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24 10:52:53 | 作者:52赫兹实验室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99次
序言
当今的汽车技术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
燃油车在百年汽车发展史上的霸权地位开始动摇,特斯拉电动车的诞生,更是在汽车行业掀起了颠覆性的革命。
那么在消费市场庞大的中国,咱们的新能源电动车发展如何?怎样才能实现对国外的弯道超车?
电动车发展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来聊一下电动车的发展历史吧。
很多人会以为电动车的发展,是最近几十年才出现并兴起的。
其实不然。
早在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就制造出,第一辆实用的四轮电动汽车,当时使用的还是一次性的干电池作为动力。而直到1886年的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才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燃油车。
所以你看,电动汽车是在燃油车之前就发明出来了。
而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电动车由于成本和技术方面的限制,再加上续航里程短等因素,在与燃油车的大战中败北,并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
举个例子吧:
早期电动车的一次运行距离约为50-65公里,并且更换笨重的电池也并不方便,而燃油车完全可以担负长距离的行驶任务。
在那个年代,汽油成本并不高,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更新换代,燃油车在行驶速度上也完全超过了电动车。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21世纪,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制造一款高续航,高性能的环保电动汽车的呼声再次响起。
虽然早期的电动车有着明显的不足,在传统汽车巨头一次次的尝试中,几乎被判了死刑。
特斯拉电池技术
但是这时却出现一个专门攻破各个难题的主角,它就是埃隆马斯克的特斯拉公司。
那么它是怎么解决的呢?
我们刨去一切“花里胡哨”的功能来看看,电动车的核心技术其实就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电力驱动组件,而电动机的能量来源就是电池。
因此电动车的所有重要进步与电池的技术革新息息相关。
目前特斯拉的车型搭载的是镍钴铝三元锂电池,这种电池不仅工艺要求高而且成本高,但铝可以起到提高电池循环化学稳定性的作用。
搭配在三元体系中,镍含量可以得到一定程度提升,从而实现更高的电池能量密度。
并且它还有强大的BMS电池管理系统,它的作用说白了就是是监控电池的状态,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放电的情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保证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续航里程等。
同时它的电池板是由16组电池组连接而成的,一组电池组里面有444节锂电池,每74节连接到一起,也就是说整个电池板是由7104节锂电池组成。
这电池多了就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如何管理它们。不会因为出现其中的一节电池爆炸,从而影响整块电池的使用,并且怎么才能使它们发挥更好性能等问题,所以这种核心技术要求特别的高。
国产汽车技术
反观我国目前大多数国产电动车,他们采用的是镍钴锰三元锂电池。
比如蔚来电动车使用的“811”电池,这种电池能量密度稍低,所以续航表现不如特斯拉那种,但是它的稳定性更好。
如果说电池方面咱们差距不大的话,但是到了电控技术,差距还不小。主要是因为核心零部件IGBT芯片的 90%以上依赖进口。
IGBT芯片是用来做啥的呢?
这里给大家科普下,电动车的动力电池提供的是直流电,而驱动电机需要交流电,那怎么转换呢?这里就需要IGBT转换开关出场了。
它决定了电能转换效率,并且它占电机控制器成本约1/3,占电机整体成本15%到20%。
而目前IGBT的核心技术大多被欧美及日本厂商所掌控,我国几乎全部依赖进口。
电动车弯道超车
汽车的诞生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不仅改变了人类传统的出行方式,更开启了个人交通运输的新纪元。
西方早在1886年就生产出来第一辆汽油车,反观国内汽车的发展历史,1956年,咱们的第一批解放牌大卡车才下线,这比西方的起步要晚得多得多了。
就像是长跑人家已经跑了500米了 ,而我们才刚开始学会如何起跑。
那咱们能不能在电动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呢?
虽然国内的电动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了。
打个比方,就好比你今天想吃什么菜,家里一条龙全部都能给你解决,但是呢配方和原料却被人家卡脖子了,换到电动车领域就是IGBT核心部件。
由于IGBT对设计及工艺要求较高,而国内缺乏IGBT相关技术人才,工艺基础薄弱且企业产业化起步较晚。
因此IGBT市场长期被大型国外跨国企业垄断,就比如国外IGBT目前已经发展到7.5代了,而我们国内还停留在3代。
好的消息是这些年在国家利好政策的推动下,中国IGBT行业取得了一定的技术进步。
就比如比亚迪公司,它不仅做电池,也做电驱动、电控系统,也攻克比较难的IGBT的设计和制造,目前已经成长为中国IGBT市场份额第二大企业。
当然了,还有其他企业,比如中车时代电气、斯达半导等等目前也都在发力,不断推动着IGBT国产化进程,至少能和国外的品牌同台竞技了。
虽然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
但是我相信呢:随着后面技术的突破,这些问题都会解决的,尤其是要掌握电动车里面的核心技术,而这才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全站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