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2-22 11:00:14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4次
奸臣是个稀缺品
之前文章我们讲到岳飞为什么必须死时留了个尾巴(让我们重回一千年前,试着解开岳飞被害的历史悲剧),这篇文章讲讲秦桧为什么必须坏,既不是想让你学着当奸臣,也不是想教你怎么识破奸臣,而是让我们一起去穿越一千多年的历史迷雾,去体察在当时的政治格局当中做一个奸臣也是很有难度的。
记得我小时候坐在爷爷的腿上,爷爷说:将来长大了当忠臣当奸臣啊?我说:当然当奸臣啊,当奸臣多好啊,说杀谁杀谁,想吃什么吃什么,什么好处都有。但是当你真的读到历史深处,你会发现奸臣哪有那么好当的呀。
我们今天就来解剖这个秦桧。
《精忠岳飞》里的秦桧
秦桧的三次创业
秦桧这个人一生经历过三次创业的历程,三起三落。
他第一次创业时,可以说产品不是特别适销对路,因为他想当忠臣。最典型的例子发生在“靖康之变”后,金军南下攻下了东京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当时金国人说赵氏天子太坏了,他们不能再当皇帝了,咱们立张邦昌当皇帝吧。然后问宋朝的这些官员:大家觉得好不好呀。秦桧这时候就跳出来说,那怎么行?然后给金人上表,说了一大堆理由。当时人们对他挑大拇哥啊,都被金人打怕了嘛,这时候敢出来说话的人就是英雄。如果这个时候金人把秦桧拖出去一刀斩了,那么在中国历史上,秦桧就是一个非常光荣伟大好的形象。
但是金人这个民族挺有意思,他对所有有气节的人都有一份尊重。不但没有杀他,还把他给带回金国,到后来甚至还重用他。金人把他放在权臣完颜昌的帐下当幕僚,他跟完颜昌关系据说还处得特别不错。后来有一些野史记载,秦桧的老婆跟完颜昌的老婆还成了闺蜜。但总而言之,秦桧第一次在历史上出场就是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的。
秦桧南归之后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当时因为他在金营里呆过嘛,非常了解金国的情况,还可以讲一口非常标准的金国话,所以大家都觉得这个人是可用的。高宗赵构也开始观察这个人。
秦桧这时就装出一副江湖术士的面目,他知道他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完成宋朝和金国人的和议,你说投降也可以,总而言之,他的历史角色就是要干这个事儿。
但是当时他给自己做了一个包装,他逢人就说:“我有一策可安天下。”
别人说:秦相公,你倒说说有什么计策啊!
秦桧回答:“哎呀,说出来也没有宰相可以执行啊!”那意思就是说,除非我当宰相,我才把这药方给你。
赵构就说:行吧!让你当宰相吧。
赵构在绍兴初年就第一次让秦桧当上了宰相。赵构就问:秦爱卿,你到底有什么计策啊?
秦桧就说出了八个字,叫“北人归北,南人归南”。因为当时北方有金国,中间还有一个金国人的傀儡皇帝刘裕建立的齐国。南边是南宋。秦桧的意思就是我们让北方来的人都回到伪齐,然后让他们把抓我们的人也都放回来,这样我们双方都承认既定现实,这不就和平了吗?
你看,就这么一个关于投降的主张,让他做了这么复杂的包装。赵构听懂了之后非常生气说,你说“北人归北、南人归南”,朕乃北人啊,我老家开封的!那是不是按你意思我也得回去啊?所以秦桧这次当宰相,三下五除二就被赵构罢了相,这次创业又失败了。
《精忠岳飞》剧照
第三次创业,是在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他提出了另外一个口号,这个口号就很清晰了——议和。
你看市场经济就是这样,你要搞营销,不光是产品得对,你那个品牌也得对,什么“北人归北、南人归南”!就像你生产一罐凉茶,你要是说“想退火,喝xxx”,这是卖不掉的,你必须要针对当时所有人的心理,你要说“怕上火,喝xxx”,这就好卖,就这道理。
所以第三次秦桧创业,投资人赵构一看,不错,上市成功,让他当了宰相。秦桧这一当宰相可就不得了,从绍兴八年,一直干到绍兴二十五年,整整17年,更重要的是这17年秦桧是独相。因为政事堂里除了这种正式的宰相,还有“参知政事”这种副宰相。但是秦桧是独相17年就一个宰相,所以第三次创业非常成功。
可能各位会有一个疑问,高宗赵构不是典型投降派吗?这投降派为什么非得用一个投降派做宰相呢?这就要体会统治者当时的心态,统治者是从来不愿意亲口说出“投降”二字的,他也不愿意站在舞台的第一排来表演这个角色。他需要什么?需要一副“手套”。就像我们现在有的大企业,他把所有的脏活、累活、苦活都外包给外面的公关公司来干,这叫什么?手套。他要确保自己手干净,要脏脏你。这就是秦桧当时的产品本质,适销对路了,买家赵构就收购了。
《精忠岳飞》高宗与秦桧
举个明朝的例子吧,明朝到了1642年时,国内因为李闯王这个流贼,基本上已经是山河糜烂了。可是北方呢,跟后金之间,一场松锦战役下来,明朝所有的10万精锐报销了。对于当时的崇祯皇帝来说,最理智的方法是跟金国谈和。后金的皇太极是个非常有战略头脑的人,他知道中原不是我们文化落后的人现在能管得了的,所以他也就希望拼命地从你那得点儿好处就算了,所以他也有谈和的意思。
崇祯皇帝有这想法,但他就是不说,因为他不敢说。他就一直用各种办法暗示大臣们,谁提个这建议啊?谁上这个奏章啊?好让我点点头,然后这事儿就能办。别让我说啊!等来等去,等来了当时的兵部尚书陈新甲。这陈新甲就上了这么一个关于谈和的奏章。崇祯皇帝说: 好好好,去办吧!
然后就派了一个叫马绍愉的使臣到后金谈和,当然合谈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儿,比如说关于平等谈和的文书等,虽然耽误了点时间,但最后总算谈成了。谈成之后,马绍愉就把谈和的情况写了一封信,汇报到陈新甲这儿。
然而这个时候,历史当中特别有趣的一个细节就出现了。
兵部尚书陈新甲接到这封信之后,兴奋得不得了,终于谈成了!我们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把北边的精兵调来打流寇了。然后他把这封信搁桌上,跑到自己的密室给皇上写小报告去了。他手下的仆人特别勤快,一看老爷把这个东西搁桌上了,那这东西肯定是要拿出去发表的呀!兵部尚书嘛,各种兵书战报经常要发。当时这叫塘报。就把这封信拿出来发表了。结果朝野大哗,说你皇帝怎么能卖国呢?怎么能和议呢?这不是又要重蹈南宋的覆辙吗?
其实这时候这位陈尚书只要稍微知点儿趣,你就把这责任揽下来就完了,但是他不,天天跟人解释,这事儿不是我干的,这事儿是皇上说的!结果崇祯那个气啊,本来就是让你出来挡刀的,当“手套”的,你还不当。所以后来就找了个丧失失地的理由,咔嚓!就把他斩了,这就是陈新甲的故事。
悲剧的崇祯帝
秦桧独相17年的真正的秘密
我们再回来看赵构,他也是一样的心态。这种事儿对于最高执政者来说是不能说的。有时候谈和、投降,或者说割让土地,这是需要一些很大的道德勇气的。有胆量供应这种产品的人,他需要一种非常大的道德担当。
比如抗日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当时的北大校长蒋梦麟,还有胡适,他们两个通过陈布雷给将jie石写了一封信说:我们觉得不能打,应该保养国力,因为跟日本人一打肯定就亡国了,我们建议承认伪满洲国,然后跟日本人谈判划界而治。这是近些年发现的史料,见于杨天石先生的文章。
当时的那批抗战派就怒了,国min党著名的元老居正就号召逮捕胡适,要把他杀了!可是一场淞沪战役打下来,居正就跑去跟将jie石说:总裁啊,我这岁数也无所谓了,你要是觉得需要出面跟日本人谈判,我出面帮你谈。
你可以想象居正当时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那就是我不仅当世之名不要了,我万世之名也都不要了,你们就把我当秦桧好了。只要是为了这个民族,我可以来干这些缺德事儿。所以他是需要勇气担当的。
现在不是有很多学者替汪精卫翻案嘛,当然我觉得这个案子是肯定翻不了的,你是汉奸就是汉奸!但是你看当时还有一部分人还替汪精卫诉苦说:都说汪精卫卖国,汪精卫有什么国可卖啊?国内糜烂,他在重庆还能好吃好喝,他跑到南京重组伪政府,背负的是万世骂名,汪先生是好样的。你看,汉奸也有这么一个道德借口,其实道德每个人都得有一点,只不过他干的事儿也许不符合普世的道德观,但是在最坏的人心里,也要给自己干的事儿找一个道德上的理由。
《精忠岳飞》
说这么多,其实我想证明的是,秦桧当时为什么第三次创业成功。就是他提供了一个非常稀缺的产品,这个产品不仅有需求,更重要的是当时没有供给。所有的人都说抗金、抗金、抗金!皇上就老说:你们天天都说抗金,当年我在船上被金国人追得满大海跑的时候,你们在哪呢?天天在那喊,真要到城破的时候能有几个为国家死难的人呢?
所以皇上是不信这些抗金派的,恰恰在这个时候,谁能够站出来说:老子此后万世之名不要了,我来当投降派,那皇帝当然欢迎了,这就是为什么秦桧能够独相17年的真正的秘密。
中国历史上从来不乏奸相佞臣,若论知名度,南宋宰相秦桧恐怕要居于前列。近代学者梁启超曾评价秦桧:“窃弄国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赵高……”然而,另一位学者胡适却说:“秦桧有大功而世人唾骂他至于今日,真是冤枉。”如秦桧这等童叟皆知的大奸臣,为何会有如此争议呢?
毫无疑问,秦桧的历史作为,注定要被写入中华民族的耻辱柱上,但从南宋开始,为何每朝每代都有人为秦桧翻案呢?宋高宗赵构也曾认为:“自中兴以来,百废而复备,皆其辅相(秦桧)之力。”笔者没有为秦桧翻案的意思,但有个问题不禁要引起思考:秦桧窃居相位20年,宋高宗为何还要重用他呢?宋高宗难道真的没发现秦桧是奸臣吗?
一、栽了一个大跟头
事情要从秦桧担任宰相那一年说起,公元1131年,也就是宋高宗登基的第4年,这一年,南宋宰相范宗尹被罢相,《宋史》云:
宗尹既去,相位久虚。桧扬言曰:"我有二策,可耸动天下。"或问何以不言,桧曰:"今无相,不可行也。"
即,秦桧先扬言说“我有二策,可安天下”,然后又说可惜现在没有宰相。一个月后,秦桧被任命为宰相他的“二策”终于公之于众,那就是八个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
具体的意思是说:反正长江以北已经被金国控制,不如索性承认这个事实,南宋朝廷只需要偏安江南,治理好江南即可。不仅如此,还要把北方逃难到江南的百姓都送到江北,还给金国,作为向金人示好的条件。这就是“北人归北”。
秦桧的这个提议,其实就是变相承认了南宋放弃收复江北的事实。秦桧没想到的是,他的这个“二策”让他彻底栽了跟头,要知道,当时的朝臣,大部分都是北方人,韩世忠,陕西人;岳飞,汤阴人;吕颐浩,山东人,难道要将这些人都送给金人?所以说,当秦桧的提议被公之于众的时候,南宋朝廷立即炸了锅,大家无不反对秦桧,最后宋高宗也很愤怒,宋高宗赵构质问秦桧:“朕也是北人,该归哪?”
秦桧犯了众怒,在一片骂声中被罢相。
秦桧之所以会栽跟头,原因有两条,第一,他初居相位,根基未稳;第二,他虽然想迎合宋高宗,但却没有彻底摸清宋高宗的想法。
秦桧的这次失败,让他彻底警醒:若要在朝堂上屹立不倒,不仅需要培养自己的势力,更需要摸准皇帝的心思。
二、天才马屁精的成长之路
秦桧的高光时刻,总离不开两个字,那就是“议和”。其实,作为奸佞,秦桧并非一生下来就是怂包,在北宋末年,秦桧还曾经是主战派。
秦桧,字会之,湖北黄州人,其父曾做过县令,秦桧早年曾靠教书糊口,早年的生活十分艰难,因此,他也曾有“大志”,希望自己“若得水田三百亩”。
宋徽宗年间,秦桧考中进士,靖康之乱前,金兵包围汴梁,秦桧多次上书请战,都被宋钦宗否决。当时,北宋打算割让河北向金国求和,派秦桧为和谈使者,秦桧还一度闹辞职。《宋史》云:
桧言:"是行专为割地,与臣初议矛盾,失臣本心。"
秦桧的意思是说,要是专门让我去割地求和,这和我“主战”的主张相违背,失去了我的本心,我宁愿辞职。
后来,金人扣押宋钦宗的弟弟赵枢,又要求北宋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镇,当时范宗尹等70余人都赞成割地求和,只有36人坚决反对,秦桧就在这36人中间。
可见,秦桧虽然是汉奸,但也是需要时间来“孵化”的,并非一出生就是汉奸。
公元1127年,靖康耻,“二圣”被俘,秦桧也在被俘之列。在金国,大多数宋臣坚贞不屈,秦桧在面临威逼利诱的时候,终于悟出了人生的“真谛”:他要见风使舵,保住自己的富贵。孟子曰:威武不能屈;秦桧曰:何必逞强!
在金国,秦桧展现出自己圆滑的一面,他八面玲珑,最终当上了金国的“参谋军事”,在金太宗的弟弟完颜昌(挞懒)麾下吃香喝辣,有一次,金兀术(完颜宗弼)还特地宴请秦桧,表达对秦桧的看重。
公元1129年,完颜昌奉命攻打楚州(淮安),秦桧为完颜昌执笔,写下一封劝降书,劝楚州将士投降金国,然而,据《挥鏖后录》记载:
痛扶伤巷战,虽妇人女子亦挽贼俱溺于水。
也就是说,楚州将士拼到断粮,城破后百姓仍然坚持巷战,就连妇人女子也要拉金人同归于尽。秦桧的劝降书虽然没有起到作用,但他却让金人看到了他的忠心,后来,金人放秦桧南归,秦桧来到南宋后,竟然大言不惭,说自己是杀了金兵,夺走船只逃回来的。
后人普遍认为,秦桧南归,是金人派遣的,但也有人认为,秦桧一开始就想着如何逃脱金人之手,他是故意讨好金人,才捞到南归的机会。但不管是哪种情况,秦桧若想如愿,都必须先讨好金。所以说,秦桧拍马屁的功夫,这个时候恐怕已经练成了。
三,东山再起,摸透赵构的心思
公元1135年,金太宗去世,其弟完颜昌主政。秦桧猜出宋高宗赵构意在议和,秦桧趁机上奏重提议和,虽然遭到大多数朝臣的反对,但却得到了宋高宗的欣赏,宋高宗对秦桧多次提拔,两年后,秦桧重新进入枢密院。
其实,当时金太宗去世,金国内乱不断,是抗金的大好时机,韩世忠、岳飞等人都跃跃欲试,为何秦桧认为宋高宗的内心其实不想开战呢?对一个宋朝人来说,打败金国,收复失地,当然是首要任务,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保住自己的皇位才是第一要务。
宋高宗刚建立南宋的时候,和金国有国仇家恨,他任用主战派大臣李纲为相,多次挥兵北上,结果一路惨败,两年来,宋高宗除了一路逃命,基本上没有什么收获。
有人认为,宋高宗之所以不愿主战,是怕打败了金国,父亲(宋徽宗)和哥哥(宋钦宗)被迎回来,会威胁到自己的皇位。其实,这种说法多虑了,宋高宗之所以会选择妥协,是一位他从骨子里认为南宋根本打不过金国,拼到最后,南宋的宗庙怕被打光了。
秦桧不愧是揣摩人心的牛人,他号准了宋高宗的脉搏,所以,他多次提及的议和主张,就深入了宋高宗的内心。
公元1138年,秦桧第二次成为宋朝宰相,在秦桧的建议下,宋高宗和秦桧进行密室政治,私下决定和金国媾和。秦桧这么做,有三大好处:
其一,大权独揽,得到宋高宗的信任;
其二,秘密进行,不受其他主战派的弹劾和干扰;
其三,若和谈成功,自己能继续当太平宰相。
在秦桧的不遗余力下,宋金和谈成功,主战派的岳飞被迫害致死,与此同时,秦桧趁机打击异己,形成自己的政治联盟。
四、近与(秦桧)共事,始知其暗
秦桧拍马屁,远不止“议和”这点事,在立储上,秦桧可谓老奸巨猾。早在公元1129年,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夭折,宋高宗几经努力,就是生不出儿子,无奈之下,收养了太祖的两位七世孙,分别是赵瑗(宋孝宗,后改名赵昚)和赵璩。当时,朝臣们普遍支持年长的赵瑗,多次提议立赵瑗为太子,宋高宗满脸敷衍,让群臣摸不透心思。
公元1138年,也就是秦桧第二次担任宰相的那一年,赵构任命赵璩为吴国公,这个封国比赵瑗大得多,另一位宰相赵鼎误以为赵构要废长立幼,带领百官强烈反对,唯有秦桧另辟蹊径,秦桧私下对赵构说了一句话,让赵构欣喜不已,秦桧云:
“赵鼎欲立皇太子,是待陛下终无子也,宜俟亲子乃立。”
这句话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说:赵鼎想让陛下立赵瑗为太子,是希望陛下终身都没有儿子,其实我认为,陛下应该立自己的亲儿子!
说起秦桧来,估计大家都很熟悉了,虽然这个人的名声并不是很好,但是这个人绝对是一个能人。很显然,如果他不是能人在中国历史上,根本就不会留下他的名字,别的暂且不用多说什么,就单凭这一点来说,就足以证明秦桧在中国历史有存在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相对来说还非常大,或许对南宋来说这个很大的价值并不是很好,但是对于赵构来说那就是极致了。
很多人都应该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忠臣和奸臣,把话说开了无非就是混口饭吃留个名声罢了。当然这个名声也不一定就会是好名声,就好比秦桧就是活生生的一个先例。不过,话又说回来,作为奸臣的秦桧最开始的时候并不奸,似乎说这样说他也不太贴切,或许应该说秦桧活着的时候,从来都没有奸过,而是死了之后才变成奸臣的。既然说到这里了,就不得不说秦桧的三起三落了,咱们就一起来看看,秦桧的三起三落到底是那次让他变成奸臣的呢?
秦桧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他最为的志向就是为国家分忧重塑超纲,只可惜机不逢时遇到金军南下了。其实,这就是秦桧的第一次起落,当时徽钦二帝被金军俘获,金国原本是想弄个傀儡皇帝控制宋朝,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敢出来说话的,只有秦桧自己站出来反对金国人。让人意外的是,金国人并没有成全秦桧,如果当时秦桧的反对,能让金国人杀了他,估计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就是,民族大英雄秦桧了。然而,因为金国人没有杀秦桧,反而重用秦桧的原因,直接就给秦桧种下了卖国的祸根,可以说秦桧第一次的起落真的就是很失败,不过这个时候的秦桧绝对是一个忠臣。
秦桧第二次的起落就是他南逃之后了,不得不承认秦桧确实挺有才,不过这个所谓的有才仅限于当时的局势。因为赵构掌权的宋朝,除了能让他逃亡之外,还真就没有别的什么了,所以秦桧就借题发挥略施小计,就让赵构把她封为宰相。然而,同样又是很遗憾,因为秦桧提出的“北人归北、南人归南”策略,不被赵构认同,所以秦桧的宰相又被撤销了,同样秦桧的第二次起落也是忠心的,事实证明南宋后来也是采取秦桧的这个策略,才得以继续延续上百年的时间。
当时情况是秦桧向宋高宗说出了一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计策。而当时宋高宗却觉得非常的有道理,听信了秦桧的话,之后呢,北方抗金的义军回来都会被监视或者是抗压,将他们至于非法的境地。
当时秦桧说是杀了看守他的金兵回来的,但是其实,他是偷偷潜逃回来,作为叛徒来说服宋高宗的。当时秦桧是被金兵抓走,但是他后来潜逃回来了,回来对外说是他杀死了金兵逃回来,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他回来之后就一直在说一些有对金兵有好处的计策,而宋高宗当时需要一些有治国才谋的人,所以就听信了秦桧的谣言,听信了他的那一句“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计策,觉得非常有道理,后来还重用了他。
其实秦桧的这八字计策是最明显的他在叛国的证据,后来那些抗金的义军回来,都被监视或者是打压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说的其实就是当时金兵占领了北方,那北方就已经是金兵的地区了,而当时的抗金的义军还在北方那里,所以他这么说,就已经把他们置于一种不可进也不可退的地步了,所以他们回来之后,宋高宗对他们是极其不信任的,就开始监视和打压他们,其中比如说著名的诗人陆游,辛弃疾等等,他们都受到了监视和打压。
秦桧真的是历史上出了名的叛国贼了,他的行为是非常可耻的,而且还以“莫须有”的罪名导致了抗金将军岳飞的死亡,这是要受到千古谴责的。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