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6-01 12:00: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5次
月球每天升起时间平均比前一天推迟50——60分钟,当然,农历初七初八的月亮就是中午升起,半夜落下的。只是白天阳光很强,所以要到黄昏时才能看到月亮,但这个时候月亮已经升很高了。
月亮每月(29.5天)要向东公转360度,平均每天东移58度多,而新月时日月在同一直线,每天偏东58度,每天就比太阳晚出来50多分钟(15度1个小时)。
扩展资料:
潮汐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照明
因为夜晚天空中照明主要是靠月亮,所以,月相也是人们夜间活动时必须考虑的,尤其是在边远荒芜的地区。
顺便说一下,因地球纬度不同,在南北半球看月相的左右是颠倒的,这个其实也不难理解,如果你在北半球上,倒立拿大顶,看到月亮的情况就是在南半球的样子,月亮的脸它真会“偷偷的在改变”。
月相,天文学术语。(phase of the moon)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东向西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月相是指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就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月球靠反射阳光发亮,它与太阳相对位置不同(黄经差),便会呈现出各种形状。
朔:如图所示,在位置1,日月黄经差为0°,这时月球位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以黑暗面朝向地球,且与太阳几乎同时出没,故地面上无法见到,这就是朔,这一天为农历的初一。
上弦月
上弦月:月球继续朝前旋转,到了农历初七、八,也就是图中的位置3,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是半个月亮给我们看到,称之为“上弦月”。
满月: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球转到地球的另一面,也就是图中的位置5,黄经差为180°。这时地球在太阳和月亮的中间,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对着地球,此时我们看到的是满月,或称之为“望”。由于这时的月亮正好在太阳的对面,故太阳在西边落下山去,月球则从东边升起,月亮下山后,太阳又从东边上升了,一轮明月整夜可见。
下弦月:满月以后,月球升起的时间一天比一天迟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农历二十三,也就是图中的位置7,黄经差270°。满月亏去了一半,这时的半个月亮只在下半夜出现于东半天空中,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时候,月球又将旋转到地球和太阳中间,在日出之前不久,残月才又由东方升起,这时是廿九或三十。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开始新的循环。
我们的农历,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个月,把地球绕太阳一周叫做一年,一年有12个月,即把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的一种历法。由于地球绕太阳一周是365天,而月亮绕地球十二圈,只有354天多,这样每三年就会相差33天,如果今年是2月5日过年,明年过年就会在2月5日之前十一天,久而久之,春节的时间逐日提早,就变成有时要在冬天过春节,有时要在夏天过春节了。所以这三十三天将近一个月,要加在某一年里,而且这个月往往是没有气的,这个月叫做闰月。农业气象学中,它(阴历)俗称农历、殷历、古历、旧历,就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夏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它实际上也是一种阴阳历,有阳历的成分在里面,如24节气。
1.农历每月初一,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上的人们正好看到月球背离太阳的暗面,因而在地球上看不见月亮(相当于“黑月亮”),称为新月或朔,其视形状见图1中A位置。此月相与太阳几乎同升同落,即清晨月出,黄昏月落,只有在日食时才可觉察它的存在。
2.新月过后,月球向东绕地球公转,从而使月球离开地球和太阳中间而向旁边偏了一些,即月球位于太阳的东边。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半个月面朝西,地球上可看到其中有一部分呈镰刀形,凸面对着西边的太阳,称为蛾眉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B位置。蛾眉月日出后月出,日落后月落,与太阳同在天空,在明亮的天空中,故看不到月相。只有当太阳落山后的一段时间才能在西方天空看到蛾眉月。
3.约在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由于月球绕地球继续向东运行,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成为直角,即月地连线与日地连线成90°。地球上的观察者正好看到月球是西半边亮,亮面朝西,呈半圆形叫上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C位置。上弦月约正午月出,黄昏时,它出现在正南天空,假设观察者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下同) 子夜从西方落下,上半晚可见。
4.约在农历每月十一、十二,在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月球西边被太阳照亮部分大于一半,月相变成凸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D位置。凸月正午后月出,黄昏时在东南部天空,月面朝西,然后继续西行,黎明前从西方地平线落下,大半晚可见。
5.农历每月十五、十六,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外侧,即太阳、月球位于地球的两侧。由于白道面与黄道面有一夹角θ(θ平均值为5°09′)通常情况下,地球不能遮挡住日光,月球亮面全部对着地球,人们能看到一轮明月,称为满月或望,其视形状见图1中E位置。满月在傍晚太阳落山时的东方地平线上升起,子夜时位于头顶上,清晨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整夜都可以看到月亮。
6.再过几天,农历每月十八、十九,月相又变成凸月,月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F位置。此时为黄昏后月出,正午前月落,大半晚可见。
7.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再次变成直角,月球在日地连线的西边90°。这时我们看到月球东半边亮呈半圆形,月面朝东,称为下弦月,其视形状见图1中G位置。它在子夜时升起在东方地平线上,黎明,日出,时高悬,于南方天空,正午时从西方地平线落下,下半晚可见。
8.再过几天,农历每月二十五、二十六,月相又变成蛾眉月,亮面朝东,其视形状见图1中H位置。此时子夜后月出,黄昏前月落,黎明前可见。
月球随后继续向东运行,又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即A点,月相变为朔。
可见,月相的变化依次为 新月(初一)→峨眉月→上弦月(初七、初八)→凸月→满月(十五,十六)→凸月→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残月→新月。月球由A点经B点→C点→D点→E点→F点→G点→H点,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月相由朔到下一次朔所经历的时间间隔,即月相变化的周期,叫做朔望月。
日、地、月大致在同一直线上时,正是在地球上月圆之时.自此时开始,月球相对于恒星绕地球运转360°,这段时长约27.3天,被看作月亮的运动周期,因这个周角是相对恒星来说的,所以对应周期叫作恒星月.这段时间内地球绕太阳公转也要移动一段距离,此时日、地、月有一定夹角,日、地、月大致共线还有一段时间,大致再过2.2天月球随地球一起运转到达新的位置,终于再次出现三星大致共线,方始再次出现地球上的月圆.于是对于地球来说,月相变化才算是完成了一个周期,再次出现朔望,所以这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时长大致是27.32天+2.21天=29.53天.故朔望月时间比恒星月长.朔望月绕地球为360°+360°×29.53/365.24=389.11°,而一个恒星月的计算便大约为29.53×360° / 389.11 °= 27.32天.[1]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面(白道面)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面(黄道面)之间有5度夹角,因此新月或满月时月地日之间往往并非完全是一条直线。当月地日之间完全是一条直线时就可以观察到日蚀(新月时)或月蚀(满月时)。正是由于这5度的倾斜,每月都有新月和满月然而并非每月都有月食和日食。
希望我能帮助你解疑释惑。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