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中国古朝代,到至今现代社会,的历史重大事件(具有阶段性意义)都有哪些

时间: 2022-06-19 14:59:56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5次

中国古朝代,到至今现代社会,的历史重大事件(具有阶段性意义)都有哪些

中国的发展史?要从古代到现代的。

1、夏朝

黄帝炎帝部落联盟成华夏族,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时期。标志着中国若干万年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数千年的阶级社会从此开始,他的诞生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夏朝出现东夷人,夏朝总共传了十四代,十七个王,延续近五百年。

2、商朝

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于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亳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战,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3、西周

西周(公元前1046 - 公元前771年)从武王灭商建国,到幽王亡国,共历三百多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华古典文明的全盛时期,物质、精神文明对后世历史的发展有很深的影响。

4、春秋战国

春秋时期,简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一说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5、秦汉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和秦王朝的灭亡。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前202年—8年)与“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6、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各民族的大融合和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7、隋唐时期

隋朝杨广造成了极其严重的隋末大乱,导致人口锐减到200余万户,留下隋末严重分裂的局面。881年,黄巢攻陷长安,唐朝不久反攻攻灭黄巢。在黄巢之乱趁机做大的军阀藩镇势力日强,原黄巢部将投降唐朝的将领朱温做大,废唐帝,建立后梁。之前,各地节度使已相继称王,构成十国的主要部分。

8、五代十国

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于开封。朱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分别是唐、晋、汉、周,与梁合称为五代。除五代外,当时中国南方境内还有许多其它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北汉等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史称五代十国,但实际的国却不止十个。

9、宋元时期

从907年后梁建立,到1368年元朝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

10、辽金夏

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部落氏族社会过渡形成奴隶制度社会,并在向封建社会跃进的同时统治了中国北部,密切了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促进了融合。

11、明清时期

从1368年明朝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止,是中国封建社会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时期。

12、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日军进攻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还击,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由此揭开。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国民政府被迫对日作战。9月下旬,国民党公布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全民族的抗战开始。 

13、解放战争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向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扩展资料:

从古代到现代首都北京的变迁历史:

自从燕国和其他原属质朝的诸侯国在公元前三世纪初先后为秦始皇所统一的时候,中国巳经进人封建社会时期。

从秦朝开始,封建王朝相继更迭,一直到1911年清朝的灭亡,前后共计二千一百多年。在这期间,中国统一时期的政治中心,虽然有过几次迁移,但是真正称得上是全国最大、最重要的政治中心的,只有两个,在前期是长安,在后期就是北京。

从十世纪开始,北京在全国中的政治地位,越发重要。首先是辽朝在这里建立了陪都,也就是它的第二政治中心,叫做燕京。相继兴起的金朝,又在这里正式建立都城,改你中都。燕京和中都,都是在古代蓟城的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其位置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内的西南部分。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元朝相继在这里建都的时侯,又以金朝卿宫的旧址为中心,经过全面规划,创建了一座新城,命名大都。

大都建成后不到百年,元朝灭亡,十五世纪初明朝经过重新设计,又进一步改造了大都城。十六世纪中叶加筑外城,清朝因袭不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历史

秦时期(公元前21世纪~前221年) 原始社会到战国时期。原始社会时间很长,但无文字记载,其间经过原始的群居生活到氏族公社的出现。原始群居生活的标志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以及山顶洞人,这几种文化的历史跨度从距今 170万年前到 1 万 8 千多年前之间。而氏族公社时期,有代表性的文化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和黄河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居民大多过着定居的生活。进入阶级社会后,经历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等历史阶段。先秦是中国历史上自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公元前 21世纪 ,夏朝建立 ,“ 天下归家”,父子相传、兄弟相传成为制度,家庭、私有制、阶级和国家成为现实,标志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开始,奴隶社会经历过夏(约公元前21~前16世纪)、商(约公元前16~前11世纪)、西周( 公元前 11世纪 ~ 前 770年 )三个历史阶段,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之间演进成封建社会。  
  在长达 1800 多年的历史中 ,中国的祖先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明 , 其中夏 、商时期的甲骨文 ,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这一时期的大思想家孔子和其他诸子百家,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文化学术的繁荣。孔子、老子等人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至今仍被广泛应用于军事、经济等领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诗人。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中国从分散逐步走向统一,春秋时期的诸侯称霸和战国时期的七国争雄,客观上都为秦的统一创造了历古代手工造纸图史条件。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20)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结束了长期诸侯争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秦(公元前221~前206)。秦始皇着手集中权力,宣布自己为始皇帝,并以后世子孙代代相承,进一步确立了父传子的世袭制度。
  继秦之后,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和东汉(公元25~220),统称汉。汉承秦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秩序。
  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在中国古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秦始皇统一中国及秦王朝的建立,具有划时代意义。秦汉时期建立和完善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以及诸如建立郡县制等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一直为后世帝王的专制统治所效法。秦汉以后沿袭了2000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基本上是秦汉时期建立起来的。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西汉出现了文景之治那样的盛世。汉武帝后,在与西域及相邻的中亚诸国的交往中,开通了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秦汉时期也是中国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较发达的时代。董仲舒之后,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司马迁的《史记》,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以及数学方面的《九章算术》,医学方面的《黄帝内经》等,均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蔡伦的造纸术,则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这个阶段,佛教由印度传入中国,道教则从本土源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起义,豪强地主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加强了自身的力量,酿成封建割据混战的局面。此后历经三国(220~280)、西晋(265~316,见晋)、东晋(317~420,见晋)、南北朝(386~589) ,凡360余年。其间,三国时魏、蜀、吴鼎足天下,东晋时十六国纷争不已,南北朝时南朝与北朝长期对峙,除西晋实现短期统一之外,中国基本上处于分裂时期。
  这一时期,中国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西、北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各民族之间的迁徙和杂处促进了融合。对外经济文化交流至林邑 (越南中部) 、 扶南(柬埔寨境内)、朝鲜半岛、日本、中亚诸国、大秦(罗马帝国)等地。文化方面,玄学盛行,佛、道二教在相互斗争中蔓延、发展,但统治者一般都保护佛教 。文学艺术方面,建安七子、陶渊明等人的诗文,刘勰的文学评论《文心雕龙》,王羲之等人的书法,顾恺之等人的绘画,敦煌石窟等石窟寺艺术,皆为不朽之作。科学技术方面,祖冲之第一个将圆周率准确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下七位数字,领先世界近1000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则是世界农学史上的巨著。
  

中国历史古代到现代的朝代,社会,创建人,重大历史事件,都城,越��

朝代: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先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建立者及都城:
夏由启建,定都河南偃师;商由汤建,初定都商丘,后迁于殷;西周武王姬发建立,定都镐京,东都由废太子宜臼建立,定都洛邑;秦由始皇帝嬴政建立,定都咸阳;西汉由刘邦建立,定都长安;东汉由刘秀建立,定都洛阳;魏由曹丕建立,定都邺;蜀由刘备建,定都成都;吴由孙权建,定都南京;西晋由司马炎建,定都洛阳;东晋由司马睿建立,定都南京;东晋时期很乱,北方先后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就不一一说明,东晋后被刘裕所建的宋灭了,之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国家,史称南北朝;后北周外戚杨坚建隋,定都大兴城,大一统;李渊建唐,定都长安,中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后李隆基复辟成功,复称唐;五代十国后,赵匡胤建宋,定都汴染;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北京;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后成祖靖难,迁都北京;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定都赫图阿拉,后迁都于沈阳,后其子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皇太极之子爱新觉罗.福临入关后迁都于北京,
这个问题太广了。。虽然都清楚,但列出来一长串。

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事变

近代中国经历了哪些重大事变??速求~谢谢了

1、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指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以文学社和共进会为主的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清宣统三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dao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军事总指挥为蒋翊武,参谋长为孙武,总理为刘公。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辛亥革命。  

2、五四运动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雷”。  

从1918年11月的“公理战胜强权”庆典,到次年1月的巴黎会议,短短两个月时间,当时的中国充分诠释了“自古弱国无外交”的定律,所谓的“公理战胜强权”不过是一个美丽的童话。  

面对这样屈辱的局面,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天津、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武汉、济南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3、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国与法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趁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马神甫事件为借口,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并掠夺珠宝、将其焚毁。战争中沙俄出兵后以“调停有功”自居,并胁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结束。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和约,列强侵略更加深入。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

4、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

1948年,解放军攻克拥有10万重兵、工事坚固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  。毙伤国民党军22423人,俘王耀武以下61873人 。济南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攻克敌人重点设防的大城市的开始  。这一战役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 。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历时142天,共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5、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达到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发动“兵谏”。

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主导下,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近代中国(1840到1919)经历哪些苦难?
概括来说:遭受列强不断的侵略、欺凌,一次次的战败、求和、割地、赔款,使有着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中国也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中国各阶级或阶层进行了哪些抗争和探索,结果如何?
1、抗争——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中国人民为反抗国内外反动势力,改变屈辱地位,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近代前期的抗争包括:虎门销烟、三元里人民抗英、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中爱国军民的抵抗、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2、探索——先进的中国人为了谋求国家独立和社会进步,探索各种道路,这是一个长期的极其复杂的艰苦历程。主要包括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民族资产阶级的激进派的救国活动。
3、结果,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成功了。
一、近代前期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
1、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开始。
┏林则徐——广州——严加防守
▕ 关天培——虎门 ┓
2、在鸦片战争中:▕ 葛云飞——定海 ┣ 英勇抗敌,壮烈牺牲
┗陈化成——吴淞 ┛
3、边疆地区新危机时——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整个新疆
4、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地区击退法国侵略者
┗冯子材——镇南关大捷
┏左宝贵——平壤——战死沙场
5、甲午中日战争期间┃邓世昌——黄海——英勇战斗,与舰同沉
┃徐邦道——辽东战役率部英勇抵抗
┗丁汝昌——威海卫——宁死不降,自杀殉国

二、农民阶级的抗争
┏1841年,广州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1851——1864年,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
┗1899——1900年,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义和团运动

三、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及激进民主主义的探索
1、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探索——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戊戌变法
2、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探索——由下而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探索——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四、地主阶级的探索
1、鸦片战争时期地主阶级抵抗派的探索
2、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探索
五、无产阶级的探索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列主义指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一、19世纪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及其影响
从1840—1900年的助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对中国发动过五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即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通过这些战争,列强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严重地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使中国从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逐渐变成了半殖民地国家。
1.鸦片战争
18世纪60年代后,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的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1825年爆发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由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结构和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英国的对华商品输出受到了严重阻碍,出现了大量逆差。当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发生后,英国便以“英国人的生命财产”受到侵害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经过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列强的半殖民地。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所规定的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自由贸易、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条款,为英国等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扩张开了绿灯。不过,这一时期中国的开放还仅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2.第二次鸦片战争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于1856—1860年进行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并于战争期间和战争结束后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通过这两个条约,汉口、牛庄、天津等内地和北方城市被开放成为商埠;条约还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这样,列强的在华利益进一步扩张,从东南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和北方地区。俄国趁火打劫,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大肆侵吞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3.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也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1894—1895年,发动了侵略朝鲜和中国的甲午战争。甲午战争以中国战败告终,清政府被迫于1895午4月与日本订立了《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给中国近代社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恶果。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省等地,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的完整,刺激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剧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清政府被迫以牺牲主权为代价举借外债,致使中国的内政外交进一步为列强所控制;允许外资在中国投资设厂,使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合法化;而日本则利用巨额战争赔款疯狂扩充军备,使自己挤进帝国主义列强的行列,迅速成为远东地区的侵略战争策源地。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年,帝国主义列强借口镇压义和团的“排外运动”,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并迫使清政府与之订立《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一个空前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使得中国的各项主权进一步遭到严重破坏,使得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势力极大地加强,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辛丑条约》所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合计白银 9.8亿两,加上各地地方性赔款2000多万两,总数超过白银10亿两,这是对中国人民的残酷经济掠夺;它关于惩办“首祸”和禁止中国人加入或成立反帝组织的规定,体现了对中国的严厉政治奴役;它关于在北京设 立单独的使馆区、由各国派兵保护及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驻扎军队的规定,是对中国实行的野蛮军事控制。
二、19世纪中国各种力量对列强侵略的反应
1.清政府的腐败与对敌决策的失误
清末反侵略的战争中,清政府在和与战的决策上往往举棋不定,徘徊于妥协与抵抗之间。决策的屡屡失误,是导致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开战前依赖列强的调停,战、守准备不充分;战争中“避战自保”,屡失战机,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和战争决策高层的无能与软弱。1894年在战争一触即发的情况下,把持军事、外交大权的李鸿章没有在军事上积极备战,而是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甲午战争中,慈禧太后为她60岁生日的“万寿庆典”,始终抱定对日妥协的和平方针。李鸿章为保存其实力极力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采取消极抵抗的战略方针,结果处处被动。
清军中虽然有一批如关天培式的民族英雄,但大都缺乏斗志,许多将领贪生怕死,甚至闻风而逃。
2.民众的自发斗争
外国势力的侵略和清政府的妥协,激起了中国人民的自发斗争。重要的斗争主要有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1895年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和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
1841年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最早的自发反抗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在1895年的反割台斗争中,台湾各族人民组成了义军,誓与台湾共存亡。义军和留在台湾的部分清军公推刘永福为领袖,领导台湾军民共同抗击日军。
1898年,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随着形势的发展,义和拳改名义和团,树起了“扶清灭洋”的大旗。慈禧太后发现义和团难以很快“剿灭”,就改用“招抚”的办法,企图控制利用。1900年春,义和团在清政府的默许下,涌人北京和天津。义和团在抗击八国联 军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在西逃途中命令清军“铲除”义和团。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失败了。
3.有识之士的自强运动
林则徐在领导禁烟斗争的同时,搜集和研究外国情况,组织人编译出《各国律例》和《四洲志》,成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础上,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系统地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等情况。在这部书里,他提出了著名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860年的“内忧外患”的形势极大地震撼了清朝统治者和士绅阶层。为实现“自强”的目的,洋务振创办了一批新式军事工业和新式学堂,并派遣学生留学,编练新式海陆军。19世纪70年代起,为解决军事工业的资金、燃料和交通运输等困难,洋务派还打着“求 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的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9世纪70年代后,在“求富”的口号下,洋务派提出了利用本国经济力量与外国资本主义竞争的“商战”主张。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商战”主张逐渐成为当时影响较大的反侵略主张。马建忠和郑观应等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
三、20世纪日本侵华史
1.20世纪初期日本的侵华活动
1901年至1919年,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期间的列强虽没有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但并没有停止其他形式的侵略扩张。
1904—1905年,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发动了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中国东北。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取代了俄国在中国东北南都的殖民地位。1914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出兵中国山东,夺取德国租借的青岛,强占胶济铁路沿线。1915年,日本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诱饵,使占领山东成为事实,公然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由于中国人民的激烈反抗和列强之间的矛盾斗争,“二十一条”没有实施,但由此加强了日本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权益,尤其是在华的经济利益。袁世凯死后,日本支持皖系和奉系军阀打内战,造成了分裂割据的局面;并仇视中国革命,破坏中国的统一事业。
2.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发动的大规模侵华战争
受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渴望从对外侵略中寻找出路。1931年挑起了“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侵略者将东北占领地改名为“满洲国”, 扶植被推翻的清朝废帝溥仪为傀儡。从此,中国东北地区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以后,开始扩大势力,加快对华侵略的步伐。1932年发动一•二八事变、1935年发动华北事变,到1936年,华北的许多地方已经成为日本侵略者的势力范围。
1936年“二二六”兵变后,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宏毅上台组阁,建立了军事法西斯专政。1936年,广田内阁召开会议,通过了《基本国策》,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之地位”和“向南方海洋发展”的侵略方针,为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定下了基调。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信号,也是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战争初期,日军由于装备精良,准备充分,很快攻占了华北五省和上海、南京等地。但日本的侵华战争遭到了中国人民的顽强抵抗,日本侵略军陷入了长期战争 的泥潭之中。战争期间,日军屠杀中国人民,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惨案,掠夺中国的资源,进行奴化教育,实行殖民统治。

阶段性特征扫描
一、1840~1894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条约权利”,并监督清政府履行这些所谓的“条约义务”。在表面上“中外和好”的局势下,进一步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和文化渗透。列强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了香港岛和九龙司。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清政府在《南京条约》中开放了东南沿海五口,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增开11处通商口岸。中外贸易的巨大变化,表明中国的市场已经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联系在一起。列强凭借不平等条约和低关税,雇用大批买办,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产品推销网、原料收购网和金融控制网,逐步控制了中国市场。

二、1894~1901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列强侵华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在经济上,由原来的商品输出为主到由资本输出为主;在政治上,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军事上,列强趋向联合,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三、1901~1945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的计划,采取“以华治华”的方针。甲午中日战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日本和德国的崛起和后来居上,打乱了老牌帝国主义侵华的格局,使列强之间的斗争更加激烈。日本成为侵略中国最凶恶的敌人。日俄在中国东北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并最终引发—场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日俄战争。帝国主义列强在侵华问题上虽有矛盾和斗争,但在最大限度地侵略中国、维护他们共同利益这方面却是一致的。

随着日本独霸中国的野心日益膨胀,终于在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要排除其他列强而独霸中国,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四、1945~1949年近代列强侵华特征

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美国采取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继续以蒋介石为其代理人,逐渐形成独占中国的局面。新中国的成立,打碎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阴谋。
规律性知识拓展
一、列强侵华战争的发动与世界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随后扩展到法、美等国。从1840年起,中、日等国被迫开放通商口岸,成为西方国家商品市场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东方亚洲国家从属于西方国家的格局形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进一步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并为本国剩余资本寻找投资场所,形成了瓜分世界的殖民主义狂潮。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后,开始了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成为亚洲惟一的帝国主义国家。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加剧了日本的阶级矛盾和统治危机。日本法西斯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

二、对外封闭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西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确立,势必要将东方封建主义的农业社会卷进世界政治经济的新体系。面对西方的挑战,清朝统治者在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下昧于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了无力的回应。统治者一是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和措施,这种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的闭关政策一直延续到鸦片战争前。二是以“天朝上国”的自我中心观自居,,形成了闭关锁国心态,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茫然无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才逐渐走向开放,但阻碍重重。在有限开放中学习西方,国力虽渐渐增强,但与列强相比仍然是相差很远。

三、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两种矛盾的发展趋势

1840年以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两种相互矛盾的趋势:从遭受列强侵略的角度说是向下沉沦,从接受资本主义先进文化的角度采说是取得了进步。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上自给自足,政治上君主专制。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又是“先生”,侵略中国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文化。其中包括近代的科技、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民主自由价值观。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近代工业、铁路、轮船和电信以及近代的海军和陆军,并开始了向近代政治体制的转化。

四,民族团结与统—是民族独立的根本保证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是近百年来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顶峰。在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已经觉醒起来的中国人民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精诚团结,取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代、领导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抗日战争同以前的反侵略战争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最显著的区别就是这场反侵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领导下进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根本的政治保证,对国共两党政治力量的消长和抗战后中国的前途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与第—次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以及国外的反法西斯阵线相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着自己明显的特点:广泛的民族性,是真正的中华民族的大联合;以国共第二次合作 为基础,两党之间的联合与斗争贯穿于抗日战争的全过程;是国共两党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得到广泛的国际援助;经过抗日斗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成为世界四强和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N个事变,如同中国的名人一样多
太多了 没法打了 我脑子里一下就出来10多个
四一二事变,七一五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芦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回答者:匿名 8-1 10:24

1949年中国解放...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66-1976 中国走了错误路线...如总路线,人民公社,最严重的是文化大革命..1978年11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使国家繁荣发展
回答者:woheailiuxiaoy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8-1 10:27

近代是鸦片战争为分界线的
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庚子事变(八国联军侵华),四一二反革命事变,马日事变,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老蒋发布抗日宣言),皖南事变,太多了
回答者:橄榄树1000 - 童生 一级 8-1 11:38

我想最重要的是 西安事变了 如果没有张学良用枪软禁蒋介石 我想共产党那时就快没戏了
回答者:weiliu1028 - 千总 五级 8-1 11:43
N个事变,如同中国的名人一样多
太多了 没法打了 我脑子里一下就出来10多个
四一二事变,七一五事变,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七七芦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皖南事变。。。。。。。。。。。。。。。。。。。
鸦片战争 九一八事变 七七芦沟桥事变 1949年中国解放...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966-1976 中国走了错误路线...如总路线,人民公社,最严重的是文化大革命..1978年11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路线...使国家繁荣发展
文章标题: 中国古朝代,到至今现代社会,的历史重大事件(具有阶段性意义)都有哪些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525.html

[中国古朝代,到至今现代社会,的历史重大事件(具有阶段性意义)都有哪些]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