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好吃的蟹是什么虾丨混乱博物馆

时间: 2021-07-16 16:27:09 | 作者:混乱博物馆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2次

好吃的蟹是什么虾丨混乱博物馆

鱼虾蟹贝是人们常用的概括海产品的词语,但是,这四个字却并非严格对应四种不同分类。比如虾蟹的界限就没有人们设想的那样清晰。今天馆长带大家吃个明白,聊聊这些虾蟹究竟都是什么。

知乎视频www.zhihu.com图标

-文字稿-

河虾、海虾、大对虾,龙虾、小龙虾、皮皮虾,梭子蟹、大闸蟹、椰子蟹、帝王蟹……面对这些让人嘴角流出感动泪水的虾兵蟹将,大部分人只在意它们之间的价格和口感差异,也许会担心商贩以次充好,但是很少会有人觉得自己分不清什么是「虾」什么是「蟹」。瘦长长尾巴在水里游的,叫做虾;扁圆没尾巴横着走的,叫做蟹。那么,这种半长不宽,又有个不太大的小尾巴的家伙,究竟是「虾」还是「蟹」呢?

这个答案我们稍后揭晓,先说说是「游泳」还是横着「爬行」:学界真的存在过「游泳亚目」和「爬行亚目」这两个分类,这是按照动物移动的不同方式,对十足目不同物种的划分。龙虾、小龙虾、以及螃蟹们被划入了爬行亚目,而各种大大小小的虾则被划入了游泳亚目。

这样的划分似乎很不科学,爬行亚目的诸位无论是体形还是模样都是千差万别,而游泳亚目中的就相似得多(实际并不是)。然而,更科学的划分方法反而是将「游泳亚目」继续拆分。

1963年马丁·布尔肯罗德(Martin Burkenroad)提倡废除「游泳亚目」与「爬行亚目」的分类。他发现,除了对虾外,其他十足目的雌性生物都会将受精卵携带在腹足之上。根据这个特征,他把所有对虾外的物种重新归类为「抱卵亚目」(即「腹胚亚目」),而对虾则为「枝鳃亚目」。

人们熟悉的明虾(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基围虾(Metapenaeus ensis)、白虾(南美白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竹节虾(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等,都不育卵,直接把受精卵排入水中;而和它们形态上似乎没什么差别的「北极虾」(Pandalus borealis)则属于抱卵亚目,在商品售卖时还会根据是否开始育卵分成「头籽」、「腹籽」。最晚在4.17亿年前,这种是否抱卵的分别就已经产生了。

那么我们吃的究竟都是什么虾?水产市场上最常见的海虾一般就是各种对虾。干货市场的小虾米一般是樱虾科毛虾属(Acetes)的虾,它们属于枝鳃亚目,是和对虾关系更近的不抱卵的虾。

而大虾米则种类丰富一些,有些是将普通对虾制成虾干,还有些则是「磷虾」的虾干。磷虾虽然看起来只是小一号的虾,但并不属于刚刚提到的「十足目」,而属于「磷虾目」。它们与对虾的亲缘关系很远。

而与其他叫虾的动物亲缘最远的是皮皮虾,它是「口足目」中的物种,而另一种好吃的虾——小龙虾,则属于十足目抱卵亚目的鳌虾(下目)。大龙虾属于十足目抱卵亚目中的龙虾科,波士顿龙虾又属于十足目抱卵亚目海鳌虾科。

是不是觉得非常乱?那么我们换个角度说一遍,所有上面提到的好吃除了皮皮虾外大都属于「真虾总目」,属于这个分类的甲壳动物都拥有头胸部融合的「头胸甲」(carapac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虾头部分,而隔壁「囊虾总目」中生物缺少这块虾头,也就看起来更像「虫」了。想必没有人想吃属于囊虾总目的潮虫、缩头鱼虱以及大王具足虫。

不过既然是最开始提到的全部生物,螃蟹自然也包括在内,也属于「真虾总目」,刚刚出生属于蚤状幼虫期及大眼幼虫期的螃蟹完全和小虾无异,而再次蜕皮后长成螃蟹型的他们,螃蟹壳就是虾头,肚子上的脐其实是虾尾。打开蟹脐看到的这些须子对应的便是虾腹上的这些附肢,这里也是雌蟹抱卵的地方。

是的,所有「螃蟹」都会抱卵,都属于十足目的「抱卵亚目」,但是虾的范围就比这大得多,延伸到了整个「真虾总目」。其实,虾的形状更接近这些甲壳动物的基本形态,而扁平的「螃蟹型」才是异端。但是这并不像我们往期提到的真核生物的诞生那样,是千载难逢、仅有一次的意外。甲壳动物经历了数次独立的向螃蟹形态的进化,或者叫「蟹化」(carcinization)。

这些不同的螃蟹最晚的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侏罗纪早期的这种龙虾形生物(Eocarcinus,属于十足目中的Meiura进化枝)。

而后,第一次蟹化便是「短尾下目」的产生,这个分类也就是「真螃蟹」,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真螃蟹化石是Eoprosopon蟹,它作为短尾下目的早期物种,看上去仍然非常像一只龙虾,但是已经有了折叠的腹部。

而短尾下目的姐妹类群是异尾下目。这些物种有不对称的腹部,把尾部卷在螺壳中的寄居蟹正是异尾下目的代表物种。事实上,在这一进化枝上所有非短尾类的物种都被划归至了异尾下目,它们确实有共同点,但是差异也不小。而这些不同生物中,瓷蟹、石蟹、澳洲寄居蟹、椰子蟹等都独立完成了蟹化。

趋同演化是很常见的现象,比如翼龙和恐龙中的鸟类就分别独立演化出了翅膀。但是比起占领天空这样显而易见的优势,把尾巴变短究竟有什么吸引力?

首先能想到的是,将身体叠起来,看起来只剩一块完整的头胸甲,螃蟹能够更好地躲避天敌。尽管它们不再能像虾一样依靠有力的尾巴快速游动,但扁平的身体使它们能更好地隐藏在缝隙之中。

但是,螃蟹形态也不一定就比虾的形态有优势,只不过虾和蟹的身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发挥不同的功能。开头没有揭晓答案的这只动物属于「蛙蟹」,尽管在具体分类上仍存在争议,但是人们都认可其属于「真螃蟹」,也就是「短尾下目」。但是蛙蟹却在「蟹化」后经历了「去蟹化」(decarcinization)的过程,不再折叠腹部。

一种解释是,它们的身体变化和在沙中挖洞的生活方式相关。事实上,它们挖洞时附肢的运动方式和另一种同样过着潜沙生活的远房亲戚——异尾下目的假螃蟹「蝉蟹」十分相似,这也是另一种趋同演化。甚至,这种趋同演化也不是什么特例,在各种螃蟹中,「去蟹化」也独立发生了至少七次了。

参考文献:

1.刘瑞玉、任先秋. 中国动物志:无脊椎动物. 科学出版社. 2007.

http://2.De Grave, Sammy, and C. Fransen. “Carideorum Catalogus: The Recent Species of the Dendrobranchiate, Stenopodidean, Procarididean and Caridean Shrimps (Crustacea: Decapoda).” Zool. Med. Leiden, vol. 85, Jan. 2021.

3.Faulkes, Zen. “The Locomotor Toolbox of the Spanner Crab, Ranina Ranina (Brachyura, Raninidae).” Crustaceana, vol. 79, no. 2, 2006, pp. 143–55.

4.Haug, Joachim T., and Carolin Haug. Eoprosopon Klugi (Brachyura) – the Oldest Unequivocal and Most “Primitive” Crab Reconsidered. 2021, p. 10.

5.Jose, Deepak, and Mahadevan Harikrishnan.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Genus Macrobrachium Inferred from Mitochondrial Markers: A Molecular Clock Approach.”

6.Mitochondrial DNA Part A, vol. 30, no. 1, Taylor & Francis, Jan. 2021, pp. 92–100.

7.Keiler, Jonas, et al. “One Hundred Years of Carcinization – the Evolution of the Crab-like Habitus in Anomura (Arthropoda: Crustacea).” Bi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 vol. 121, no. 1, May 2021, pp. 200–22.

8.Luque, J., et al. “Exceptional Preservation of Mid-Cretaceous Marine Arthropods and the Evolution of Novel Forms via Heterochrony.” Science Advances, vol. 5, no. 4,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pr. 2021, p. eaav3875.

9.Scholtz, Gerhard. “Eocarcinus Praecursor Withers, 1932 (Malacostraca, Decapoda, Meiura) Is a Stem Group Brachyuran.” Arthropod Structure & Development, vol. 59, Nov. 2021, p. 100991.

10.Števčić, Zdravko. “The Systematic Position of the Family Raninidae.” Systematic Biology, vol. 22, no. 4, Dec. 1973, pp. 625–32.

11.Wolfe, Joanna M., et al. “How to Become a Crab: Phenotypic Constraints on a Recurring Body Plan.” BioEssays, vol. 43, no. 5, 2021, p. 2100020.


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信公众号、B站、微博等平台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

文章标题: 好吃的蟹是什么虾丨混乱博物馆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15000.html
文章标签:科普  生物  生物进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