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如何看待谭嗣同称「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

时间: 2022-06-23 18:01:3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5次

如何看待谭嗣同称「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

对近代史人物谭嗣同的评价 (3000字左右)

跪求!!!历史系高手们。。谢谢
对谭嗣同的评价:
是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热衷于改革不计个人得失的政治家,他临危不惧,崐视死如归,千方百计关怀同志,认识到变法必须流血,超越了历史上主张革新崐的政治家的认识。
但他把变法的希望寄托在皇上身上,希望来一个“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崐至死认为要保“变法”事业必须先保皇帝,而不依靠广大人民。他以自己的鲜崐血来促进维新运动和国家昌盛,是同他“酬圣主”的思想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崐历史发展恰与他的愿望相反,他的流血不是宣告改良运动的再兴,而是宣告改崐良运动的结束,这就是他的阶级局限性。
永远的谭嗣同

(一百年前,谭嗣同为变法血染菜市口,舍生取义、杀身成仁。沧海浮生、岁月如潮,谭嗣同永在时间里轮回,吾国吾民永远铭记。)
春风无色黯河山,东航不敢望马关
神州病骨似秋草,六朝古道啼血鸟
国破方知人种贱,马关条约不忍看
连年战乱烽火寒,三军挥泪洒台湾
青山幽径横尸骨,驿路桥边闻鬼哭。
百年风雨血倒流,青山白骨无人收
金銮殿内郁苍苍,君臣相顾泪沾裳
何处犹唱后庭曲,一曲悲歌诉兴亡
亡国条约亡国恨,何堪此时亡国声
回首故国与山川,满目苍夷有谁怜?
南海举子万言书,石破天惊动地文
陈述维新与变法,雪雨纷纷绕宫门
巨风吹浪紫焰开,雷霆波涌向天拍
皇都少年与袖斗,唤得日月不沉沦
提倡西学废科举,西宫太后泪如雨
祖宗之法不能变,亡国不能亡祖先
君王一去入瀛台,风卷落花扫芳尘。
道是天公感秋色,染得晴空透碧红
嗣同今年三十余,从此不见结发妻
国之昌盛需流血,流血请从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刑场吟哦万人惊,三十三年化碧土
黄河呜咽向天注,抽刀一断断红尘
可怜闺妻守空房,夜闻黄梅雨敲窗。
花冠不整小窗开,疑是君郎化蝶来
但见池塘淡淡风,烟柳何处觅郎踪
小径一片残花色,不是花红是血红
却把相思入哀筝,怨曲重招断头魂
曲中有恨细细思,君在黄泉可闻知?
纤指玉手十三弦,破镜分飞幽恨传
贱妾独剪巴山雨,暮雨朝云血杜鹃
恍然湖上有归船,一帘幽梦半湖萍
闻君江上和琴声,翻作蝴蝶浇风铃
朱弦琴声九天来,风吹庭竹蒙玉尘
阴阳相隔分歧路,和妻浅唱回五声
曲终人散魂已远,画船东去橹声迟
攀折柳条题血书,随江悠悠随君王
“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借谭嗣同还魂,树一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人,铮铮铁骨与柔情似水,真英雄耳。其妻曰:“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水”意思就是:今生把你遗忘,来世再续前缘。谭嗣同为英雄被铭记,被妻忍痛忘记今生之情,其实,两者一样刻骨铭心。)
谭嗣同(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湖南浏阳人。清末巡抚谭继洵之子,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曾六赴南北省试,因不喜科举时文,屡考不中。
1884年入新疆刘锦棠幕。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谭嗣同认识到要使国富必先变法,遂与唐才常等在湖南浏阳筹建算学馆,创办新学,并撰文提出变法主张,开湖南维新之先河。后北游访学,遍交维新之士,结识了梁启超,1897年,和梁启超等在湖南长沙办时务学堂,并担任《湘报》主编,积极宣传变法主张,提倡“日新”思想,要求实行资本主义的政治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898年6月11日,光绪下诏变法,谭嗣同被徐致靖荐入京,任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协助光绪推行新政。后被袁世凯出卖,变法遭慈禧太后的残酷镇压,9月24日被捕入狱,与林旭、杨锐、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同时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就义时年仅33岁。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
一个狠人

怎样评价谭嗣同?

1、谭嗣同是一位富有开创精神和反抗精神的人。生于官宦世家的人,通常读书就是为了取仕,获取功名大抵是每一位学者的志向。

但是谭嗣同却一反常态,虽然接受了系统的教育,但是他的目光显然不仅仅只局限于参加科举。所以与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学子相比,在研读古代典籍的同时,也开始接触算学、格致等自然科学。

2、谭嗣同是一位爱国忠君之人,拥有崇高的理想。虽然谭嗣同此人内心叛逆,但是因为幼时受到了正统的儒家教育,所以忠君为国的儒家思想,仍然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3、谭嗣同是有着大勇气之辈,具有崇高的牺牲精神。为了自己的理想,为了自己的志向和抱负,谭嗣同能牺牲一切,包括他自己的生命。

谭嗣同当初听闻梁启超与千人举人联合上书(史称公车上书),便立马动身北上,积极参与进变法维新的事业当中来。后来维新变法遭到顽固守旧派的强烈反扑,光绪帝被囚禁,变法失败。梁启超等人在逃亡日本之前,都曾经来找过谭嗣同,劝说谭嗣同与他们一同离去。

当时谭嗣同本可以躲过后来的亡命结局,但是他却大义凛然的说。如今的中国正需要鲜血来唤醒沉睡的国民,而他甘愿为此付出生命。就这样,谭嗣同与其他戊戌君子,一同被处死。

扩展资料:

生平

清同治四年(1865年)2月13日,谭嗣同出生在北京宣武城南孏眠胡同邸第。父亲谭继洵曾出任户部郎中、甘肃道台、湖北巡抚等职。5岁读书,15岁学诗,20岁学文。谭嗣同早年得力于母教,钻研儒家典籍,广泛涉猎文史百科,对中国国学有较深造诣。

同时其又致力自然科学之探讨,鄙视科举,喜好今文经学。后往来于疆、陇、秦、直、豫、鄂、湘、苏、赣等行省,察视风土,结交名士,有“风景不殊,山河顿异;城郭犹是,人民复非”的感慨。

少年与继母不甚相得,遂养成内敛的性格。13岁时,谭嗣同随父亲第一次回到家乡浏阳,给母亲扫墓,便留在家乡,师从当地著名学者欧阳中鹄、涂启先、刘人熙。同时,他还拜师王正谊(大刀王五)和胡致廷(通臂猿胡七),学习武术。

1883年,谭嗣同在湖北省和妻子李闰完婚,婚后,他耗时10年,行程8万里,走遍全国各地。

很牛的人也不是一个问题

对谭嗣同慷慨又悲壮的死有什么看法

他希望他的死能唤醒民众,他这种爱国情操,为了民族大业甘于奉献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至少他的这一死让后世之人为之震动。
       他的性格和康,梁等本就不同,中国历史证明他们信奉的资产阶级改良是不能救中国的,康梁虽然活着但事业也没成功,最后这两人反而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和资本主义革命派的论战),如果让谭嗣同也像康梁那样赖活着简直是对他的侮辱,就从他的一死就可以看出他们三人的气度了,这才是中国人典范。
       或许有人会认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君子报仇,十年末晚”,我也看到有人说轻易送命是对生命的亵渎,是对责任的推卸。 
        但是我要说他这种行为才是为历史,为国家负责的表现,中华民族之所以崛起就是因为无数仁人志士为这个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结果,试想如果当时国家的每个人都像康梁那样面对国家危难就逃之夭夭,甚至像汪精卫那样投降外国,那么你认为还能唤醒民众吗,我们这个国家还有前途吗.更别说那些资本主义的改良梦了.所以说谭嗣同之死才章显出他的伟大人格,这才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而且站在历史,国家与个人生命来说,无疑历史和国家为重,个人生命为轻,所以在面对历史转折,国家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要舍弃个人的生命,在历史上文天祥就很好的诠释了这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谭嗣同(1865年—1898年),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与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和康广仁并称为“戊戌六君子”。代表作品有《仁学》、《狱中题壁》、《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很伟大
当你知道后果是什么还会去做的时候,是需要很多的勇气的
为了民族大义的人!!
国家积弱当有勇士赴汤蹈火,才能震撼国人,谭嗣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大义
李敖有一本书叫北京法源寺,围绕着康梁变法展开,里面一段谭赴死前与有梁的对话,说得很精彩,援引程婴各公孙忤臼故事,谭认为变法需有人流血以唤取国人壮志,故而他愿作公孙
国家积弱当有勇士赴汤蹈火,才能震撼国人,谭嗣同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大义
李敖有一本书叫北京法源寺,围绕着康梁变法展开,里面一段谭赴死前与有梁的对话,说得很精彩,援引程婴各公孙忤臼故事,谭认为变法需有人流血以唤取国人壮志,故而他愿作公孙
很伟大
当你知道后果是什么还会去做的时候,是需要很多的勇气的
为了民族大义的人!!

对于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做法,你怎么看?

对于谭嗣同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做法,你怎么看?
谭嗣同在狱中墙壁上留下的一首诗如下: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首诗据说是梁启超改的。即使不是梁启超改的,也是别人改的。因为这首诗前后两句根本就矛盾。
前面一句表达了谭嗣同赴死的决心的原因。思张俭,是因为张俭在逃亡过程中投靠了不少亲友,结果这些亲友都因为收留张俭而被朝廷迫害。待杜根,是因为自己留下来或许有机会保存性命。(请自行搜索这两位名人的事迹。)所以,谭嗣同不逃跑,是因为不想连累别人,也心存侥幸能够得以幸免。这首诗写在狱中的墙壁上,就是写给狱卒看的,希望狱卒能像对待杜根一样对待自己。在内心深处,谭嗣同是不想死的,但是也不想逃亡,以免波及自己的亲友。所以,后一句诗应该是颂扬狱卒申明大义,保全忠良。(有拍马屁的嫌疑)
后面一句明显与前一句是矛盾的。上来就是“我自横刀向天笑”,摆明了“我要死给你看”。然后又说“去留肝胆两昆仑”,说逃亡与不逃亡都很伟大。前面一句刚说了“思张俭”,逃亡会造成亲友遭受迫害,转脸就说逃亡很伟大。这不是矛盾吗?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轻视谭嗣同。谭嗣同是真的碳燃面对死亡的。能不死,最好,可以继续为了自己的革命事业而奋斗。如果死了,那也可以用自己的死,激起国民的良知和血性。谭嗣同之后的邹容和陈天华,都是慷慨赴死,都希望用自己的性命,唤起国民的民族意识,反抗异族侵略和统治。
谭嗣同的死,死得其所,很有价值。比之康有为之流,不知道高尚了多少倍。尤其是康有为在逃亡之后,借着革命复国的名义,大肆敛财,名曰保皇救国,实际上全部用于自己的享乐挥霍了。逃亡路上,康有为居然又纳了六房小妾。国贼!
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有它突出的进步性。[7] [8]
我很敬佩,这种以天下为己任,不顾个人安危的人,是大义之举,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我觉得他是被康有为给,怎么说呢,洗脑了康梁都跑了,他却还想着流血来改变人们的态度,实在有些天真了,其实走了什么事没有。
文章标题: 如何看待谭嗣同称「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919.html

[如何看待谭嗣同称「幸而中国之兵不强也」]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