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21 17:59:5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7次
此段出于《三国演义》。
徐庶为刘备军师,曹操派曹仁领军,李典为副将进攻新野。李典作为先锋被刘备军打败,曹仁亲自出马,摆出奇阵要和刘备军斗阵,徐庶认出是八门金锁阵,而且看出破绽,于是让赵云带兵破阵打败曹仁。曹仁退守,徐庶用计,做好埋伏等曹仁偷袭,并趁此机会攻下樊城,彻底打败曹仁。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出场时间很短,他化名单福担任了一个时期的刘备的军师。徐庶的出场主要是为了诸葛亮的出场做个铺垫。但是,为了烘托诸葛亮的高大的形象,徐庶在这短短的时间里也是出尽了风头。他连续打败曹军的进攻,最后还打败了曹军的大将曹仁,夺取了樊城。
不过,小说就是小说,在小说里有很多虚构的情节。徐庶打败曹仁是,夺取樊城更是子虚乌有。因为当年刘备在中原立足不住,只得南下荆州,投奔刘表。但是刘表对刘备也是心怀疑忌,不敢过于信任他。刘表把新野交给刘备驻扎,用以防备北方曹军的侵袭。
新野位于南阳盆地中心,虽然名称是个县,但是地理位置重要,交通发达,商业繁华。刘备在此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他寻访贤人,发展势力,多次给曹操的部队以重创。刘备火烧博望坡,大败夏侯惇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可是,刘备不可能从曹仁手中夺取樊城,这是因为,樊城这个时候还在刘表的手中。
新野位于刘表的荆州北端的前哨,而樊城则处于新野的南方,刘备怎么可能从新野北上夺取樊城呢?因此,徐庶帮刘备夺取樊城是根本不可能的。
但是,樊城在三国的历史上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赤壁之战后,樊城的重要性越来越高。这是因为,樊城是和襄阳联为一体的。两座城市夹汉水而立,控制着汉水的交通。而且在中国的地理形势上,襄樊控制着重要的南北大通道。从中国中路出发,不管南征还是北伐,都必须通过襄樊,因此襄樊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而在赤壁之战后,东吴为了全据长江的需要,直接将兵力投入长江上游。周瑜和曹仁在江陵经过一年的争夺,才拿下了江陵。曹操在丢失江陵后,就将襄樊作为自己的南方防御枢纽。这是因为,江陵孤悬于长江北岸,它的北方就是襄阳。在军事地理上说,襄阳和江陵之间的陆上道路相距三百里,如果江陵不夺取襄阳,江陵很难立足。
这也是后来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主要原因。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开始还很顺利,他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当时的曹仁被关羽吓破了胆,想要弃城逃走。他的手下满宠劝住了他,说如果你弃城逃走,那么洪河以南的地域就都不会是曹魏的地盘了。曹仁听从了满宠的建议,这才勉力支撑了危局。
确实,当时如果曹仁放弃樊城,关羽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一面趁势追杀曹仁,扩张战果。一面可以整顿地盘,将襄樊、江陵和上庸连成一体。这样,即便是东吴偷袭江陵,关羽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些实战的事实可以看出,樊城的重要性有多大。
三国演义中,徐庶作为第一个投奔刘备且深通军事谋略之人,备受器重。在他离开时,刘备依依送别,十分不舍,甚至做出砍伐树林的举动,只是因为树林遮挡了他看望徐庶的视线,这经典一幕看得让人心酸。
那么我们不禁要好奇,徐庶的能力到底有多强,使得刘备对他的离去如此动容,他又为何不愿再归顺刘备呢?
演义中,徐庶大显身手之处不多,一次是刚跟随刘备后,帮助刘备大败曹仁,一次则是在赤壁之战。
大败曹仁
曹操对荆州常有谋取之意,但是又不太了解荆州实力到底有多强,于是派曹仁领军前去一探虚实。曹仁命吕旷、吕翔领军五千,去新野攻击刘备。刘备得到消息后,立马与徐庶商议,在徐庶的建议下,关羽、张飞、赵云各领一军出马,顺利击败了二吕。
曹仁得知二吕失败,亲率大军前来,摆出了八门金锁阵。刘备军中无人识得此阵,更不要说破阵了。幸亏徐庶见多识广,命令赵云从东南方向杀入,正西方向杀出,大破曹军。曹军败退后,当晚又来劫寨,哪知徐庶提前布好了口袋,就等着曹军钻进来。最终,曹军损伤大半,曹仁逃回许昌,而樊城也被刘备给夺了。徐庶此战震惊了曹操,在程昱的建议下,曹操利用徐庶的母亲,将他诱骗至了曹营。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徐庶也随曹操到达前线。此战中,周瑜大显神威,先是利用蒋干盗书,实施反间计,除去了曹操手下的水军统领。而后和黄盖上演苦肉计,诈降曹操。最后又派遣庞统献上连环计,火烧赤壁。而聪明一世的曹操,竟然也真的被周瑜给骗过去了,整个曹营,也就只有徐庶一人把这些计谋看得一清二楚。
演义原文:统拜别,至江边,正欲下船,忽见岸上一人,道袍竹冠,一把扯住统曰:“你好大胆!黄盖用苦肉计,阚泽下诈降书,你又来献连环计:只恐烧不尽绝!你们把出这等毒手来,只好瞒曹操,也须瞒我不得!”吓得庞统魂飞魄散。却说庞统闻言,吃了一惊,急回视其人,原来却是徐庶。
不过徐庶虽然识破了东吴的计谋,却早已发誓不为曹操出一谋一策,所以也没有将东吴的计谋告知曹操,而是找了个机会离开了赤壁。
那么徐庶既然如此厉害,且又是欣赏刘备为人,他为何又不愿再归顺刘备呢?
徐庶归曹
徐庶其实是特别欣赏刘备,想帮助刘备成就大事的。然而由于他为人孝顺,曹操利用他这一弱点,仿冒他母亲的笔记,让他到许昌尽孝。徐庶迫于无奈,只能舍弃刘备,前往许昌,而刘备知晓徐庶前去是为了尽孝,也不好阻拦,于是有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徐庶的母亲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最开始曹操让他劝降徐庶时,她就直接拒绝了,她认为刘备是天子皇叔,有情有义,而曹操名为汉相,实为奸臣,不愿意让徐庶辅佐他。徐庶到达许昌和母亲见面后,一切都明白了,都是曹操的阴谋!而徐母为人刚烈,因为自己害得徐庶被骗,丢失大义的名声,成为不忠之人,最终选择了自尽。徐庶看到母亲去世,十分伤心,发誓不为曹操献出一谋一策。
再见刘备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再次将曹军打的大败。曹操震怒,但是为了争取民心,在刘晔的建议下,让徐庶前去劝降刘备。徐庶见到刘备后,告知他曹操其实是假意收买民心,暗中早已兵分八路前来进攻了,所以让刘备做好战斗和撤退准备。刘备见徐庶如此坦诚,又想起了当初的情义,想将徐庶留下,然而徐庶却并不愿意。
演义原文:玄德欲留徐庶。庶谢曰:“某若不还,恐惹人笑。今老母已丧,抱恨终天。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庶请辞。”玄德不敢强留。
徐庶的这一段话,其实也说出了他为何不愿再归顺刘备了的原因。
一、徐庶之前已经背弃了刘备,虽然是因为母亲的缘故,情有可原,然而事实已成定局,其他不明真相的人都会认为徐庶是一个不忠之人。如果此时徐庶背弃曹操再次归顺刘备,那么就更加坐实了他不忠的名声,他将彻底成为一个两面三刀之人,惹人笑话。
二、徐庶是一个孝顺之人,当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开刘备。此时虽然母亲已死,但毕竟是安葬在许昌,徐庶在曹营,还能时常祭拜。若是归顺了刘备,则很难再有祭拜母亲的机会了。
三、徐庶在离开之前,已经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在刘备身边辅助了。就算没有徐庶相助,刘备也能成就大事。所以徐庶才会说,公有卧龙辅佐,何愁大业不成。
总结
综合上述分析,徐庶的能力非常强,从赤壁之战的表现来看,他比曹营中的刘晔、荀攸、程昱等人都更加的聪明。而他不愿再归顺刘备的原因则是怕彻底背上不忠之名,令世人贻笑,同时也是为了能有更多的机会祭拜母亲,以尽孝道。说到底,徐庶是一个有情有义,又忠又孝的能人,而这些品德最终也成为了他的枷锁。
风卷云舒,惯看桑田变沧海;阅历历史,身入其中,古往今来,多少故事笑谈中!
当初刘备带着他的兄弟关羽和张飞开始了征战天下之路,但是关羽和张飞并不能担任刘备的谋士。所以才有后来的徐庶、诸葛亮这些谋士。而对于徐庶和诸葛亮,我们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问题,就是徐庶能用关羽,但是诸葛亮却用不了,原因是什么呢?其实很简单。
其实在很早的时候,徐庶就和刘备相识,算是刘备帐下的第一个军师。当时刘备一直寄人篱下,四处寻找靠山,这个时候就是因为徐庶才使得刘备的状况得以改善。当时曹仁等人前来攻打新野。其实就是刘备手下的徐庶来排兵布阵。
当时徐庶胸有成竹,只说可使关公引军,张飞带领一军如何如何。刘备听从他的谋略,就命关羽和张飞二人领兵作战。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万人敌关羽和张飞对徐庶是言听计从的。
但是后来在刘备三顾茅庐求得诸葛亮出山之后,关于这对于德高望重的诸葛亮,关羽是不予理睬,张飞甚至还直接怼过大哥刘备:何不使水去?为何关羽对于同是刘备手下的诸葛亮和徐庶却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其实原因很简单。
首先我们来说徐庶,当初徐庶到了刘备的身边之后,很明白自己处于什么样的位置。虽然说自己是军师,但是并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所以在他刚入刘备帐下的时候,虽然排兵布阵,但是他并不直接下命令,而是让刘备去部署这些。
他只是担当一个谋士的角色,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徐庶虽没有和关羽交好,但是也没有和关羽等人有所冲突。而且在战争取胜之后,刘备赏赐徐庶的时候,同样也赏赐了关羽张飞,没有厚此失彼,所以这三人的关系非常的和谐。
而后来徐庶更是识破了曹仁的阵法,击溃了曹军,保全了蜀军。这使得关羽对他的认知更上了一层楼。而且他在刘备困苦的时候就跟随刘备,可以说是和关羽张飞一样,是有资历的老人。而且他们在条件非常艰苦的时候,徐庶和关羽等人还在一张床上睡过觉,在这为他们积累了浓浓的兄弟情谊,所以在关羽看来徐庶和自己是同一类人,属于自己的好兄弟。
但是反观诸葛亮,诸葛亮在出山的时候,就是让刘备三顾茅庐使得关羽非常的不满。而诸葛亮到了刘备的阵营的时候。就像自己放的很高,喜欢自比管仲乐毅,辅佐明君争霸。因为他的傲娇,使得他和关羽等人的距离非常的远,久而久之会产生隔阂。
所以关羽才开始对于对诸葛亮的第一印象就不好,后来到了同一阵营的时候,诸葛亮也是拿出自己的架子,使得刘备对他言听计从,所以关羽对他非常的不满。所以因为这些原因,使得关羽非常听徐庶的话,因为他将徐庶当做是自己的兄弟。
但是对于诸葛亮却是非常的轻视,而诸葛亮也深知自己是奈何不了关羽的,所以最后才会有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求救失败,最后命丧于吕蒙之手。这个时候我们就不禁有些怀疑关羽的死,诸葛亮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呢?
三国演义中,徐庶并没有指挥过关羽,他是作为军师给刘备提供谋略的,并不是直接指挥军队作战,而诸葛亮却不一样,诸葛亮不仅仅是军师,而且还是代替刘备指挥作战的统帅。
徐庶在三国演义中化名单福,与刘备相遇后投靠了刘备,正值曹仁手下将领吕旷和吕翔率领五千兵马来攻打新野,徐庶就给刘备出了一个建议:
敌兵既然前来,不能让其入境,可以让关羽率领一支军队从左边出发,以对付敌军中路,让张飞率领一支军队从右边出发,以对付敌军后路,玄德公带领赵云另外率领一支军队从前路迎战,则就能击破敌军了。
徐庶建议提完了之后,由刘备开始部署关羽、张飞和赵云的军事任务,之后刘备就采用了徐庶的计谋,击败了前来进犯的吕旷与吕翔,并且赵云刺死了吕旷,张飞杀死了吕翔,主将战死,曹军大多被俘虏。
此战完全可以看出徐庶就是给刘备提供计谋的,并没有指挥作战,真正指挥作战的还是刘备,而因为之前刘备手下没有徐庶这样的谋士存在,这个时候连诸葛亮都没有来,所以徐庶显得非常重要。
此战取胜后刘备很高兴,但曹仁就很真生气了,折了吕旷和吕翔两员大将及数千士兵,曹仁就率军前来报仇,两军对战时,曹仁布下了八门金锁阵,分别是休、生、伤、杜、景、死、 惊、开共八门。
因为刘备曾经常年在北方作战,曹仁相信凭刘备的水平是破不了这个八门金锁阵,因此曹仁想用这个阵法困住并击败刘备,结果又是徐庶看出了曹仁八门金锁阵的破绽,对刘备说:
如果从伤门、惊门、休门进入阵中,则会受伤;如果从杜门、死门进入阵中,则会送命;如果从生门、景门、开门进入阵中,则会胜利。如果从东南角的生门进入阵中,从正西的景门冲出的话,此阵肯定会破。
刘备再次听从了徐庶的建议,命令赵云从东南角杀入,从西门杀出,直奔曹仁中军,曹仁向北逃走,刘备也率军冲杀,曹仁军大败,徐庶建议刘备不要追赶,于是刘备回军。
当天晚上,徐庶又对刘备说:今天晚上曹仁肯定会来劫营。于是徐庶又向刘备建议应该如何如何击败曹仁,刘备又听从了徐庶的建议,派出赵云正面迎战曹仁,派出张飞在河边等候并追击曹仁,派出关羽攻占了曹仁的后方基地樊城,曹仁大败而回到许都。
至此,徐庶作为军师为刘备征战的所有纪录都在这里了,每次都是徐庶提出建议或谋略给刘备,由刘备按计划执行,并负责具体指挥作战,徐庶从头到尾就是提建议,并没有参与具体的作战,徐庶与刘备的配合,就像郭嘉与曹操的配合,一个负责提建议和谋略,一个负责执行与指挥。
但是诸葛亮却不一样,诸葛亮不仅是军师,而且还是领兵作战的统帅。
比如博望坡之战,比如火烧新野,还有赤壁之战,也都是诸葛亮在刘备的授意下,率军指挥作战,如同当年的韩信一样,除此之外,诸葛亮还帮刘备练兵,操练阵法。
徐庶走了之后,刘备待诸葛亮如同师傅一般,这就让关羽和张飞不满意了,刘备于是就对关羽和张飞说:我和到了孔明,如同鱼儿得到水一样。关羽和张飞见到刘备这样说,也不好说什么了。
但对于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两人始终有种不信任感,或者说是嫉妒,因为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是结拜兄弟,三人有浓浓的基情,已经再容不下其他人分享这种基情,关羽和张飞看到刘备与诸葛亮关系很好,就吃醋了,所以对日后诸葛亮的指挥有些不服从命令。
当夏侯惇率领大军前来攻打时,关羽和张飞两人还像挖苦诸葛亮一样对话,张飞还对关羽说:可以让诸葛亮前去迎敌,诸葛亮就一文弱书生,能迎什么敌,不过是指挥作战罢了。
而刘备却对诸葛亮礼遇有加,认为诸葛亮很有才能,并且主动让出指挥权给诸葛亮,而诸葛亮由于张飞和关羽之前的表现,认为关羽和张飞一定不肯听自已的命令行事,于是向刘备借来印信和令剑,以取得军队的指挥权。
诸葛亮有印信和令剑,再加上刘备的极度信任和支持,关羽和张飞也不好再说什么,看在刘备的面子上也只能听从诸葛亮的调度,于是诸葛亮派出关羽率领一千军到豫山埋伏,派出张飞率领一千军到山谷埋伏,派出刘封和赵云各自率领五百军到博望坡后等待放火机会,最后让刘备率领一支军队作为后援待命。
结果关羽在听完安排后问诸葛亮,我们都去作战了,军师自已作何安排?诸葛亮就回答了:我在县城中镇守。此言一出,就被关羽和张飞嘲笑,诸葛亮拿出印信和令剑说道:违令者斩首。关羽和张飞才不敢再说什么。
这也就是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指挥作战的第一战,这一战就是火烧博望坡之战,这一战诸葛亮指挥作战把夏侯惇军打得大败,几首全军覆没,于是诸葛亮一战成名,也让关羽和张飞刮目相看,这一战胜利后,关羽和张飞见到坐在小车上的诸葛亮时,都佩服得五何投地,并且在小车拜伏于车前,可见这一战之后,张飞和关羽就改变了对诸葛亮的看法,并在之后的战争再也没有违抗命令,都听从了诸葛亮的命令。
而徐庶至始至终都没有率领大军直接作战,怎么也不可能和诸葛亮相比。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