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仁宣之治究竟名副其实吗

时间: 2021-07-27 09:57:48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06次

仁宣之治究竟名副其实吗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究竟是明君,还是昏君?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毋庸置疑是一个明君,他知人善用,任人唯贤,实施仁政,最终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对于一个君王来说这已经是爱护百姓的具体表现了。如果非要说他昏君的一点,那肯定还是属于他爱玩蟋蟀这个事情。

朱瞻基虽然看起来很是轻浮,但是他心中自有自己的想法。他上位之后考虑问题比较全面,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总体来说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君王,再加上在位的时候他知人善用,文臣武将都各司其职,把朝廷治理的井井有条,所以他就是一个明君无疑。

朱瞻基在位期间并不长,但是事实上他却是一个好君王。他和他父亲在位期间也被称为仁宣之治,但是他父亲只有短短的一年,所以仁宣之治也充分说明了百姓对他的认可。但是很多人都会为朱瞻基是明君还是昏君进行讨论,那是因为他有一个爱好,这个爱好有点不上大雅之堂,那就是玩蟋蟀。  

正因为朱瞻基本人比较随意,所以他的爱好也随意的让人不能接受。君王有这个爱好,那么臣下自然想尽办法满足君王的要求。听说还有大臣因为他的这一爱好自杀身亡,虽然说并不是他下的旨意,但是多少和他有点关系。再加上底下的百姓因为这个爱好加重了自己的负担,所以也都对他稍有不满。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绝对不能称得上是一个昏君,在他一直沉迷于玩蟋蟀的时候他母亲也劝导过他。但是他的一句自己还能活多久,有点爱好不行吗直接让他母亲放弃了劝导他。的确,君王也是人,也有自己的爱好,他自己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坏事,只不过想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行吗?

朱瞻基继位之后社会经济空前发展,开创了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他个人除了喜欢绘画之外并没有什么不良嗜好,可以称之为大明的明君。
在这个电视剧里面的是明君,但是历史上的朱瞻基却是一个昏君,信奸臣,听不进去忠臣的话,对百姓也是残暴,根本不是电视剧上面描绘的那种君王。
大明风华中的朱瞻基在历史中他并不是一个昏君。在他当政时期停止了对外的战争,鼓励老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使老百姓得以过安稳的日子,而且重用贤臣,使当时的朝堂一片清明。
在明朝皇帝里算是不错的了

历史上有几个盛世?

类似盛世就行,比如之治啊中兴啊都要
中国历史上的三大盛世: “汉武盛世”--汉武帝
“开元盛世”--唐玄宗
“康乾盛世”--康熙皇帝 雍正皇帝 乾隆皇帝
除此之外还有:西汉“文景之治”--汉文帝 汉景帝
西汉“昭宣中兴”--汉昭帝
东汉“光武中兴”--汉光武帝
东汉“明章之治”--汉明帝 汉章帝
隋朝“开皇之治”--隋文帝
唐代“贞观之治”--唐太宗
唐代“长兴之治”--唐明宗
北宋“咸平之治”--宋真宗
南宋“元嘉之治”--宋文帝
明代“永宣之治”--永乐大帝
明代“弘治中兴”--明孝宗
还有鲜为人知的“战国盛世”
另外在武则天时代还出现了“贞观遗风”
还有现在的“改革开放”
各个盛世都具有共同特征:
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政局稳定,社会久安,国力强大,文化昌盛等
一,成康之治(前约1017年—前961年) 朝代:周朝 代表人物: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 中国西周时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的40余年间所形成的安定强盛的政治局面。为慑服商顽民而建的东都成周城落成后,辅政大臣周公还政于成王,周朝进入巩固的时期。成王及其子康王继承文王和武王的功业,务从节俭,克制多欲,以缓和阶级矛盾。成康时期,是周最为强盛的阶段,史称天下安宁,刑具40余年不曾动用。康王在位期间,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后世将这段时期和成王末年的统治誉称为“成康之治”。 二,文景之治(前180—前140年) 朝代:西汉 代表人物:汉文帝,汉景帝 自刘邦建立西汉后,作为第三代、第四代的汉文帝,汉景帝,本身并无大的改革和创举,但长期坚持与民休息,无为而治,使西汉逐渐达到繁荣强盛,《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这是对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文景之治通常与汉武帝的“汉武盛世”连在一起来看, 汉武帝利用文景之治积累的国力,终于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对中国版图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汉还有一个盛世是“昭宣中兴”,代表人物是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徇,仅在汉朝在汉武帝之后,汉武帝大规模对外用兵,导致国内空虚的情况下,修养生息了一段时间,百姓的生活逐渐恢复到“文景之治”的时期水平。

三,光武中兴(公元25年——公元57年) 朝代:东汉 代表人物:汉光武帝刘秀 中国历史上,同时能够马上打天下,马下开创盛世的皇帝很少,刘秀就是其中之一,刘秀推翻王莽的政权、建立东汉后,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光武帝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东汉还有一个盛世是明章之治,代表人物是汉明帝刘庄、汉章帝刘炟,明章之治是指东汉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历代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汉朝确实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朝代,不管西汉还是东汉,大部分时期都处于治世,各代皇帝都比较优秀,所以才出现了多个盛世。 四,元嘉之治(公元424-453年) 朝代:南北朝 代表人物:宋文帝刘义隆 宋武帝刘裕死后,长子刘义符即位,两年后,大臣徐羡之等杀刘义符,立刘裕三子刘义隆,史称宋文帝。宋文帝继续实行刘裕的治国方略,在东晋义熙土断的基础上清理户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债”,又实行劝学、兴农、招贤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修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宋文帝元嘉之世(424—453),是东晋南北朝国力最为强盛的历史时期,史称“元嘉之治”。 五,开皇之治(公元581年——公元604年) 朝代:隋朝 代表人物:隋文帝杨坚 杨坚统一天下后,即以富国为首要目标,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由于南北朝以来,户籍不清,税收不稳,于是杨坚开皇五年,即大索貌阅,并接纳尚书左仆射高颎之建议,推行输籍法,作全国性户口调查,增加国家税收,改善经济,尽扫魏晋南北朝以来隐瞒户籍之积弊,促成开皇之盛世。
六,贞观之治(公元627年——公元649年) 朝代:唐朝 代表人物: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随父起兵反隋,在开国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玄武门之变杀兄登位以后,从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以隋亡为鉴,密切地注视着民心、民情和民意,紧紧地团结周围的文武大臣,先后实行了一系列比较开明的政策:减少苛捐杂税,不过分奴役和压迫农民;严惩贪官污吏,奖励功臣良将;重视科举取士,选拔统治人才;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善于倾听不同意见,不断改进统治方法,等等。在短短的数年时间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经济和文化也随之得到较好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所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良好社会风气。史学家们把这一段历史时期誉之为“贞观之治”,成为后世治国的样本和典范。贞观年间的盛况,史称“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资治通鉴》)。 唐太宗后,高宗李治继位,年号永徽,李治虽无雄才大略,却能沿用父亲李世民的政治方略,国家进一步繁荣昌盛,史称这一时期为“永徽之治”,紧承贞观。 七,开元盛世(公元713年——公元741年) 朝代:唐朝 代表人物:唐玄宗李隆基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开元年间,唐朝社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人口增多,国家财政收入稳定。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杜甫的《忆昔》诗曾追忆说:“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八,长兴之治 (公元867-875) 朝代:五代十国 代表人物:后唐明宗李嗣源 后唐明宗李嗣源执政后革除弊政,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杀死宦官,关心百姓疾苦,使百姓喘过一口气来,后唐也比较强盛。他还多次率领军队打败契丹。 九,咸平之治(公元968—1022) 朝代:北宋 代表人物:宋真宗赵恒 指北宋真宗时的一段小康时期,北宋经济非常发达,文化也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物资、 精神文明都搞得不错。真宗在位25年,宋真宗统治时期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坚固,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北宋比较强盛。
十,永乐盛世(公元1360—1424) 朝代:明朝 代表人物: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虽然残暴,而且来路不正,但却是少有的守业明君,明太祖时,由于废除了丞相制度,皇帝直接领导六部,因此事无巨细都要皇帝亲自处理,这样皇帝非常累。明成祖时,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这种制度影响了明清两朝,甚至还被欧洲国家借鉴。 此外,明成祖好大喜功,命人编纂了《永乐大典》。这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典籍。它包容乐先秦以来所有经典的书,可以说就是本百科全书。 1421年,明成祖正式将明朝的首都迁到了北京。从那时起,北京就一直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了。明成祖执政的22年被称为“永乐盛世 十一,仁宣之治(1378—1435): 朝代:明朝 代表人物: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 仁宣之治是在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明初社会经济经洪武、建文、永乐三朝的恢复发展,到仁宗、宣宗两朝,出现了社会经济的繁荣。仁宗时“停罢采买,平反冤滥,贡赋各随物资产,陂池与民同利”。宣宗时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仁宣两朝,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溥、杨荣执掌朝政,多有建树。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明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后世称之为“仁宣之治”,比之于西汉“文景之治”。
明朝中期还有一个“弘治中兴”,代表人物明孝宗朱佑樘,孝宗勤于政事,不仅早朝每天必到,而且重开了午朝,使得大臣有更多的机会协助皇帝办理政务。同时,他又重开了经筵侍讲,向群臣咨询治国知道。孝宗还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其作用是在早朝与午朝之余的时间,与内阁共同切磋治国之道,商议政事。孝宗皇帝的勤政终于得到了回报,弘治朝吏治清明,任贤使能,抑制官宦,勤于务政,倡导节约,与民休息,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被史家称为“弘治中兴”。 十二,康乾盛世(公元1661年——公元1795年) 朝代:清朝 代表人物 :康熙、雍正、乾隆 从康熙中叶起,清朝出现了相对繁荣的局面,到雍正、乾隆年间,清朝国力达于鼎盛。这段时期,其时间跨度130多年,是清朝统治的高峰,故中国部分历史学者将康、雍、乾时期称为“康乾盛世”。“康乾盛世”最主要地表现在人口的增长上,有人将此归结为清朝统治者勤政的结果;但是更主要的原因是明末引进的番薯、玉米等高产作物在全国推广的结果。这一盛世实际上也只是封建王朝的回光返照,是表面的繁荣,在科技、文化上,由于三朝皇帝的“文字狱”和闭关锁国政策,已为后来中国的落后埋下了祸根,正是这个时期,中国开始落后于西方,错过一个难得的富国强民的良好时机。 但总的来说,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上,真正的盛世很少,大部分都处于战乱时期,在上述的盛世中,真正有影响的公认的只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永乐盛世”“光武中兴”等几个,其中顶峰盛世无疑是贞观开元,那时在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独一无二。其次是“文景之治”,永乐仁宣、开皇之治、光武中兴等.
中国历史上每次大治都是封建帝王的政策所决定的!到现在为止还是如此!国家的方向在于决策者的一句话!一个决定!每次大治之后,都会出现全国上下的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是中国的盛世!!其功都归于帝王!所以称为 某某之治!

文景之治是指西汉汉文帝、汉景帝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汉初,因多年战乱导致社会经济凋敝,汉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

1、文景之治
2、武帝盛世
3、昭宣中兴
4、光武中兴
5、明章之治
6、元嘉之治
7、开皇之治
8、贞观之治
9、开元盛世
10、长兴之治
11、咸平之治
12、弘治中兴
13、康乾盛世.

其中不乏比较著名的,还有比较短暂的……
西汉文景之治
东汉光武中兴
大唐贞观之治、永徽之治(这个是说唐高宗李 治)、开元盛世
清朝康乾盛世
其实还有很多。不过是没有被冠以“盛世”之名的。因为盛世嘛,不仅要国家富有,百姓安乐,还有有国威,不能被别人欺负。比如宋代,那就比唐朝还有钱,可惜打不过北方少数民族,也就算不上盛世了。

“仁宣之治”中的明宣宗是怎样治理国家的?

随着政局的稳定,被战乱破坏的地方,又重新建立起社会秩序?农业逐渐恢复,户口与垦田逐渐增多,粮食产量增加,朝廷税收增多,官营民营手工业陆续发展,商业城市增多,海外贸易往来活跃?

在对内治国之道上,明宣宗实行安民?爱民的仁政?他深知“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因此在他统治的期间内,体恤民情,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明宣宗继续推行洪武朝以来的招人垦荒的政策,发展农业生产?

1430年3月,明宣宗路经农田时,看见路旁有耕作的农民,于是他下马询问农作物的生长情况?他兴致盎然,取来农民耕田的农具,亲自犁地?没推几下,他停下来,回头对大臣说:“我只是推了3下就有不胜劳累的感觉,何况农民终年劳作?”说完就命人赏赐农民钱钞?

1430年6月,京畿地区发生了蝗灾,明宣宗派遣官员前去指挥消灭蝗虫?他仍不放心,特意谕旨户部,告诫他们往年负责捕蝗的官员害民的危害一点也不比蝗灾小,因此要严禁杜绝这种事情的再次发生?

明宣宗十分关注旱涝和蝗虫灾害?在正常的制度范围内,他对受灾区采用各种各样的救灾措施,诸如免税一两年,减收田赋二至四成,分发免费的粮食和其他生活用品以吸引难民重返家园?为了保证取得理想的结果,他鼓励地方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常常派钦差大臣去各受灾区监督工作的进行?历史学家一般都盛赞明宣宗全心全意地关心人民的福利?

在宣德朝,图书文化事业发展迅速?1433年,明宣宗命杨士奇?杨荣于馆阁中择能书者10人,取五经?《说苑》之类,各类副本,分别贮藏于广寒?清署二殿及琼花岛,以资观览?又建造“通集库”?“皇史晟”以藏古籍?档案?内阁藏书约20000余部,近百万卷?史称“当是之时,典籍最盛”?

由于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的作风较为开明,才有了在明代历史上一段为史家所共同称道的仁宣之治?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位皇帝谁能力强一点,对大明王朝贡献大一点?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一部《大明风华》向我们展示了明代数代帝王的恩怨情仇,从史实的客观角度去评判:毫无疑问,朱祁钰对于大明王朝贡献远超朱祁镇,自然朱祁钰执政能力远超朱祁钰。

也许会有朋友反对,朱祁钰软禁朱祁镇,眷恋皇权。

但如果皇位放到我们的手中,我们又会心甘情愿地交出皇位吗?

自古无情帝王家,历朝历代,为争夺皇位,发生多少历历在目,手足相残的案例。

话说,公元1435年,明宣宗去世,年仅9岁的朱祁镇继位,张太后摄政,“三杨”辅政。

历经“仁宣之治”的大明朝,此时国力雄厚,百姓安居乐业,用我们今天话来讲,朱祁镇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富二代。

“富二代”给我们今天的多数印象—败家子!

朱祁镇着实配得上“败家子”这个称号,从小顽皮,不好好读书,整天玩鸟逗狗的事情没有少干;好在有他奶奶太后张氏和“三杨”为这货主持“朝政”!

成年亲政后明英宗,政务未见有任何杰出的表现,但在宠信宦官方面却挺专业的。

要知道,他的老祖宗朱元璋曾立规定:“宦官不得干政”,估计老朱看到朱祁镇如此宠信宦官,老朱会从棺材里爬出来,用鞋底怒抽朱祁镇。

果不其然,朱祁镇这“富二代”,真不愧实力坑爹,由于宠信宦官王振,最终在“土木堡之战”,亲手断送大明50万精锐,自己也成为瓦剌的俘虏。自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三代祖先积累的“财富”,被朱祁镇这个“败家子”沉底给败光,最终引发京都北京城安危。

朱祁镇这个“败家子”,兵败被俘,他留下的烂摊子,就由他的弟弟朱祁钰来给他“擦屁股”。

明景帝朱祁钰继承大统后,具体政绩如下:

政治上

广开言路 ,招贤纳士,清除阉党势力,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军事上

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筹集粮草,厉兵秣马;统一指挥制度,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经济

经济上朱祁钰采取了舒恕的政策,对受灾严重的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区,给予了不同程度的减免税负,并且赈济灾民,安抚流民。   厉行节俭,减免宫廷开支,停止各类采办,又下诏天下巡抚署理各省农桑事务,倾力发展经济。

派官员治理河患,消除水灾。

朱祁钰在位期间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于谦等人,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击退瓦剌的入侵,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明史》赞曰:景帝当倥偬之时,奉命居摄,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强寇深入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而乃汲汲易储,南内深锢,朝谒不许,恩谊恝然。终于舆疾斋宫,小人乘间窃发,事起仓猝,不克以令名终,惜夫!

史记对于朱祁钰评价,已经证明了一切,对比之下,朱祁镇除了晚年废除人殉制度,并没有其他贡献,晚年更加宠信宦官。

如果没有他兄弟朱祁钰给他“擦屁股”,也许大明朝的历史就是另一番景象。

朱祁镇和朱祁钰,两位都是明朝的皇帝,都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儿子,明英宗朱祁镇是明宣宗朱瞻基的长子,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的次子,朱祁镇的母亲是孝恭章皇后孙氏,而朱祁钰的母亲是贤妃吴氏,这两位就是同父异母的兄弟。


明英宗在位二十二年,从始至终就没有用对过人。早年任用王振,丧尽精锐,自己被抓了居然还写信骗关,毫无大义。到了晚年发动夺门之变,杀于谦就不提了,他启用的一批人,诸如石亨、徐有贞以及原王振门下太监曹吉祥等人,堪称返乡团反攻倒算,硬是没一个是好玩意。

明英宗朱祁镇

一个皇帝连知人善任都做不到,用的自己心腹全是王八蛋。这种皇帝,怎么能称为好皇帝?如果仅仅是不会用人,那都算了,明英宗最让人诟病的是他某些施政举措也极其昏庸。

夺门政变后,英宗杀了于谦,然后顺手就给王振平反,为其在京师智化寺建旌忠祠,以祭祀亡灵。这一冤杀,一平反,刚好是同一年,真是令人讽刺。好人不长命,王八蛋却能立庙祭奠,英宗这一举动,不知让多少有正义之士寒了心。


王公公被平反后,英宗为了掩盖与美化自己曾经瓦剌被俘的经历,居然又给俘虏了自己的仇人也先在京城建庙,感激他放自己回国的“大恩大德”。这一举动,寡廉鲜耻,臭不要脸。也不知道在土木堡丧魂的明军将士在地下该作何感想。能干出这种事,这表明,英宗并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他年纪小,不懂事,都是王振把他教坏了。他其实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说他是明朝版的“完颜构”,一点都不为过。


明代宗朱祁钰

一、为人比较善良

朱祁钰的生母是吴贤妃,吴贤妃原本是朱高煦的侍女,朱高煦造反被杀,之后吴贤妃就被纳入了朱瞻基的后宫,因为吴贤妃身份低微,所以朱祁钰地位也高不了哪去。跟正牌继承人朱祁镇相比,朱祁钰的确没有任何优势。

当朱祁镇御驾亲征之后,朱祁钰代理摄政,为何朱祁镇这么放心,把监国的权力交给朱祁钰,一方面兄弟二人感情真的不错,另一方面,朱祁钰真的没有什么威胁。

土木堡之变,明军二十万大军毁于一旦,为了保证帝国的延续,众人拥护朱祁钰登基为帝。事实上,当群臣提出让朱祁钰做皇帝时,朱祁钰是严词拒绝的,而且朱祁钰是真的不想做这个皇帝,他不像那些野心家,还搞什么三推三让之礼,他只想平安地做个藩王,这样已经很满足了。


二、能力有余,魄力不足

在北京保卫战前夕,朱祁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他确定了坚守京城的策略,是他重用了于谦、石亨等人,正是有朱祁钰这种清醒明智的领导,才有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对于朱祁钰,想要坐稳皇位,有很多办法,比如想办法让朱祁镇远离政治中心,但偏偏朱祁钰选择了最麻烦的一种。朱祁镇回到了皇城,被软禁到南宫,哪怕朱祁镇再“人畜无害”,他仍是对皇权最大的威胁,而南宫距离乾清宫也并不遥远。

朱祁钰还是太心软,无论他是监视哥哥、不给衣服、饭食,还是砍掉乘凉树木,都是治标不治本,如果要铲除威胁,只有想办法废掉朱祁镇,这样他的皇位才能长久。

心软的朱祁钰关了哥哥七年,因为长时间的骚扰、虐待,让朱祁镇也对这个弟弟痛恨至极。朱祁镇在南宫被关了七年,而他夺回皇权之花了一天,既然兄弟感情已经不值一提,那么兵戎相见就是最后的结局。

固然朱祁镇不是什么好皇帝,但在夺门之变中,表现的坚定、果决,最起码是个有主见的皇帝。朱祁钰可以挽大明之将倾,却无法赎回自己的命运,冥冥之中一切好像已经注定。


三、不通权谋

作为皇帝,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白驭人之术,国家再庞大,它的单位仍是个人,官员队伍再多,它的单位也是个人,所以要控制国家、控制百官,就要清楚如何驾驭群臣、驾驭人才。

总结而言的话,在治理朝野上,朱祁钰其实要比朱祁镇优胜一些,但是他存在着贪权的特点。人无完人,可以说他们其实都有一定的自身缺点,但是他们在当皇帝执政的时候,确实是做过很多的事情,都是有利于百姓的,可以说他们都是很优秀的皇帝。可以说在明朝的话,他们两个算是比较好的皇帝了,毕竟有些皇帝的心思并不在国家之上。

朱祁钰北京保卫战中粉碎了瓦剌的进攻,解除了大明的危局,显示了自己的气魄,贡献更大。
应该是朱祁钰更强一些,因为毕竟这个家伙,挺住明初最艰难的时刻,否则明朝后面的故事都是免谈。
当然是朱祁钰的能力要强了一点,对大明的贡献更大一点。朱祁镇其实很无能的,被瓦剌劫走当人质,也是朱祁钰继位才稳住了朝局,所以他比不上朱祁钰。

明朝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强盛到了什么地步。

这个就很难讲强到什么地步的,就举几件事来一一说明吧~!
永乐盛世:第一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明永乐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缙、姚广孝、王景、邹辑等人纂修大型类书,永乐二年(1404年)十一月编成《文献大成》。《永乐大典》收录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种之多,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收录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释庄、道经、戏剧、平话、工技、农艺、医卜、文学等,无所不包。所辑录书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别编入,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资料的文献价值。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第二为了彻底解决大元朝的残余势力,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
永乐十年(1414年),永乐帝举行第二次北伐,击败了蒙古另一部瓦剌,瓦剌遣使谢罪之后,班师回朝永乐十七年(1421年),朱棣举行第三次北伐,大败兀良哈蒙古。元朝势力遭到明朝的连续进攻后,此后数十年没有进攻明朝。 .
第三:永乐三年(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遣宦官郑和为正使,王景和为副使,率水手、官兵27800余人,乘“宝船”六十二艘,远航西洋。明朝舰队从苏州刘家港出发,到占城(今越南南部)、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印度尼西亚的爪哇、苏门答腊及锡兰等地,经印度西岸折回返国。以后又于1407年至1433年的二十多年间,先后七次出海远航,经过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和伊斯兰教圣地麦加。这就是伟大的郑和下西洋。 永乐帝在位期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
仁宣之治
仁宣之治是明成祖朱棣以后,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
因为是政策,所以没什么好讲的,反正明朝的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就把明朝推到顶峰了,可以说是光武中兴的翻版啊~!
安居乐业,人民富足,威震宇内。四海朝贡,包括日本。
就相当于现在的美国
文章标题: 仁宣之治究竟名副其实吗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6856.html
文章标签:名副其实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