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怎样评价唐高宗之孙、李旦长子李成器

时间: 2022-06-24 20:01:2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怎样评价唐高宗之孙、李旦长子李成器

唐睿宗长子李成器,为何让出太子之位给李隆基?

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他就被立为太子。李旦第二次当皇帝后,他理所当然也应该是太子。可是,为什么他却反而反复谦让,把太子之位,让给了庶出的李隆基呢?

一、一个教训。这个教训就是李建成的教训。李建成也是嫡长子,李渊当了皇帝以后,他也是天经地义的太子。而且,事实上李渊也已经把他立为太子了。可是,他最终却惨遭被砍头。李建成为什么被砍头?因为大唐的江山主要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世民功劳很高,能力很强,势力很大。这样一种状态,必然引起太子李建成的猜忌,必然要想办法削夺李世民的权力。

因为不削夺,且别说他将来皇位坐不稳,就是连当时的太子之位也可能坐不稳。所以,李建成逼不得已要那么做。李建成想削夺李世民的权力,李世民当然不干。又有势力又有能力的李世民一发动政变,李建成就遭砍头了。李成器所面对的情况,与李建成完全一样。

他爹李旦的江山,实际上是李隆基夺过来的。正是李隆基诛杀了韦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他爹李旦才有机会当皇帝。如果李成器不识相,把这个太子接过来当,他必然会和李隆基发生冲突。结果,他必然将是李建成那样的命运。李成器还想多活两年,所以要让。

二、一个经验。经验来自于他的皇帝父亲李旦。从古至今,没有哪个朝代有唐朝初年皇室倾轧得那么厉害,更没有哪类皇子活得有武则天的皇子那样狼狈。武则天四个亲儿子,李弘、李贤都先后被封为太子,却都莫名其妙去世了。李显不但被封为太子,后来还当了皇帝。

可是,他当太子的时候日子过得很惨,当了皇帝以后,还被自己最亲近的妻子和女儿给毒死。不过,李旦不一样,他连让了两回皇帝,一让武则天,二让李显,他却活得很不错。而且让来让去,最后皇位还又回到了他手里。这样的经历,给了李成器很大的触动。他明白,唯有让,他才能活下来。唯有让,他才能活得很好。

三、一个行动。我说的“行动”,不只是李成器把皇位让了出去,还有在后来的岁月里,处处表现出谦让的样子,恪守一个臣子的本分。这一点,才是更为重要的。毕竟他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嫡长子,他是最应该成为皇帝的那个人。因此,肯定会有很多人为他没能当皇帝惋惜。事实上,很多人还不是惋惜李成器,而是惋惜自己。尤其是李成器身边的人,心里更懊恼。如果李成器当了皇帝,自己必然会跟着飞黄腾达。可是李成器把皇位让出去了,相当于也把自己的前程和未来给断送了。

由于不服气,必然有人会蠢蠢欲动,想要撺掇李成器大做文章。所以这时候,李成器自身的表现就非常重要。而李成器确实也做得很好,处处表现出一种谦让的样子。甚至临死,他都是这么表现的。那年天气非常寒冷,树上全是冰挂。但是古人认识有限,觉得这是“甲胄”,是上天降下的警示。要破这种警示,必须要一个臣子替皇帝去死,承受这种灾难。当时李成器就说,他作为大臣,应该帮皇帝李隆基承受这种灾难。不久,他果真就去世了。

四、一个待遇。由于李成器把太子之位让出去了,同时他又时时刻刻恪守臣子之道。因此,他受到了李隆基极大的尊重。李隆基给予了他很大的官职。当然了,这些官职大都是虚职。不过,虽然是虚职,但是表现出在政治上给予了他极高的地位。除此外,李隆基还给予了李成器足够多的物质奖赏。

但凡自己得到什么好处,他又会给李成器考虑一份。而且还经常把李成器接过来,和他一起吃喝玩乐。李成器去世后,李隆基甚至追封他为“让皇帝”,按照皇帝的礼节安葬他。对于李成器的儿子,也安排得极好。可以说,由于李成器那么一让,他过了一个快乐的、富足的、平安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大大地赚回去了。(参考资料:《资治通鉴》《旧唐书》)

因为李隆基那时候已经掌握了朝中大权,他不得不让。
因为当时的李成器没有什么才能,并且跟李隆基的关系非常好,所以主动将太子之位让给了他。
在幽禁中,李旦父子之间建立了不为人知的深厚情谊。让李成器选择放弃帝位,成全兄弟。

李成器才是唐睿宗长子,为何却把皇位让给李隆基?

唐朝的李成器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 ,按照我国历史中的继承制,那么李成器将会是下一任皇帝,但是事实上,李成器没有成为皇上,而是把皇位让给了自己的庶弟李隆基。有很多人都好奇李成器为什么会这么做,毕竟皇位人人都想要,而李成器到手的东西却要让给别人,这很不合常理啊。其实李成器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很清楚与权力比起来,自己的性命更重要。

李成器很清楚自己的处境,他当前处于的状态就跟李建成一样,因为他爹李旦之所以会成为皇帝,是因为李隆基杀了上官婉儿等人才让李旦坐上皇位。所以在功劳上当属李隆基的功劳最大,并且他也是李旦的儿子。如果他想要坐上皇位,那根本就坐不稳,搞不好会和李建成一样的下场,最终导致自己白白的丢掉性命,如果这样,那还不如自己主动让位,还能卖个好,留得性命的同时,还博得个好名声。

其次就是来自于李成器的父亲李旦的经验,李旦曾经让了两次皇位,最后才坐上皇位,再看看那些成为皇帝的人,都过得不是很好,尤其是李显,虽然成为了皇上,但是不但自己没有得到善终,连妻子和儿子都被人害死。李旦让了皇位后,就没有发生这样的悲剧,所以李成器很清楚,如果自己想要更好的活下去,那么只有这么做,如果做得好的话,让李隆基对他打消戒心,那么后半辈子就有着落了,不仅不会丢命,还会荣华富贵享不尽。

如今看来,李成器的做法非常的正确,让位后的李成器安安分分的做了一个臣子,而李隆基对李成器的这个举动也非常的感动,所以两人的关系非常好。

李成器作为唐睿宗李旦的嫡长子确实把皇位让给了庶出的李隆基。第一个原因是,鉴于李建成的教训。唐高祖李渊把太子定成了嫡长子李建成,但是由于皇二子李世民的功劳太大了,唐朝的江山基本上都是他打下来的,功高震主,李建成受到了极大的威胁,最后才上演了玄武门之变这样的惨剧。而李旦的江山也恰恰是他的庶子李隆基打下的江山,正因为有李隆基杀掉了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他爹才有机会当皇帝。所以鉴于李建成的教训,李隆基也是功高盖主,所以必须把皇位让出来,自己才能多活几年。

再者,李成器从他父亲那里学到了一个经验,就是要必须把皇位让出来,才能活得更久。武则天一共有4个儿子。李贤,李宏。莫名其妙的就去世了。老三李显不但被封为太子,而且还当了皇帝,但是最后被他的妻子和女儿毒死。而他父亲李旦不一样,两度出让皇帝位置,一是让给武则天,二是让给他的哥哥李显。让来让去皇位还是到了他的手中,他活得还很滋润,所以说要想在唐朝这个皇室倾轧非常严重的皇朝存活下去,“让”才是真理。

李成器可谓是心悦诚服地把皇位让了出去,老老实实的去当一个臣子,做事非常谦恭谦让,一直提防旁边的小人撺掇他去当皇帝。

李隆基待他非常好,荣华富贵都让李成器过来跟他分享。有一次树上挂满了冰挂,古人当时的科学知识有限,认为这是天上的甲胄,认为这是上天要惩罚唐王朝的信号,必须有一个臣子去待皇帝受死,李成器说就让他去吧,作为一个臣子,他愿意为皇上代劳,结果没几天他真的去世了。

李成器才是唐睿宗长子,却把皇位让给李隆基是他在李旦登基成为太子之后,应该是看清了勾心斗角的一面,只想继续当自己的太子。
因为唐睿宗用历史的教训提醒李成器,如果不想成为第二个李建成,那就放弃皇位,给自己留一条活路。所以李成器直接放弃了皇位,得以善终。
因为他的长子没有什么才华,但是这个人是非常有治理国家的能力的。

作为嫡长子的李成器,为何会甘心将皇位让给李隆基?

在真正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皇子为了能够当上皇帝自相残杀。然而,在唐朝时期有一位皇子却让人感到十分费解,因为在当时作为嫡长子的李成器,他把自己的皇位让给了李隆基。就让人感到十分好奇了,难道李隆基不想自己当皇帝吗,为什么会甘心把太子职位让给李隆基呢?主要是因为李成器在做皇帝之前,已经经历过一番风腥血雨了,他内心之中真的并不想当皇帝。而且李成器深知自己的武则天也是很希望能够当皇帝的。武则天心狠手辣,从而导致他从来也不敢再对皇位有过多的非分之想。

一、李成器简述

李成器在真正历史上他又叫做李宪,是李旦嫡长子。一开始李成器父亲李旦当上了皇帝,李成器作为李旦的长子被封为了皇太子。按道理来说,很多人都会认为李成器最终会成为唐朝的一代皇帝,但是后来李旦皇帝不久就被武则天废除了,然而这个时候李旦就莫名的成为了唐朝的皇子,李成器自然而然的就成为了当时的皇孙。

二、李成器让位给李隆基的原因

李成器作为嫡长子之所以会让位给李隆基是因为李成器自己确实是不想当皇帝。而且在当时,李隆基和妹妹太平公主手中的权利远远要比里李成器。他们不仅仅手中权利大,还有很大的野心,所以里李成器根本就不敢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这两个人争。况且在当时,李隆基完成了一个历史政变,也叫做唐隆政变。唐隆政变是由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个人合作出来的杰作,这让当时的李隆基在百姓们心中地位大大提高。

三、综述

李成器把皇帝之位让给李隆基是大势所趋,加上他本身就不想当皇帝。

因为他觉得李隆基功劳更大。从李成器的生平可以看出,他不是个喜欢权力的人。
因为这个时候的李隆基背后,有很大的势力在支持着他,而他自己什么都没有,当然只能将皇位拱手让于他了。
因为当时的大臣并不支持将皇位给李成器,所以说最后皇位让给了李隆基。
作为嫡长子的李成器,这是因为他不争不抢,认为有才能的人去当这个皇帝是对这个国家最好的一个选择,所以他才会做出如此大的让位。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为何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公元742年1月,同时也是唐开元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一位六十三岁的老者在这天去世。唐玄宗李隆基得知以后,难以掩饰伤心之情,当场痛哭不已。第二天,唐玄宗便下诏,追谥其为“让皇帝”。究竟是什么人,让唐玄宗如此重视,甚至还给他上了帝号。史书上对他的记载是:

“让皇帝宪,本名成器,睿宗长子也。”

显而易见,这个人就是睿宗李旦的嫡长子,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李宪,原名叫李成器,生母为肃明皇后。李成器第一次被立为皇太子,是在文明元年,当时的他年仅六岁。不过后来武则天废掉李旦,将他降为皇嗣,李成器的太子之位也就没有了。不过他仍然是家族中极受宠的皇子皇孙。

李旦被降为皇嗣后,武则天册授李成器为皇孙,后来唐中宗李显复位,侄儿李成器是皇孙就不合适了,于是将他改封为蔡王。令人没想到的是,李成器竟然拒绝了,理由是自己担不起这重任,坚持回去做自己的郡王。可是事情的发展,永远出乎意料,李显被韦后与安乐公主合谋毒死,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联手,铲除了韦后一党,共同拥护李旦登基。

李旦登基后,就要考虑立储之事了,李成器作为嫡长子,自然拥有优先继承权。可在“唐隆政变”中,三子李隆基功不可没,可以说没有李隆基,就没有自己的皇位了。最终李旦在这件事上犯了难,这时候李成器站出来,帮助父亲解决了这一难题。也就是李成器坚持不肯接受太子之位,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

如今大局已定,李成器又是皇帝嫡长子,按理来说,封他为太子是理所应当。况且当年在他六岁之时,就已经当过皇太子了,这时候太子之位又向李成器招手,他只要一踏脚,就能迈进东宫,那为何他要坚持不肯接受呢?我认为这和李旦、李成器、李隆基、太平公主四个人都有关。

第一、李隆基比李成器的功劳大。虽说李成器是嫡长子,但唐朝也没有明确规定,必须立长子为储君。比如李世民就不是以长子继位,李治也不是,武则天就更不是了。李显、李旦也相继当过两次皇帝,李旦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哥哥李显还在,所以他也不是以长子身份继位的。

当然唐朝前期的继位制度有些混乱,因为谁也没想到中途杀出个武则天,但不管怎么说,都没有明确立下祖训,只能立长不立幼。当时韦后掌权,试图成为第二个武则天,如果不是李隆基,李旦根本当不了皇帝,因此论功劳,李隆基比李成器更适合当太子。

当时李成器是这样说的:“如果在太平时节,就应该以嫡长子为先,可在国家危难之际,就应当以有功者为先。三弟李隆基对社稷有功,他才应该是众望所归的太子。”李旦被儿子这番话打动,也认为没有李隆基,就没有如今的一切,于是就封了李隆基为储君,李成器为雍州牧、扬州大都督、太子太师。

第二、李隆基为储君是众望所归。要知道“唐隆政变”主要发起人有两个,一个是李隆基,一个是太平公主。政变成功以后,除了太平公主的党羽,其余人都是拥护李隆基的。李成器从小饱读诗书,他自然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势力,即使能够继位,也不会有多少人顺从自己,因此他不能接受。

第三、李成器的性格使然。李成器个人更加喜欢诗书、音律,对朝廷政事不感兴趣,而他知道李隆基喜欢。兄弟俩从小感情就好,所以李成器希望成全弟弟,也好让自己退居幕后,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实当初他拒绝李显封他为蔡王,就能看出李成器是个淡泊名利的人,他这样的性格,其实也不适合做皇帝。

第四、李成器为自己将来考虑。当时的局面,李成器就算答应做太子,也会有很多人不满意。我为什么这样说呢?大家请听我慢慢解释,前面笔者说到,李成器坚持不肯做太子,这和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与他自己都有关。李成器就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到了这几个人,才不愿做太子。

试想一下,如果他同意做太子,首先李隆基不会高兴,毕竟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凭什么拱手让给哥哥。虽然兄弟俩的感情好,但为了皇位,难保李隆基不会与哥哥反目。其次就是太平公主,李隆基当太子,太平公主还能将他视为一个敌人,可李成器明显不是她对手,如果当了太子,太平公主早晚要反。

那么有人说了,太平公主敢反的话,李隆基一定会阻止的。确实如此,就算不满哥哥,为了李唐江山,李隆基也会阻止太平公主谋反。可李隆基铲除太平公主以后呢,他是不是会顺势逼哥哥退位,然后自己坐上龙椅呢?因此不管是李隆基,还是太平公主,都是李成器不能当太子的理由。

至于李旦,他其实一心想传位给李隆基,他表现出为难的样子,只是做给李成器看。李旦人虽然软弱了一点,但他深知李隆基拥有民心。正因为如此,当李成器拒绝当太子后,李旦会显得很高兴,并立即决定册封李隆基为太子。后来李隆基上表拒绝,可李旦仍然说:

“以隆基有社稷大功,人神佥属,由是朕前恳让,言在必行。天下至公,诚不可夺。”

按照李旦的性格,如果真的不知道传位给谁,这时候他应该又会为难才对,可他不给李成器第二次机会,马上就决定立李隆基,最终这件事也就这样定了。所以笔者才说,李成器不肯受太子位,与李旦、李隆基、太平公主都有关系。而且他不愿接受,也是为了自己的将来考虑。

不管李成器拒绝的原因有几个,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一决定相当正确。李隆基登基后,对大哥当初谦让的行为十分感恩,晋封李成器为司空,后又为太尉,最终加授开府仪同三司。开元四年,为了避李隆基生母的名讳,李成器改名为李宪,被封为宁王。

开元二十九年,六十三岁的李宪去世,李隆基得知大哥去世悲痛欲绝,追谥其为“让皇帝”。后来李宪的儿子上表,说父亲万万不敢当帝号,可是被李隆基驳回。李隆基曾说:

“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

他与大哥之前的感情,确实令人动容,在帝王家有如此感人的兄弟情,除了雍正与怡亲王,笔者也只能想到李成器与李隆基了。

因为嫡长子不想担任太子,他觉得当太子没有了自由,还不如当一个闲散王爷,觉得弟弟更适合成为皇权的继承人。
因为嫡长子为人非常低调,不喜欢政事。他认为李隆基为打下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旦要封嫡长子为太子,后者坚持不肯,非要让给弟弟李隆基,是因为他认为李隆基更有才的,适合当一个皇帝。

历史上的李旦是个什么样的人

人物生平   李旦(公元662~716年),唐睿宗,名旦,又名旭轮,汉族,唐高宗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中宗为其兄长。他一生两度登基,两让天下,在位时间文明元年至载初二年(684年至690年)和景云元年至延和元年(710年至712年),共在位8年。公元712年禅位于子李隆基(唐玄宗),称太上皇,居五年,崩,享年五十五,葬于桥陵。谥号玄真大圣大兴皇帝。
  李旦于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己未出生于长安蓬莱宫含凉殿,当年十一月十八日即封殷王。初名旭轮,后去旭字单名轮,永隆二年(681),又一次改封豫王时改名为旦。后来,他的名字在“轮”和“旦”之间又有几次反复。有意思的是,后来的几次改名,凡是改名为轮时,就是他背运的时候;在改名旦时,就是时来运转的时候。史载“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字训诂之书”,著名的景云铜钟(今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铭文和武则天的母亲杨氏顺陵(位于今陕西咸阳)的墓碑都出自李旦的手笔。
  李旦初封殷王,后改封豫王、冀王,又改封相王,唐高宗末年,仍封豫王。嗣圣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则天皇后废唐中宗为庐陵王。于同月已未日立李旦为帝,改年号为“文明”。李旦立,则天皇后仍命帝居住于深宫,不得参与朝政,所有军国大事由则天皇后处理。公元690年9月,则天皇后称帝,改国号为周。废李旦,封他为皇嗣,改姓武。
  神龙元年(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逼武则天退位,迎中宗复位,不久武则天去世。中宗封李旦为安国相王。
  景云元年(710年),中宗被韦皇后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同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将领拥兵入宫,讨杀韦皇后及安乐公主、上官婉儿、武延秀等。与太平公主一起拥立李旦复位,废黜少帝李重茂,改年号为“景云”。
  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再次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按例当立长子李成器,但三子李隆基有讨韦氏之功,因而犹豫不决。李成器辞道:“国家安则先嫡,危则先有功,臣死不敢居隆基之上。”
  李旦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使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宰相奏事,他先要问有没有同太平公主商量过,这就助长了太平公主的专横,也引起了太子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斗争。太平公主极力想除掉太子,独揽朝政。时文武大臣中有一大半依附于太平公主,7个宰相中有5个是她的亲信,造成政局不稳,政事昏暗。
  公元712年7月,李旦禅位于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51岁任太上皇为中国历史上最年轻者,每五天一次在太极殿接受群臣的朝贺,开元四年(716年)6月病逝长安宫中的百福殿,享年55岁。 相关事件   李旦一生两度登基即位。第一次是在嗣圣元年(684)春二月七日,即高宗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他以豫王李旦的身份取代了皇兄中宗,时年22岁,与高宗登基时的年龄一模一样。不过,他第二次登基已经是景云元年(710)六月二十四日,也就是在中宗死后的当年,这次即位是以相王的身份取代了中宗的儿子少帝,即温王李重茂。两次即位相距长达27年,在这27年中,唐王朝的中央政局波诡云谲,令后人眼接不暇。李旦一生,称得上富有传奇色彩,这不仅是由于他的两次登基,更主要的是由于他的“三让天下”。 一让母亲   李旦第一次即位,是武则天在洛阳宫中废中宗皇帝为庐陵王的第二天。由于这时武则天的政治经营还没有达到足以改朝换代的火候,身为她幼子的豫王李旦就被立为新君,李旦于是就成为继中宗之后的唐朝第五任皇帝。
  李旦被立以后,他不仅不能在正宫上朝听政,且只能居住在别殿,武则天则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她能够为李旦做的,就是在二月七日立他为新君的同一天,把他的王妃刘氏立为皇后。几天以后,又把李旦的长子永平郡王成器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文明,大赦天下。这些都是李旦作为皇帝的名分应该得到的,然而此时所有国家政治事务全由武则天一人专决,李旦实际上是个傀儡皇帝。同年,武则天又改元为光宅,一年用了三个年号。这似乎透露出,李旦的母后武则天除了没有改朝换代以外,在政治上已经可以随心所欲了。
  在此后的一个时期,发生了徐敬业扬州兵变和宗室越王贞等人的起兵。武则天一方面大开杀戒,威服政敌;同时又假意要还政。垂拱二年(686)正月,她下诏复政于李旦皇帝。李旦深知母后不是出于本意,也就假戏真做,坚决表示不同意,武则天也就顺水推舟,依旧临朝称制,把持朝政。转过年来的春正月,武则天把李旦的几个儿子都封为亲王:如成义为恒王,隆基为楚王,隆范为卫王,隆业为赵王,俨然把李旦的帝王之尊抬得高高。然而事实上,在武则天一步步走上政治峰巅的过程中,李旦这个皇帝只能是一个徒唤奈何的旁观者而已。
  永昌元年(689),武则天开始使用周历。同时,改元为载初元年(689)。这一年,武则天开始使用了自己的新名字——曌。从此,为了避讳,发布的诏书就改称“制书”。为了配合武则天的政治改作,不久有数万人上表请愿,请求武则天实施改朝换代。当时,宗室大臣和朝廷反对派纷纷遭遇杀戮和灭门之祸,武则天的政治经营已势不可挡。处于政治波澜中心的李旦,更不能不有所表示。于是,在刘祎之死后不再发言的李旦也上表请求母后荣登大宝,并恳请赐自己姓武。李旦此举未必是出于本意,却使武则天的改朝换代有了一个台阶,也使李旦自己得保平安。
  天授元年(690)九月,武则天表示同意儿子李旦和群臣的请求,并于九月九日改唐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赐姓武,徙居东宫。其具仪一比皇太子,但是不再给他皇太子的名分,皇嗣也就是候补性质的皇位继承人。李旦的名字也改为“轮”。皇太子也就成为皇孙,皇后刘氏也从降为妃。李旦第一次让天下,就这样完成了。
  作为皇嗣的李旦,日子也并不平静。不知什么原因,武则天宠信的户婢韦团儿看中了这位不得志的皇嗣,曾想和他发生私情。李旦深知自身境遇,又怎么会引火烧身,就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她。这样就得罪了团儿,她就暗中在李旦的妃子刘氏和德妃窦氏的住所埋了一个木头人,然后告发她们行厌蛊妖法,诅咒武则天。结果,在长寿二年(693)正月二日,刘氏、窦氏进宫朝见武则天于嘉豫殿之后就被处死,秘密地埋在宫中,无人知道她们的下落。梓宫秘密,莫知所在,李旦再次即位以后,对二人都是招魂而葬。对于两个妃子的突然失踪,李旦也不敢发问,在母后面前,泰然自若,好像从来没有什么事发生。即使这样,又有人告发李旦窦德妃(玄宗的生母)的母亲庞氏有所不轨,庞氏被判处斩,差点丧命。出面替庞氏洗刷冤情的御史徐有功,被加上“阿党恶逆”的罪名判了绞刑。虽然最后没有被杀,也被革职除名。 二让皇兄   圣历元年(698)三月,武则天将废黜为庐陵王的中宗从房陵召回。李旦“数称病不朝,请让位于中宗”,显然,李旦称病只是一个借口。他是认为自己年幼,不愿意陷入和皇兄的政治较量。按照长幼的次序,兄长被迎接回到宫中,就表明母后还是有意把兄长选立为继承人的。李旦的推让,不仅说明了他的明理和识趣,也使武则天可以名正言顺地重立唐中宗,同时避免了他们兄弟二人之间的不和谐。结果,李旦这次以皇嗣身份让位皇兄为皇太子,自己再次被封为相王。
  神龙元年(705)张柬之等发动政变,杀死二张(张昌宗、张易之)兄弟,逼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中宗封李旦为安国相王,拜太尉,以宰相身份参预国政。不到一个月,李旦就上表辞让太尉和知政事,因为他态度坚决,中宗也只好答应。不久,中宗又别出心裁地把李旦立为皇太弟,这显然与他推让皇位继承人的举动有关。对这一称呼,又因为李旦的坚决推辞而作罢。 由于李旦的谦让,他在中宗复辟以后的政治漩涡中,虽然屡屡遭受猜忌也能够保得平安。 三让儿子   景龙四年(710)六月,中宗被韦皇后和女儿安乐公主毒杀。改立少帝李重茂,改元唐隆。起初,宰相十几人集体商议并由上官婉儿执笔的中宗遗诏是由韦后以皇太后临朝称制,而以时为安国相王的李旦加太尉参谋辅政。后来,韦后的党羽认为不应该用相王辅政,实际上是韦后想仿效武则天把持朝政,把李旦当作了一大障碍,是对曾经做过大唐皇帝和皇嗣的李旦心怀疑忌。李旦在先有中宗顾托遗志,而韦后自怀私心剥夺其辅政权力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正面争锋,一如既往地恭俭退让,避免遭到已经把持了朝政的韦后的陷害。这说明李旦在躲避政治斗争漩涡的冲击时,具有寻常人不曾具备的高超本领。
  由于倒行逆施,韦后最终走上了末路穷途。李旦的三子李隆基、妹妹太平公主等联络禁军将领拥兵入宫,将韦后诛杀,废黜少帝李重茂,拥立李旦重新登基。根据史书记载,在这场宫廷政变成功后,王公百官上表,认为国家多难,应立长君,认为李旦众望所归,推举他即位。在少帝下诏让位的时候,李旦依旧上表推让。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他才勉强同意。唐隆(710)元年六月二十四日,李旦即位于承天门楼,大赦天下。 由于少帝李重茂自六月初七即位,二十四日就逊位,前后不足一个月,加上这期间还有韦后临朝,他实际上并没有掌握权力,所以无论是唐朝历史上还是在历史年表的谱系上都没有把他当作一任皇帝。
  李旦这次即位后的第二个月,就把诛韦有功的三郎李隆基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元景云。到延和元年(712)八月二十五日,在位26个月的李旦再次让位,把皇位传给了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帝”。至此,李旦的第三次让位也宣告完成。
  综观李旦的三让天下,他一让母亲,应系情非得已;二让皇兄,原是事出有因;三让儿子,可谓实属无奈。不过,李旦三让天下,均保自己平安如初,有惊无险。就连司马光也评价说:“相王宽厚恭谨,安恬好让,故经武、韦之世,竟免于难。”然而,李旦是不是真的“好让”,倒也未必。只是他这最后一让,竟让出了一个新君玄宗,唐朝在玄宗时期步入了一代太平盛世,倒也不能不说是一大成果。毕竟,开元盛世的来临,是在李旦之后的历史延续。 李旦年表   公元662年,唐高宗和武则天第四个儿子李旦出生。
  公元684年,李旦被母亲武则天扶上帝位。
  公元690年,武则天即位称帝,改唐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
  公元698年,李显被召回长安,代替李旦为皇嗣。
  公元710年,李旦即位,是为唐睿宗。
  公元712年,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称太上皇。
  公元716年,李旦病逝。
唐睿宗李旦就是一位懦弱无能,碌碌无为。李旦在位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政绩,但他果断地让位,还算是很明智的,让儿子李隆基有了施展才干抱负的机会,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李隆基确实没有辜负他的希望。
文章标题: 怎样评价唐高宗之孙、李旦长子李成器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2022.html

[怎样评价唐高宗之孙、李旦长子李成器]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