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主义产生背景
浪漫主义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浪漫主义的兴起,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扩展资料
浪漫主义作为欧洲文学中的一种文艺思潮,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在艺术上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态。
18世纪末年,随着浪漫主义思潮在欧洲文坛的勃兴,浪漫主义这一术语就用得非常流行了,并且在1798年法兰西学别的创作方法的名称。它反映在艺术的各个领域:德国是诗和音乐;英国是诗、小说和风景画;法国是绘画和雕刻。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当时的作家都对现实不满,企图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途径。
但由于作家所持的阶级立场和政治态度不同,因而浪漫主义思潮中就形成两种对立的流派,即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是进步的潮流,它引导人们向前看,后者属反动的逆流,它引导人们往后看。这种区别,实质上是对当时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浪漫主义 (文艺基本创作方法之一)
1、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2、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3、文学传统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会
浪漫主义文学盛行时期 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上呈现什么特征分别有哪些重大事件
启蒙思想:民主、平等自由、天赋人权等
资产阶级革命
都有正常人嘛
----------------------- Page 1-----------------------
----------------------- Page 2-----------------------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发轫于十八世纪末,繁盛于十九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浪漫
主义文学。生命、爱情、死亡、梦境、女人、自由、博爱、宗教、废墟、坟
墓和恐怖皆以极为浓艳的色彩呈现出来,构成一幅生动而又美丽照人的油
画。这又好像是一首交响乐,我们既能听见拜伦、雪莱反抗暴政、争取自由
的呐喊;雨果、惠特曼的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呼声;裴多菲、密茨凯维支
为争取民族自由和解放而发出的亢奋的战斗之声,也可聆听济慈夜莺的啼
鸣、柯尔律治梦中的惊叹和霍夫曼、莎米索的呻吟……
----------------------- Page 3-----------------------
写给青少年的话 (代序)
二十世纪只剩下最后这不多的几年,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走来。有中
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重担,已历史地落在你们这些跨世纪的一代青
年肩上。祖国的未来与命运将同你们相连,中华民族历史新的一页也将由你
们用自己的劳动与智慧去谱写。
历史和实践已无数次表明,像人类的一切进步、壮丽和伟大的创举一样,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大业不可能越过世界文明大道而另辟蹊径。为了
担当这一无比光荣而又极为艰巨的历史使命,为了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巨大机
遇与挑战,广大青少年朋友应该下定决心,努力学习和确切了解人类在过去
和现在所积累的一切知识和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
来。
人类的文学成果是人类的文明成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每一时代的重
大文学现象和优秀文学作品,并不会随着这个时代的过去而成为过去。它们
蕴含着客观的真理和历史的启迪、永恒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歌德说:“道
不尽的莎士比亚”。别林斯基也说:普希金是要在社会的自觉中继续发展下
去的那些永远活着和运动着的现象之一。这无异于说,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
生命总是处在历史的永久运动之中,并且总是和世世代代人们的生活密不可
分。因此,培养自己对世界文学的爱好和关注,了解世界文学的主要内涵,
提高文学修养,应当是每个青少年的必修课。
这套《世界文学评介丛书》集各国家、各地区、各语种文学内容于一身,
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一套大规模、多层次、多角度的世界文学博览丛书。共6
辑85册,依类别分为:(一)国别、地区文学史,(二)分体文学史,(三)
文学运动、流派、思潮,(四)文学比较、交流,(五)作家作品(上),
(六)作家作品(下),这套丛书全面、系统、多角度地评述了世界文学。
既载录了世界文学从古至今的发展历史,又揭示了其现状和最新发展动态;
既阐述了各主要文学运动、流派和思潮的兴衰及其主要内容,又介绍了世界
文学与其它学科交错纵横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既论述了世界文学与中国文
学的相互交流、吸收和借鉴,又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进行了重点的评析、
介绍。丛书作者绝大多数是从事世界文学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他们用通俗明
快的语言,将学术性、知识性的内容,通过浅显易懂的形式表达出来。不仅
参考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最新学术观点,而且融进了潜心研究多年得出的独
到、精辟的见解。论述科学,史料翔实,知识准确。
开放的中国正走向世界。走向世界的中国需要继承人类文化的全部优秀
遗产,需要具有世界意识的建设者。青少年朋友们,希望这套丛书能够成为
你们奔向二十一世纪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
吴元迈
1993年国庆节于北京
----------------------- Page 4-----------------------
想象力世界
──浪漫主义文学
----------------------- Page 5-----------------------
浪漫主义文学概述
浪漫主义(Romanticixm)一词来源于中世纪作家诗人们由拉丁文演变的
方言 (roman)所写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中古欧洲盛行的英雄史诗、
传奇和抒情诗。现在一般用来指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前30年间出现在欧洲
的一种文艺思潮。
最先把“浪漫的”一词引入文学领域的是德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弗利德里
希·施莱格尔,他在 《文学批判》中这样说到:“浪漫的就是以想象的方式
描写情感。”我们只要考察一下浪漫主义作家自己对“浪漫主义”一词的各
种解释,就会发现施莱格尔的这一定义非常贴切。法国女作家乔治·桑认为
它是“感情,而非理智;相对于脑与心”;尼尔森说它是“与理性和真实感
相对的想象”;黑尔福德说它是“敏感的想象力异乎寻常地发达”。
浪漫主义运动产生在八十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是与当时的历史、流行
的哲学观以及此前的文学流派紧密相连的。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
辟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新时代。它用革命手段震撼了欧洲封建统
治,在欧洲许多国家掀起了资产阶级民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资
本主义在欧洲广泛发展的新阶段。
英国在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本主义兴起,工业资产阶级同把持着政权
的土地贵族和金融资产阶级存在着矛盾,劳资之间的矛盾更是明显,结果发
生了工人自发的捣毁机器运动。法国在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也得到很大的发
展,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增多,波旁王朝复辟后资产阶级的封建王朝妥
协,但彼此间仍存在着矛盾。在德国、法国,革命也一度使德国的资本主义
振奋,但由于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软弱性,这个国家仍然处于分
裂和落后状态。
法国革命也促使了民族意识的高涨,民族解放运动广泛展开。当时,许
多国家纷纷掀起了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的斗争。西班牙和意大利爆发了革
命,希腊人民为摆脱土耳其的奴役进行战斗。
当时流行的古典哲学、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思潮为浪漫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在德国,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盛行。德国古典
哲学夸大主观作用,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客观精神提高到派生
物质世界的地位,强调人是自由自在的、绝对的、自由的。当时的重要空想
社会主义思想家圣西门、傅立叶以及欧文抨击资本主义制度,提出消灭阶级
差别的方案,幻想建立一个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这对浪漫主义作家有着
一定的影响。
任何一个流派都不是孤立的,不管它与其前驱多么不同,在它里面都能
找到其先驱的影子。浪漫主义也不例外,它是在其之前的新古典主义、启蒙
主义以及前浪漫主义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的新生儿。十八世纪启蒙主义作家开
始打破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反对盲目摹仿希腊、罗马,于是产生了卢梭的
《新爱洛绮丝》那样感情自由、个性解放的作品。十八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
的感伤主义诗歌和小说,是农村破产的挽歌。这些作者诅咒城市腐化的习俗,
歌颂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德国掀起的狂飚突进运动响应了卢梭“回归自然”
的口号,与英国感伤主义结合起来,产生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威
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等极富激情的浪漫主义作品。歌德和席勒继而提
出了与古典主义相对的浪漫主义。之后,浪漫主义之风席卷欧洲。
----------------------- Page 6-----------------------
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历史传统的不同,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各国发展
的情况也不尽相同。浪漫主义最早发展在德国。德国当时仍处于经济落后,
封建势力顽固时期,资产阶级非常软弱,哲学家和诗人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探
索个性解放的途径。德国浪漫主义明显地分为两代:早期浪漫派(或称“耶
拿派”)和鼎盛浪漫派 (又称青年浪漫派)。前者属于欧洲第一个浪漫派团
体,上迄1797年,终至十九世纪初。其活动中心一度在柏林,后移到耶拿。
这一派有着很强的团体意识,其核心人物是施莱格尔兄弟、瓦肯罗德尔、蒂
克和诺瓦利斯。他们依据费希特、谢林的唯心主义哲学,提出了要求个性解
放、强调创作自由、反对传统束缚的浪漫主义美学理论,发展了浪漫主义早
期的极端理想主义的特点。
青年浪漫派比前者更重实践,比前辈多产。主要作家有阿尔尼姆、布伦
塔诺、沙米索、艾兴多尔夫、富凯、海涅、霍夫曼等。他们继承并发展了前
期浪漫主义的审美趣味:迷恋过去、崇尚自然和纯朴、探究超自然领域在诗
歌中追求音乐性和自发性。他们中的有些人深入民间收集民歌和童话,整理
出版了大量的民间故事,为当时创作提供了典范。
继德国浪漫主义之后,兴起了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始于十八世纪末。根
据赫尔福德在《华兹华斯的时代》中的划分,英国浪漫派有以下几个阶段:
1798年至1806年的华兹华斯派,以斯托韦和格拉斯米尔两个地方为中心,
包括柯勒律治、克雷布和克莱尔。他们的作品强调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
具有一定的玄秘性;其次是1805年至1810年的司各特派,包括坎贝尔、穆
尔和骚塞。他们集中反映中世纪精神和迷蒙的世界,深深地浸在传统文化之
中。最后是1812年至1822年的雪莱派,他们是世界主义者,如拜伦和济慈,
热情地崇拜自由和美,我国的学者多遵照另一划分方法,即以华兹华斯、骚
塞和柯勒律治为代表的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因为他们身居湖区,故又称为
“湖畔诗人’,和以雪莱、济慈、拜伦为代表的第二代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在德、英两国的影响下,法国浪漫主义形成于1820年左右。由于它更直
接、更深刻地经受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和革命社会的思想的动荡,法
国浪漫主义表现出更鲜明的革新精神和政治色彩。其早期代表作家是夏多布
里昂和斯塔尔夫人。前者宣扬基督教精神,创造了“世纪病”的病态形象,
对后世影响很大。后者主张在文学批评中用历史比较的方法来代替古典主义
文学法则。她提出文学扎根于本民族土壤这一要求为法国浪漫主义奠定了理
论基础。之后,出现了拉马丁、雨果、维尼等人的抒情诗。30年代后,法国
浪漫主义文学在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继续取得进展,又出现了缪塞、乔
治·桑等人物。
浪漫主义文学在德、英、法以外的欧洲国家也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意大
利有玛佐尼、莱奥拜尔琪。他们的创作取材于本国的历史和民间传说,热情
抒发人民渴望祖国独立、统一、自由的理想。在东欧出现了革命诗人密茨凯
维奇和裴多菲。俄国有西欧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和推动下,以十二月党人掀
起的反对专制农奴的解放运动为背景,形成了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早期有茹
科夫斯基,他打破古典主义的僵死规范,革新诗歌的形式和格律,创作了一
系列情感真挚、想象丰富、音调优美的抒情诗和叙事诗。普希多和莱蒙托夫
都深受拜伦的影响,采用了西欧“回归自然”的主题,用瑰丽的异域情调和
自然景色,山民的纯朴性格和自由生活来对照腐朽的城市文明,批判贵族资
产阶级虚伪自私的道德观念,赞颂恶魔式的孤傲性格和叛逆精神。
----------------------- Page 7-----------------------
浪漫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各有不同,但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首先,是
主观性,即偏重于表现主观理想,抒发强烈的个人感情。他们挣脱古典主义
的理性对文艺创作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把情感和想象提到首要地位。华
兹华斯就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赫兹里特主张“诗歌是想象和
激情的语言”;乔治·桑治说“艺术不是对现实的描绘,而是对理想真理的
探索”。
诅咒城市文明、歌颂大自然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又一大特征。这些作家厌
恶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响应卢梭的“回归自然”,极力描绘
大自然的美丽、壮美,借以寄托对自由的理想。但他们对自然的崇拜又无不
弥漫着当时流行的泛神论思想。
浪漫主义作家还特别重视中世纪的民间文学,提出“回到中世纪”的口
号,这在德国浪漫主义作家尤其突出。另外,许多作家的作品中充满了宗教
的神秘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的体裁也很丰富。在文学史上,几乎没有哪个时代浪漫主
义运动这样提供了如此大量的作品。从体裁上分,有抒情诗、叙事诗、小说
和戏剧。
抒情诗无疑是浪漫主义运动最可夸耀的成果。人们把想象看成是创造性
的变革力量,艺术过程的中心。这一新观念促使了抒情诗的发展。可以说,
浪漫主义文学大师不再用肉眼去观察世界,而是凭借着天使的幻想。情感的
放纵也是培养浪漫主义的抒情诗的因素之一,华兹华斯把诗歌看成是“强烈
感情的自然流露”,完全集中在自我情绪的抒发,现实世界仅仅是个人表情
的反射。此外,对于自然的追求也影响了诗歌的题材和语言。华兹华斯提出
诗人应该:“选择日常生活里的事件和情节,自始至终尽量采用人们真正使
用的语言来加以叙述或描写。“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也鼓噪要求创作的真实
和自然。无疑,抒情诗成为英国和法国浪漫派的强点。
德国浪漫派偏爱叙事体。施莱格尔就把“传奇”(roman)与“浪漫的”
(romantisch)直接相联,主张叙事体就是浪漫的形成。这些作品往往情节
淡化,性格模糊,缺乏统摄全文的主题或情绪。不管其形式多么广泛,我们
仍可看出浪漫主义叙事体的两个主题:忏悔性的和历史的。前者具有明显的
自传成份。如华兹华斯的《序曲》、拜伦的《查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歌德的《维特》、夏多布里昂的《阿达拉》、缪塞的《一个世纪儿的忏悔》,
风行一时。后者给浪漫派提供了缅怀过去的场所。雨果的 《巴黎圣母院》、
蒂克的《弗兰茨·斯特恩马尔德的漫游》,虽不是历史的复制,但也唤起了
人们对美好过去朦胧而美好的联想。英国司各特的一系列历史小说通过描写
苏格兰这块神奇地方的历史,使人们对遥远事物产生了渴望。这些都是叙事
体的典范。
戏剧这一体裁不是浪漫主义文学的重镇,但也值得一提。法国是戏剧的
中心。法国的浪漫主义文学家的三一律挣脱了传统的束缚,崇高别致的地方
色彩,在对白和行动两方面获得了极大的活力,在传统的基础上,力图实现
他们对真实和自然的追求。德国的蒂克、诺瓦里斯都写过戏剧,但重要的戏
剧家只有两位,即扎哈里亚斯·维尔纳和海因里希·封·克莱斯特。
----------------------- Page 8-----------------------
英国浪漫主义文学
自然之骄子
有人曾这样概括英国人,说他们是最有毅力而同时又最有进取心的民
族,他们最爱恋家人而又最喜欢旅行。这种气质在浪漫主义诗人身上体现得
更是鲜明。可以说,英国诗人全都是大自然观察者、爱好者和崇拜者。华兹
华斯把“自然”二字大大地写在他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幅英国北部山川湖泊
和乡村居民的图画,其细腻的程度并未影响自然的宏伟。而以历史小说著称
的苏格兰作家司各特笔下的自然简直可以和植物学家所描绘的自然相媲美。
济慈热衷于古代风格和希腊神话,同时又具有天生的感觉本能。在他的诗中,
几乎动用了他所有的感官,去看、去听、去品尝、去呼吸、去感觉大自然所
提供的各种灿烂的色彩、美妙和声音和芳香的色味。爱尔兰的浪漫作者穆尔
简直是敏锐感觉的化身,他仿佛生活在大自然一切最珍奇、最美丽的环境之
中。他笔下的阳光使我们目荡神迷,他诗中的夜莺使人们如醉如痴。拜伦和
雪莱更是自然之骄子。就连他们的政治色彩颇浓的《唐·璜》和《倩契》中
也点缀着美丽的自然。因此,尽管有人说柯尔律治是超自然主义者、拜伦是
革命的自由主义者,司各特是个怀旧主义者,其实,我们不妨说他们都是自
然的热爱者。
英国的这些诗人们首先是乡村的热爱者。这些诗神总是乡间别墅和农庄
的常客。华兹华斯在他的农庄里度过了他的一生,其诗给人一种农庄的宁静
和健康之美。苏格兰诗人彭斯就是天才的农民诗人,在泥土中构思出他那天
籁一般的诗情。拜伦的叔父死后,不仅给他留下一个贵族头衔,还给他遗下
纽斯塔德修道院。尽管拜伦后来不得不终生离开自己的家园,他始终没有把
它转让出售。司各特对于土地的热爱使他购买了厄博斯福庄园,时而在此庄
园里宴朋请客,时而顶风冒雨涉足于户外的自然。他在湍急的溪流中跋涉;
骑着马奔驰在苏格兰的高地;白日冒雨漫游,夜晚打着火把去刺鱼,庄园附
近的埃特里克森林几乎出现在司各特的所有作品中。
英国的诗人们除了眷念他们的家园之外,另一爱好就是大海。我们知道
英国继西班牙之后一直是海上霸主,英国的作家们也一直是大海的最佳读者
和描绘者。他们的诗中无不洋溢着大海的清新和自由的气息。对于英国诗人
来说,大海就是自由的象征。华兹华斯在他的《献给自由的十四行诗》中这
样赞美大海:
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海的
另一种是山的;每一种都声震天庭;
一代又一代,你一直观享着这两种声音,
自由女神啊!它们的音乐使你最为倾心!
而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吟》给我们敞开的却是大海的恐怖和战栗;坎贝
尔的《英国水手歌》又是一首赞美英国水手的英雄主义和力量的赞歌。拜伦
的《查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中都可听见大海波涛的汹涌。
有时候,这些英国诗人使你觉得他们都具有英国贵族的那种闲情逸致,
就像闺房中的贵族妇人一样,身边时常带着自己喜爱的宠物。这些诗人们几
----------------------- Page 9-----------------------
乎都很喜爱动物,也很熟悉动物。拜伦对马、狗和各种野生动物的喜爱达到
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至于常被人说成这是为了表示对人类的憎恨。司各特迁
居厄博斯福庄园时,身边带有一窝火鸡、小马、猎犬和哈巴狗。我们千万不
要误认为土地、大海、动物就是这些诗人们所追求的一切,在热爱自然的背
后,英国诗人们追求着一种个人的独立性。一个美国作家对于英国人的这种
特质作过这种描述:“这个岛上的人,每个人自己就是一个岛。”的确,谁
又会像拜伦那样独自抵抗着整个英国向他涌出的洪流呢?司各特、拜伦和穆
尔是好朋友,但各自干着各自的事,没有哪个国家像英国这样浸透着个人的
独立感情。
从这种对个人独立性的追求延伸出对正义的追求。英国的浪漫主义诗人
几乎都以追求正义而著称。有的是一种强烈的愿望,把这种愿望化在自己的
诗中;有的将这种愿望化为行动。拜伦、雪莱援助一切被压迫民族,前者甚
至为此而付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华兹华斯从密尔顿那儿继承了这一传统。
坎贝尔也准备以这种情感的力量来对抗世界。
----------------------- Page 10-----------------------
诗歌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华兹华斯
有人用“他的脸部表情十分严肃,举止庄重,几乎是一副庄重的气派;
可以说,他像是个年轻的卫理公会牧师,说话的声调单调而令人厌倦”这样
几句话来描述英国前期浪漫派作家华兹华斯。这就是那位对一切外在的自然
现象天生具有特殊的感爱能力,故而开创了一代新诗风的湖畔派诗人。
华兹华斯 (William Wordsworth)于 1770年 4月 7日出生在英国北部
的律师家庭里。八岁丧母,随后被送到以湖山著称的寄宿学校,从此便与自
然结上了不解之缘。13岁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舅父和祖母负责照管几个
孩子。华兹华斯与其妹多萝茜关系最密切,两人终生相亲相依一直是英国文
坛上的佳话。
1787年,华兹华斯进入剑桥大学,熟读了希腊拉丁文学,同时掌握了意
大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1790年,他徒步旅行法国、瑞士和意大利。当时
正值法国大革命,他感受到法国革命和革命刚胜利时人民的欢欣鼓舞,并用
这样的诗句来歌颂革命:
幸福啊!活在那个黎明之中,
年轻人更是如进天堂
这时的华兹华斯对法国革命怀有热情,他把它称为是一场表现了人性和
完美的革命。在法国,他结识了许多温和派的吉伦特党人。一年后,他第二
次去法国时,认识了一位名叫安耐特·华隆的法国姑娘。次年,他们生了一
个女儿。但这门亲事却遭到了他舅父的反对。1791年年底,法国革命激化,
群众冲进国王的住所,逮捕了国王的同情者。一月以后,群众又冲进监狱杀
了几百个保皇党人。华兹华斯见此情形,突然于1793年离开了自己的爱人,
悄悄地回到了英国。
回到英国后,华兹华斯经历了几年的痛苦时期。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外,
他时常为回不到自己爱人的身边而沮丧。加之,法国内部斗争更加激烈,他
的吉伦特朋友也因此而受到雅各宾派的镇压,一种双重的幻灭感袭扰着他。
正当他走投无路时,他的一位同学去世了,却留给他九百英镑。这使得
他能与其妹迁居乡间,实现了他那从自然的灵魂中探讨人生意义的志愿。
1759年对于华兹华斯来说是个幸运的年头。这一年,他们兄妹俩首次遇
到了柯尔律治。他们相见如故。于是兄妹俩决定迁到柯尔律治的地方居住。
从此,三人一起散步,一起长谈,互相启发。1789年他们共同的成果《抒情
歌谣集》问世。
此书中华兹华斯所写的最主要的作品是《丁登寺旁》,这是他最优美、
浪漫主义的起源
浪漫主义属于唯心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的。有资料证明,一六五四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幻想的”、“传奇般的”、“不真实的”,其中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艺飞万家)
到了十八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用来评价作品,一般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古典主义相对立,它在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属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一种意识形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语言一般都热情奔放。强调灵感、主观、天才;强调人性的自由和解放。在对历史怀念的同时又表现出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向往。
在艺术表现上,它反对纯理性和抽象表现,强调具有特征的描绘、情感具体的传达;反对一般化何谓类型化,主张描绘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表现个性化;反对用古代艺术法则来束缚艺术创作,让艺术家的感情在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传达;竭力强调光和色彩的强烈对比上的饱和色调,反对刻板的雕刻般造型和过分强调素描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奔放而流畅的笔触、有时以比喻或象征的手法和动荡的构图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画家的美学理想和社会理想。
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文学传统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并获得"宜人的忧郁"这样一种附加的含义。
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麦克佛森(James Macpherson)在1762年出版的诗集获得了国际性的名声,大为影响了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歌德和司各特。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和启蒙学者的华美约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
许多知识分子和历史学家将浪漫主义视为是对于启蒙运动的反弹,是一种对启蒙时代的反思。启蒙时代的思想家强调演绎推理的绝对性,而浪漫主义则强调直觉、想象力、和感觉,甚至到了被一些人批评为“非理性主义”的程度。
在整体上而言,浪漫主义运动由欧洲在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初期出现的许多艺术家、诗人、作家、音乐家、以及政治家、哲学家等各种人物自发组成,但至于浪漫主义的详细特征和对于浪漫主义的定义,一直到20世纪都仍是思想史和文学史界争论的题材。
夏尔·波德莱尔给的定义是:“浪漫主义既不是随兴的取材、也不是强调完全的精确,而是位于两者的中间点,随着感觉而走。”
中文名
浪漫主义
外文名
Romanticism
起源
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
释义
热烈追求理想世界的文艺创作思潮
特色
想象瑰丽,手法夸张,热情奔放
快速
导航
流派发展
艺术特点
代表作家
涉及领域
民族主义思潮
历史起源
社会背景
它是法国大革命催生的社会思潮的产物。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推动了个性解放和情感抒发的要求,对个人独立和自由的强调,成为浪漫主义文学的核心思想。
虽然浪漫主义精神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浪漫主义的兴起,却发生在法国大革命之前,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它反映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对个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对封建领主和基督教会联合统治的反抗,也是文艺上对法国新古典主义的反抗。
法国大革命
启蒙运动在政治上为法国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在文艺上也为欧洲各国浪漫主义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但是,法国革命胜利后所确立的资产阶级专政和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却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
“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由‘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恩格斯)席卷欧洲的浪漫主义运动,正是当时社会各阶层对法国革命的后果以及启蒙思想家提出的“理性王国”普遍感到失望的一种反映。
思想基础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康德、费希特等古典主义哲学家强调天才、灵感和主观能动性,把自我提到高于一切的地位,因而对浪漫主义文学强调主观精神和个人主义倾向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尖锐批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展望预测,也对浪漫主义文学有不小的影响。
文学传统
在文学传统上,中世纪的骑士传奇与浪漫主义有直接的渊源关系,浪漫主义一词即来源于传奇一词。而18世纪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和卢梭对感情抒发的崇尚,为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和繁荣铺平了道路。
“浪漫主义”这一术语,是由“浪漫的”(Romantic,罗曼蒂克)这个形容词演化而成的。而“浪漫的”这个形容词又是从法国的“罗曼司”(Romance,即“传奇”或“小说”)转化过来的。据现有资料证明,1654年英国人才第一次使用“浪漫的”这一词语,大致是“传奇般的”、 “幻想的”、“不真实的”,其中明显地包含着贬意的否定性的内涵。到了18世纪,这个词语才逐渐转变为肯定性的褒义词,它被用来评价作品
浪漫主义画派是兴起于十九世纪初的法国画坛的一个艺术流派,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风靡全欧洲。 浪漫主义画派摆脱了当时学院派和古典主义的羁绊,偏重于发挥艺术家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创作题材取自现实生活、中世纪传说和文学名著等,作品画面色彩热烈,笔触奔放,富有运动感。代表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欧仁·德拉克罗瓦的《但丁的渡舟》等。
浪漫主义思潮兴起的背景是什么?
从文化角度来说,法国大革命(18世纪末)时代的到来,标志着古典主义时期的结束。与政治和社会领域的激进运动相对应的是文化领域的浪漫主义运动。浪漫主义思潮兴起于18世纪 50年代,于19世纪初达到高峰,对欧洲的文学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章标题: 为什么浪漫主义兴起时欧洲人喜欢搞政治革命 想了解这一思潮的社会背景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