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10 20:01:15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6次
作为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文化悠远流长,在这几千年岁月的累积之中,中华文化催生出一种十分独特的的“雅”文化。自古以来,“雅”这个字就被刻在中华文明的血脉之中,《论语·述而》之中就曾这样说道:"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在“雅”这个字的熏陶下,风雅成为了中国人,尤其是士大夫阶级的最高人生目标,就像是晋朝的品评制度,看家世是一回事,看你是否符合当时人对于高雅的认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评判标准。
在这样的环境下,许许多多的关于“雅”的“周边”开始出现,最开始的是乐器,逐渐书画、诗文成为了“雅”这个大集体的常驻户,再到后来,插画、研究金石、焚香等等也加入了这个大家庭里。
在中国历代的诗歌之中,提到焚香的次数并不算少,但是认真算下来,《全宋词》里面提到各种香料的次数是十分多的,而且每次提到的香的名字都不太一样,比如说像“瑞脑”、“沉水”、“香篆”等等,这是否能够证明宋朝确实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呢?其实单从这些并不能够简单断定是或者否,但是宋朝确实是香文化发展鼎盛的时期,而这又该怎么论证呢?接下来笔者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要想探究宋朝香文化为何发展属于鼎盛阶段,首先我们必须要探讨的是香文化的起源在哪里,宋代的丁谓就在他的《天香传》中说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在很多先秦的著作中我们也能够看到上古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佩戴着一些带着芳香气味的植物做成的香包了。不过中国香文化真正开始发展的时间,应该是汉朝张骞出使西域把来自西域的香料带到中原后,但是无论怎么说,中国的香文化的历史确实是很悠久的。
香料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是贵族的专属,到了魏晋南北朝,皇家以及世家大族更是把香当做是生活中的必需品,除了像之前的佩戴香囊、焚烧香料供室内清新外,这个时候的贵族还讲究用各种香料熏衣服。那个时候的文学还是属于贵族阶级的,这些喜爱香料的贵族也就正好用文学来咏香,扩大了香的知名度,而“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状使得佛教在中国流行的同时也让香料开始在中国各个阶层流行了起来。
到了隋唐时期,人们对于香料更是狂热,尤其是皇家子孙更是爱它爱到了极点,就比如说《太平广记》之中就这样写道:“隋主每当除夕,殿前诸院,设火山数十,尽沉香木根也,每一山焚沉香数车。火光暗,则已甲煎沃之,焰起数丈。沉香甲煎之香,旁闻数十里。一夜之中,则用沉香两百余乘,甲煎二百石”。从这寥寥数语之中就足以看出隋唐人对于香的执着。
唐朝的繁荣使得万国来朝的同时,也将外国的其他香料传到了大唐,完善了当时香料的种类,随着时代的变更,唐朝人已经开始专门研究起了香,甚至还给不同的香划分了不同的适用场合,而这种种其实也就是在为宋朝的鼎盛的香文化做铺垫。
说完了宋朝之前的香文化的大致演变情况,接下来我们就要专门的来说一说宋代香文化为何能够鼎盛的最重要的两个原因。
1、 宋代的社会环境
宋朝之前唐朝正是因为把军权过多的交给了地方,所以地方拥兵自重,最终走向了灭亡。宋朝的统治者引以为鉴,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全社会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甚至于说让文人执掌兵权,这其实也就大大提升了当时整个社会之中文人的地位,而且当时的宋朝官员位置极其的多,虽然在现在看来这种冗官的政治行动是十分愚蠢的,但是在当时,这使得更多读书人有了做官的可能性,愿意读书的人就更多了,这也导致了整个宋朝“为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的状况,文彦博的这句话结识当时的时代背景不难看出当时的士大夫的权利究竟有多大。
这样的重视文人的政策,使得文人在整个社会中成为了香饽饽,整个社会都会给予文人阶层一定的优待与保护,香文化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需要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而文人所最擅长的就是从事文化活动,这其中也就包括了自上古以来一直延续下来的香文化。宋朝的文人多,就算不是全部的文人都会专门来研究香料,但是就从比例来说,研究香文化的人也绝对不少,这也就导致了宋朝香文化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甚至说使得宋朝成为香文化的鼎盛时期。
2、 宋朝发达的对外贸易
说到中国的众多发明,其中宋朝发明的指南针堪称是改变了世界航海的一个重要物品,有了它,海上航行不再受到天气影响,可以更好地辨别方向。除了指南针以外,宋朝的造船技术也在迅速的发展着。而这两者相结合就是宋朝航海贸易十分鼎盛的最主要的原因。
除了这些硬技术外,宋朝官方也十分鼓励民间进行正当的航海贸易,海外贸易所上缴的税占了税收的大头,当时的中国本土香料并不多,正是靠着航海贸易,像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很多香料才进入中国境内,逐渐成为我们案前所稀疏平常的香料。
更多不同种类、不同味道的香料流入中国,这也使得中国香文化增添了新的一页,让香料的研究更加的深入,不同的香料怎么搭配会形成什么样的效果也成了当时很多文人的日常思考题,而在外国香料大量流入中国之前,只是依靠着中国本土的香料和张骞出使西域后从西域来的香料,这根本不够。所有说,宋朝发达的对外贸易将外国的香料带入中国,其实就是把香文化的宽度给扩展开了,而非像之前只能够纵向比较和发展。
面我们说到了宋代香文化为何鼎盛的两个笔者觉得最主要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来来看一看宋代香文化鼎盛的具体表现。
在宋朝之前,香更多是为贵族所用,平民百姓并不会有什么太多的接触,但是在两宋时期,且不说什么皇家、士大夫,就连最底层的劳动百姓偶尔也会焚香,可以说,在这个时期,香文化是真的被普及到家家户户之中而非只是贵族的专属了。
和一般人家普通用香不一样,皇家用香则更加的精致与讲究,当时的皇室专门养了一批制香的工匠,让他们在专门的制香工坊里制作香料,甚至于有的皇帝还会亲自督工!皇帝们爱香,嫔妃们为了讨的皇帝的喜欢自然也会研究香料,甚至于还会专门把香料掺进使用的蜡烛之中,使得蜡烛燃烧的时候也会散发出香味,这看上去很像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用的香薰蜡烛,但是宋朝的“香薰蜡烛”比我们今天所用的光从原料上来说就高了不止一个level。
除了皇宫会专门设置制香工坊外,宋朝达官贵人家还会还专门设置一个叫做香药局的部门专门掌管香料以及用香事谊,写于南宋的《都城纪胜》中就专门提到了这个香药局,作者是这么写的:“官府贵家置四司六局,各有所掌,故筵席排当,凡事整齐,都下街市亦有之......香药局,专掌药碟、香球、火箱、香饼、听候索唤、诸般奇香及醒酒汤药之类......故常谚曰: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四般闲事,不讦戾家。”
宴席中的香料也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一般这种宴会都是很正式的宴会,一旦用错香很容易被别人耻笑,因而要十分的慎重。周嘉胄的《香乘》里专门介绍了一种“巡筵香”:“龙脑一钱、乳香半钱、荷叶半两、浮萍半两、旱莲半两、瓦松半两、水衣半两、松半两,右为细末炼蜜和匀,丸如弹子大。慢火烧之,从主人;主以净水一盏引烟入水盏内,巡筵旋转,香烟接了去水盏,其香终而方断”。 从这个方子中就足够看出来宋朝人对宴会香料使用的重视程度。
而这即使这么麻烦,巡筵香也不是最繁杂昂贵的香料,曾慥的《高斋漫录》之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蔡京 一日宴执政,以盒盛二三两许,令侍妪捧炉巡执政坐,取焚之。“蔡京所用的香曾慥也说了,直接写到“白笃耨初行于都下,每两值钱二十万。”为了个宴会,蔡京也是真舍得,直接烧掉了四十到六十万钱!不过这也能够看出来他对宴会所用香的重视!
宋代人不仅自己研究香料,还会专门整理出来香方香谱,虽然现在已经很多香方香谱都已经消失在历史之中了,但是还是有不少留着书名的集子,比如说陈敬的《陈氏香谱》、范成大的《桂海香志》、叶廷珪的《名香谱》、颜持约的《香史》,而洪刍的《香谱》甚至于还有保留下来的不少香方香谱!从这本书所记载的香方香谱之中,足以窥得宋朝人在合香方面的研究以及对于香料的讲究!
除了自己欣赏香之外,宋朝人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活动,那就是斗香,那个时候经常会有人专门开一个集会,让各个参会的人带上自己最得意的作品,让别人来评价你的香究竟好不好,《香乘》的第十一卷中就专门记载了这种斗香的活动: “ 韦武间为雅会 , 各携名香 , 比试优劣 , 曰香会 。” 可以说宋朝人对于香真的是很看重的了,不然也不会专门为此举办一个聚会。
而在《东京梦华录》这本书中,则更能够直观的看出宋朝人对香的推崇。书中多次提到“香药居”,还专门提到了“香婆”,这足以看出宋朝时期香料在平民阶层都已经是一个生活必需品而非只是贵族阶层才会专门用的玩意。而且《东京梦华录》和另外一本叫做《梦梁录》的书中都专门提到了一点——沉香的销售地点都是在最豪华的地段!最繁华的地段说明人流多,这种地方自古以来都是商家必争之地,而沉香的店铺几乎都开在这种繁华的地方,说明购买的人绝对不少!
综上所述,宋朝时候的香文化发展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绝对都担的上鼎盛二字!
顾炎武曾痛责明末以来的清谈理学“刘石乱华,本于清谈之流祸,人人知之。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老庄,今之清谈孔孟”。 颜元称:以为“秦火之后,汉儒掇拾遗文,遂误为训诂之学。晋人又诬为清谈,汉唐又流为佛老,至宋而加甚矣。仆尝有言,训诂、清谈、禅宗、乡愿,有一皆足以惑世诬民,而宋人兼之,乌得不晦圣道误苍生至此也!仆窃谓其祸甚于杨墨,烈于嬴秦。每一念及,辄为太息流涕,甚则痛哭!”又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其门生王源对理学虚伪性的无情揭露更为露骨,他说“明季流贼之祸,皆阳明所酿也”。 余英时说:“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
消极:理学被曲解之后以三纲五常维持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望和创造性。适应了统治阶级压制人民的需要。
积极: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特征: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道德,自我调节,发愤图强,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凸现人性。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