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喜蛋文章网
你的位置:首页 > 经典文章 > 文章正文

《末代皇帝》观后感

时间: 2021-04-13 20:50:52 | 作者:俗人大鱼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88次

《末代皇帝》观后感

这篇电影描述了末代皇帝溥仪,跌宕起伏的一生。纵观影片全篇,从片名便透露出了本剧悲剧的色彩。对于整个晚清王朝而言无疑确实是一部悲剧,但对于溥仪本人来说实际是否是悲剧呢?笔者此处不置可否。

笔者此处就溥仪的童年、青年时期、以及晚年时期给出自己的看法。

首先是童年:从影片开始慈禧太后临终前苍白的脸庞以及盖上白布的瞬间其实已经宣告了晚清王朝的覆灭。同样这样的局势和国家的重担落在了仅仅3岁的末代皇帝溥仪的身上。一个懵懂的孩童,在他需要母亲呵护关怀以及教他怎么吃饭怎么说话的年纪被强行从母亲怀里拉走,还被压上了末代皇帝的重担。一个已经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的责任压在一个三岁孩童身上,一个要受到千百年后百姓的指责以及非议位置。然而作为三岁的乳臭未干的孩童,只知道斗蛐蛐而不顾权利与责任,对于溥仪来说是极为不公的。没有人告诉他皇权意味着什么,他只知道他是皇帝可以为所欲为。而他身边的宫女、大臣、太监仅仅是为了中饱私囊,演出了一场大型的闹剧。他是无辜孤独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只知道怎么快乐怎么来,娇惯、任性、铺张。殊不知城外的天下已非大清天子的王土,而他自己只是笼中的囚鸟。

再到青年时期:画面切换到溥仪目前去世的时候,一扇大门也没有为他打开去看他的母亲。在门前的呼喊的无助的,没有人为他打开大门没有人告诉他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甚至自己的妻子没有选择的权利。作为一个皇帝,这无疑是个笑话。或许这个时候对于一个心性刚刚成熟的青年来说他是矛盾的,他也许知道外面已经变了,只是他还不知道怎么去改变他,身边的人都在欺骗他,他没有可以倾诉以及为他出谋划策的人。直到庄士敦被邀请进宫中,这个迷茫的青年有了精神的寄托以及找到了属于他的希望。直到他被赶出紫禁城的那天,溥仪知道梦结束了该去面对现实。

经过动荡的童年青少年时期,溥仪未曾有过理想吗?不是的!溥仪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妄图建立满洲国。这个成为了他的第二个牢笼。当他提出公平、平等的要求下面大臣离场的时候他或许明白自己也只是一个傀儡。眼神从年少时的澄澈变得黯淡无助。第二次在门口喊开门的时候已经是自己妻子离开的时候自己作为满洲国的皇帝却无法决定。溥仪也明白了命运的无奈。

晚年时期:作为一个战犯经历了文革的大动荡的时期,最后的一善终,无疑是上天对于这位末代皇帝最后的眷顾。看了太多的政权更迭变化对于这位曾经的皇帝,此时已经变得麻木。幸运的是他也适应从一个自认为高于一切人的天子沦为一个普通,以及心理的落差,这也是他自己内心争斗后的平淡。试问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末代皇帝能够善终的寥寥无几。最后他来到已经成为景点的紫禁城,看着自己曾经生活的地方,感慨万千。当溥仪把他的蝈蝈笼子送给管理员的儿子的时候,小孩打开蝈蝈笼子一只蝈蝈从里面爬出来,仿佛是曾经的溥仪,从牢笼中被解脱出来。那时溥仪的笑容是释然的。

最后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上天对于溥仪是不公平的。作为一位末代皇帝而言他的跌宕的一生最后归于安宁、坦然。这是一件极为幸运的事情。

文章标题: 《末代皇帝》观后感
文章地址: http://www.xdqxjxc.cn/jingdianwenzhang/102018.html
文章标签:历史人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