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时间: 2022-03-31 20:01:43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5次

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常德结婚有哪些风俗?

一、常德市区结婚习俗
  虽说湖南常德有着很多少数民族,但总的来说,还是汉族居多,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如今,市区的结婚习俗已经和大多数城市差不多了。现如今,湖南常德市区结婚一般没有订婚之说,男女双方决定结婚,父母见面协商一下彩礼和婚期。在常德市区,人们也不是很注重彩礼的多少,一般都是看双方的情况协商,有只给几千的,也有给几万的。要嫁常德的妹子要理解一下哦,实在不行可以双方好好商量。
  常德有过礼之说,也就是迎亲的前一天,男家送给女方礼服、首饰、化妆用品,以便新娘装新;又送牲酒糕点等,以便女家待客。同时,女方将床、柜等大型嫁妆交男方带回。婚礼当天,新娘要“开脸”,梳妆以后就等着男方来迎亲了。以前,常德时兴晚上邀请亲友为女儿办酒,称为“辞亲酒”。现如今,常德市区的结婚习俗和大城市的结婚习俗没有太多的差别了。
  二、常德回族结婚习俗
  常德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因而回民的习俗在许多方面是与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密切相关的,包括婚嫁方面。在旧社会,回族是不允许女子嫁给汉族的,个别与汉族联姻的,还须汉族一方答应“进教”,表示愿意接受并遵守回族生活习惯时,婚姻关系才能确立;结婚时,还要请阿訇举行“进教”仪式。
  回族结婚,一般也经过做媒、定婚、结婚、回门几个阶段。但回族不择八字,很有意思的是父母同意以后,男方要到回族南货店订喜饼送往女家,女方将喜饼分发亲友邻里,表示确定婚姻关系。你肯定想不到,回族定婚、结婚居然不择良辰吉日,他们一般以伊斯兰教的“主麻日”,或“主麻日”的前日以及双日作为佳期。回族结婚的时候会准备枣子、瓜子、花生子、桂元子、杏子,然后把这五子撒向来结婚的人们,表示共享幸福。在中国大多数地方都有着“三朝回门”的习俗,但常德回族却是在结婚以后的第二天“回门”,是不是觉得很意外啊。
  三、常德土家族结婚习俗
  说起土家族,很多人都知道土家族的“哭嫁歌”,的确如此,土家族的“哭嫁歌”别具一格,别有风味。说起来,土家族的婚姻是比较自由的,男女青年多数都是唱山歌恋爱,以情歌为媒。哈哈,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是吧,翠翠那个小边城也是唱山歌求爱,的确,在湖南很多地方,男女确定恋爱都有着唱情歌的习俗。常德土家族说媒一般要请两个媒人,而且一般要往返三次才能求成。
  求婚成功以后,就是选吉日订婚,订婚以后,在未结婚前,男方要去女方家拜年。土家族女孩结婚前7~10天,要唱“哭嫁歌”,还必须得用土家语唱,最长的达一个月左右。土家族的哭嫁歌可不是你想象中的哭嫁,他们的哭嫁歌那可以说是一绝,要求歌词顺口押韵,朗朗上口,婉转动听,感人肺腑。其中还有骂词,如《骂媒人》、《骂婆婆》。一般会哭会骂是娘家的骄傲,婆家的自豪。媳妇接进门后,婆婆总是要细细打听媳妇哭嫁的水平。谁家的姑娘不会哭嫁,就会被人瞧不起,被人诅咒吃一辈子霉米饭。哈哈,有没有觉得这婆婆是在挑恶媳妇啊!总之,小编是觉得很好玩,很有意思的。

常德结婚风俗,分别是:

一、请庚:男家向女家介绍,女家如同意,则送庚贴至男家。

二、探问:探问两家境况及人品,探问不足则继之以卜筮。

三、定亲:择吉日,男家以首饰、茶叶、果子、礼帖送女家,女家并还帖及喜糕。

四、报期:报知结婚时日。

五、过礼:婚前数十日或一、二日,男宅送礼至女宅,

女方说定首饰、衣服、礼服及银币等,

男女送去后,女方还以新郎礼帽、礼鞋及喜糕。

以上程序也有简略为说媒、订婚二步的。

媒人在男女二家往来说合,等到女家答应了仪婚,就接着举行订婚仪式。

通用的礼仪不外二种:

(1)男女双方订婚当事人,到指定场所,行简单的订婚仪式;

(2)由男方指派一位平辈的人到女家致送聘礼,

表示订婚,并举行简单的接纳聘礼的仪式。

不论采用哪一种礼仪,男女订婚当事人依礼节向祖宗行礼,以及邀请亲戚朋友参加酒宴等等。

其实各有各的做法,也没蛮固定的。按你的经济实力来嘛!越多当然女方家越高兴不!

我记得我有个亲戚是这样的,婆家同意了就给媳妇11000,表示一心一意,也可以是1100,110,11.1等等这样的数字。婚礼,在男孩子那边办的,但是春节回到常德就办了女儿宴。嫁妆最普通的就是说,男方是买房子,女方家境好的就是车和家电,或者就是家电。婚礼上有一个改口费,就是女孩子叫婆婆,婆婆要给红包,男孩子叫岳母,也要红包,多少就不知道了。结婚的时候,是要给上亲奉茶,常德叫塞茶,喝了你们的茶,表示承认祝福你们,会在你们的茶盘上放个红包,这个一般不多,大都吉利数字。我们讲究娘家舅大,舅舅是很重要的人。
我也不知对不对,你多参考大家的吧!

常德有哪些风俗习惯是封建落后的??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
常德过年的风俗习惯:
常德有“春鲢、夏鲤、秋鲫、冬鳊”的谚语。
“蒸钵炉子鼓嘎嘎,不愿朝中做驸马”。这一句谚语充分反映了常德菜的特色。
“正月泥、二月蒿,三月四月当柴烧”。泥蒿是常德人爱吃的一味野菜。
常德还有许多以吃喻理的饮食谚语,如:“萝卜盐菜各有喜爱”、“一年卖粑粑,两年卖粽子,越卖越尖”、“荷叶包菱角,个个想出头”、“杀猪宰羊,厨子先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豆腐掉在灰里面,拍不能拍,打不能打”、“好吃如小赌,坐吃山空”、“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河里打鱼河里吃”、“少吃滋味多”、“蚕豆花花野茭瓜,牛皮灯笼也不差(都是黑心)”、“无酒不成宴席,无色路断人稀”等。
“打和渣推粑粑,过年过节笑哈哈”。常德的饮食民歌与民谣也是很有意思的。
“德山的酒,陬市的糖,河啊的油条排把长”。
“杨板的千丈,合口的枯,修梅的辣椒打得鼓”。
但我不认为是封建落后的。

常德过春节的习俗

例如腊八干什么;二十三干什么;除夕干什么;春节干什么;元宵节干什么等等详细一点
腊八没人过,二十三这些日子都是办年货的时候。准备一些腊货。比如说腊肉 腊鱼 腊鸭子 腊鸡。之类的。除夕守岁,放哈花炮。。打哈麻将 或者是跑胡子。春节大年初一是不能出门的。初二开始就去各家各户拜年了。十五的话也就是所谓的元宵节。到诗墙看政府举办的烟火晚会。再回到屋里搞碗元宵吃哈就可以达。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了..给分给分
常德有在腊日除尘之俗,腊月初八、十八、廿八,家家户户要打扫扬尘,清除污秽,可算是传统的卫生日
廿四日相传是灶王爷上天之日,旧俗在廿三日夜里要备些果品祭祀灶王,求他在上天奏事时隐恶扬善。
“大年”三十 ,合家团圆,旧俗先接祖先,后吃团年饭。 常德有守岁之俗,合家围炉团坐,送别旧岁,迎接新年

正月十五 ,是上元佳节

湖南常德民俗文化有哪些

常德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常德的民俗很多,总体看来有节庆民俗、生产民俗、婚丧民俗、饮食民俗、游艺民俗、服饰民俗、居所民俗、民间禁忌、民间信仰、少数民族民俗等等,不是几句话说得清楚的。参考资料里那个网址,你可以参看其中内容。

常德的风土人情怎样??

常德是一个多行话的城市,就被分为常德市和武陵区两个地方吧 ???
  常德,古称武陵,是湖南省省辖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东滨洞庭,南通长沙,西邻张家界,北邻鄂西,自古就有“黔川咽喉,云贵门户”的美称。距省会长沙150公里,距世界闻名的风景区张家界195公里。总面积1.8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万公顷,总人口600万人,是湘西北交通、能源、流通、文化中心,常德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中华诗词之市、中国魅力城市等荣誉称号。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1年城市总体规划》,到2021年,常德市将建成人口80万至10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

  常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远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时期,就已筑城设郡,是湘楚文化的摇篮之一。屈原、宋玉、陶渊明、刘禹锡等先贤曾留下许多名篇佳作;林修梅、蒋翊武、宋教仁、刘复基等近现代仁人志士在这里孕育成长,新中国的开国元勋林伯渠、文学家丁玲、史学家翦伯赞也诞生在这块热土上。
  史书称常德为“风景之国,文物之邦”。境内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繁多。人间仙境桃花源林壑幽静,人文荟萃,为古今游览胜地。壶瓶山原始次森林惊现华南虎踪迹,峡谷漂流有惊无险。花岩溪山水秀丽,风光迷人,数万只白鹭栖息其间。石门前唐古刹夹山寺为千年佛教圣地和日本茶道源头,寺旁奉天玉和尚墓被明史专家认定为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兵败禅隐之终迹。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是7000年前远古人类的生活缩影。西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保护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和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城头山、铁经幢等均闻名遐迩。

  常德地貌多样、气候宜人。境内已查明的高等植物有2703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珙桐、银杏、杜仲、独兰花、黄杉等39种。有各类野生动物410种,列入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华南虎、云豹、金钱豹、金猫、白鹤、中华鲟等60种。主要矿藏有雄磺、黄金、金刚石、岩盐、磷、石膏、石灰岩、海泡石、重晶石、大理石、煤、矽砂等50余种,其中雄磺矿居亚洲第一,金刚石砂矿、石煤矿蕴藏量居全国第一,磷矿、石膏矿、矽砂矿、膨润土矿蕴藏量居全省第一,被誉为“非金属矿产之乡”。

  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明显扩张,财政收入显著增加,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41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860亿元(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2.2%,比前一个五年快2.8个百分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6亿元,增加到38亿元,年均增长18.9%;三次产业结构由27.2︰39.1︰33.7调整为22.7︰43.6︰33.7。

  生活习俗:
  1、服饰习俗
  县人极讲究穿戴,尤以青年男女为最,本世纪80年代为甚。其服装、巾帽、鞋袜、首饰的款式、花色等,因时代、性别、年龄、职业和时令、区域的不同而异。本目仅记县城与农村青年男女的服饰习俗。
  (一)服装
  清咸丰初年,城乡青年男女的服装无多大区别,男有长短之分,女为短装,上装短式,袖窄3寸。同治初年,上装长式,袖阔盈尺。光绪年间,复为咸丰款式。男以青、灰、兰色为主,女喜红、绿相配。民国时期,县城男性公职人员喜着中山装、西装,女性喜着旗袍与裙,乡村仍旧。新中国建立后,服装长短有别,并逐渐改着新式短装,城乡基本一体。60-70年代,城乡青年男女喜着军装。80年代,县城青年男女喜着流行服装,长短相间,花色翻新,乡村青年男女大多亦是。
  (二)头饰
  清末民国时期,女性戴耳环(富户)。冬季,县城男性喜戴帽,款式杂然相存,乡村男性喜裹长头巾,黑白相间。50年代无多大变化。60年代,乡村男性裹头巾者渐少,戴帽者渐多。60-70年代,城乡男性喜戴军帽。80年代,帽式多样,县城女性遍戴耳环。
  (三)脚饰
  本世纪50年代前,城乡青年男女均着布鞋,女青年多在鞋面绣花。60年代后,县城男女喜着凉鞋、拖鞋,且着袜,70年代末,乡村男女亦着凉鞋、拖鞋,但一般不着袜。80年代,城乡男女青年喜穿皮鞋,女青年始喜平底鞋,后多着中跟鞋、高跟鞋。

  2、饮食习俗
  县人以大米为主食,平常一日三餐,农闲季节,农村居民多吃两餐。
  饭食,以干饭为主,穷苦人家亦有搭吃一餐稀饭的。
  县人主食素菜,辅食荤菜。上世纪70年代前,乌龟、脚鱼、狗肉极少食用。80年代则成为佳肴。
  佐料,以辣椒、葱、蒜、姜为主。上世纪70年代后,渐添用酱油、味精调味。
  用餐时间,一般早餐八九点,中餐午后一二点,晚餐煞黑吃。
  宴请宾客,极为铺排,以荤菜为主,极少素菜,少则8碗、10碗,多则12碗、18碗丰满,最忌客人将菜吃完。
  平明用餐,不管人多人少,围坐一桌。但宴请宾客时,以前是8人一桌(现在是10人一桌),餐桌的的摆置、客人的就坐、出菜的顺序极为讲究。一般来说,餐桌不对大门,尊客坐上座,头道菜为杂烩,六道菜不出鱼,末道菜为汤。本世纪80年代,城镇多用园桌摆宴,10人一桌,客人不分上席下席,随意就坐。
  时令饮食,有三月初三吃地米菜煮鸡蛋,五月初五吃粽子,八月十五吃月饼,春节打粑粑。俗谓“三月三,蛇出山”,用地米菜煮蛋吃,或者煎粑粑吃,以“塌蛇埯”;吃粽子以吊屈原;粑粑团团圆圆,以贺家人团聚过新年。

  3、居住习俗
  县人喜分散居住,单家独院,极少连体建房。
  房屋以坐北朝南为主,格式以两间(或三间)一偏一横屋见多,极少窗户。
  修建房屋,俗谓“人生三件大事”之一,极为讲究。事先请风水德行选择宅基,择准吉日动工。建房期间,不能吵架、打架,不能讲不吉利的话,要和和气气,热热闹闹。上梁果,要抛发饼,唱《撒饼子歌》、《上梁歌》、《赞梁歌》。
文章标题: 常德有哪些传统文化习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5676.html
文章标签:常德  习俗  传统文化  有哪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