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09 12:01: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12次
主观原因是以攻为守,稳固大业,报答先帝,尽职本分,客观原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文臣武将都已经安排妥当。
众所周知,后人对诸葛亮的评价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先帝刘备死之前,可以说把手上的大业全部都交付给了诸葛亮,甚至连帝位都愿意让给他,这一份诚恳让诸葛亮压力很大,这种神圣的使命感,让他根本不敢懈怠。聪明如诸葛亮,早已看到了,当时蜀国开始逐渐下坡,况且不止他能看出来,曹魏又不是傻子,如果抓着时机,肯定会趁虚而入。这个时候的蜀国看似安全,实则最危险的,稍不注意,就是亡国之灾,而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他肯定不可能让蜀国在他的手里毁灭。所以他很聪明的选取了以攻为守,打不过也要硬上,总比坐以待毙,被动受制要强。
他制定北伐的策略,主要是想出去寻找机会,寻找突破口,而他并不是真正的要去北伐,因为当时的国力不允许,他心里也知道根本打不赢。所以他每次出击的动静并不大,实际上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就是能使计就使,便宜占一点算一点。而每次他攻打,采取的都是非常保守的攻击,因为主要目目的其实就是骚扰对方,并不是真的能攻打他,还要保存实力,不会说采取非常冒险,死博一下的这种战略。
最终一直坚持的根本,我想是“忠义“二字,为了报答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他可以说真的是倾尽毕生的心血,一直为蜀汉效劳。
如果要问热播电视剧《虎啸龙吟》中最悲壮的一件事,一定非诸葛亮北伐莫属。诸葛亮从228年春天至234年冬天,6年间进行了6次大规模北伐,虽然战果颇丰,但最终功亏一篑,未成大事。
诸葛亮自己也被连年征战累垮身体,酿成“出身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遗恨。
复盘三国局势,毫无疑问,曹魏实力最强,东吴实力次之,蜀汉实力最弱。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中,一般都是实力强者攻击实力弱者,像诸葛亮这样,孜孜不倦地以弱攻强,犹如“以卵击石”,实属罕见。
在蜀汉实力远远不及曹魏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何要不断地坚持北伐?
一、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223年春天,刘备病逝。病逝前,刘备召集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诸葛亮怎么能干“取而代之”这种事情?他哭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在那以后,诸葛亮就是着手准备北伐的前期事宜,包括稳定后方、训练军队等。这一切准备就绪后,就果断发起了北伐。这就是《前出师表》中所言,“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不仅是刘备的遗志,也是蜀汉政权的战略性目标。自刘禅、诸葛亮以下,都是围绕这个战略性目标而运转。不夸张地说,如果蜀汉政权不将“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作为战略性目标,不持续进行北伐,政权的合法性都有问题,遑论其他?
二、益州发展空间有限
蜀汉政权位于益州。益州是汉武帝十三州之一,大致包括今天的川西、重庆、云南、贵州一带。
应该说,刘备父子、诸葛亮等人在益州苦心经营多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益州作为蜀汉政权的根基,相对比较稳固。然而,也就这样了。益州下一步发展空间有限,难有较大作为。
从地理位置上看,益州的地处西南,比较偏僻,适合偏安,不适合“恢弘之志”。从人口数量上看,益州总人口只有90多万,不到100万。没有足够的人口,就无法支撑更大的政权。从统治面积来看,益州地盘约百万公里,没有战略纵深,难以与曹魏、东吴相提并论。
诸葛亮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他当然很清楚益州的发展格局,因此发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警告,率军发起北伐。
三、以攻为守,防止曹魏坐大
三国局势的形成,与蜀汉、东吴的自身努力相关,也离不开中原的长期战乱。自东汉末年以来,中原“烽火连天”,战乱不已。战争耗空了中原的实力,使得曹魏政权不得不将主要的精力放在维系后方安稳上面,没有更多心思来进攻蜀汉和东吴。
然而,一旦曹魏政权稳定了北方,逐步恢复了经济,那么,就算蜀汉和东吴联合起来,也不是曹魏政权的敌手。从历史的经验也可以看出,从北至南的统一是大趋势,曹魏统一蜀汉和东吴,是迟早的事情。
如何抗衡这种大趋势呢?正确的做法就是在曹魏政权没有稳定北方之前,就不断向他们进攻,以攻为守,争取在中原地区引起新的战乱,阻挠或者拖延北方经济恢复的过程,为蜀汉政权争取更长的割据时间。
【参考资料:《三国志》《三国演义》《前出师表》等】
明朝延续下来的后妃陪葬制为何被明英宗下令废除
中国仁人志士遭到清廷通缉时为何将日本当做避难所
古人的18岁:霍去病封侯李世民抗击突厥石达开指挥千军万马
三国时代最为弱小的一个国家毫无疑问应该是蜀汉,而蜀汉虽然比其他国家弱小,更是和最强大的曹魏差距盛大,但是诸葛亮却是始终执意北伐。而诸葛亮和姜维两人在明知蜀汉落后于曹魏的情况之下,仍然要北伐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们个人的意愿以及蜀汉的地理位置。
虽然真正历史上的诸葛亮,他并不像《三国演义》小说中说的那般,是算尽天机的,但是他仍然是一个忠君爱国的人。而诸葛亮也是认为自己是可以成为现在的管仲和乐毅、是可以帮助自己效忠的王去成为天下的霸主的。因此诸葛亮他这一生都是在执意要去帮助刘备以及刘备的儿子刘禅去实现霸业去完成天下一统的。
不过一统中原这当然也不仅仅是诸葛亮他个人想要去做的,这也是他曾经忠于的刘备想要去做的。在刘备死后,诸葛亮也愿意去为刘备去完成这个心愿的。并且对于蜀国来说,攻击曹魏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后患,因为蜀地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自古以来巴蜀两地便是难攻和易守的。但是这也仅仅是针对两国的国力相差不是太大的情况之下,一旦两国国力相差之大,那么即便再难攻也是会被攻取下来的。就比如秦国之时攻下了巴国和蜀国,后来司马家族攻打下了蜀国一样,因此是绝不能偏居一隅的。
因此蜀国想要不灭亡必然要去北伐,而诸葛亮他作为一个战略家自然对这是清楚的明明白白的,因此诸葛亮也是选择了主动出击,而且是从汉中这个方向出击。而诸葛亮在出击之前,又是将之前和东吴那破裂的联盟再次组建了起来,以此来避免蜀国受到两面夹击,而当时荆州已经给了东吴,因此蜀汉只能从关中进军了。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