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古公亶父”和“公亶父”到底哪个名称才是正确的呢

时间: 2022-02-03 16:01:27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0次

“古公亶父”和“公亶父”到底哪个名称才是正确的呢

古公亶父的争议

太王亶父又称“古公”,最早见于诗经《大雅·文王之什·绵》:“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史记·周本纪》载有:“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追尊古公为太王”等语。其后,《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后汉书·西羌传》等史籍都因袭其说,“称太王亶父为古公”。朱熹在《诗集传》、《四书集注》等著作中一再指出:“古公,太王之本号”。直到现代各种历史著作,如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等,在阐述周族的兴起时,都大谈“古公”的业绩。可见这一称谓源远流长,根深蒂固。
然而,这一称呼却存在争议。
清人崔述在《丰镐考信录》中辨析说:“周自公季以前,未有号为某公者……《书》曰:”古我先生‘,古,犹昔也。’古公亶父‘者,犹言“昔公亶父’也。‘公亶父’相连成文而冠之以‘古’,犹所谓公刘、公非、公叔娄者也。”现代学者孙作云在所著《诗经与周代社会研究》一书中也指出:“‘公亶父’不能称为‘古公亶父’或‘古公’。《诗经》四字一句,故在‘公亶父”前加一’古‘字,以足其文。司马迁不察,在《史记。周本纪》中一再曰‘古公亶父’或‘古公’,这是不对的。”
《诗经》中有许多“古”字,都作往昔、古代解。如《小雅·甫田》云:“自古有年(丰年)”;《大雅·思齐》云:“古之人无”等。《大雅·绵》中的“古公亶父”之句,“古”字亦应作从前、往古讲,而不能解为“公亶父”号为“古公”。《商颂·玄鸟》中,有一个同样的句式:“古帝命武汤。”这就是说,从前上帝命令武王汤。如果解为商汤时的上帝号为“古帝”,于理不通。
但在《史记》之前,先秦和汉初典籍未有称太王亶父为“古公”者。如《孟子·梁惠王下》陈述周太王的事迹云:“昔者大王居亶”,‘故大王事獯鬻“,不称其为古公。《吕氏春秋·开春论·审为》篇论说周太王迁居的故事,也毫不提及太王之号“古公” 。汉初成书的《尚书大传》,卷三《略说》中叙述周太王避狄人之事,一连用了六个“太王亶父”而不称其为古公。可见周太王亶父之别号“古公”,始见于司马迁的《史记》。根据种种迹象,一些学者判定,太王亶父之号“古公“,是司马迁误解《诗·绵》之文所致。
不过,也有学者在努力为“古公”之号的来源寻找根据。钱穆在《周初地理考》一文中 ,引《水经·汾水注》:“汾水西过长修县南,又西与古水合。水出临汾县故城西黄阜下,东注于汾。”又引董佑诚曰:“临汾故城在今徐州东北,水在西北古山下。”得出结论说:“临汾有古山、古水,公亶父本居其地,故称古公。”
《楚辞·天问》有云:“吴获迄古,南岳是止。”闻一多《天问疏证》解释道:“古即古公亶父之古,本地名,当在沮、漆二水之间。太王自古徙岐,太伯失位,复逃归古。”由上述论证说明,“古公”之号得自地名“古”;其地一说在山西临汾县,一说在陕西沮水、漆水间。

中国民间历史故事:《古公亶父迁岐》

关于古公亶父

先谢谢,再请问。古公亶父,即“周太王”,他大概是在什么年代的人?
  古公亶父
  据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146年谢世,往前推100年的话,他当在公元前1046年出生。
  古公,姬姓,名亶父。人名。陕西省旬邑县人。据推算他是轩辕黄帝的第35代孙,是周祖后稷的第32代孙。古公亶父在周人发展吏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他是中国上古周族领袖。周文王的祖父。亶父“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而戎、狄等游牧部落却常侵逼。“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诗经•绵》),古公亶父率姬姓氏族二千乘,循漆水逾梁山来到岐山(箭括岭)下的周原(周原位于陕西关中平原的西部,它北倚巍峨的岐山,南临滚滚东流的渭河,西侧有汧河,东侧有漆水河。东西长约7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岐山山脉绵亘东西,以西北诸峰为最高,山麓的平均海拔在900米左右)。周原水源丰富,气候宜人,土肥地美,适于农耕与狩猎,岐山系天然屏障。经占卜后大吉,就决定在此定居。从此姬姓的部落就自称为周人---生活在周原上的人。周族在古公亶父的领导下,疏沟整地,划分邑落,开发沃野,造房建屋。并营建城郭,设宗庙,立太社。构建中央机关,设官分职,官职庶务,改变了过去游牧民族的习俗,发展农业生产,使周逐步强盛起来。豳和其它地方的自由民,视古公为仁人,扶老携幼纷纷皆来归附。因地处周原,初具国家雏形。定国号为“周”。《诗经 鲁颂 閟宫》说:“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146年谢世,他有三个儿子:太伯、虞仲和季历。太伯、虞仲欲让位给季历,出游荆楚,最后太伯在东部沿海建立了吴国。于是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继位,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时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
  古公亶父是周王朝的奠基人。是一位远见卓识,英明果敢的伟大的改革家、军事家、政治家,缔造者之先驱。使周兴盛的一位重要人物,是历史上的著名贤王。

中国民间历史故事:《古公亶父迁岐》

他是轩辕黄帝的第35代孙,是周祖后稷的第32代孙。年约公元前1146年谢世,他有三个儿子:太伯、虞仲和季历.
他生活的年代大约是商王祖庚、祖甲、廪辛在位的时间段(据夏商周断代工程)
公亶父是周族的首领,后稷的九世后代,为了躲避戎狄的侵扰,他将族人迁徙到岐山之阳,也就是周原。他在这里兴建城邑、开垦田地,很快就使周族的田地有了大量的增加,经济得到了发展。此外,这时的军事力量也有所增加,他率领部众击败了岐山西北部的一些部落,附近的一些小邦也纷纷归附。正是在这一时期,周人开始了翦商的事业,公亶父也收到后人的推崇,被尊为“太王”。
历史记载 古公亶父约公元前1146年谢世,他有三个儿子:太伯、虞仲和季历。太伯、虞仲欲让位给季历,出游荆楚,最后太伯在东部沿海建立了吴国。于是古公亶父的小儿子季历继位,季历的儿子姬昌(即周文王)。周武王时尊古公亶父为周太王。

古公亶父的介绍

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又作周大王,豳(bīn,今陕西旬邑)人。上古周族的杰出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1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加之周太公“积德行义”,使得“国人皆戴之”,奠定了周人礼教文化和灭商的基础。

“古公亶父”怎么读?

古公亶父【gǔ gōng dǎn fù】

古公亶父,姬姓,名亶(dǎn),又称周太王,又作周大王,豳(bīn,今陕西旬邑)人。

上古周族的杰出领袖,西伯君主,周文王祖父,周王朝的奠基人。周武王姬发建立周朝时,追谥他为“周太王”。

据推算,古公亶父是轩辕黄帝第15世孙、周祖后稷的第12世孙,在周人发展史上是一个上承后稷、公刘之伟业,下启文王、武王之盛世的关键人物,是一位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历史上的著名贤王。古公亶父因戎狄威逼,率领族人由豳迁到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北),“复修后稷、公刘之业”,推行“务耕织、行地宜”的农业发展政策,实现了“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的局面,周族逐渐强盛。

1、 姓氏源流 闫(Yán 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源出有三序 闫姓为阎姓的别支据《姓谱》载,分闫 阎二姓 又据《五音集韵》载,闫 同阎义俗用  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2、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闫乡,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闫,称闫氏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闫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闫城,他的子孙也姓闫,称闫氏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

3、 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闫,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闫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闫. 二、迁徙分布 据山西省五台山旅游区阎(闫)锡山故居文献紫阳村《阎(闫)氏族谱》载,阎(闫)姓在当今中国姓氏中排名第五十.闫姓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起源有其一相传黄帝裔孙后稷,承袭姬姓,被周人尊为始祖传至十二世孙古公亶父因由邠州(今陕西省彬县东北)迁岐山下的周原(今陕西省岐山北)改国号周,称周族。

[ dǎn fù ]
亦作“ 亶甫 ”。 即 古公亶父 。

文章标题: “古公亶父”和“公亶父”到底哪个名称才是正确的呢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2681.html
文章标签:才是  正确  名称  古公亶父  公亶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