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如何理解

时间: 2022-01-14 13:02:19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9次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如何理解

关于对钟嵘《诗品》中理论的理解

怎么理解“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和“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rn可以举个例子说明下吗??谢谢了!!!
我谈谈自己的理解。文句的翻译你应该可以在网上搜到。
气之动物,是说自然变化之气可以影响万物。譬如寒暑交替,万象为之一变。欧阳修的秋声赋里说秋气、秋意以肃杀为性就是这个道理,你可以去看看这篇文章。
物之感人,是说万物的变化使人心有所感。联系上句就是说自然之气、自然之物与人乃一脉贯通。其实如果你看过人间词话,所谓物皆着我之色彩,就能想到这种联系不光可由自然而人,亦可由人而自然。
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说人的性情受到影响,一定要有所表现。这个观点渊源甚远,曹操说“歌以咏志”,诗序(?)(这个我记得不大清楚了)说:“言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四句应该是指出诗的作用:抒情、咏志。
“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是四季的四种典型现象,这句可以阐释上文的“气之动物”,春夏秋冬是气,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是物,物为气所激发,气凭借物表现出来。
四候之感诸诗者,是说这些现象使诗人们心有所感,即“物之感人”。
总之,你提出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观点,“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是针对性的举例。

如何理解从先秦到魏普北朝的物感说?大约400多字!拜托知识高手们!!

文论术语。古代关于文学创作动因的一种见解。指创作活动起因于为客观事物所感。
最早见于《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后晋代《文赋》提出“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文心雕龙》谓“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明诗》),“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诗品序》也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这种将文学创作与客观外物联系起来,进而指出两者间因果关系,具有明显的客观唯物倾向。唐宋以来历代论者大都沿用此说,既指出“志之所适,外物感焉”(孔颖达《诗大序正义》),进而又指出“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纪昀《清艳堂诗序》),具体深入地揭示了创作激情萌动、创作活动展开的一般规律,对片面强调心志的文学理论和为文造情的创作风气,都有一定抑制作用

中国古代文论物感说的名词解释

南朝梁钟嵘提出的诗歌发生论。物感说滥觞于《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物也。”认为音乐的发生是由于人心之“感于物而动”,从而产生情,“情动于中,故形于声”。物感说后为文学理论所吸收。陆机的《文赋》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云,“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物色》),“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明诗》),均以四时景物的感召说明文人萌生创作冲动的契机。钟嵘的物感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然而又有其独特的理解和发挥。《诗品序》中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戎,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首先,他以“气”的感应来解释物感的本原,显然受到元气论的影响,这与刘勰的道本论(以道为文学的本体)有所不同。其次,从列举的产生诗的各种情境看,他所谓的“物”不限于自然风物,而更侧重于社会生活,这比陆机、刘勰的说法更深刻地揭示了诗歌发生的本原。第三,在种种感荡心灵的境遇中,他更注目于不幸的遭际,所以他评诗也极重怨情。这既与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也同后世的“诗穷而后工”“哀怨起骚人”等说息息相通。

求分析:钟嵘《诗品序》中“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请运用相关文学理论原理说明其原理

这是福师大07年文学理论的考试题,我对这道题多次思考,但依旧没有思路,希望各位高手帮忙分析解答。
钟嵘的这句话是物感说的典型代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中的物感说起源于《礼记》,后来刘勰在其著作《文心雕龙》中提出的“神与物游”是对钟嵘论说的传承和创新。物感说的基本内容就是,文学作品来源于作者对受到外物兴发的感情的表达。物感说是对文学起源的一种认识。物感说有着很深的中国文化和哲学传统,“气之动物”中的气指的便是《易经》中提到形成天地的阴阳两种气。这里出现的公式是:气——物——心——作品。
这里简要提供一些答题思路,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钟嵘 诗品》中的心物交感论怎么理解?

“交感论”又称“心灵感应说”,钟嵘在书中将诗歌抒情意义的地位提到极高的程度。如《诗品·总论》开篇就论道:“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在前人“物感说”的基础上,将心物交感的关系,有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到社会生活,提出了“交感论”,从社会生活领域去展开论说。
文章标题: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 如何理解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31800.html
文章标签:感人  理解  动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