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明朝万历时候是否即将消灭蒙古了

时间: 2022-06-17 12:01:32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明朝万历时候是否即将消灭蒙古了

明朝时期,蒙古族的情况如何?

明朝时期,蒙古族的情况如何?
元朝灭亡后,蒙古旧部退回了蒙古,史称北元,它又逐渐分三支势力,为东西蒙古和兀良哈三卫。其中西蒙古,即瓦刺,力量最强大,想统一蒙古,一直和明朝作战,最有名的战争是是土木堡之变。 明成祖多次深入大漠亲征,谁强打谁,保持平衡。此后,历代“成吉思汗”都是由明朝册封的。

永乐时代蒙古是游击队,东躲西逃

正统时代蒙古打到了北京城下,抓住了明朝皇帝

弘治时代蒙古内讧越演越烈

嘉靖时代蒙古又来京郊抢劫

隆庆时代蒙古名义上当了明朝的臣子

万历时代蒙古先后被李家军和后金军踩

崇祯时代蒙古被满清打趴。
蒙古族就是当时的元朝,在朱元璋灭了元之后,朱元璋便把中原地区的所有元贵族赶回了老家,重新去过游牧生活。后来蒙古族又发生了几次分裂,所以,明朝以后,蒙古族就再没崛起过。
当时我们称蒙古为北元,与明朝发生几次冲突,一直持续到明成祖朱棣时,后来开始分为3部,与明朝开始互市
当时的蒙古族退到了关外,保留着北元政权,同时也保留着相当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明朝王庭一直面临着来自北方的威胁。
http://baike.baidu.com/view/63728.htm很详细。

明朝几百年都没能消灭蒙古,清朝为啥几十年就解决了?

北方辽阔的蒙古大草原一直是中原统治者的心腹大患,在应对这个北方邻居的问题上,明朝和清朝对蒙古的政策基本思路差不多,都是软硬兼施。

但两者之间略有区别,明朝主要是以“正面刚”为主,而清朝则采取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软硬兼施策略,手段高明十倍,效果当然也要好得多。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元朝残余军队逃到了蒙古大草原上,因为在北边所以后世就称之为北元。由于面对徐达的北伐大军,元廷基本没做正面抵抗,所以北元的军事力量大体得到了保存。

为了瓦解北元对明朝统治的威胁,朱元璋先后八次北伐,朱棣御驾亲征五次北伐,把北元政权打得四分五裂,蒙古草原势力逐渐分化,应该说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明朝军队虽然在初期作战很勇猛,也取得了胜利,但到了后来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找不着敌人了,因为蒙古草原的“战略纵深”实在太大了。明军的战斗力很强,但是在幅员辽阔的蒙古草原上,找不到敌人,有劲也没地方使。

朱棣的五次北伐中,只有第一次和第二次找到了敌人,后来的三次则几乎没见到人,更像是组织了几十万人去塞外旅游了一番,啥都没捞到。

尤其是第五次北伐,朱棣号称带了五十万大军深入草原腹地,但行军几千里、耗时七个月,不仅没找到敌人,就连敌人的侦察兵都没碰到一个。

仗没打起来,但五十万人总得吃喝啊,最后明军粮草无以为继,只能退兵,郁闷的朱棣甚至没回到北京就死在了半路上。


这样的战斗不仅没有削弱蒙古人的实力,反而耗空了自己的国库积蓄。没有办法之下,明朝只能改变策略,由主动进攻改为防守为主,利用明长城的高墙壁垒,以及一系列重镇屯兵,抵御蒙古人的进攻。

同时,明廷着重于分化蒙古各部落,在其中制造矛盾,引诱其相互争斗。但这样一来,明朝也就失去了主动权,只能坐望蒙古各部落逐渐统一、逐渐强大。明英宗的时候,还发生过著名的“土木堡之变”,皇帝都让人活捉了去,鞑靼的军队一度打到了北京城下。

可以说,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前期还能压蒙古人一头,成为他们的宗主国,但却始终没有彻底消灭敌人。到了中后期,那就只是纯粹的战略防御了,反而被蒙古人压得喘不过气来,自然也就谈不上降服蒙古了。

但清朝的统治者不同,后金建立之初,努尔哈赤就十分注重与蒙古人结盟,为了拉拢蒙古,努尔哈赤娶的老婆大部分都是蒙古女人,所以清朝皇帝身体里也流淌着一部分的蒙古人血液。


由于长期而深入的“交流”,使得清朝统治者对蒙古的情况了如指掌,针对蒙古制定的策略也更加行之有效。

首先也是“打”。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对实力比较弱的蒙古部落采用和亲的策略,对实力稍强的部落,就是打。由于那时候蒙古各部落力量比较分散,努尔哈赤又有勇有谋,所以总是打胜仗。

就这么打了几年,在努尔哈赤这种“滚刀肉”的策略下,蒙古各部落都被打怕了,到了皇太极称帝的时候,各部落基本都都尊皇太极为大汗了。

在这一点上,清朝和明朝并没有大的区别,明朝前期也曾打得蒙古人仓皇北窜,臣服于大明,这和他们尊称皇太极为大汗其实是异曲同工。

后来蒙古也出现过雄才大略的人物,比如说葛尔丹,这位仁兄一手打造了强盛一时的准嘎尔汗国,并且还梦想着统一蒙古各部落,再现成吉思汗蒙古帝国的荣耀。

可惜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的持续打压下,坚持了70年,最后还是被灭国了,从此之后绝大部分蒙古草原都纳入了清朝版图。这是拳头打出来的“真理”,蒙古人不服也得服。


如果说“打”是硬的一手,打服了蒙古人,那么“软”的一手就彻底将蒙古这头雄狮关进了笼子里,这就是“分化”策略,其中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盟旗制度。

早在皇太极时期,就对蒙古各部编旗、设盟,于是蒙古的基本组成结构由部落变成了旗。清朝入主中原后,又分为内属蒙古和外藩蒙古,内属蒙古分为49旗,外藩蒙古则为86旗,如此一来,蒙古的力量被切割得零零碎碎,也就更加分散,难以统一。

这还不算,清朝还严禁各旗之间相互来往,越界放牧就要受到严惩,旗主之间更是不能随意交往,否则就有谋反的嫌疑。在这样的强压政策下,蒙古草原各旗的力量始终无法整合,也就没有了反抗清朝统治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清朝还实行了推广喇嘛教的方法,鼓励甚至强迫蒙古人出家当喇嘛,因为喇嘛不能结婚生子,所以也大大减少了蒙古的人口,客观上起到了削弱蒙古整体实力


清朝始终坚持“打压”和“分化”两个政策,并且“两手都很硬”,使得清朝近三百年来始终牢牢掌握着蒙古地区。清朝也成为中国数千年历史上,少数真正消除游牧民族对中原政权威胁的王朝。

明朝的战斗力大多是汉人,对蒙古的作战方式不熟悉,战斗力也稍弱。而清朝军队初始大多也是草原牧马人,对于蒙古那一套很熟悉,加上武力值相当,自然就容易解决
军队结构不一样。明朝以步兵为主 骑兵数量不多,难以对蒙古有压倒性优势,清朝是满人,有大量的骑兵,对游牧民族威胁大。
因为清朝和蒙古联姻了,完全捆绑在了一起。

当年明朝为何没有彻底征服蒙古和女真族呢?

洪武永乐两朝还有余力北伐,但是都没有彻底解决蒙古问题,洪武年间从蓝玉捕鱼儿海大胜之后,一直到永乐后期,基本没有取得过大胜。北元还是自己内部矛盾分裂的。永乐后期开始就都是靠长城了,而且还多次后撤,放弃塞外卫所。但基本能维持对塞外的威慑。但经过了土木堡之变后,形势逆转,西北边患越发恶劣,一直到隆庆和议才重新迎来和平。到没过多久东北的女真势力得到了整合,取代了西北蒙古成为了新的边患,而这时候明朝已经自身问题严重,张居正改革的回光返照,加大压榨百姓力度,用高压政策掩盖了更加激化的阶级矛盾,而积累的财富又被万历三大征消耗殆尽。而萨尔浒兵败点燃了各种矛盾,内忧外患一股脑不可收拾,随后朝廷动荡,帝位更迭,党同伐异,农民起义,崇祯的激进政策。所以没有解决蒙古和女真的最大因素还是在于明朝自身,外部因素很多都是偶然的。比如土木堡之变。就算是萨尔浒也不是必败,就算败了也比不上土木堡影响大。真正影响大的外因,可能只有一个,就是崇祯的激进政策,导致财政被辽东战局拖累,使得财政问题无限放大,最终拖垮明朝。
因为蒙古和女真居于苦寒之地,对明政府来说征服没有意义
有实力的时候吧,能打仗的都被朱和尚杀了。靖难之役又把剩下的两个能打的废了......最后只好朱棣亲征蒙古无功而返。
文章标题: 明朝万历时候是否即将消灭蒙古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1313.html

[明朝万历时候是否即将消灭蒙古了]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