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4-10 22:48:59 | 作者:清风茶语 | 来源: 喜蛋文章网 | 编辑: admin | 阅读: 121次
爱喝茶的人,都讲究用水。陆羽曾在《茶经》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意思很明显,用山中泉水泡茶,为上选。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选择更加奢侈,就是喝哪里的茶,用哪里的泉水泡,这是最佳搭配。若是再能搭配以当地水土制作的茶器,那就是喝茶的上上之选了。
有句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实际上,一方水土也能滋养一方茶。例如以云南建水水土制作的紫陶,与云南的普洱茶相搭配,口感的确不同。
一些普洱茶爱好者表示,用紫陶茶器来泡茶,口感真的不一样。这其中的,许是心理作用也好,真实也罢,紫陶器,是茶人值得拥有的一种陶器。
建水紫陶始于清末,是我国四大名陶之一。它以建水县当地紫、白、青、黄、五花等五色陶土为原料,采用镇浆制泥、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等工序制成的紫陶成品。
建水紫陶的制作,可以说是诸多陶器中最为繁杂的一种。它的制作过程之多,所需工艺之杂,大大小小算起来可超一百道工序,它是一种需要一个团队合作才能完成的陶器。比如制作一把紫陶茶壶,需以下工艺和手艺人来参与。
建水紫陶可制作的器皿有很多,从实用到艺术,从大到小,应有尽有。制作起来可粗分为六道大工序,分别是泥料制备、手工拉坯、湿坯人工装饰、雕刻填泥、高温烧成、无釉磨光。
第一步:泥料制备
制泥师傅选用建水当地富含矿物质的五色陶土,根据烧制的要求,将不同颜色的土放在一起打碎。
经自然沉淀,待泥料成膏状时,再存放起来沉淀三个月,使其五种色土相互糅合,变得细腻、均匀,如此泥料制作的陶器,如玉般温润。
据制作紫陶的师傅说:“用五色土做出的紫陶颜色天然,且柔韧性和渗透性都很好,还耐高温。用紫陶烧制的花盆栽花不易烂根,茶具泡茶味道更浓郁,餐具盛菜隔夜不馊……”
第二步:手工拉坯
这一步极具考验拉坯手艺人的功底,由于紫陶泥料在200-300目之间,非常细腻润滑,不易塑性,故此没有五年以上功底的拉坯师傅,很难一次制作成型。
拉坯技术有三要点:心正、眼准、手稳。
想要做到眼到手到,一气呵成,妙手成器,必须拥有大力气。在建水的一家紫陶作坊里,拉坯的师傅有好几位是年轻的小伙子,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身材不胖,但双臂都是肌肉,极其有力量,都是拉坯的一把好手。
古朴与媚俗、雄浑与小气的紫陶风格,就在拉坯的一瞬间。
每一位拉坯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活,有人专门做小型紫陶器,有人专门做大型的,他们对各种器型的弧度、薄厚和拉坯过程中的诀窍都烂熟于心,且不轻易外传。
第三步:湿坯人工装饰
湿坯人工装饰是建水紫陶最特别的地方,也是它最具有文化气息的地方。
建水紫陶是一种以文为魂的陶器,早在清末,许多文人墨客都以紫陶湿坯为纸,挥毫泼墨,将艺术思想表现在陶坯上,把陶与水墨文化完美地合为一体。
书画家在湿坯上运笔,将所表达的诗词书画落墨于陶坯上,这一步最重要的是控制好墨汁浓、淡、湿、干。墨汁浓了、干了,毛笔在坯体上不好运笔,容易停滞;墨汁淡了、湿了,毛笔不易掌控,易在坯体弧面上滑动。
第四步:雕刻填泥
雕刻、填泥是两个独立的工艺步骤,也叫“阴填阳刻”,建水当地把刻的环节称为“刻花”,把填的环节称为“填泥”。
阴刻是以刀代笔,在落墨的陶坯上沿着字画的轮廓将墨迹雕刻成模。这一步骤,需要手艺人对刻刀的使用灵活掌握,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陶坯变形或破裂。
阳填是填泥,它的作用是实现建水紫陶绘画图形和色彩渐变的重要工艺。在书画家装饰完,刀客们刻完之后,再用彩泥细致地填进刻出来的凹槽中。
填泥要讲究水分均衡,过干填不进去,容易压坏坯体。太湿了填充不实,入窑烧制容易脱落。另外在色彩方面也要尽量还原最初落墨的样子,特别多道彩填时,需多次按压,多次重复刻填才能完成工作。阴干后,将多余的彩泥刮去,便可入窑烧制了。
第五步:高温烧成
建水紫陶传统的烧制方式是龙窑烧制,这种烧制方式出品率不高,烧制过程中需经验丰富的陶工随时观察火候及火色。
烧制过程中,紫陶窑变是每一陶工梦寐以求的。它的窑变与其他陶瓷器皿窑变不同,因为建水紫陶不施釉,窑变是整个陶坯在烈火中发生了质和色的变化。
第六步:无釉磨光
刚出窑的紫陶器,表面会有一层金属质感的火皮,需用粗砂轮打去痕迹,工匠们管这道步骤为“去火皮”。
去除火皮后,再用细腻的油石沾水均匀地刮去粗石划痕,此过程即为“去丝”;再用建水独有的一种极其细腻的白色鹅卵石,沾水进行反复研磨,直到器物表面光亮鉴人为止。
如此,一件“体如铁、色如铜、音如磬、亮如镜”的紫陶器就制作完成了。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全站搜索