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众假设类历史,主流观点都是无撼大局。为啥独对岳飞认知的主流观点却是若不被害大概率能成功北伐(下文)

时间: 2022-06-08 17:00:2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8次

众假设类历史,主流观点都是无撼大局。为啥独对岳飞认知的主流观点却是若不被害大概率能成功北伐(下文)

岳飞是因为什么而牺牲的?

岳飞之死:一个顶层设计的牺牲品

必须确保皇帝对枪的绝对领导,枪老些、弱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必须绝对服从——这样的顶层设计,其假想敌不在国境之外、而在卧榻之侧;其战略目标不是捍边、而是维稳。南宋偏安于杭州,除了北伐的各方面条件的确不成熟之外,关键就是这个顶层设计在起作用。这个在“国际”关系上只能韬光养晦的政权,却在经济层面的改革开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海洋大国及最为富裕的国家。但是,这种蓬勃积累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一个国家、民族的“肌肉”,而仅仅是肥膘。

岳飞“讲政治”

在民间看来,岳飞大概就是那种不大会“讲政治”、只顾埋头拉车不顾抬头看路的“技术官僚”的绝佳样板。
从民间各种版本的岳飞演义来看,他似乎都不那么精通于官场的逢迎之道。而之所以能从一介屌丝,奋斗到位居三公之高位,完全是时势造英雄而已。

这类解读框架中的岳飞,其悲剧就在于不讲政治。因为不讲政治,动不动就要迎还二帝,却并不考虑最高统帅宋高宗到时还能不能继续当家作主;因为不讲政治,居然不在乎领导核心“金牌”的权威性,十一道金牌居然仍不班师,非要等老大发出催命的第十二道;因为不讲政治,他居然不和善于领会领导意图的秦桧搞好团结……

这类解读框架下,中国特色的政治的确很黑很复杂,绝非屌丝们的有限阅历所能应对。屌丝们便根据自己的标尺,调整了心目中英雄的尺度,把“自我”投射到了角色身上,以抒发、宽慰自己在现实政治中的无力及无奈。因此,英雄、尤其悲剧英雄,便都被简单地归纳为一个公式:“好人”不会算计——或者是不擅算计、不屑算计——所以,总是被“坏人”算计,悲剧原来都是这么生产出来的。这样的悲剧英雄,其在“讲政治”方面的能力,几乎如同一个可爱的弱智。

显然,能在官场上取得与战场上同样辉煌的岳飞,其政治智商绝无可能如此低下。岳飞以一介平民子弟的纯屌丝身份,投身中国特色的政治生态圈,并能在10年左右的时间里,“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数视二府”,岂能缺乏“讲政治”的基本功呢?那么,他为什么在身居高位、手握雄兵之后,敢于在意见不合时,冲着皇帝撂挑子?甚至,会如此不怕触犯大忌,涉入最高权力接班人的敏感问题?这是岳飞“讲政治”能力的缺陷,还是其充分、甚至过度自信的表现?

岳飞触及宋高宗最敏感处的,是他多次涉入最高权力接班人的设立。如,“(绍兴七年二月庚子)起复湖北京西宣抚副使岳飞以亲兵赴行在。翌日,内殿引对。飞密奏请正建国公皇子之位,人无知者。及对,风动纸摇,飞声战不能句。上谕曰:‘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飞色落而退。参谋官薛弼继进,上语之故,且曰:‘飞意似不悦,卿自以意开谕之’。”(《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从多种不同的史料看,类似的奏对,似乎还不止一次。

尽管岳飞的后人对此予以否认,但他们也承认,岳飞的确上过《乞定储嗣奏略》。在子孙们看来,岳飞此举实在是为了江山社稷而不避嫌疑,“视国事犹其家,常以国步多艰,主上(宋高宗)春秋鼎盛,而皇嗣未育,圣统未续,对家人私泣,闻者或相于窃迂笑之。十年北征,首抗建储之议。援古今,陈厉害,虽犯权臣之忌而不顾,天下闻而壮之。”(《鄂国金佗粹编续编校注》)

但是,无论岳家后人如何解读,在中国传统中,一个位极人臣的将领涉入接班人问题,的确是“犯权臣之忌”,自古及今,触及这一高压线的,几乎都难以善终。岳飞在身后所收获的比例极低的“差评”中,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倘或在绝不质疑岳飞动机的前提下,对于岳飞此举的最合理解释,或许是:他太自信了,既高估了最高领导的胸怀,也高估了自己在最高领导心中的分量。

倘或连这点“技术”层面上的失误,也不能归咎于英雄的名下,那就只有最后一种解读:彻底的“高、大、全”。岳飞固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金翅大鹏鸟”(《说岳传》里的岳飞前世),甚至也不缺权谋和花招,但是他的权谋和花招、包括给皇帝使点小性子,都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权力;而他之所以需要这个权力,是为了能更好地实现光复的抱负。他讲的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政治”,而非官场争斗、勾心斗角的“小政治”。

权为谁所用,正是中国特色的分别忠臣与奸臣的关键;而无论忠臣与奸臣,首先都必须是“权臣”,倘或连权力的资源都无法掌控,则无论是想做英雄还是奸雄,都只能是痴人说梦而已。

“奸臣”秦桧

有忠臣,就要有奸臣。

在中国历史的奸臣排行榜中,无论从影响力还是知名度,秦桧都当在三甲之列。尽管历史研究在一直不合时宜地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所耳熟能详的秦桧各种事迹中,除了主和畏战是铁板钉钉之外,其余罪行都应了传说中的他那句名言——“莫须有”。

但是,这并不重要。

中国的造神运动,向来是要有造魔运动相匹配的。妖魔化秦桧,虽然与神化岳飞同步,却并非为了给岳飞做陪衬——岳飞还没有那么大的面子。妖魔化秦桧,首先是为了让宋高宗能从历史差评中解脱出来。需要把岳飞抬上神坛的,正是这位皇帝的后人,而为了避免先祖在新神像前的尴尬,需要一个魔鬼来承载所有的罪孽。死去多年的秦桧,是一个相当合适的祭品。

作为新神生前的持不同政见者(没有证据发现秦桧和岳飞有私人恩怨),作为一个曾经有过被俘经历的潜在变节者,作为一个执掌朝柄几十年的前国家领导人,把他放上祭坛,其分量就能最有效地将人民群众敬拜新神后所产生的愤怒,从造神者自身引开,而直指“莫须有”的奸臣。

在中国历史的奸臣榜中,秦桧是个异数——居然得到了善终,而且在死后很长时间,甚至在岳飞已经被平反之后,依然享有官方的极高评价。

秦桧被选中作为祭品,是在南宋另一个著名“奸臣”韩侂胄当政时期。彼时,岳飞已经惨死半个多世纪,秦桧也已经病逝四十多年,金国发生内乱,乘机北伐便被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上。为了进行北伐动员,韩侂胄说服皇帝,一方面将岳飞加封为王进行神化——此前宋孝宗仅仅给岳飞平反,谥号武穆,没进行进一步的包装;另一方面开始清算并妖魔化秦桧——此前秦桧一直都未被当作迫害岳飞的凶手。

韩侂胄对秦桧进行了政治上的鞭尸:剥夺一切谥号,改称为“谬丑”。对秦桧的严厉指控,成为传颂一时的名篇:“一日纵敌,遂贻数世之忧;百年为墟,谁任诸人之责”(《续资治通鉴》宋纪卷一百五十七),把国家积弱的所有原因,一股脑儿都推到了这个不再能自我辩解的死人身上。秦桧究竟是否叛国、是否卖国、是否陷害忠良,是主犯、还是从犯,并不重要。

韩侂胄,乃至当时那个政权,以及此后的整个民族,实在太需要秦桧这样的反面典型了:把应该千百万人共同承担的责任,让这个倒霉蛋扛了。国家为什么积弱?民族为什么衰亡?这个民族为什么总是会走到最危险的时候?原因很简单,因为有奸臣,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因此而在苦难和血海中舒口气:我没有责任!显然,这对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无疑是有极大好处的。秦桧生前的忠奸善恶证据并不重要,他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全民心理治疗的工具,脏了他一人,漂白千万人,多好呀!只要把秦桧之类的万恶魔鬼拉出来,冲着他的跪像吐口唾沫,骂句汉奸,就可以忘了自己也曾经在岳飞的庙前,在写着“还我河山”的匾额前,乖乖地跪在八旗兵的马前剃发。

多亏秦桧,为大家找到了自己身上本不具备的伟大和高尚,进而有了莫名的“道德自信”。

神化忠臣的奸臣

神化岳飞、妖魔化秦桧的韩侂胄,当然没想到自己也会死于非命——1204年,他被皇帝诱杀,首级送往金国,作为求和的砝码。此时,距离岳飞被杀62年,秦桧病逝49年,韩侂胄开展“崇岳贬秦”运动仅仅3年。
韩侂胄更没有想到,自己死后也会名列奸臣行列——尽管他是一位坚定的抗战派,尽管他是岳飞“神形象”的首席策划师。

韩侂胄,北宋名臣韩琦的曾孙,根正苗红的高干后裔;他老爹则和那个阳痿的高宗皇帝是连襟,所以韩侂胄也算是个转弯抹角的外戚。他的最高职位是“平章军国事”,位列丞相之上,将尚书、门下、中书三省官印都收入囊中,权势超过秦桧,成为赵宋皇朝数一数二的权臣。

大权在手,韩侂胄在帝国的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两笔。

一是打倒“道学”。

韩侂胄政治上崛起,靠的是与赵汝愚一起拥立宁宗。到了该进行政治分红的时候,赵汝愚接连升为枢密使、宰相,但韩侂胄却连个节度使也捞不到。赵汝愚还用大话挤兑韩侂胄:我是宗室,你是外戚,这都是应当做的工作,怎么能向组织伸手呢?(“吾宗臣也,汝外戚也,何可以言功?”)在朱熹的配合下,开始大规模推行“道学”这一颇具大宋特色的精神文明——遗憾的是,作为最高领导的宁宗皇帝对这些并不感兴趣。

韩侂胄能忍,渐渐控制了台谏等部门,利用与皇帝日益密切的关系,向赵汝愚、连带着赵的小兄弟朱熹等发起攻击,最终赢得了这场内斗的胜利。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宣布道学是伪学,彻底批倒批臭,在思想战线和组织战线上,都发起了压倒性的总攻,史称“庆元党禁”。

韩侂胄围剿道学,除了权力斗争的需要以及可能的对伪君子的反感之外,也是出于外交和军事斗争的需要。不求实干、空谈心性的道学,已经成为大宋特色柔弱外交的思想支撑,韩 胄要在外交和军事上对北方亮剑,不能不从解放思想上入手。

结果是,公私两方面,韩侂胄都彻底得罪了道学;而不幸的是,道学后来又掌控了中国学术和舆论的话语权,这对韩侂胄的历史形象塑造极为致命。

二是北伐金国。

为了北伐动员,他“崇岳贬秦”。虽然岳飞和秦桧,在韩侂胄的政治操盘中,无非都是道具,但这却奠定了日后岳、秦二人的基本历史定位。只是韩侂胄似乎并没能把握好翻案的尺度。假如韩侂胄仅仅神化岳飞、而不清算秦桧,只栽花、不种刺,皆大欢喜。但他非要把刀砍向那棵参天的桧树——秦家几代经营,早已在体制内盘根错节,这个桧树上猢狲不少,清算秦桧,实际上触动了这个庞大的利益集团,树敌不少。而且,韩侂胄“崇岳贬秦”的工具性动机太强,与是否赞同其北伐方略相挂钩,如此一来,让那些出于种种原因不主张北伐、或不主张立即北伐的人,心惊胆寒,逼得他们为自保而加入反韩同盟。

韩侂胄高调北伐(史称“开禧北伐”),如果奏凯还朝,证明自己的伟光正,则反侧自消。遗憾的是,他虽有岳飞的雄心、豪气,却无岳飞的才干。战端一开,连战连败,金国恼怒南宋趁己之危,在南宋被迫求和时,提出要交出韩侂胄作为和平代价之一。皇帝和一大帮政敌们为了“和平大局”,一不做二不休,把韩侂胄给诱杀了,史称“玉津园之变”——当然,皇帝在这一事件中又是无责的,承担责任的是杨皇后及另一权臣史弥远。

韩侂胄死后,金国又要求南宋奉献其首级,有大臣反对:“韩首固不可惜,而国体为可惜。” “今日敌要韩首,固不足惜。明日敌要吾辈首,亦不足惜耶?”但是,大多数大臣居然赞成:“和议重事,待此而决。奸凶之首,又何足惜?”“与其亡国,宁若辱国。”结果,韩侂胄的棺木被打开,割下首级,送往金国,时人感慨说:“自古和戎有大权,未闻函首可安边。生灵肝脑空涂地,祖宗冤仇共戴天。”韩侂胄的脑袋,换来了宋金之间的“嘉定和议”。当然,被韩侂胄打倒的秦桧,又被恢复王爵、谥号。

韩侂胄与岳飞,相似之处是两人皆谓“鹰派”,受制于敌国压力,而死于自己人之手。区别在于,岳飞是“明正典刑”,尽管罪名是“莫须有”,但那好歹也是个走过场的司法审判。而韩侂胄,被杀时并未解除官职,一点司法程序都没走,等于是被皇帝、同僚及敌国联手谋杀的。这位最铁杆的“岳粉”、在遭遇了比岳飞更悲惨的命运后,最后还被打入了奸臣的史册中。

韩侂胄的死,为道学排除了最大的发展障碍,因为,他的鲜血吓醒了那些可能与韩侂胄同样壮怀激烈的人:在大宋特色的体制内,空谈救命,实干找死!最明智的做法,无疑是一边大讲天人感应,一边玩摩小脚金莲,全国人民更是投身经济建设,埋头挣钱,把首都杭州建设成了世界第一繁华的都市,在全民纵欲中为蒙古帝国的接管积累着丰富的GDP。

宋高宗的大局观

如果岳飞是“高、大、全”的,最后却落了个风波亭惨死,那作为最高领导人的宋高宗赵构,岂非昏君?这的确就是各种民间版本对这位中兴皇帝的主流定位。

其实未必。

且不说在宋高宗赵构眼中,岳飞未必就如民间解读那般忠君爱国,即便他也不怀疑岳飞的忠诚,杀岳飞的动机依然是相当充足的:一方面可以让一直试图拿徽钦二帝做文章的金国死了要挟之心;另一方面则整顿整顿拥兵的将领们,要一切行动听指挥,即便出于高尚的目的,也不得抗命。

其中的关键在于:宋高宗借用了岳飞的脑袋,用铁腕表明,在这个国家,究竟是皇帝指挥枪,还是枪指挥皇帝。这个原则问题,关系到生死存亡,与这个心腹之患相比,外敌的入侵无非是疥癣之疾。这并非宋高宗杯弓蛇影,此前所发生的“苗刘兵变”,已经展示了枪杆子失控的可怕后果。而用最有威望的岳飞的脑袋为自己立威,“杀猴儆鸡”,应该效果更为明显吧?至于岳飞,宋高宗或许认为,既然他如此忠君爱国,那么把脑袋借给朕当一回道具,大概也应该不会有怨言吧?当然,补偿还是要有的,不过可以搁置一下,留给下一代解决。这个道具,在下一代皇帝手上还可再用一次:通过给岳飞平反昭雪,以及镇压那些奉命办案的人,既让皇家可以摆脱诛杀忠臣的责任,也可以继续用那些奸臣的脑袋立威,同时更可以低成本吸纳一批与岳飞式壮怀激烈的忠臣,为自己效命。

后人无从得知宋高宗在杀岳飞这件事上究竟有哪些“顶层设计”,考诸此后的历史,可以肯定的是,在南宋的150多年历史中,的确再也没有军人干政的事件。这背后,不能说风波亭的冤狱没有相当的震撼力——连岳飞这样的大忠臣、大能臣都敢杀、都舍得杀,其他将领们谁还愿意“被道具”呢?

最理解宋高宗的,当属他的后世同行、清代的康熙皇帝。康熙根本就不认为,在宋室南渡之后还有反攻北伐的实力:“备责(宋高宗)不能卧薪尝胆,以雪父兄母后之仇,则高宗何辞?若论李纲之忠言不听,岳飞之丹诚不用,设使谏行言听,则必胜金兵于朱仙,生还二帝于汴京,朕实不信也。”

在康熙看来,宋朝已经“根本不固,人心不一”,能最终维持偏安的局面也算奇迹。的确,从掌舵人的角度看,宋高宗这位阳痿领袖,堪称身残志坚,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能将那艘千疮百孔、几近沉没的破船,裱糊裱糊,居然还获得了一个半世纪的国运,并且在“改开搞”(改革开放搞活)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这其中,宋高宗坚定不移地奉行“崇文抑武”、防范军人的基本原则,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顶层设计

“崇文抑武”是大宋皇朝的国策。

通过“黄袍加身”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时,问道于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据说靠着半部论语就能治国的赵普回答说:“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己。”

自“杯酒释兵权”之后,宋朝就开始大力推行“崇文抑武”国策,文人的地位日益升高、军人的地位日益降低,文官的权力日益壮大、军官的权力日益萎缩。真正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燕,驱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远,献捷太庙,其荣不可及也。”(《儒林公议》)赵匡胤曾发誓要求后世子孙永不杀大臣,但这个“大臣”仅仅是指文臣,并不包括武将。终宋一代,的确是中国历朝对文人最为宽容、对文臣最为重用的。

在如此顶层设计的导向下,整个国家的价值判断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忍耻和戎为福,以息兵忘战为常”(《续编两朝纲目备要》)。比如,“澶渊之盟”中,为了得到和平,北宋同意“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进贡辽国,这种屈辱外交却被大宋精英们解读成了一举数得的好事:“国家纳契丹和好已来,河朔生灵方获安堵,虽每岁赠遗,较于用兵之费不及百分之一。”(《宋会要辑稿》)也难怪岳飞、韩侂胄等“鹰派”下场会如此之惨——尤其需要留意的是,在官方为岳飞平反并神化之前,民间对岳飞之事的反响也是十分冷漠。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本是最需要亮剑的时候,而南宋的体制内精英们,在国防局势稍稍有点稳定后,就开始毫不掩饰地将自己军队中的鹰派当作最大的敌人——而非敌对的金国。

在文武之争的表象背后,其实就是一个关系到政权最核心价值的顶层设计:必须确保皇帝对枪的绝对领导,枪老些、弱些都不重要,关键是必须绝对服从。这样的顶层设计,其假想敌不在国境之外,而在卧榻之侧;其战略目标不是捍边,而是维稳,甚至不惜为此牺牲国防能力,“宁不攘外也要安内”:即使割地,即使赔款,即使自称儿皇帝,这一亩三分地里,皇帝毕竟还是老子做,这就够了。

南宋偏安于杭州,除了北伐的各方面条件的确不成熟之外,关键就是这个顶层设计在起作用。这个在“国际”关系上只能韬光养晦的政权,却在经济层面的改革开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实力的海洋大国及最为富裕的国家。但是,这种蓬勃积累的财富,并没有转化为一个国家、民族的“肌肉”,仅仅是肥膘,更为强烈地诱惑着一批又一批的觊觎者,将“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作为人生的成功标志。

终南宋一朝,最安全保险的“讲政治”,就是“不讲政治”——只把发展经济当作最大政治,以拜金为核心的物质文明,和睁眼说瞎话的“道学”精神文明,出现了双丰收的局面。王奕所谓“百年内,苟而已,纵然成败由天理”,“把笙歌、恋定西湖水”,这成为最有人气的“大宋梦”。于是,辛弃疾只好“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这不仅仅是在感叹时光无情,更是感叹“偏安”国策对人才的消磨,最后也只能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发出“可怜白发生”的浩叹。

短短一个半世纪,从岳飞的“怒发冲冠”开始,经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最后到文天祥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不仅是一个政权的悲歌,也是一个民族的悲歌……

刊发于总2022期《中国经营报》
 岳飞的死因,第一是好学。他本是安阳韩家的佃客,(宋稗类钞)幼年并未得多读书。因他天性好学,其后贵为大将,仍然治学不倦,所以在学问方面竟能有颇深的造诣。他遗留下来的作品如满江红词之类,至今还为人传诵,他的书法也很美观,他在宋代武臣中,可说是第一个好学的,也可说是第一个学问好的,狄青尚不及他。正因为他好学,正因为他学问好,便触了宋廷的忌。在宋代,典型的武臣通常连字也不识,越是没有知识,越得朝廷的信任。像宋太祖时的党进,目不识丁,言语举动,非常粗鲁可笑,(事实类苑玉壶清话)太祖却很优容他,重用他,原因就在他没有知识。文武分途,是宋代消除内乱因素的办法。文臣有知识而不能打仗,武臣能打仗而没有知识,以文臣治民,武臣带兵,又以文臣节制武臣,武臣协助文臣,不仅分工合作,用得其宜,而且可以互相牵制,无论文臣武臣都不敢造反,不能造反了。一旦有一个武臣居然有与文臣一样的知识,这岂不使文武分途的办法失去效用?此文武双全的武臣,当然要被目为危险分子。岳飞就是这样为宋高宗疑心他在联络士大夫作羽翼了。王船山先生在宋论里说岳飞接近士大夫为他死因是很有理由的。
  岳飞第二是不贪财,宋代的将领,很少不贪财的,特别是南宋初年的大将,差不多个个都贪财,只有岳飞是例外。宋高宗,常纵容诸将都贪财,奖励诸将贪财,用意在使诸将腐化而丧失上进的志趣,一个守财奴自不会有什麽野心的。从前梁武帝听说他的兄弟临川王宏家里库房很多,疑心藏的是武器,非常注意,及至打开库房一看,则,见一库一库满装着钱,於是梁武帝大为高兴,知道临川王宏是个没出息的东西,也就不追究这些钱的来源了。宋高宗对诸将的心理,和梁武帝对临川王宏是差不多的。高宗时诸将以张俊为最贪污,他的田产每年可收租米六十万斛。他家里藏的银子很多,每千两铸成一毬,号称没奈何。(坚瓠集)他会派人到海外做生意。(鹤林玉露)他曾役使他部下的花腿军(腿上剌花的)替他修房子,在临安盖了一座酒楼,,名太平楼。众军作歌讥剌他说:“张家寨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鸡肪编)他的贪财於此可见。所以军中戏称“张太尉铁脸”,意谓他无廉耻,不要脸,脸皮好像铁打的一样。(鸡肪编)优人在宫里做戏,也曾取笑他说:“只见张郡王在钱眼里坐”。(坚瓠集)他如何会有许多钱?还不是克扣军粮和与民争利来的。而这样一个贪鄙的人,却蒙宋高宗的垂青,南宋初年诸将以他为最享福。宋高宗何尝不知张俊很坏,取其无远志,所以重用他,厚待他。贪财成为风气,就是名将韩世忠也未能免俗。他曾议买新淦官田,宋高宗闻之大喜,特赐御札,就把这田赐给他。当时高宗颇疑诸将有野心,及知韩世忠也是一个求田问舍的人,所以喜欢起来。(鹤林玉露)韩世忠也许是效昔人买田宅以自污的故智,但岳飞却是绝对不肯自污的。岳飞的廉洁,从他的家产可以证明。他死后被抄家,家里仅有现金一百馀千,其他布帛粟麦等项,合计不过值钱九千馀串。(宋稗类钞南宋杂事诗注)带兵多年,家产只有这一点,以视同时诸将,莫不宝玩充堂寝,田园占几县,真有天渊之别。而诸将皆享乐寿考,妻儿满前,岳飞则身死囹圄,家人远戍,实令人有不平之感。岳飞之得祸,正为他太廉洁了。诸将皆贪财,他偏不贪财,可见他志不在小,志不在小,便是高宗所疑忌的。不能污之以利,自不免要临之以刑了。
  第三是不好色。南宋初年诸将,少有不贪财的,更少有不好色的,宋高宗不仅以诸将贪财为可喜,他觉得诸将好色也是可喜的。贪财的人已不足畏,贪财而又好色,更不足畏了。当时诸将无不姬侍众多,韩世忠到部将家中宴会时,更常令部将的妻女出来侑酒;以致几为部将呼延通所杀。(三朝北盟会编)惟有岳飞与众不同,他家里并无姬待侍。有次吴玠特送美女给他,他说:“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拒却不受。(宋史岳飞传)这两句话充分表现出他人格的伟大。他的不好色正和他的不,贪财一样,可说是独违流俗。宋高宗曾为他营建私第,他辞谢说:“敌未灭,何以家为!”(宋史岳飞传)这和他拒却吴玠的话,精神是一致的。美人金屋,丝毫不在他的念中,志趣之高远,可以想见。一个不贪财而且不好色的人,越发使宋高宗感觉到难以驾驭了,这当然又构成岳飞的死因。
  第四是不扰民。他治军非常严厉,他的军队纪律好极了。录如果路过某地不得已借住民房,第二天一定要先替房主把门宇打扫乾净,盆盎洗滁停当才动身走。(齐东野语)有次他部下一上兵士取民间一缕麻来束马革,他立刻把这兵士斩首示众,毫不姑息。他军中有“冻死不拆屋,饿死不虏掠。”的口号,真可谓秋毫无犯了。(宋史岳飞传)所以在他死后,金使刘陶来聘,还向宋这边的接伴人员称赞他的军队的纪律。(宋稗类钞)他无论到何地,决不愿地方官为他办差。他道经庐陵时,当地地方官特别在郊外欢宴,那知他已杂在一些偏裨将领中走了。周密称他为中兴第一,(齐东野语)可见别军的纪律是决不及他的。他不扰民,自能得民心,这又不免引起宋高宗的猜忌。武臣而受人民爱戴,岂不是很危险的一件事吗?岳飞之死与他之得民心,很有关系。他若是一个纵兵殃民的人,也许还不会屈死呢。
  第五是得军心。他虽然治军很严,但他所严者为军纪,对一般将士的生活他仍是很关切的。他常亲自为兵士之患病者调药。他部下的将领到远地驻防时,他常遣自己的夫人到将领家中慰问。他部下有战死的,他不仅为之痛哭,并抚育死者的遗孤,有时便为自己的儿子娶死者的女儿。每逢颁给赏犒,他总是公平分配给他的部下,丝毫不以为私有。(宋史岳飞传)因此,他和他的部下关亲密得像一家人一样。他这一军有岳家军之称,打起仗来,真是万众一心,绝无兵不顾将,将不知兵,胜不相让,败不相救的毛病。他这一军,随便在那都屹然不可动摇,比山还要坚定。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由衷敬畏。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后人另辑有文集传世。

岳飞是个什么样的人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
廉洁奉公
  衣——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绸衣,岳飞便道:“皇后与众王妃在北方(靖康之难时被金兵俘虏)过着艰苦的生活,你既然与我同甘共苦,就不要穿这么好的衣服了。”自此李氏终生不着绫罗。   食——与士卒同例,部队补给艰难时,则“与士卒最下者同食”。有次受地方官招待,吃到“酸馅”(一种类似包子的面食)这种在官员富商们看来很普通的食物时,惊叹道:“竟然还有这么美味的食物。”便带回去与家人共享。   住——茅屋军帐,与士卒同甘共苦。高宗曾要在杭州为岳飞建豪宅,岳飞辞谢说:“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   财产——南宋诸大将无不豪富,张俊为防盗,铸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称为“没奈何”,堆满大屋,退休后尚有每年六十万担租米的收入。而岳飞被害抄家时,总家产只有三千贯(约合二千多两银),且其中含有数千匹麻布,显然也是准备用于军队的。   犒赏——战时,南宋对军队犒赏极厚,岳飞从来不取一文,全数分给将士。有次一名部将贪污赏银,立斩。
严以律子,厚以待人
  除了自己俭朴淡泊,刻苦励志外,岳飞对子女教育很严。要求他们每天做完功课后,必须下地劳作。除非节日,不得饮酒。宋时有“任子恩例”,官员品级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阶越高,次数越多。   岳飞勉励儿子们“自立勋劳”,仅用了一次“恩例”,还是为张所之子张宗本而用。而岳云屡立殊勋(多次战斗中“功第一”),岳飞却多次隐瞒不报。为此张浚说:“岳侯避宠荣一至此,廉则廉也,然未得为公也!”(岳侯躲避荣耀到了这个地步,廉洁固然是廉洁了,却不见得公正)岳飞答道:“父之教子,怎可责以近功?”(父亲教育儿子,怎么能让孩子有急功近利的思想?)。又说:“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若使臣男受无功之赏,则是臣已不能正己而自治,何以率人乎?”   岳飞前妻刘氏,在战乱中抛弃婆婆和儿子改嫁韩世忠手下小校。岳飞得知后送去500贯资助她,这才另娶李氏。   虔城百姓暴乱时曾惊扰孟太后车驾,被岳飞平定后,高宗密旨屠城,岳飞冒险屡次求情,保全了一城老小。
令出如山,赏罚分明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是岳家军的口号,也是真实的写照。损坏庄稼,妨碍农作,买卖不公……斩!在古代,令出不行者斩,很多军队做得到,号称损坏庄稼买卖不公斩的也不少,但真正做得到的,恐怕只有岳家军一支。所以岳家军所到之处,民众无不欢欣围观,“举手加额,感慕至泣”。   士卒伤病,岳飞亲自抚问;士卒家庭困难,让相关机构多赠银帛;将士牺牲,厚加抚恤外,还“以子妻其女”(部将牺牲后仅余孤女无人照料,岳飞让儿子娶她),李氏亦时常慰问将士遗孀。如此赏罚分明官兵同心的军队,自然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不纵女色
  南宋诸将中,唯有岳飞坚持一妻,且从不去青楼纵欲。吴阶曾花二千贯买了一名士人家(读书人家)的女儿送给岳飞,岳飞以屏风遮挡问道:“我家的人都穿布衣,吃粗食,娘子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女子听了窃笑不已,显然不愿。岳飞便遣人送回。部将谏阻说不要伤了吴阶的情面,岳飞说:“而今国耻未雪,岂是大将安逸取乐之时?”吴阶得知后益发敬重岳飞。
事母至孝
   岳飞
母病,“尝药进饵”,亲自侍奉;母亡,赤脚扶棺近千里。岳飞认为:“若内不能克事亲之道,外岂复有爱主之忠?”(在家里尚且不能孝顺父母,又岂能忠君报国?)
武艺绝伦,勇冠三军
  史书载,岳飞可以挽弓三百斤,弩八石,能左右射。后来岳飞在与敌人作战时,杀敌将黑风大王(居数日,复遇敌,飞单骑持丈八铁枪,刺杀黑风大王,敌众败走。)。后来,贼王善、曹成聚集兵马号称五十万,岳飞所部只有八百,手下士兵都十分害怕。这时岳飞却十分镇定,言:“吾为诸君破之。”然后左手挟弓,右手拿矛,冲击敌阵,结果五十万大军大乱,岳飞乘势大败敌军(贼王善、曹成、孔彦舟等合众五十万,薄南薰门。飞所部仅八百,众惧不敌,曰:“吾为诸君破之。”左挟弓,右运矛,横冲其阵,贼乱,大败之。)。   文才横溢,儒将风范   岳飞的文才自不必说,数十首诗词足以说明。除此之外,他爱好读书,书法颇佳,时人称“室有邺架”、“字尚苏体”(邺架,形容藏书极多;苏体,苏东坡书法甚好,岳飞学的便是苏体)。他还爱与士子文人交往,“往来皆高士”。
身先士卒,行若明镜
  岳飞直至最后一战,都是身先士卒。官职不高时自不必说,升任通泰镇抚使后,为掩护大队和百姓过江,亲率后卫死拒南灞桥头,挡住金兵唯一去路,此役岳飞身被数十创,岳家军后卫战死无数;直到死前最后一场恶战:郾城之战时,还亲率铁骑突出阵前,都训练霍坚怕有闪失,上前劝阻:“相公为国重臣,安危所系,奈何轻敌!”岳飞回答“非尔所知!”见主帅亲自冲阵,岳家军士气大振,一举击破金兵。   岳飞首先提出“武将不怕死,文官不爱钱”,堪称封建社会官吏的行为典范。他廉洁避功、直言不讳、不纵女色、文采风流、治军严明、战功卓著。
岳飞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人,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抗金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代表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绍兴十年(1140年),挥师北伐,大败金军,逼近北宋故都开封,后被诬陷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战略之一。他的精忠报国一直深受后人钦佩,千古绝唱《满江红》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悲壮的情怀更为后人广为传颂。

他年少时,就爱国忧民,满怀一颗精忠报国之心,想为国家效力。岳飞年少时,见家乡人生活窘迫,便毅然决然决定参军报国,岳飞的母亲怕岳飞年少,受到迷惑,做出对国家不忠的事情,便在他出征前,用绣花针图上墨汁,在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字,希望他时刻不忘初心,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

岳飞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胸怀坦荡,面对国家危难,临危受命,进行了十数年的抗金活动。在他对抗金的过程中,英勇奋战,一马当先,但由于国家衰败,君主懦弱,虽然岳飞英勇杀敌,但仍难伤及金元气,有了史上的“靖康之耻”。

岳飞也是治兵有方的将士,他十数年驻守国家边防,对抗金的时时进犯,岳飞始终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同吃同住,战士们也十分尊敬岳将军。最后,在岳飞的引领下,岳家军越来越壮大,取得了战无不胜的战绩,连皇帝对这支军队都有所忌惮。

虽然岳飞骁勇善战,但是性格太过耿直,他后来被陷害与他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他直言谏上,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在黑暗腐朽的南朝,岳飞成了朝廷的牺牲品,空留一身的爱国热情和抱负。

我国历史上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他是一个有名的孝子、忠臣。
他也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将军

廉洁奉公,严以律子,厚以待人,令出如山,赏罚分明,不纵女色,事母至孝,武艺绝伦,勇冠三军,身先士卒,行若明镜的爱国英雄
岳飞,南宋军事家,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战略家、军事家。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其在出师北伐、壮志未酬的悲愤心情下写的千古绝唱《满江红》,至今仍是令人士气振奋的佳作。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人们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 绍兴十一年(1142)十二月二十九日,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于临安大理寺狱中。1162年,宋孝宗时诏复官,谥武穆,宁宗时追封为鄂王,改谥忠武(两宋文臣、武将得通谥者以”忠武”最美),有《岳武穆集》传世。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最近和孩子谈话,孩子说历史老师讲:岳飞不是民族英雄!rn说宋朝时,中国没统一,金仍然属于现中国版图,所以岳飞不算民族英雄。是初中历史老师讲的,对中国宋朝版图也不清楚,总觉得这种解释很别扭!rn记得当时上学时,老师说岳飞是民族英雄。rn想知道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rn民族英雄的定义,如果不是民族英雄,应该怎么称呼呢?rn本人觉得是十分严肃的事。谢谢!
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最近,媒体透露教育部修改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对岳飞是民族英雄的提法,网络和其他媒体掀起了一场大争论,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本人试从语言学、逻辑学和历史学的角度来谈一下这一问题。

(一) 民族英雄的定义

要讨论民族英雄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民族、民族英雄的定义。民族,按俄罗斯民族学家刘克甫(亦名克留科夫)的观点,民族是以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婚姻范围等联系为形成条件,以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特点为客观特征,而以自我意识和自我称谓为根本要素的一种具有相当稳定性的社会共同体。他把民族分为现代民族(нация)和一般的族体 (этнос)。正好在这次大争论中,署名为溢涵的新浪(sina.com.cn)网友,从英文词汇的角度,也提出,民族根据其含义,可分为国族(nation)和族群(ethnic groups)。而我们知道,现代民族是基于近代民族国家出现的,现代民族也就是国族,例如美利坚民族、中华民族、以色列民族;而其下属的,例如汉族、壮族或美国的犹太人等则要称为族群或一般的族体。

根据上述,民族英雄应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在抵御外族侵略或摆脱殖民半殖民统治过程中产生并具有该民族身份的英雄。因此,判断一个英雄是不是一个民族的民族英雄,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具有该民族的民族身份,(2)是在该民族或民族国家抵御外族或摆脱殖民半殖民统治过程中产生的,(3)抵御或摆脱的外族必须是相对该民族或民族国家之外的民族或民族国家。

有三点要特别说明,(1)由于国族是由单个或多个族体融合而成,因此,族体个体,包括历史和现在的,则具有族体和国族两个民族身份;(2)在多个族体融合发展成国族过程中,成员族体抵御或摆脱国族形成前所有源缘民族外的外族的过程,也算国族抵御或摆脱外族的过程。(3)对于由多个族体融合成的国族,抵御或摆脱的对象,既是相对于国族形成后所有子族这一整体外的外族,也是指该国族融合成之前相对于其所有源缘民族之外的外族。

除此之外,还要彻底分清两个概念:民族英雄、民族的英雄。民族英雄是否等同于民族的英雄?一个民族的英雄是不是就能称为该民族的民族英雄?我们先从民族这方面给英雄分一下类,如图:

民族英雄
具有本民族身份
的英雄(本族英雄)= +
民族的英雄 = 明确民族身份,= +
的英雄 非民族英雄
不具有本民族
英雄= + 身份的英雄(
外族来英雄)

非民族的英雄=
不明确民族身份的英雄

非民族的英雄,即不明确民族身份的英雄。

外族来英雄,即不具有本民族身份的英雄。例如希腊人民把支援他们民族斗争的英国诗人拜伦当作他们的英雄。

非民族英雄指,在一个民族内部或外部与邪恶腐朽非正义势力进行不屈不挠斗争并具有该民族身份的英雄。例如战国时的荆柯、三国时的赵云、文革时的张志新(反抗四人帮)。拜伦帮希腊族,相对于英吉利民族,也是英雄。

因此, “民族的英雄”包括“外族来英雄”、“非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民族英雄≠民族的英雄,“民族英雄”是“民族的英雄”的真子集,即“民族英雄” “民族的英雄”。因此,所有的“民族的英雄”,只有满足“民族英雄”的定义的三个条件时,才能称为“民族英雄”。赵云、荆柯就不能称为民族英雄。

在这次关于民族英雄的争论中,一位著名的学者就提出,抵御外敌入侵者,如戚继光、郑成功等,固然是民族英雄;不屈不挠地与中华民族内部邪恶腐朽势力相抗争者,如张志新、江竹筠等,也同样应当是民族英雄。这位学者的逻辑是,“民族英雄”的字面解释是“民族的英雄” ,因此,“民族的英雄”也就是“民族英雄”,即张志新、江竹筠(解放前夜宁死不屈的优秀共产党员)她们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所以她们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或张志新、江竹筠是汉族的英雄,所以她们就是汉族的民族英雄。

这显然是错的,张志新、江竹筠以及荆柯、赵云等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他们不仅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甚至连汉族的民族英雄也不是,他们只是中华民族或汉族的英雄。因为根据他对张志新、江竹筠的定义,不屈不挠地与中华民族内部邪恶腐朽势力相抗争者,他们恰恰是属于与“民族英雄”相对立的“非民族英雄”。要注意,“非民族英雄” ≠ “非英雄”,“非民族英雄”也不等于“非民族的英雄”。

(二) 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究竟是哪个民族的民族英雄!

宋金时,岳飞抵抗的女真是相对于汉的外族,而岳飞是汉族。因此,岳飞就是汉族的民族英雄。因此,岳飞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也是汉族的英雄。但为了中华56个民族的团结,我们若老把岳飞作为汉民族的民族英雄来提,是不合适时宜的。因为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应该需要更大的胸怀和宽容精神!

随着中华民族融为一体,岳飞作为汉族的英雄,也就上升为中华民族的英雄。但能否说,岳飞也由汉族的民族英雄上升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呢?不能!因为岳飞不能满足作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的第三个条件。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在定义上对第三个条件的要求是,该英雄抵御侵略或摆脱殖民半殖民统治的外族必须是相对于中华民族和所有中华民族源缘民族之外的外族。

岳飞抵御的是女真。女真后来发展为满族,女真是中华民族的源缘民族之一 。显然,岳飞抵御的外族是中华民族的源缘民族之一女真族。随着中华民族融合,岳飞不能由汉族的民族英雄转变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如果我们非把岳飞作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假设岳飞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那必有一个相对于中华民族这整体外的外族,而岳飞抵御的外族是女真族(满族);因此,结论只能是,中华民族重要成员满族(女真族)是中华民族这一整体外的外族。显然,这是很荒谬的。因此,岳飞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但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呢?“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这个命题是放在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范围来讨论的。我们讨论“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时,已隐含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前提、默认了中华民族这个大范围。“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是相对于中华民族,相对于我们来说的。大家公认岳飞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但我们都是汉族吗?不是,我们除了汉族,还有蒙、苗、壮、满等族,就我们整体来说,是中华民族!我们已经论证过,岳飞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因此,相对于我们,相对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这个大范围内,岳飞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同样,文天祥也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因此,岳飞、文天祥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所以也就不能称为民族英雄。但这并不是说岳飞、文天祥不是英雄、不是民族英雄、不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不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但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呢?我们要分清,“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与“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这句有两含义,(1)“是不是属于民族英雄那一类的英雄?”;(2)“是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而“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只有一个意思,即“岳飞是不是我们的民族英雄?”

当媒体在问“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要人回答的是“是”或“否”。由于这句话有两个含义,因此,(1)当回答“是”时,则出现用“岳飞作为英雄可以归入民族英雄那一类”替换“岳飞是我们的民族英雄”这一错误结论的结果;而当公众没分清“民族的英雄”和“民族英雄”时,则更是两个含义都是肯定的回答了。(2)而当回答“否”时,有人就会说,“难道你说岳飞作为英雄不能归入民族英雄那一类?你能说岳飞不是民族英雄?既然岳飞是民族英雄,民族的英雄,那怎么不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怎么不能称为民族英雄?”显然,这些人完全混淆了民族英雄和民族的英雄,也没真正理解民族英雄这一概念的特殊性和相对性。因此,岳飞是一个民族英雄,但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作为民族英雄,岳飞只属于汉族!

(三) 尾论

由此可见,舆论对编写教育部教材的专家的指责,是不公正的。这些专家从来没有过否认岳飞的英雄业绩,只是对历史人物科学定位而已。

一些网民把这些专家骂为汉奸、臭文人;还认为是要为秦烩、汪精卫翻案;还有网民把他们和李登辉等同起来。这些评价都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言词激烈,冲动大于理性,发泄大于思考,是一种非理性的表现。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不能靠这种非理性的冲动和热情就能达到的。而对下一代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应该用的是对历史人物和事实客观、准确、真实的定义去教导他们,培养起他们一种理性的科学精神。只有做到了对历史事实人物的准确定位,才能真正理解爱国主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岳飞能不能称为民族英雄的问题,不是一个谁是汉奸谁是爱国者的问题,而是是否坚持科学精神的问题。同样,通过对于岳飞的准确定位,对海内外华人来说,增强大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对教材的改写,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端正思想,树立人们的一种理性意识。一个只有拥有理性精神的民族,才能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应该称他为“民族精神”英雄吧,抑或是武圣人
岳飞为是民族英雄这是谁都不能改变的事实!!!
“好一句民族内部矛盾”为什么总有人要拿历史谈实用主义!楼上的你们老师是不是还想说,岳飞是破坏民族大团结的凶手,没有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阻碍,“中国”早就统一?如果中国不打抗日战争,世界不反法西斯,世界早就统一了,所以我们,盟国是破坏世界统一的阻碍者喃?这显然是可笑之极的!
民族英雄不仅仅是一般的对本民族历史发展有重大贡献的英雄人物或爱国英雄,事实上凡是在民族矛盾和民族斗争中为维护本民族利益或整个中华民族利益,为反抗或解除外来民族压迫而英勇抗争具有不屈服的精神气节的典型人物都应该看做是英雄人物。
岳飞是民族英雄,并不是因为他抵抗了金的侵略!如果是那样,那请问和岳飞同一时期的大将韩世忠为何没有像岳飞一样受到后然如此的敬仰,难道他没有抵抗金?显然不是。
岳飞之所以是民族英雄,是他留给后人了什么?一句“精忠报国”,一首《满江红》千百年来激励了多少热血男儿,疆场赴命,卫国保家,马革裹尸,壮怀激烈。抗日战争川军就是唱着着《满江红》打出四川,保家卫国的!
这样的一位伟人,居然说没达到民族英雄的高度,那请问谁达到了?
岳飞都不是民族英雄了?那又有谁能是民族英雄???
中国历史是中国人的历史,岳飞当然是民族英雄!

中国史不是地理民族史,而是民族国家史。所谓地理民族史,是在这片地域内所有民族的历史,比如北美大陆史,东亚大陆史。论述的都是这片地域内所有民族的历史。而民族国家史,是一个民族的从古到今的历史,民族活动的地域会变化,政权会更迭,但是不变的是其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国家的认同,古人的“以夏变夷”是符合民族国家理论的。这两种历史根本是两回事。

而当代专家们却否认中国是民族国家,把中国历史变成了当代中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的历史。这实际上就是把地理民族史代替了民族国家史。于是乎,谁进入中国的版图,谁就是中国人,就拥有了中国人的身份、权力,谁占据了中国,谁就是中国人。把侵略者当作英雄来膜拜,践踏民族英雄,为汉奸平反昭雪。 荒唐之至。
他当然是民族英雄,他是汉人的民族英雄。但他对于北方少数民族来说就是个杰出将领。
对岳飞的重新评价是一个敏感问题,绝大部分汉人认同岳飞的民族英雄地位,但由于汉民族的绝对主流地位,对岳飞的民族英雄评价可能造成少数民族的无归属感,因此有一部分学者和官员提出对岳飞重新评价,但这一提倡遭到了猛烈抨击。
您孩子的老师可能来自少数民族,但更有可能是一个喜欢标新立异的汉人,喜欢宣传一些未得到主流民意认同的观点,也就是说,这个老师在您的孩子面前“显摆”,这很严重,至少说明这个老师并不负责。
岳飞当然是民族英雄了。
1、首先,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之前的任何一个民族朝代都不同,她由56个兄弟民族共同缔造。汉族、满族同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这指的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情。岳飞的年代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国家。
2、宋金之战,纯属宋国主动挑衅。岳飞之流当年目光短浅,见利望义,撕毁与辽国的百年盟约,侵犯辽国,屠杀包括汉族民众在内的广大无辜平民。遭到全体辽国民众的顽强抵抗,遭到可耻的失败,罪有应得。大金帮助宋国攻破燕京后,太祖皇帝遵诺守信,将这一重镇移交给赵宋,然赵宋得陇望蜀,奢望更多土地,竟公然背信弃义,试图联络曾受过自己欺骗的旧辽贵族进攻大金,这一不义之举自然受到汉、女真、渤海、契丹、奚等北方各族人民的鄙视和最大力度的痛恨,遭到金国进攻,实乃天谴。
这只是宋朝皇帝的昏庸,怎能怨岳飞呢?况且你说得好像只是一面之词。岳飞是在宋朝疆土被侵占、国民被屠杀的情况下奋起反抗的。不要忘了,岳飞只是想收回失地,人民安乐而已。
3、女真民族也是中华三皇五帝文明的直接继承者。女真族旁支渤海人在中国东北建立过强大的政权,被唐朝统治者称为海东盛国,文化发达,经济繁荣。大金太祖皇帝完颜旻起兵伊始,就强烈要求辽帝按照汉族礼仪册封自己为皇帝,自行建国时用的也是汉族礼节,昭告中华人文远祖轩辕黄帝,完全以炎黄子孙自居,其心可鉴!大金太宗皇帝完颜晟,替天行道,吊民伐罪,消灭腐朽透顶的北宋王朝,解救了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
中华民族的文明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这无可厚非。“大金皇帝替天行道,吊民伐罪,消灭腐朽透顶的北宋王朝,解救了受苦受难的广大人民。”这向来是统治者扩张领土,掠夺其他民族而寻找的冠冕堂皇的借口——不仅是宋皇帝,金皇帝也是。这与岳飞成不成为民族英雄关系不大。
4、“金朝最高统治者熙宗‘宛然一汉家少年子’,重用汉人友善,排挤胡人,相对先进的汉文化根本未受到任何摧残。金朝统治北方后,经济发展,人民幸福,人口大增。金世宗深受各族人民的爱戴,被南宋方面的朱熹称为小尧舜。可见大金皇帝是南宋士大夫心中的理想天子。”
这时的大金国应该还没有和岳飞交战,还没有侵占宋朝土地、杀害宋朝子民,所以不能说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
5、“如果岳飞被称为民族英雄,女真族将领完颜陈和尚也完全可被称为民族英雄。”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英雄,一个时代也有一个时代的英雄。在那个时代完颜陈和尚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却不是汉族的民族英雄;岳飞是汉族的民族英雄,不是女真族的民族英雄。
6、“金天子者,乃宋高宗赵构之君父也。宋高宗既然对金朝皇帝称侄称臣,作为高宗臣子的岳飞怎能冒犯天威,大不敬!”
这是最胡说八道的一句,难道清政府放弃了抵抗外辱,中国人民也要放弃?难道国民政府对日寇妥协,中国人民也要对日妥协?林则徐、义和团、共产党、东北军、少帅都是人们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岳飞当然也是的,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
7、“岳飞曾威逼高宗早立太子,开启武将过问政事的先河。高宗的独子赵旉8年前夭亡,他又在扬州溃退时受了惊吓,失去了生育能力,但高宗时年才30岁,内心仍抱有生育的强烈希望,此时立太子,一方面是要向天下暴露这个难言之隐,让天下人耻笑高宗,另一方面是要做绝户计,彻底绝了高宗的后嗣,让他不可能再生子,即使生子也不可能继承皇位。为人臣子的岳飞竟对待君父竟凶残歹毒至斯,虽灭其族亦不为过。高宗信仰道教,只处死岳飞岳云算是宽大中的宽大了。
这是世俗之见。最重要的是这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无关。
“岳飞之流还欠我北京汉族人民一比血债!!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伟人也不例外。历史的伟人除了科学家、艺术家没有不经过残酷的战争洗礼,没有不错杀过、错害过人的。古代的皇帝没有例外,大将没有例外,近代的元帅、将军、总统也没有例外。况且,这也与岳飞是不是民族英雄关系不大。
8、“岳飞侵略辽国,是个手上沾满汉族人民鲜血的侩子手。宋徽宗宣和四年(1122年),岳飞19岁时,应真定(今河北正定)宣抚使刘韦合的招募而当了一名‘敢死战士’。刘韦合看到岳飞的身材和了解到他的武艺后,就指定他当了一名小队长。岳飞从军后,曾参加了宋、金联合攻打燕京的战斗。这次攻战,宋军越过了卢沟河,攻入了燕京城内。在燕京城中,岳飞之流逢人就杀,见人就砍。最终遭到本来准备接应宋军进城的广大辽国汉族百姓的最强烈反对。在巷战中被得到人民支持的辽军打得落花流水,岳飞也只得落荒而逃。”
这样的说法姑且不论其出处是否可靠,问题是我们评论岳飞是不是什么民族英雄,主要看他在金国入侵宋朝的那一段历史。在那一段历史里,汉族人民任人宰割,统治阶级又只顾自己享乐,那管人民疾苦,岳飞牢记母亲教诲“精忠报国”只为抵御金寇,收复失地,岳飞的爱国之心,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共有的拳拳赤子心。
总之,岳飞是那个时代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得到了人们的广为敬重,民间修建的大量岳王庙就是对他的肯定。对过去的人要用过去的标准去评价。否则,中国的四大发明用现在的标准去衡量,那简直就是儿戏的东西。

“岳飞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但不是民族英雄,一般称为历史英雄。金和元朝、清朝都是我国本土产生的政权,是我中华民族历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管哪个朝代政权交替、怎么分裂、怎么战乱、怎么统一, 它都没有脱离中华民族历史的大框架。”
确切地说“民族英雄和历史英雄”我分不清,不过在那个时代,在汉族人以及其他反对金国的少数民族当中,岳飞的确是个民族英雄。还有我要再说一遍岳飞的年代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没有56个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当时应该也没有中华民族的说法。
历史上很多的事情是要一分为二的去看待,要客观评价,弃糟粕取精华,不能一味用现代观点或过去眼光看待,要放在历史中综合看待 。研究、重视历史是为了前车之鉴,更好的指导现今发展。
这一点说得很好,可是依此为出发点我们没有必要争论这个问题。因为发扬民族精神、爱国精神,近代的人应该更符合我们的价值取向。但我争论并不是为了指导现今发展,而是给英雄一个应有的定位,就是不喜欢心中的英雄被顶楼那样的人无理的羞辱。还有你说“不能一味用现代观点或过去眼光看待,要放在历史中综合看待”,这太笼统了,很多人都能说,麻烦你给出一些具体的标准。
“民族英雄的界限是看英雄的敌人是什么人”依此来衡量,在戚继光之前就应该没有民族英雄了。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有不同的含义和范围,民族英雄也一样。
所以岳飞是那个时代的民族英雄。在今天看来,他依然是英雄,是个历史的民族英雄。(引申一下楼下的历史英雄)

历史上的岳飞是哪个朝代的人,岳飞是怎样死的

岳飞是南宋人,南宋名将。

岳飞之死的真正原因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皇帝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要造反,把他害死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也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那秦桧是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莫须有”的千古笑话来?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彭德怀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是朱德,态度比较温和,毛泽东即将腿跷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说:“隔靴搔痒。”弄得朱德脸一红,就停止了发言。我们知道朱彭二人关系不错,朱德很有几分想为彭德怀开脱。尽管如此,朱德也只不过是批判的态度温和一点儿罢了,绝不敢说:老彭只是可能想造反吧,但是没有证据。
那么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会不会也有弦外之音呢?只不过想告诉韩世忠: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只有皇帝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崇祯年间,那皇帝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焕、熊廷弼就是稀里糊涂被杀掉的。可是宋朝自太祖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要“迎回二圣”,把赵构被金兵俘虏了的老爸老哥接回来,这样赵构的位子就坐不稳了。可是仔细看看历史,赵构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的时候,他老爹徽宗已经死了好几年了。虽然还有个哥哥钦宗在,可是兄弟之间么,立嫡以贤,他老哥把江山治理得一塌糊涂,自己都给抓去了,还有什么“贤”可称?更何况老哥还一再托人给赵构捎信儿表忠心:说你只要把我弄回去,我当个平头老百姓就知足了,绝不和你争天下。
有人说赵构杀岳飞是因为岳飞反对议和,是铁杆主战派。老蒋说过,能战方能言和,怎能单单为了和谈而自废武功?如果抗命私自出兵破坏和谈,那么杀了也还说得过去。可是岳飞已经乖乖地收兵回来交了军权,为什么还要杀他呢?当时和岳飞齐名的抗金名将韩世忠也是坚决主战的,赵构把他和岳飞一起召了回来,罢了军权,但是韩世忠仍然高官厚禄,过着幸福的腐败生活。
赵构初识岳飞,是在他刚即位的时候,岳飞大概才是个连级干部,“飞上书数千言,大略谓: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书闻,以越职夺官归。”赵构不是胆子大的人,岳飞要他亲自随兵打仗,如何肯听?于是以非法越级打报告的罪名罢了他的官。呵呵,“严厉打击非法上访”,古已有之。
于是岳飞只好投靠张所,从头干起。岳飞身先士卒,军纪严明,屡立战功。这赵构倒也不念旧恶,绍兴三年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授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又改神武后军都统制,仍制置使,李山、吴全、吴锡、李横、牛皋皆隶焉。”封了岳飞个省军级干部,而且题字,发奖旗“精忠”。有趣的是岳飞背上有四个字是“尽忠报国”,“精忠”,“尽忠”,怎么如此相似呢。
这样,赵构和岳飞的蜜月阶段就开始了。岳飞是当时军队高级将领中最年轻的,可是赵构爱惜人材,破格提拔。
绍兴四年,“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提兵趋庐,伪齐已驱甲骑五千逼城。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赵构已经把岳飞看作自己的嫡系了,越过中央军委,自己亲自写命令。岳飞也真给他挣面子,把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
绍兴五年,“入觐,封母国夫人;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二十几岁就是侯爵了,老妈也封了母国夫人。这还不够,“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岳飞说眼睛有毛病,不想带兵了,赵构不但不许他辞职,而且加官进爵,几个月之中就由侯爵提拔到公爵了,可以说是少有的殊荣。就在这一年,赵构的老爹徽宗死在了金国的监狱里。
绍兴六年,“飞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以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又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否,许飞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员由岳飞随意安置。看来赵构是真信任岳飞,不怕岳飞趁机安插私人势力,更没有怀疑岳飞会造反。“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呵呵,这是岳飞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干了,老妈死了,要陪伴死人。赵构当然不愿意自己栽培的嫡系辞职,连着下诏书要他继续干革命。看来这赵构也是个急性子人,不是连下诏书,就是连下十二道金牌。
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从幸建康,以王德、郦琼兵隶飞,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这一段更说明赵构和岳飞的私人关系极其融洽,声色犬马,可以无所不谈。“拜太尉”,封了个副总理级的官儿,和当年高俅的级别一样了。“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岳飞和另一个元帅张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悦。”这是岳飞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点儿毫无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皇上又没有偏袒他,怎么能把抗金救国的大业置之不顾,辞职不干了呢?莫非岳飞此时受到什么重大打击了不成?
八年,“命诣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让岳飞和皇太子建立亲密关系,看来赵构是准备以后让岳飞做托孤重臣了。不过这皇太子也不是赵构亲生,而是个养子。肯定赵构也有个什么阳萎之类的不育症,有这类症状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岳飞以后的日子怕也难过。
九年,“以复河南,大赦……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继续加官进爵,兼任首都的市长。
十年,“金人攻拱、亳,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把大权都交给你了。可见此时赵构对岳飞还是高度信任的。但是,这距离赵构杀岳飞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杀他不可,肯定是什么重大事情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了。
其实赵构本是个多疑之人,就是在给岳飞加官进爵的时候也不忘试探。当岳飞屯田的时候,“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的反应。岳飞是个极聪明的人,“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己不会做曹操,通过了赵构的测试。不过,岳飞也不是非常会来事儿的人。想当年,秦始皇起倾国之兵派大将王翦攻打楚国,王翦一会儿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栋房子,一会儿又派人回去要块地。手下人很奇怪,就问他:“您当了这么大的官儿了,还贪图那些小便宜干啥?”王翦笑着说:“大王是个多疑的人,把全国的兵都交给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我胸无大志,只爱小便宜,他就放心了。”
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偏偏岳飞在小节上无可挑剔,不贪财,不好色,家里没有小老婆。有个叫吴玠的送美女给岳飞,也被岳飞退回去了。年轻时好酒,皇上劝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皇上要给他盖房子,他也不要,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还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岳飞是武将啊,不怕死是可贵的革命品质,可是怎么能也不爱钱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再不贪财,那你图的是什么呢?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赵构大概也是心里怕怕。
岳飞还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举众来归……其所揭旗以‘岳’为号……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党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赵构对此必然是极不高兴。
不过,心里不高兴归不高兴,这点儿事也绝不足以让赵构下决心杀岳飞。那么,从绍兴十年到绍兴十一年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中国历朝历代之中,宋朝的天下是来得最容易的。宋太祖赵匡胤本是个没有贼心也没有贼胆的武官,但是人缘极好。忽然,消息传来,皇帝柴世荣死了,只留下一对孤儿寡妇。当时广大革命官兵们就琢磨了,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孤儿寡妇掌了大权,肯定是吕后一类的人物,要安插自己的亲信,把我们赶到牛棚里去好给新官员们腾位子。干脆,我们推举赵大哥当皇帝算了。于是被灌得醉醺醺的赵匡胤一睁眼,发现自己怎么穿上皇帝的衣服了?黄袍加身啊,这贼船一上就没法下来了,一不做,二不休,老赵就夺了柴家的天下。赵大哥的皇帝来得这么容易,越想越害怕,如果别人也学着玩这么一手,我的江山不是就又没有了?于是把能征惯战的老哥们儿都请来喝酒。酒过三巡,老赵放声大哭。哥儿几个奇怪呀,就过来问。老赵抹着眼泪说,如果你们哪天也想黄袍加身,那么我杀你们也不是,不杀你们也不行,不如我多给你们点儿钱,你们回老家腐败去,你们舒服了,我也放心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杯酒释兵权”。老军头儿们都退休当大地主去了,不用担心他们造反。可是外族一打进来就傻眼了,你那些能打仗的人都退休了么。所以宋朝内忧不多,外患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从辽,西夏,到金,蒙古,反正是谁都能欺负老赵家一鼻子。
赵构的皇帝也来得容易,但是有点儿不名正言顺。他本是宋徽宗第九子,老妈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资质也平平。本来无论是立嫡、立长、立贤,都轮不到他头上。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么待见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国,别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当人质,只舍得他。谁知道事情有变,金兵打了过来,老爹老哥被金兵虏走了,赵构从金营里逃出来跑到了江南,大臣们才拥立了他当了皇帝。毕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的唯一皇子么。
估计赵构心里一直有个“得位不正”的情节,老爹徽宗是 个处处留情的花心大萝卜,自己知道的兄弟已经是不少,秘密的私生子兄弟怕是更多,如果哪天哪个兄弟拿着老爹的遗诏来逼自己让皇帝的位子,岂不就是折子大了?赵构发愁啊,四处收集老爹的秘闻,倒养成了一种独特的爱好,很爱读宋朝的革命家史。他爷爷和太爷爷的传记《重修神宗实录》和《重修哲宗实录》,就是他在位的时候,由赵鼎分别在绍兴五年和绍兴八年完成的。
然而,老赵家的历史和岳飞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看看岳飞之死前后几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想来那赵荣带回来了些赵构老爸徽宗的遗物什么的,使得赵构忽然想起来要给老爸修改传记了。不过,徽宗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小资皇帝,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那么着急给他写传记做什么? 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于是赵构也不继续让赵鼎来写党史了,而是该派自己信得过、口头子又严实的秦桧来编写。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皇帝以后,这抗金三大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中央政治局,而岳飞只混了个候补,看来赵构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笔杆子确实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党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正给党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就有了赵构连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都的事。
岳飞觉得心里乱得很。赵构那么懦弱,不求收复失地,北方的老百姓们在金兵统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当了皇帝,肯定能把金兵消灭,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华大帝国。可是赵构对自己不错,又是自己的亲弟弟,怎么下得了手呢?岳飞越想越痛苦, 哎呀,干脆,老子不干了!于是才有岳飞接连两次撂挑子,什么官也不想当了的故事。
赵构那时还蒙在鼓里,死活不让岳飞辞职。而且金人大兵压境,岳飞不得已,才又带兵和金人大战起来。
可是,日子长了,秘密总有走露的时候。岳飞有个部下听到了点儿什么风声,马上被岳飞的老婆抓起来,杀了灭口。渐渐的,赵构也听到点儿什么风声了。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徽宗实录》”估计赵荣应该 带来了宋徽宗的遗物,里面可能也有姚氏给宋徽宗的信。赵构一见大惊,忙派自己的心腹秦桧以修徽宗实录为名,好好检查一下所有的宫廷文件。这已经是三十多年的旧文件了,而且在战乱中又丢失了不少。不过秦桧也是个能人,终于把徽宗的起居录找到了,其中有:崇宁元年x月x日,帝幸宫女姚氏之类的话。玉碟上应该也 有类似的,崇宁元年x月x日,宫女姚氏有孕,后不知所终什么的。 赵构把日子一对,正是岳飞的年龄! 秦桧又呈上岳飞的一首诗:

“宝刀歌。赠吴将军南行 :我有一宝刀,深藏未出韬。今朝持赠南征使,紫万丈干青霄 ……使君一一试此刀, 能令四海烽尘消, 万姓鼓舞歌唐尧。”赵构看了更是疑点重重:你岳飞已经是元帅了,怎么还有一把亮未出来的宝刀?莫非这宝刀就是指他自己的皇子身分?“万姓鼓舞歌唐尧,”这尧虽然是好皇帝,可是他是把自己的皇位禅让给舜了。你岳飞写这个是什么意思,莫非想让我把皇 帝禅让给你不成?这还得了,赶快杀了他吧! 岳飞有一首更有名的《满江红》:“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估计这句又把赵构吓得够呛,你岳飞收拾金国,那只是从中国版图的一半来收拾就够了么,你要从头收拾,这是什么意思?连我赵构一起收拾了? 下半阕的“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也很有意思。严格说来,此句对仗不工。靖康是年号,应该对个人名或地名才工整,臣子二字就对得有点儿牵强了。岳飞在这里是不是也别有所指,指的是国恨家仇的双重仇恨,为臣之恨,君主被虏,为子之恨,生父被囚。当然此句的原稿也或许是:“君父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对仗虽然工整,但因痕迹太明显,才该成了靖康耻。此满江红有人说是后人伪做,理由是贺兰山在当时西夏国,离金国远了去了。岳飞和金兵大战,怎么会犯这等错误?应该说兴安岭才对。其实,如果真是后人假托岳飞之名所做,肯定不会有令人一眼看去就起疑的地方。 岳飞此处用了贺兰山绝非笔误,而是这正说明了他的志向远远不止收复宋朝的失地,打败金兵而已,而且要继承汉唐的疆土,连西夏国也要灭掉。更有意思的是,岳飞在此词中还提到了匈奴。宋朝时,匈奴早已迁移到欧洲多瑙河一代去了,莫非岳 大帅也有心建立一个横垮亚欧两洲的大帝国?既然一百多年以后的成吉斯汗能做得到,为什么岳大帅做不到呢?岳飞的军事能力不弱于成吉斯汗,而宋朝的人力,财力远胜于蒙古。当然历史是不允许假设的,但是如果岳飞的大帝国能成功的话,就不会有持续一百多年的天下大乱。没有乱世的可乘之机,可能也就不会有以后的成吉斯汗蒙古大帝国。 可惜岳飞犹豫尽管犹豫,终究还是下不了决心把政权从赵构手里夺过来。反而被赵构先下了手。岳飞想来也是后悔得紧,临死之前除了“天日召召”再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未曾造反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唉,这个岳飞呀!
岳飞是南北宋交接时代的人,出生在北宋徽宗朝,成长在北宋钦宗和南宋高宗朝,成名于南宋高宗朝,死于南宋高宗朝
岳飞是被冤死,真正死因是斩首
文章标题: 众假设类历史,主流观点都是无撼大局。为啥独对岳飞认知的主流观点却是若不被害大概率能成功北伐(下文)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40558.html

[众假设类历史,主流观点都是无撼大局。为啥独对岳飞认知的主流观点却是若不被害大概率能成功北伐(下文)] 相关文章推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