1910年居里夫人竞选科学院院士过程。居里夫人的竞选失败是法国科学院歧视女性和排斥外国人的必然结果。早在1903年诺贝尔奖提名时,法国科学院的4位科学家签名的提名信中只提名了居里先生和贝克勒尔,完全排除了居里夫人,说是居里先生独自研究了“不同的铀矿和钍矿,并分离出了两种新元素镭和钋”,居里夫人被当成了贝克勒尔和居里先生两人的外国竞争者。这4位科学家中包括她的导师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和另一位十分了解她的工作的科学家达尔波(Gaston Darboux,1910年他成了居里夫人竞选院士的积极支持者之一)。在居里夫人的问题上,法国科学院已经变成了一个权力与影响力争斗的场所,而不再是一个科学贡献的荣誉殿堂,最后保守的势力占了上风,获胜的竞争对手是一个年长的男性法国科学家,尽管其科学成就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无法与居里夫人相比。作者对居里夫人失败后的心情作了评述:“玛丽不喜欢失败。当她的发现受到挑战时,她努力战斗抵御进攻。无论她对科学院看法如何,一旦她进行某事,就喜欢做成功此事。此外,即使它不在乎科学院的院士身份,她真的在乎她的名誉和尊严。正如在1903年她和比埃尔获得诺贝尔奖时她讨厌媒体上的所有关注与曲解一样,她这个时候一定非常痛苦,因为对她的工作知之甚少和只想搅起读者注意力的那些陌生人在滥用她的名字。”(第293页)从此之后,居里夫人再也没有去申请院士,再也没有在法国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一篇论文。

居里夫人院士竞选失败后接踵而至的是生活丑闻。作者详细描述了居里夫人一生中遭遇的最大尴尬即朗之万事件,并用大量证据证实了居里夫人与朗之万的暧昧关系的存在。作者的要披露此事的真相的勇气也来自于居里夫人的“科学活动与私人生活无必然联系”那句话。居里夫人对她个人生活掩藏很深,不希望别人来窥视她的内心生活。她少有的自谦与严肃的性格压抑着内心的渴求和忧郁,也更不为人理解而发生误解。在她临死前,她曾要求她的朋友毁掉她写给他们的信件。她力求把私人生活与科学活动分开,并在多次表达了这样的观点:“我认为科学生活与私人生活没有必然的联系。”居里夫人说这句话的目的在于不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的私生活,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她的科学活动中。而奎因采纳了另外一种理解,道德评判区别于科学共同体对科学家科学贡献的学术评判,即使真实地揭露了居里夫人的私生活中不光彩的一面,也无损于居里夫人在科学史中的地位和形象。

奎因的结论是居里夫人在朗之万事件中选择了并非明智的做法。使居里夫人与朗之万之间的关系变得危险是这件事违背了法国的传统。当时结了婚的法国有钱男人有一个情妇的现象是比较普遍的,是丈夫的一种特权。只要他的情妇不抛头露面,这个男人就不会受到处罚。“而居里夫人不是一个匿名的情妇,一个有着谦卑血统要感激被有钱男人留在身边的女人。她是一个有着自己的事业、有着自己的收入、有着自己的抱负的女人。这使得她成为一个嫉妒和仇恨的目标,其他人要曝光与羞辱她。又因为玛丽•居里如此有名,朗之万的吃醋的妻子能够用向公众曝光来威胁她。”(第295页)这就使得居里夫人与朗之万夫妇的三角关系变得独一无二,而居里夫人没有理智地考虑到这一点。朗之万的命运却截然不同,“后来,在妻子的默许下,朗之万有了另一个情妇。但是这次他选择了一个能被接受的类型的女人:她是一个无名的秘书。”(第331页)

在传记中,奎因强调了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对居里夫人的塑造(这一点与吉荷的传记形成一定的对比,如前所述,吉荷似乎更重视内因对居里夫人的作用)。作者认为,居里夫人的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的波兰实证主义观念密不可分。波兰实证主义的特点是,一是信奉经验主义反对形而上学,二是把它当成一种解决当前社会面临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的实用方法,一方面,这个观点预示了科学、工业和商业的重要性。为此,作者写道:“斯可罗多芙基家的孩子在这样的思想中长大,似乎提起来不那么响亮,自然地转向实证主义事业。事实上,玛丽在她今后的一生中继续部分地生活在实证主义信条中。她苛求经验证据,相信实证主义的‘所有陈述必须得到能够被检验的证据的支持。’” (第64页)另一方面,波兰实证主义者也是女性权利的热情支持者,女性独立成为一种时尚,居里夫人的独立精神受到了她的母亲和其他几位女性的影响。

奎因的意图是明显的。如果艾芙写出了在特定环境下为了特定目的传记,奎因也希望写出满足时间过去50年后的当代社会环境需求的传记,即剥去艾芙罩在她母亲身上的神圣化与理想化的外衣,还大家一个真实的居里夫人。奎因认为,居里夫人的理想化起到了相反的作用。通常,居里夫人被描写成了一个关于热忱、顽强的癌症治疗方法的探求者。她本人在描述自己的发现与镭元素的分离时,也强调的是过程的艰辛与体力的消耗,而不是重要的科学思想。回顾科学史,她的艰苦奉献精神与癌症治疗远远没有发现放射性作为原子特性的这一敏锐的洞察力重要。正是这一思想,导致了人们对元素结构的现代理解。因此,作者描述了居里夫人作为一个科学家的成功既来自牺牲与奉献精神,更来自于对知识理解的透彻和科学直觉。

奎因认为,居里夫人的理想化是从美国女记者玛丽•梅隆尼开始的。梅隆尼是第一个能够和居里夫人亲密接触的记者,在美国发起了为居里夫人募捐1克镭的活动。在整个募捐宣传过程中,梅隆尼把居里夫人描绘成了一个的悲惨的寡妇,自我牺牲,对物质世界漠不关心,特别是贫穷。这个形象的树立并不是梅隆尼单方面的行为,居里夫人也认同了并帮助了这个形象的树立。首先,居里夫人在遭遇朗之万事件的羞辱之后受到了怀疑,梅隆尼对她的英雄崇拜来得正是时候。第二,居里夫人在战后法国的科研条件并不是太差,甚至比多数法国科学家的要好,有为她的专业设计的自己的实验室。居里夫人参与到这个贫穷神话的制造之中,为的是为实验室和研究筹集更多的资金。第三,梅隆尼把镭和癌症治疗直接联系起来是为了更好募集钱,而居里夫人知道自己治癌的贡献并非直接的,她接受的镭也是用在纯基础研究。经过梅隆尼的努力,居里夫人的形象得到了重塑。朗之万丑闻中的那个“外国女人”已被人遗忘,居里夫人变成了法国的现代女民族英雄—圣女贞德。
不对发现的镭元素申请专利

居里夫人的感情史

  初恋   在玛丽的离愁别绪里,恐怕也带着初恋的隐痛。她曾经与她家教家庭里的少爷佐洛斯基(Kazimierz ?orawski)相恋。这位英俊聪明,日后也成为著名数学家的小开,与玛丽家庭有亲缘关系。但佐洛斯基的家庭瞧不上玛丽这家穷亲戚,对这段恋情强烈反对。玛丽因此失去了许多。直到最后收到佐拉斯基的分手信,玛丽才收拾着破碎的心离开了祖国。“那段日子非常难挨,是我一生中最难过的时刻。惟一能让我回忆起来还堪告慰的,是我依然高抬着头,光荣退出。”如今我们应该感谢这段不成功的恋情么?如果玛丽不曾离开波兰,不曾见到她后来的灵魂伴侣——皮埃尔.居里 (Pierre Curie),我们对科学的认识也许不会是现在的模样。
  老师兼爱人
  1903年的居里夫人
  玛丽亚在索邦大学结识了另一名讲师,皮埃尔·居里,就是她后来的丈夫。1895年,她与任教于巴黎市工业物理和化学学院的皮埃尔·居里(Pierre Curie)结婚,1897年秋长女伊伦(Irène)出生。他们两个经常在一起进行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以沥青铀矿石为主,因为这种矿石的总放射性比其所含有的铀的放射性还要强。1898年,居里夫妇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一个逻辑的推断:沥青铀矿石中必定含有某种未知的放射成分,其放射性远远大于铀的放射性。12月26日,居里夫人公布了这种新物质存在的设想。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0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可悲的是,皮埃尔·居里英年早逝!
  居里夫人晚年跟丈夫生前的学生保罗·朗之万有一段韵事,这个事件在法国闹得风风雨雨。1911年巴黎新闻报在11月4日的标题《爱情故事:居里夫人与郎之万教授》,传言皮埃尔在世,郎之万和居里夫人有密切的来往。爱因斯坦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如果他们相爱,谁也管不着。”他在1911年11月23日给居里夫人写了封信,以表安慰。
不知道
文章标题: 居里夫人跟朗之万门当户对,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032.html

[居里夫人跟朗之万门当户对,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